浅论黄昏意象与唐代诗人的日暮情思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象是诗词的重要构成元素,创作诗歌离不开意象的找寻与确立,分析、感悟诗歌离不开对意象的把握。正如史云青在论文《古诗词意象的符号学分析》中所说的一样:“意象之象是表意之象,象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意借助象来呈现,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借客观物象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思,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古代文学领域里,黄昏意象是最常见的,也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学意象之一,其意蕴已经远远超过了昼夜交替,明暗变幻的一段时间及景物的展示,而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具有永恒生命力、并在文人心目中凝结了诸般情感和生命意识的原型意象。
  关键词:黄昏意象;唐代诗人;日暮情思
  研究唐诗中的黄昏意象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因为“唐诗是古代诗歌的精粹,是诗中之诗,它不仅以其优美而强烈的思想感情熏染着无数的读者,而且以其丰富多彩的意象吸引着一代一代人。”[2]在诸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先秦至唐代,黄昏意象的使用频率在提高,表情达意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唐人将黄昏意象的描写艺术加以精致化和细密化,黄昏意象的内涵和表述技巧在唐代都得到了不断深化和拓展,黄昏意象成为唐人表情达意寄托感情的有效载体。“‘残阳欲落未落处,照尽行人古今愁‘,中国文学的暮愁主题凝聚了古代文人对乡情、亲情与爱情的诗意体验,对生命的真诚热爱,对历史的严肃反思对自然光色与音响的审美感悟等。”[3]
  一、从意象到黄昏意象
  意象是构成歌的基本单单位,所以在古诗研究领域,关于意象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关于诗歌意象的特性,在彭建民、黄越的《论诗歌意象的特征》中有这样的阐述,“意象有根本特性和第二位特性之分,前者包括可感性、暗示性、创新性;后者包括派生性、可塑性、可控性、虚幻性、和跳跃性等。”[4]在这一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说法,但殊途同归,只是在表述上有误差,没有太大的分歧。
  关于诗歌意象结构方式的类型有较多论述。比较权威的是邹建军在《论诗歌意象的结构方式》中的分类:“意象并置,意象对照,意象交叉,意象复沓,意象聚合,意象辐射,意象叠加,意象扩张,意象景内组合,意象的移动组合等”。【5】(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将其分为再现性意象和表现性意象)。意象的组合安排不是随意的,它是经过诗人思维加工过的,意象的安排不仅有秩序,而且每一个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需要达到一种饱和状态时,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状态。
  关于诗歌意象作用的说法比较驳杂,而且大部分存在交叉现象。毛翰在他的《诗歌意象的作用概要》一文中作出了如下分类:[6]
  一、寄情于物,使之可感可触鲜明生动地表达感情;
  二、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来展示相同或相似的情思;
  三、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四、借助意象,藏匿锋芒,委婉以表意;
  五、与现实保持距离,给诗留下回环的余地。
  同时,关于诗词意象与时空关系阐述也有许多,如魏耕元在《诗词的意象、系列题材与时空之关系》中从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7]
  1时间在意象中的情感价值;
  2时空融合的意象是意境生命之树突出的枝条。
  在古诗中,黄昏意象多以“暮”、“夕”、“落日”、“夕阳”、“残阳”、“斜阳”、“日暮”、“岁暮”等词表现。【8】黄昏意象作为古诗词意象群落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从先秦至唐代,它已经成为古代文人心目中一种典型的象征性语码。
  二、古诗词中的黄昏意象
  黄昏意象的生成,有其特殊的文化机制作为土壤、有深层次的文化心理作为催化剂,有一代代文人墨客在手头笔尖上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追究黄昏意象生成和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学者研究的一项首要而重大的课题。在赵松元,肖细白的论文《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初探》一文中有这样的总结:[9]
  首先,黄昏意象与古代的婚礼习俗相关,上古时代将男女婚娶的时间定在黄昏,并作为礼规定下来。这种以黄昏为举行婚礼时间的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礼仪形式问题,而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其次,黄昏意象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有关。简单耕作的生产方式,建构并强固了与其相关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与情感取向,从而构成了农耕民族的文化核心。在血缘伦理纽带的理性支配下,诗人们形成了向群体、家园、故乡的归依认同。
