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疾病,具备有急性、高致死率以及高接触性的特点,死亡率甚至达到了90%以上,对于养鸭业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说养殖人员还需要做好雏鸭病毒性感染的诊治工作,借此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围绕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措施予以详细综述,以期为今后诊治此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措施
在进行鸭子的养殖过程中,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以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该疾病的发病率跟病死率比较高,并且有着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等临床症状,一旦爆发还会对养鸭人员的养殖效益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
一、临床症状
雏鸭病毒性肝炎疾病潜伏期比较短,一般为1~2天,人工感染约24小时。雏鸭多是突然发病,在发病初期有着精神萎顿、缩颈垂翅、呆滞以及食欲废绝等临床症状,部分病鸭还会出现眼结膜炎。发病几个小时之后,病鸭还会出现全身性抽搐以及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身体会倒向一侧,两脚呈现出痉挛型运动状态。在神经症状发生之后,病鸭还会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死亡,部分病鸭在死前还会排出黄白色或者绿色的稀粪便。人工感染的病鸭在接种后第4天死亡,而鸭群在受到该疾病感染之后,绝多数会在第一天就出现死亡,并会在3~4天内全部死亡。部分发病比较急的雏鸭在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倒毙,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 病理变化
对病鸭进行病理学剖检,肝脏部分明显肿大,质地柔软,色泽呈现为淡红色,或者表面呈现斑驳状。肝脏表面存在有出血点以及出血斑的情况。此外病鸭的脾脏也可能出现肿大的情况,外观呈現出斑驳状。雏鸭在患病之后的肾脏也会出现充血以及肿胀等病理学变化,胰脏肿大,胆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除了上述病理变化之外,其它部位均无明显的变化。
三、 诊断标准
在根据雏鸭发病急、突然死亡等症状进行临床诊断,对于疑似患有病毒性肝炎的雏鸭进行病理学检验,将肝脏肿大、色淡、有点状出血或者瘀斑出血等临床症状特征作为初步诊断依据。随后可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的模式来进行该病症的确诊。
四、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爆发,要求养殖人员能够加强饲养管理力度,并构建严格的检疫制度。在进行种鸭引进过程中需要从无疫病区域引入健康的种鸭,在引进之后还需要单独隔离饲养半个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模式来检测种鸭是否携带有肝炎病毒,确定种鸭健康之后方能够合群饲养。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求鸭舍保持有合适的温度跟湿度,并需要做好通风处理,保障空气的结晶跟干燥程度。保证鸭舍中有足够的光照,来减少有害病菌的繁殖跟生长。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水面以及放牧区的清洁跟消毒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鸭群造成的影响。
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禁止外人进入厂区参观,在厂门跟舍门处需要进行消毒池的设立,通过2%苛性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并需要在结合场地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消毒液使用量的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对于砂土地需要每平方米喷洒1.5~1.8升消毒液,来获得良好的病毒杀灭效果。对于鸭子的饮水用具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刷洗,一般每隔1~2天需要刷洗一次,并需要定期选用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对于雏鸭发病过程中污染的场地以及饲养用具还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来避免疫病的进一步爆发。
在成年中压开产之前需要皮下注射两次鸭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每次注射1毫升,两次注射时间间隔2周。在开产前三个月需要进行1次强化免疫,若附近鸭场爆发了病毒性肝炎后,还需要给予3~4周龄的雏鸭进行一次疫苗的注射。
当雏鸭因为患有病毒性肝炎而病死之后,养殖人员还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病死鸭的严格处理。规模比较大的养鸭厂可以通过建立焚尸炉的模式来进行处理,规模较小的可以在固定地点对病死鸭进行深埋处理。在该过程中严禁随意丢弃病死鸭尸体等问题发生,以避免其成为新的传染病源。对于发病的鸭群严禁外运或者售卖到食品市场中,以避免对人类的健康跟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五、治疗措施
通过皮下注射模式对病鸭进行1ml免疫蛋黄匀浆的注射,0.3~0.5ml鸭病毒肝炎高免血清的注射。一般病鸭可以采用0.01%病毒唑、0.01%恩诺沙星饮水进行治疗,还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在经过3~5天饮用后能够有效缓解病鸭的临床症状。通过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板蓝根、黄芪、蒲公英跟地丁各100g、柴胡、升麻70g、苍术40g、茵陈、地骨皮以及夏枯叶各120g进行治疗,粉碎之后按照每头鸭3g的剂量添加到饲料中进行喂养,联用5~7天后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部分无母源抗体的雏鸭需要尽早给予被动免疫处理,对刚出壳3日龄内的触发进行0.5ml抗鸭肝炎高免卵血清的皮下注射处理,其预防效果甚至能够得到90%以上,并能够有效减少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机率。
六、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鸭子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还会受到雏鸭病毒性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如果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还会导致雏鸭大量死亡的问题,对于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模式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金辉,丁良成,刘敏, 等.中草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J].兽医导刊,2018,(12):192.
