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变家庭贫困面貌,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的黄韶羡,19岁时就“漂到”广东打工。2013年3月,他返乡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乐器“梦工厂”——广西贺州市金海乐器有限公司,每月生产吉他1万把,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积极带动当地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2015年,他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这位农家小伙子的创业故事,是广西千百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尤其是农民工工作管理部门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重点,创新开展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夯實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黄金平台”。
用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规模实施 “机器换人”计划,广西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逐年下降,同时,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中央和地方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出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返乡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广西农民工总量分别为1211万人、1225万人、123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离开本乡镇)分别为929万人、924万人、898万人,外出农民工人数逐年减少;本地农民工(本乡镇内)分别为282万人、301万人、333万人,本地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加,且增势明显。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超前谋划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与推进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和精准脱贫等重大战略同步部署、统筹安排。
自治区相继出台《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广西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等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扶持政策体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做好服务农民工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仅两页纸的篇幅,内容“简单、明了、实用”,全是操作性强的“干货”,如:支持每个设区市创建自治区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每年举办县、市、区三级联动的农民工技能大赛等,在广大农民工中引起热烈反响,被点赞为“桂八条”。各市、县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创业环境。如: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活动,开展调查宣传、培训扶持、产业扶持、财政金融扶持、电商扶持、组织扶持六大行动;所辖的象州县提出“力争每年吸引300名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返乡创业,到2020年吸引1500名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返乡创业,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00个以上”的目标任务。
2017年3月30日,自治区党委领导在《关于2017年春节期间机关党员干部走访农村返乡人员助推脱贫攻坚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自治区人社厅”)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厅长李宁波要求相关处室立即组织研究落实;4月中旬,自治区人社厅组织全区人社系统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专题调研,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1250份,召开省、市、县座谈会11场,走访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及合作社16家;特别邀请获得2008年和2015年“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的农民工代表及其他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展重点访谈,全面、深入了解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完成了《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题调研报告》,为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创造条件。6月下旬,自治区人社厅联合自治区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采取建立返乡人才库、建立联系交流平台、开展培训扶持、创业扶持、金融扶持、组织扶持和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等措施,积极拓展服务返乡创业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自治区人社厅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付出的汗水和智慧,赢得各方赞誉。2016年2月,广西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做经验介绍。2016年12月23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全区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
用资金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劲加油”
创业启动资金,往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瓶颈。自治区人社厅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柳州万年青家政服务公司获得自治区人社厅的专项扶持后,两年累计培训“万年青”品牌家政服务人员超过1万人,全部实现注册上岗,其中50余人在柳州所辖县区及周边地区建立家政服务机构加盟万年青家政服务公司。
拓宽农民工创业融资渠道,是自治区人社厅帮助农民工破除创业资金瓶颈的另一个有效途径。2015年6月,广西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把农民工和农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贷款额度10万元,贷款期限为2~3年,由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贴息,得到了有一定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的欢迎。2016年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补充通知》,进一步降低贷款申请门槛,拓宽反担保方式,减少贷款审批手续,增加受益人群,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发放量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广西实施的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已成为知晓率最高、落实程度最好、最受欢迎的一项扶持政策,“贷”动创业效应日益明显。截至2017年9月底,广西累计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总额14.34亿元,帮助32454人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广西投入专项资金夯实基层农民工培训载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下“技术根基”。从2015年起,自治区人社厅先后扶持54个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和42个广西优秀劳务品牌培育基地实施培训能力提升建设,推动基地培训能力换档升级。2017年,自治区人社厅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将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纳入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支持范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实施全区技工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充分结合广西产业转移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积极运用精准职业培训的工作成果,既为培训合格的“两后生”推荐就业,又为农民工创业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进一步缓解招工与就业“两难”的结构性矛盾,有效抓好就业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广西举办技能大赛,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助力产业发展。全区从2015年开始,采取“现场报名、现场比赛、现场评比、现场鉴定、现场颁证”的形式创新举办了农民工技能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工的参赛热情。一部分农民工通过大赛提高了职业技能,并利用技能实现了创业梦和致富梦。
百色市农民工杨春经过严格培训,在广西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中荣获家政服务员项目的第十名。赛后经人社部门优先推荐获得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以10万元起步创办百色市彤鑫家政服务中心,2016年培訓家政服务员1419名,目前已与深圳市“580家政服务公司”开展劳务协作,积极帮扶当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用创业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黄金平台”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农民工周义林返乡创业,成立了周记兴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但苦于无水果深加工场地,一直难以发展。荔浦县农民工创业园建成后,周记兴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顺利迁入创业园,并投资新建办公场所、仓库、农产品加工厂等,投产4条水果和蔬菜清洗、打蜡、包装生产线,成功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场地瓶颈等问题。