  在王立的《太阳崇拜与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一文中,又有新的解读:【10】中国自古以来的太阳崇拜和中国古人的生命悲剧意识。夕阳日暮,残照黄昏,这一亘古长存的自然物与自然景观,之所以被赋予多姿多彩的感情色彩及原型内蕴,根源在于古人对太阳神性的尊崇,以及由日落推及而来的个体生命悲剧意识的联想,正是这联想派生出热爱生活,关心生命价值的诸般情思。
  在刘卫英的《日暮相思语码的抒情文学表现与古人异性相交的风习》一文中日暮相思语码》还有一点生理上的解读:[11]
  人体生物钟的节奏与物候氛围的影响。外在自然界明暗体周期变化带给人的丰富视觉生理体验,使黄昏在人的具体感受上,也就愈加成为古人一天光景中最具温馨深淳人伦情味的时刻。”
  这篇文章在最后还做了比较有力的总结:日暮相思,其实不仅仅是民俗风习的社会性建构,也不只是文学传统表现模式使然,其持久地为中国文学所偏爱,乃是综合性地合力造成的。而不可忽视的,还有其本身情绪化的结构及其所连带的时刻,与人作为生命体的某些生理机制契合,如是,才为千古以降的吟咏者所众口一词地认同复述。
  在侯广文、白志忠的《论“暝色起愁”的抒情范式》一文中,将暝色起愁即黄昏意象产生的原因做出了如下解析:[12]
  1.暝色起愁即黄昏意象是最好的抒情契合点。时间意义的悲凉和空间意义的温馨构成了中国文学中黄昏意象的象征意蕴。   2.黄昏做为一种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它具有浓重绚丽的色彩和光芒;它临近日暮。走向黄昏和沉没。
  黄昏意象的运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关于黄昏意象的使用,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诗经》中的《王风·君子于役》,在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中,黄昏意象开始频繁出现,但这个时候黄昏意象的意蕴还十分不稳定,有纯粹表时意义的用法,有表依恋热爱直面黄昏的积极态度,还有象征年老迟暮、无可作为、国事衰微的消极心绪。这是在黄昏意象的意蕴没有定型前的诸多尝试。可以说,《诗经》、《楚辞》是中国文学中黄昏描写的初生期,它基本奠定了黄昏意象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但其抒情写意,是单一的、平面的。建安时代(也有两汉一说)是黄昏意象的一个重要发展期,在此期间黄昏描写有了诸多新变,关于此在郑海涛、赵兴的《最难消遣是黄昏》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13]
  其一、相思怀归的日暮之愁与悲秋意识的结合。
  其二、将日暮相思怀归与功名未遂怀才不遇的人生失意相结合。
  其三,离情别绪的日暮之愁与迟暮无为的黄昏之悲的融合。
  这个时候的黄昏意象,已经具有了立体感与多义性。
  两晋南北朝诗人遥接诗骚,近承建安,对黄昏日暮的书写已相当普遍。其中陶潜等为其中添加了一种新味:用黄昏意象来抒发自己挣脱尘网返归自然的情怀。
  三、唐诗中的黄昏意象
  黄昏描写在唐代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不仅前代作家涉及到了的得到了全面的展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更加精致,而且唐人又进行了新的开拓:[14]
  首先,把日暮之悲和伤春之情相结合。花落春归往往象征美好事物的毁灭,或象征着青春韶华的消逝,所以伤春的核心和黄昏一样有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这一点。
  其次,是黄昏与怀古相结合。到了唐代,随着咏史怀古诗的大量出现,随着黄昏意象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这两者在文学表现中的融合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了。
  盛唐诗歌中写黄昏意象(包括落日,日暮,夕阳等不同的说法)的诗歌有两百多首。《全唐诗》中直接提到黄昏(黄昏与夕阳的不同也有文章加以阐述)的地方共有276处。“唐诗的繁荣与唐代推行的文化政策不无关系,唐代在思想上实行三教并用的政策,儒释道三家争雄斗长,他们在冲突和竞争中相互撞击,也相互浸渍。唐代的文学是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15]
  四、黄昏意象与唐代诗人的日暮情思
  有了前朝的发展作为基础,唐代诗人十分擅长用黄昏意象了来抒发情思。在卢晋、傅德珉主编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的前言有这样的论述“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人之所长。”[16]在董佳云的《古诗词中“黄昏”意象分析》一文中,唐代诗人借助黄昏意象所表达的情思主要分这样几大块:相思怨别,思乡恋土,迟暮叹老,伤逝悼亡。[17]
  具体来说,在初唐、盛唐、晚唐,黄昏意象所表达感情的是各有侧重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生存状态,不同的文化心态,也会使人对同一物象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在初唐,黄昏意象更多的用来表达小我的个体感情,如表达眷恋故乡却孤独漂泊的无奈与疲惫,表达时光易逝死亡迫近的时间意义等,在这一阶段,黄昏将人类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的感情汇聚于这一特定的时刻,显示出黄昏时间意义的悲剧式主题。盛唐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大踏步的发展。盛唐诗歌关及黄昏落日的将近有两百多首(仅《全唐诗》中所存),显情带有积极、热烈、悲壮之色和身处和平盛世的坦然、阔达、自如之感。海刚在《浅析盛唐诗歌中的黄昏意象》一文中,对盛唐时期黄昏意象的使用情况有这样的总结:[18]
  一、用黄昏意象表达盛唐诗人热烈地投身济世却功业未成的失落之情,
  二、黄昏意象揭示了唐代诗人寻求禅室幽静却不弃世俗的自由之意,
  三、黄昏意象流露出诗人倦于宦海浮沉而对田园暮归的倾慕之情。
  晚唐时期,诗人生逢乱世,颠沛流离,黄昏意象则更多抒发山河破碎、济世救国的悲壮情思,壮志未酬的焦虑和超越生死的生命意识。黄昏意象还用来表达沧桑巨变,王朝更迭的社会历史等。
  总结
