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一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学生的问题越少。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玉林市教科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无疑给新课程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引发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倡导一种把已获得知识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得到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爱问、会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讲台中走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才敢说,敢想。
1.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法的起点。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课文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质疑的勇气,培养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关注同学的发言,认真倾听,待同学们说完后再举手的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愉快学习。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学生在质疑时就提了很多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说服陈庚?”“他心里想的是什么?”“陈庚明白了什么?”“陈庚为什么感到悔恨和自责?”等等。
2、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1〉从课题提问,教学新课时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题目,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问题很多。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学生看到题目就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2〉读课文后提问,也就是课中提问,如上面的《倔强的小红军》。〈3〉从重点段提问,教学《月光曲》这篇文章时,课文的重点段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这一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月光曲》的意境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的,〈4〉抓重点句。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重点句“西沙群岛真是个景色奇异,特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根据重点句就提了很多问题。
3、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使学生在提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提问的星星点点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教师在对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评价是多种多样的:如“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我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同学”。“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棒。”“你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真了不起!”“你的问题和老师想的一样,真是老师的知音。”等等。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教师通过转问,追问,巧妙在将学生装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评价,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
二、教师要把问题分类,巧设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在课堂中,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类。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互相启发一下就可以解决,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的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的研究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具有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实现认知飞跃,学会解决问题
问题的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因为探究问题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知识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如果读书不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对问题的体会就不深。
2、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地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在解决问题时重在课文内容创新和扩展上,对重点的词句一晃而过,淡化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可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文本,抓住重点的词句,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要有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由于学生文学的积淀不够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感悟会出现一些困难,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当学生欲通而不能通,欲言而不能言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把握时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职责在于不断的激励,唤醒和点拨,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对课堂进行适时的收放调控,对学生思维偏差及时引导,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漏予以纠正,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解。如教学《落花生》,课文快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让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做人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有的学生觉得“做人应该像桃子,苹果那样,敢干表现自己,现在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等等。学生激烈争论,各抒已见。教师引导说“同学们,无论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讲求实用,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紧接着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我明白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注意外表。”有的学生说:“做人要像桃子、石榴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既使学生敞开对话的心扉,又体现了文本的主题思想。
问题教学法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开放的,发展的,富有桃战性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激励,引导、点拨,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倡导一种把已获得知识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得到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爱问、会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讲台中走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才敢说,敢想。
1.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法的起点。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课文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质疑的勇气,培养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关注同学的发言,认真倾听,待同学们说完后再举手的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愉快学习。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学生在质疑时就提了很多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说服陈庚?”“他心里想的是什么?”“陈庚明白了什么?”“陈庚为什么感到悔恨和自责?”等等。
2、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1〉从课题提问,教学新课时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题目,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问题很多。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学生看到题目就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2〉读课文后提问,也就是课中提问,如上面的《倔强的小红军》。〈3〉从重点段提问,教学《月光曲》这篇文章时,课文的重点段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这一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月光曲》的意境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的,〈4〉抓重点句。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重点句“西沙群岛真是个景色奇异,特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根据重点句就提了很多问题。
3、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使学生在提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提问的星星点点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教师在对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评价是多种多样的:如“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我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同学”。“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棒。”“你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真了不起!”“你的问题和老师想的一样,真是老师的知音。”等等。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教师通过转问,追问,巧妙在将学生装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评价,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
二、教师要把问题分类,巧设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在课堂中,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类。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互相启发一下就可以解决,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的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的研究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具有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实现认知飞跃,学会解决问题
问题的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因为探究问题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知识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如果读书不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对问题的体会就不深。
2、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地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在解决问题时重在课文内容创新和扩展上,对重点的词句一晃而过,淡化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可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文本,抓住重点的词句,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要有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由于学生文学的积淀不够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感悟会出现一些困难,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当学生欲通而不能通,欲言而不能言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把握时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职责在于不断的激励,唤醒和点拨,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对课堂进行适时的收放调控,对学生思维偏差及时引导,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漏予以纠正,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解。如教学《落花生》,课文快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让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做人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有的学生觉得“做人应该像桃子,苹果那样,敢干表现自己,现在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等等。学生激烈争论,各抒已见。教师引导说“同学们,无论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讲求实用,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紧接着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我明白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注意外表。”有的学生说:“做人要像桃子、石榴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既使学生敞开对话的心扉,又体现了文本的主题思想。
问题教学法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开放的,发展的,富有桃战性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激励,引导、点拨,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