让农民工返乡创业梦落到实处——这是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抓手。为促进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培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引擎,2015年以来,自治区人社厅强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联合区直有关部门鼓励各县区依托现有各类工业开发园区、农业产业园,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分批建设38个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给予每个园区500万元补助资金和10-20公顷专项用地指标扶持。目前,38个农民工创业园试点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已有668家企业入驻,其中,农民工创办企业444家,投产运营企业410家,园区内就业24957人,其中吸纳农民工就业20689人。通过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用地难、建设难、发展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注重将农民工创业园与广西脱贫攻坚易地搬迁项目相结合,实现了扶持农民工创业与服务精准脱贫工作叠加。全区38个农民工创业园中,有24个落户在贫困县,占63%,很好地实现了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的“双赢”。人社部门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落实扶持政策,让入驻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让更多的农民工有获得感。
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划“发展新路”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开设“天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网站,创新“互联网+返乡创业”服务模式,扩大农民工创业园影响力,积极引导、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入园创业。天等籍人士黄金红创办的北京古榕江餐饮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准备在创业园投资建厂,设立天等桂林米粉的原材料生产中心、物流中心、仓储中心,作为北京企业的原材料发货地,保障北京天等桂林米粉店的正常运营。可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的农民就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有力助推了就业脱贫。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返乡农民工李庆忠创办的广西荔浦县高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累计吸纳25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广西来宾市象州县返乡农民工覃启福创办的象州县永鑫鞋业有限公司,年生产800万双高档皮鞋,创造480个就业岗位,解决400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见,外出务工人员把打工积累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与家乡优势资源整合,返乡创业就业,参与家乡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但,农民工返乡创业依然存在不少难题。如: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创业成本高风险大,返乡农民工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能力欠缺等。
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管理部门千方百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划“发展新路”。
首先是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结合广西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继续完善和优化已出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出一批接地气、有力度的创业就业政策措施,继续优化农民工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工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增收。
其二是强化公共创业服务。一是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将信息网络全面延伸到行政村和社区,深入探索“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二是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涉及服务农民工创业的职能,建立融资、融智、融商一体化的创业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贷款、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三是依托农民工创业园及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农民工之家”,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联合会”等,搭建创业者之间信息交流平台及创业者与企业家、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对接平台。
其三是完善创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返乡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进行运营,进一步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加强人社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共同指导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加快发展。积极总结各地各类创业平台建设的先进经验,树立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向全区推广扩大经验使用效果。
其四是扩大农民工创业服务的市场化供给。各地可由政府出资向有实力的各类中介机构、企业、科研院所购买专门帮扶农民工创业的技术性服务,明确服务事项,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直接联系签约企业、机构、科研院所,免费获得专业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专业化支持,有效弥补公共创业服务的不足,增强创业服务的有效性。
其五是完善返乡创业信用评价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工创业需求,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创新政策,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才能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使“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的八桂大地喜事连连。
用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规模实施 “机器换人”计划,广西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逐年下降,同时,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中央和地方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出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返乡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广西农民工总量分别为1211万人、1225万人、123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离开本乡镇)分别为929万人、924万人、898万人,外出农民工人数逐年减少;本地农民工(本乡镇内)分别为282万人、301万人、333万人,本地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加,且增势明显。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超前谋划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与推进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和精准脱贫等重大战略同步部署、统筹安排。
自治区相继出台《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广西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广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等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政策文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扶持政策体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做好服务农民工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仅两页纸的篇幅,内容“简单、明了、实用”,全是操作性强的“干货”,如:支持每个设区市创建自治区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每年举办县、市、区三级联动的农民工技能大赛等,在广大农民工中引起热烈反响,被点赞为“桂八条”。各市、县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创业环境。如: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活动,开展调查宣传、培训扶持、产业扶持、财政金融扶持、电商扶持、组织扶持六大行动;所辖的象州县提出“力争每年吸引300名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返乡创业,到2020年吸引1500名以上外出务工经商人才返乡创业,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00个以上”的目标任务。
2017年3月30日,自治区党委领导在《关于2017年春节期间机关党员干部走访农村返乡人员助推脱贫攻坚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自治区人社厅”)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厅长李宁波要求相关处室立即组织研究落实;4月中旬,自治区人社厅组织全区人社系统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专题调研,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1250份,召开省、市、县座谈会11场,走访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及合作社16家;特别邀请获得2008年和2015年“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的农民工代表及其他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展重点访谈,全面、深入了解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完成了《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题调研报告》,为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创造条件。6月下旬,自治区人社厅联合自治区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采取建立返乡人才库、建立联系交流平台、开展培训扶持、创业扶持、金融扶持、组织扶持和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等措施,积极拓展服务返乡创业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自治区人社厅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付出的汗水和智慧,赢得各方赞誉。2016年2月,广西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做经验介绍。2016年12月23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全区记一等功公务员集体”。
用资金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劲加油”