  “黄昏意象,蕴含着不同的时空意识,一方面是空间上的夕阳无限好,的温馨愉悦,一方面是只是近黄昏的悲凉感伤,空间意义的温馨与时间意义的悲凉构成了中国文学黄昏意象的基本象征意蕴。”[19]他们正如客观世界的时空在运动中相互依存那样,而互为一体。
  “当白天消逝之际,他诗人悲叹他的光明之友的夭折,除此之外,也在短暂的生涯中看到自己生命的短小。”[20]在唐诗的黄昏意象里,诗人们或抒离别相思之情,或叹羁旅啊的光明乡之悲,或发壮志难酬之慨,或抒前途之外,也在去短暂的生涯中看到自己生命的短小。渺茫之忧,或表历史兴亡之感,尽管诗人笔下的黄昏形态各不相同,但孤寂感伤,悲戚共同构成了黄昏意象的情感内涵。就搜集的资料来看,对于唐朝诗歌的系统研究比较多,但是关于具体的细化研究还是有所欠缺,本人拟将在前人的基础上,从唐诗中黄昏意象的角度对唐诗的发展的脉络、唐诗发展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史云青.古诗词意象的符号学分析[N]邵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12期:41页
  [2]甄强.唐诗的物象世界[N]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48页
  [3]瞿明刚.论中国文学的暮愁主题[N]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2页
  [4]彭建民、黄越.论诗歌意象的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93页
  [5]邹建军.论诗歌意象的结构方式[N]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05-109页
  [6]毛翰.诗歌意象的作用概要[N]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三期:70页。
  [7]魏耕元.诗词的意象、系列题材与时空之关系[J]人文杂志1991年第二期:109-110页
  [8]孙宗盛.黄昏意象与古代文人的生死意识及文化心态[N]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22页。
  [9]赵松元、肖细白.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初探[J]韩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四期:50-51页
  [10]王立.太阳崇拜与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J]重庆师范学院报,1991年第4期:113页
  [11]刘卫英.日暮相思语码的抒情文学表现与古人异性交往风习[J]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1期:56-58页
  [12]侯广文、白志忠.论暝色起愁的抒情范式[N]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205页。
  [13]郑海涛、赵兴.最难消遣是黄昏[N]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54页。
  [14]赵松元、肖细白.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初探[J]韩山师专学报,199年第四期:55-56页
  [15]李壮鹰.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171页
  [16]卢晋、傅德珉主编.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崇文书局,2005年7月,前言
  [17]董佳云.古诗词中“黄昏”意象分析[J]人文论坛,2004年第1期:145页
  [18]海刚.浅析盛唐诗歌中的黄昏意象[N]昌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68页
  [19]高玉萍.论古代诗词中的黄昏意象[J]常州工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109页
  [20]王立.古代伤悼文学与黄昏意象话语[N]商丘师专学报,1999年10月:9页
其他文献
摘要:仿生设计家具因其折射出"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活动的推动,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国际地位也在逐年提高。但设计领域产品的创新设计思维方式仍在滞后。基于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仿生设计的概念、起源、特点和发展及其家具仿生设计中的主要应用方式等的角度对现有家具设计体系加以完善和补充,重点总结了现代家具仿生设计家具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仿生设计特点,以期
期刊
摘要:词典在语言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可或缺,运用各式词典辅助自身的外语学习是外语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学习策略,也是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本文将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的手机英语词典软件使用情况为例,分析不同软件之间功能的差异性,并为英语专业学生选择词典软件提供参考。  关键字:英语;词典软件;分析  自科技革命以来,经济发展迅猛,电子产品风靡世界,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和更新换代
期刊
