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语文微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的对比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网络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广泛普及,人们更加倾向于便捷、多样的学习。传统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以微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微课程俨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新趋势。
  【关键词】语文微课程;传统语文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知识点为主的微课程,更加强调学习内容的细小化与精细化。对教师来说,微课程将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环节都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样,对学生来说,微课程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当前,语文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一直尚未解决。笔者将微课程与语文具体学科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力求寻找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要以现实为根基,注重与现代化科技手段的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当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能力。为了使得微课更好地为语文课程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了解语文微课程與传统语文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深入地了解语文微课程,更好地让语文微课程为教师与学生服务。
  一、语文微课程的特殊性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发展。”“语文”中的“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赖以依靠的交流工具。语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富于开放性和弹性。”因此,语文教育是要正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并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同时,语文是理解表达的工具,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基础。人们依靠语文进行思考,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凭借它创造文学作品,借助它传播中华文化。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毋庸置疑的,学习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事实上,语文课程一直充满着人文性,它注重情感态度的学习。母语教学问题绝非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其中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而言之,语文课程实施的一切过程,无论是听和说,还是读和写,都既是工具性教育又是人文性教育,教师应该始终顾及这两个方面。
  (二)语文学科与邻近学科的相关性与区别
  学科间需要相互沟通和互助,在语文教学方面,语文教师可能会存在其他学科素养不足,其他学科教师也会出现语文学科素养不足的问题,我们要使其达到互补,在明确科目间的界限的同时,真正做到又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微课程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是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辅助课程资源,它的教学方式灵活,适用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微课程是一个完整的小课程,它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明显的突出教学的主题。微课程将学科知识细化,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各个微课程。各个独立的微课程间又具有一定的逻辑或网状关系。鉴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语文微课程与其他学科微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知识的逻辑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学科之间也有明显的递进关系,各科之间也具有关联性。这些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而语文学科知识体内,没有明显的层级逻辑,语文的微课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学习者对课程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任意一节内容。
  在知识的细化方面,数学、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知识点都能做到较好的细化,知识点间穿插性不强,而语文学科,知识点间的交叉性太强,细化的难度较大,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细化成以微课程的方式呈现的微课程。
  在课程的取代方面,其他课程,学习的重点是知识的获得,微课程便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课程呈现,在微课程发展到足够完善的时候,各个课程间建立起完善和多维的系列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课程可以取代正式学习的地位,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传统资源与语文“微课程”资源的比较
  微课程并不是指对现有课程的描述,而是对原有课程的二次开发。换句话说,微课程是在原有课程分解到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再把课时教学课程化,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之适应“微时代”的学习特点,使之满足微课程的“精美化”“简洁化”“意外化”“具体化”“深刻化”“情感化”的特点。传统语文课程被认为是教育的中枢神经,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联结纽带,是知识的载体,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一)语文微课程与传统微课程的共同点
  语文微课程是属于语文课程的范畴,与课程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语文微课程作为“特殊”的微课程,当然也具有“一般”语文课程的特点。所以二者的共同点表现为:首先,传统课程与语文微课程都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传统的45分钟语文课程与8—10分钟的语文微课程一样,都能够从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导向,向学生传递着知识,教学生学习。其次,传统的45分钟语文课程与8—10分钟的语文微课程都运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的了相应的教学资源。传统的语文课堂与语文微课程一样,教师都是循循善诱,抛砖引玉,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都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此外,二者的教学过程都是完整的,都分别设置了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教学评估以及作业安排等完整的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上能互动学习,在语文微课的课堂中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完善使得微课程中师生互动成了可能,实现了师生互动   自如。
  (二)语文微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的差异性
  语文微课程,作为“特殊”的课程,语文微课程与传统的语文课程也有着区别,同时,语文微课程与传统语文课程资源却大相
  径庭。
  1.语文微课程更好地实现了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
  语文传统课程与语文微课程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就是,教学时间和地点。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的时间固定不变都是45分钟,教学地点主要设在学校教室。然而语文微课程根据微课程灵活性的特点,每个语文微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为8—10分钟,时间虽短,但是教学内容紧凑,教学内容完整。调查研究发现,微课程的时间设置正好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学习者在课堂中学习,仅仅只有短短的10分钟能够集中注意力,这也恰恰是微课程遵循学习者记忆规律的特点,实现了微课的高效化特点,教师授课语言凝练,集中授课,知识点能够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学习。碎片化的语文微课程学习,使得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赋予了学生更大的主动权。
  2.语文微课程更好地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现代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只是一味地获取,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语文微课教学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和探索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启发者和学生学习的協助者,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体。
  3.语文微课程使得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传统的语文课程目标重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然而教学的内容过于注重语文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而语文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更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能够与实际的生活更多地联系在一起,更加接近生活,能够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得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了相应程度地扩大,进而学生也就进一步走进生活,学会生活。
  4.语文微课程使得教学评估与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趋向于统一标准,学生不会主动地去接受课堂参与和课程评估。而语文微课程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的束缚,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能够从自己的主观地评价,而不受限制与约束,教学参与更是活跃,教学评价也更加真实。与传统语文微课程相比,微课程在现代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在进行真实反馈的同时,教师也更加便捷地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与学习的掌握情况,并有效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语文传统资源与语文“微课程”资源具体差异见表1-1:
  由语文传统资源与语文微课程资源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语文传统课堂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模式整齐划一,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并且覆盖每个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主要问题。而对此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能够随时随地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并且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而语文微课程的中的“微”,恰恰满足了这个需求,它不仅教学地点和学习时间灵活,更多地表现了对传统语文课程的灵活化与扩大化,同时它也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学习模式的更新。它是一种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教学活动,使复杂而多样的语文课程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和个性化。微课程的技术与课堂的结合为此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廖颖.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韩佳伟.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4.
  [3]张一山.语文“微课程”设计的三个原则[J].语文知识,2014(4).
  [4]金丽.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中),2016(9).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对需要的适应/选择为视角,分析韦利英译《道德经》时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旨在说明20世纪30年代韦利英译《道德经》是当时西方世界对汉语文学作
目的:探讨补肾方剂对大鼠糖尿病颌骨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选用6个月体重350克~400克SD雌性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病理组9只,中药组10只,AG组11只.对照组自由饮水,
【摘要】小组合作探究要建立在全员参与、思维方向一致、最大限度表露个人观点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统一与对立、思维协调与碰撞、情感态度认可与交融、语文综合能力共享与择取的基础上,还给学生一块自主耕种的“沃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  小组合作探究要建立在全员参与,积极思维,交流互动,相互质疑,形成碰撞,形成生成
目的:了解感染根管管壁牙本质的病变特点;手用器械预备感染根管后,管壁牙本质结构的变化;手用器械预备感染根管后Nd:YAG激光照射,管壁牙本质结构的变化,为提高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
介绍了采用数字迭代控制方法实现振动波形再现的原理及应用主从计算机构成的振动台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The principle of using digita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开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创新创业成为了社会上的新风尚,这一口号不仅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企业战略的合理性规划,创新创业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变革势在必行,本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互相关技术测量流量的原理,互相关流量测量的技术方案以及信号的选择与产生。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cross-correlation tec
一、前言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变换为有用信号的一种装置。进入80年代之后,这种装置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重点的发展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