创业启动资金,往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瓶颈。自治区人社厅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柳州万年青家政服务公司获得自治区人社厅的专项扶持后,两年累计培训“万年青”品牌家政服务人员超过1万人,全部实现注册上岗,其中50余人在柳州所辖县区及周边地区建立家政服务机构加盟万年青家政服务公司。
拓宽农民工创业融资渠道,是自治区人社厅帮助农民工破除创业资金瓶颈的另一个有效途径。2015年6月,广西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把农民工和农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贷款额度10万元,贷款期限为2~3年,由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贴息,得到了有一定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工的欢迎。2016年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补充通知》,进一步降低贷款申请门槛,拓宽反担保方式,减少贷款审批手续,增加受益人群,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的发放量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广西实施的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已成为知晓率最高、落实程度最好、最受欢迎的一项扶持政策,“贷”动创业效应日益明显。截至2017年9月底,广西累计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总额14.34亿元,帮助32454人解决创业资金难题。
广西投入专项资金夯实基层农民工培训载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下“技术根基”。从2015年起,自治区人社厅先后扶持54个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和42个广西优秀劳务品牌培育基地实施培训能力提升建设,推动基地培训能力换档升级。2017年,自治区人社厅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将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纳入自治区农民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支持范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实施全区技工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充分结合广西产业转移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积极运用精准职业培训的工作成果,既为培训合格的“两后生”推荐就业,又为农民工创业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进一步缓解招工与就业“两难”的结构性矛盾,有效抓好就业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广西举办技能大赛,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助力产业发展。全区从2015年开始,采取“现场报名、现场比赛、现场评比、现场鉴定、现场颁证”的形式创新举办了农民工技能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工的参赛热情。一部分农民工通过大赛提高了职业技能,并利用技能实现了创业梦和致富梦。
百色市农民工杨春经过严格培训,在广西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决赛中荣获家政服务员项目的第十名。赛后经人社部门优先推荐获得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以10万元起步创办百色市彤鑫家政服务中心,2016年培訓家政服务员1419名,目前已与深圳市“580家政服务公司”开展劳务协作,积极帮扶当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用创业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黄金平台”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农民工周义林返乡创业,成立了周记兴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但苦于无水果深加工场地,一直难以发展。荔浦县农民工创业园建成后,周记兴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顺利迁入创业园,并投资新建办公场所、仓库、农产品加工厂等,投产4条水果和蔬菜清洗、打蜡、包装生产线,成功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场地瓶颈等问题。
让农民工返乡创业梦落到实处——这是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抓手。为促进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培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引擎,2015年以来,自治区人社厅强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联合区直有关部门鼓励各县区依托现有各类工业开发园区、农业产业园,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分批建设38个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给予每个园区500万元补助资金和10-20公顷专项用地指标扶持。目前,38个农民工创业园试点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已有668家企业入驻,其中,农民工创办企业444家,投产运营企业410家,园区内就业24957人,其中吸纳农民工就业20689人。通过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用地难、建设难、发展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注重将农民工创业园与广西脱贫攻坚易地搬迁项目相结合,实现了扶持农民工创业与服务精准脱贫工作叠加。全区38个农民工创业园中,有24个落户在贫困县,占63%,很好地实现了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的“双赢”。人社部门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落实扶持政策,让入驻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让更多的农民工有获得感。
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划“发展新路”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开设“天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网站,创新“互联网+返乡创业”服务模式,扩大农民工创业园影响力,积极引导、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入园创业。天等籍人士黄金红创办的北京古榕江餐饮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准备在创业园投资建厂,设立天等桂林米粉的原材料生产中心、物流中心、仓储中心,作为北京企业的原材料发货地,保障北京天等桂林米粉店的正常运营。可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门槛低,吸纳了大批的农民就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有力助推了就业脱贫。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返乡农民工李庆忠创办的广西荔浦县高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累计吸纳25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广西来宾市象州县返乡农民工覃启福创办的象州县永鑫鞋业有限公司,年生产800万双高档皮鞋,创造480个就业岗位,解决400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见,外出务工人员把打工积累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与家乡优势资源整合,返乡创业就业,参与家乡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但,农民工返乡创业依然存在不少难题。如: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创业成本高风险大,返乡农民工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术及经营管理能力欠缺等。
自治区人社厅农民工工作管理部门千方百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划“发展新路”。
首先是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结合广西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继续完善和优化已出台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出一批接地气、有力度的创业就业政策措施,继续优化农民工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工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增收。
其二是强化公共创业服务。一是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将信息网络全面延伸到行政村和社区,深入探索“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二是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整合各部门涉及服务农民工创业的职能,建立融资、融智、融商一体化的创业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贷款、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三是依托农民工创业园及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农民工之家”,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联合会”等,搭建创业者之间信息交流平台及创业者与企业家、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对接平台。
其三是完善创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返乡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化创业服务机构进行运营,进一步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加强人社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共同指导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加快发展。积极总结各地各类创业平台建设的先进经验,树立可复制的工作模式,向全区推广扩大经验使用效果。
其四是扩大农民工创业服务的市场化供给。各地可由政府出资向有实力的各类中介机构、企业、科研院所购买专门帮扶农民工创业的技术性服务,明确服务事项,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可直接联系签约企业、机构、科研院所,免费获得专业化服务。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专业化支持,有效弥补公共创业服务的不足,增强创业服务的有效性。
其五是完善返乡创业信用评价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工创业需求,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创新政策,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才能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使“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的八桂大地喜事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