摘要: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寻求积极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以完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在新课标下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从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出发,接着分析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困难学生;特点;转化策略  引言: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强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论文主要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对滨州市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阐释了家庭教育缺失对城市留守儿童、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影响。针对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积极探寻解决措施,为孩子成为一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人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近年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在意产品的细节,并对产品品质的细节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因此,产品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符合人们的实际要求,更要符合购物者的心理要求,使产品更加的美观、适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产品品质细节的主要因素。  关键字:产品设计;商品质感;高品质;细节展示  引言: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各种思维以及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期刊
摘要:新世纪,我国的土木工程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相应地各种大跨度结构和超高层建筑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土木工程的学术研究领域,大型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监测的研究与应用也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关注。鉴于此,本文笔者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监测系统与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监测系统与识别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监测系统;损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论述了建筑类专业应该培养一些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具有怎样的高技能型人才。为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探索建筑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路。
期刊
摘要:传统翻译理论强调忠实原则,要求译作忠实于原作。而追求女性平等地位的女性主义爆发后,历史上一直地位低下的女性主义译者试图通过翻译提高女性地位,于是建立了自己的翻译策略,形成了自己的忠实观,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叛逆,对翻译理论造成一定影响,为翻译理论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忠实性原则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翻译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巴斯奈特与勒菲弗尔合编的《翻译、
期刊
摘要:戏曲体验类明星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播出后,因中韩各界备受关注的明星体验戏曲表演与其轻松搞笑的娱乐氛围,收视率一路飙升,中韩明星的表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为戏曲的发展带来了年轻的受众,为戏曲的传播增添光彩。  关键词:叮咯咙·呛;传统文化  “那个因为一场戏而欢笑哭泣的年代,已经在岁月长河中渐渐远去,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在为这门艺术坚守阵地,为了它的华彩而付出青春与汗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走上这条
期刊
包装最初只是用来保护商品,方便于商品在运输中的安全而增加的容器。时代的进步让现在的商品越来越多样化,而包装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在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要结合美观。在当下这个信息化非常发达的时代,包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商品在市场中的运营,它作为一种视觉媒介的工具,是不可忽视的。如今的商品包装都是以简洁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不仅给予了商品不一样的个性,还给商品建立了很好的视觉形象。当前,别致的包装已经成为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