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的学习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着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的过程。如何活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关注,并且去创新实践的。从纵向对比教材、充分使用教材、有效拓展教材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点逐层深化,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自学平移;深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必备的数学知识,还要习得数学思维与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着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在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沿,以学术的眼光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活用教材,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引领学生探究学科问题(知识),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运用,防止碎片化的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纵向对比教材,在自学中习得新知
以《画平移后的图形》这节课为例,二年级明明已经学习过平移了,现在四年级为什么还要学呢?当我们分别翻开二年级、四年级的教材,就会猛然间发现二年级学习了怎样的运动是平移及平移的“方向”,还知道了一个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方向和大小不变;到了四年级不仅要会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还要会画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的教材其实不难,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学完成,在关键点适当启发即可。因此课伊始,就安排了学生的自学:①想一想:箭头图形向上平移5格,向右平移7格是如何判断的?②填一填:将例3补充完整。③说一说:通过自学,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这样的设计,发现课堂生成效果不错,孩子们在自学、质疑、释疑、讨论、试错中,不断加强自己对“平移”的认识,理解了“什么是对应点”“对应点间的距离”“间隔的格数跟平移的格数是不一样的”“对应点之間的距离平行且相等”“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线的平移”,等等,体验到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的方法:找对应点——定方向——数平移格数,在知识的深化中掌握了新知,乐在其中。
蔡元培先生说:“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品味这句话时,颇有感受。早之前的数学课像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拼命地想要将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在40分钟的课堂里教给学生。但是在这样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里,留给学生思考、对话、吸收、内化的时间少之又少。往往一节课所有的提问,都只是想“诱导”学生得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以方便教师推进教学的环节。但对于学生,我们希望他们是充满活力而富有想法的;对于数学课堂,我们更希望它是充满思考和思维碰撞的、能够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然而多数的数学课堂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沉默。自学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式,只要孩子具备自学能力,就更容易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而不是停留于浅表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意义就很重大了,需要教师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有计划地进行。
二、充分使用教材,在试做中提炼方法
当同学们在生生互动中明白平移是把图形的整个部分都平移了,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线的平移后,教师谈话引发思考:“同学们自学能力很强。能根据一个图形前后的位置来判断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那反过来,已知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你能按要求画出它的位置吗?”随后,布置学习任务:①独立完成课本86页,做一做;②完成后,同桌两人说一说你是怎么完成这道题的。
接着,在孩子们的分享中一起总结出画平移后的图形四步骤:定点——定方向——数格子——连点成形,并体会到画平面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4个点也行,3个点也行,2个点也行,1个点也行,关键是找到对应的点,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提炼,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变化,数学方法的提炼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能结合实例揭示、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方法,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认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较完善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和教师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教与学过重的负担,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有效拓展教材,在跨学科中发散思维
其实“平移”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平移”事件,即上海音乐厅的平移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各大新闻都在报道此事。当课堂上播放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时,学生都震惊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极大魅力。找准这个时机,教师有意无意地发问:“那平移在生活中有这么大的应用,我们在其他学科有学过‘平移’这个知识点吗?”学生立刻想到了科学学科的“小车的运动”可以看做数学中的平移现象、美术学科里利用“平移”的知识可以设计美丽的图案、信息技术学科利用“平移”的动作路径可以制作动画,等等,一下子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浅表学习走向更深层次的学习状态。那,既然想到小车的运动了,何不来这样一道题:
解题中,学生迅速捕捉到了有用的信息,发现这题可以应用我们今天这节课学到的“如何找准对应点”,来明确火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再次回归到数学学科,“平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你能求出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再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下节课“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做下铺垫。
丹麦著名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提出“如果要理解人类学习的整体复杂性,就需要将多种资源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尝试整合多门学科知识,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教学生“跨学科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因为未来的社会问题更加的复杂和不确定,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才能解决,仅靠个别知识或单个学科已很难解决。因此,开展学科内的整合性教学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跨学科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广度,到深度,再到关联度,学生认知的过程是逐层深化的,一切现代的教育教学或学习都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在思维上有所创新,建构系统性、复杂性的思维,用整体的、系统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参 考 文 献]
[1]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5).
[2]钱学锋.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8).
[3]高峰官.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东北师范大学,2018(5).
[4]王玉芳.从数学发生发展的视角解读教材及其教学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18(1).