[2]孙静.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7,(6):27.
[3]梁贵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5,(6):50-51.
关键词: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措施
在进行鸭子的养殖过程中,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以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该疾病的发病率跟病死率比较高,并且有着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等临床症状,一旦爆发还会对养鸭人员的养殖效益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
一、临床症状
雏鸭病毒性肝炎疾病潜伏期比较短,一般为1~2天,人工感染约24小时。雏鸭多是突然发病,在发病初期有着精神萎顿、缩颈垂翅、呆滞以及食欲废绝等临床症状,部分病鸭还会出现眼结膜炎。发病几个小时之后,病鸭还会出现全身性抽搐以及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身体会倒向一侧,两脚呈现出痉挛型运动状态。在神经症状发生之后,病鸭还会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死亡,部分病鸭在死前还会排出黄白色或者绿色的稀粪便。人工感染的病鸭在接种后第4天死亡,而鸭群在受到该疾病感染之后,绝多数会在第一天就出现死亡,并会在3~4天内全部死亡。部分发病比较急的雏鸭在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倒毙,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 病理变化
对病鸭进行病理学剖检,肝脏部分明显肿大,质地柔软,色泽呈现为淡红色,或者表面呈现斑驳状。肝脏表面存在有出血点以及出血斑的情况。此外病鸭的脾脏也可能出现肿大的情况,外观呈現出斑驳状。雏鸭在患病之后的肾脏也会出现充血以及肿胀等病理学变化,胰脏肿大,胆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除了上述病理变化之外,其它部位均无明显的变化。
三、 诊断标准
在根据雏鸭发病急、突然死亡等症状进行临床诊断,对于疑似患有病毒性肝炎的雏鸭进行病理学检验,将肝脏肿大、色淡、有点状出血或者瘀斑出血等临床症状特征作为初步诊断依据。随后可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的模式来进行该病症的确诊。
四、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爆发,要求养殖人员能够加强饲养管理力度,并构建严格的检疫制度。在进行种鸭引进过程中需要从无疫病区域引入健康的种鸭,在引进之后还需要单独隔离饲养半个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模式来检测种鸭是否携带有肝炎病毒,确定种鸭健康之后方能够合群饲养。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求鸭舍保持有合适的温度跟湿度,并需要做好通风处理,保障空气的结晶跟干燥程度。保证鸭舍中有足够的光照,来减少有害病菌的繁殖跟生长。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水面以及放牧区的清洁跟消毒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鸭群造成的影响。
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禁止外人进入厂区参观,在厂门跟舍门处需要进行消毒池的设立,通过2%苛性钠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并需要在结合场地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消毒液使用量的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对于砂土地需要每平方米喷洒1.5~1.8升消毒液,来获得良好的病毒杀灭效果。对于鸭子的饮水用具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刷洗,一般每隔1~2天需要刷洗一次,并需要定期选用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对于雏鸭发病过程中污染的场地以及饲养用具还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来避免疫病的进一步爆发。
在成年中压开产之前需要皮下注射两次鸭肝炎鸡胚化弱毒疫苗,每次注射1毫升,两次注射时间间隔2周。在开产前三个月需要进行1次强化免疫,若附近鸭场爆发了病毒性肝炎后,还需要给予3~4周龄的雏鸭进行一次疫苗的注射。
当雏鸭因为患有病毒性肝炎而病死之后,养殖人员还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病死鸭的严格处理。规模比较大的养鸭厂可以通过建立焚尸炉的模式来进行处理,规模较小的可以在固定地点对病死鸭进行深埋处理。在该过程中严禁随意丢弃病死鸭尸体等问题发生,以避免其成为新的传染病源。对于发病的鸭群严禁外运或者售卖到食品市场中,以避免对人类的健康跟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五、治疗措施
通过皮下注射模式对病鸭进行1ml免疫蛋黄匀浆的注射,0.3~0.5ml鸭病毒肝炎高免血清的注射。一般病鸭可以采用0.01%病毒唑、0.01%恩诺沙星饮水进行治疗,还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在经过3~5天饮用后能够有效缓解病鸭的临床症状。通过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板蓝根、黄芪、蒲公英跟地丁各100g、柴胡、升麻70g、苍术40g、茵陈、地骨皮以及夏枯叶各120g进行治疗,粉碎之后按照每头鸭3g的剂量添加到饲料中进行喂养,联用5~7天后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部分无母源抗体的雏鸭需要尽早给予被动免疫处理,对刚出壳3日龄内的触发进行0.5ml抗鸭肝炎高免卵血清的皮下注射处理,其预防效果甚至能够得到90%以上,并能够有效减少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机率。
六、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鸭子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还会受到雏鸭病毒性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如果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还会导致雏鸭大量死亡的问题,对于养殖人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模式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金辉,丁良成,刘敏, 等.中草药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J].兽医导刊,2018,(12):192.
[2]孙静.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7,(6):27.
[3]梁贵强.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5,(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