[5]王燕翔.深入研析数学教材 提高数学教学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责任编辑:李雪虹)
学生的学习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着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的过程。如何活用教材,挖掘教材资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关注,并且去创新实践的。从纵向对比教材、充分使用教材、有效拓展教材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点逐层深化,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自学平移;深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到必备的数学知识,还要习得数学思维与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既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充满着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在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沿,以学术的眼光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活用教材,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引领学生探究学科问题(知识),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运用,防止碎片化的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纵向对比教材,在自学中习得新知
以《画平移后的图形》这节课为例,二年级明明已经学习过平移了,现在四年级为什么还要学呢?当我们分别翻开二年级、四年级的教材,就会猛然间发现二年级学习了怎样的运动是平移及平移的“方向”,还知道了一个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方向和大小不变;到了四年级不仅要会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还要会画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的教材其实不难,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学完成,在关键点适当启发即可。因此课伊始,就安排了学生的自学:①想一想:箭头图形向上平移5格,向右平移7格是如何判断的?②填一填:将例3补充完整。③说一说:通过自学,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这样的设计,发现课堂生成效果不错,孩子们在自学、质疑、释疑、讨论、试错中,不断加强自己对“平移”的认识,理解了“什么是对应点”“对应点间的距离”“间隔的格数跟平移的格数是不一样的”“对应点之間的距离平行且相等”“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线的平移”,等等,体验到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的方法:找对应点——定方向——数平移格数,在知识的深化中掌握了新知,乐在其中。
蔡元培先生说:“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品味这句话时,颇有感受。早之前的数学课像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拼命地想要将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在40分钟的课堂里教给学生。但是在这样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里,留给学生思考、对话、吸收、内化的时间少之又少。往往一节课所有的提问,都只是想“诱导”学生得出老师想要的“答案”,以方便教师推进教学的环节。但对于学生,我们希望他们是充满活力而富有想法的;对于数学课堂,我们更希望它是充满思考和思维碰撞的、能够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然而多数的数学课堂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沉默。自学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式,只要孩子具备自学能力,就更容易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而不是停留于浅表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意义就很重大了,需要教师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有计划地进行。
二、充分使用教材,在试做中提炼方法
当同学们在生生互动中明白平移是把图形的整个部分都平移了,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线的平移后,教师谈话引发思考:“同学们自学能力很强。能根据一个图形前后的位置来判断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那反过来,已知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你能按要求画出它的位置吗?”随后,布置学习任务:①独立完成课本86页,做一做;②完成后,同桌两人说一说你是怎么完成这道题的。
接着,在孩子们的分享中一起总结出画平移后的图形四步骤:定点——定方向——数格子——连点成形,并体会到画平面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4个点也行,3个点也行,2个点也行,1个点也行,关键是找到对应的点,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提炼,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变化,数学方法的提炼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能结合实例揭示、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方法,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认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较完善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和教师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教与学过重的负担,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有效拓展教材,在跨学科中发散思维
其实“平移”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平移”事件,即上海音乐厅的平移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各大新闻都在报道此事。当课堂上播放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时,学生都震惊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极大魅力。找准这个时机,教师有意无意地发问:“那平移在生活中有这么大的应用,我们在其他学科有学过‘平移’这个知识点吗?”学生立刻想到了科学学科的“小车的运动”可以看做数学中的平移现象、美术学科里利用“平移”的知识可以设计美丽的图案、信息技术学科利用“平移”的动作路径可以制作动画,等等,一下子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浅表学习走向更深层次的学习状态。那,既然想到小车的运动了,何不来这样一道题:
解题中,学生迅速捕捉到了有用的信息,发现这题可以应用我们今天这节课学到的“如何找准对应点”,来明确火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再次回归到数学学科,“平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你能求出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再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下节课“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做下铺垫。
丹麦著名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提出“如果要理解人类学习的整体复杂性,就需要将多种资源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尝试整合多门学科知识,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教学生“跨学科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因为未来的社会问题更加的复杂和不确定,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才能解决,仅靠个别知识或单个学科已很难解决。因此,开展学科内的整合性教学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跨学科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广度,到深度,再到关联度,学生认知的过程是逐层深化的,一切现代的教育教学或学习都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在思维上有所创新,建构系统性、复杂性的思维,用整体的、系统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参 考 文 献]
[1]吴宏.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5).
[2]钱学锋.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8).
[3]高峰官.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东北师范大学,2018(5).
[4]王玉芳.从数学发生发展的视角解读教材及其教学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18(1).
[5]王燕翔.深入研析数学教材 提高数学教学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