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以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处理(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施用量3 t/ha,T),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
【机 构】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350,32060293);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ZY2019800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GXNSFAA2971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以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处理(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施用量3 t/ha,T),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总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淀粉藻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毛壳菌属和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施用生物炭提高了甘蔗产量并降低了梢腐病的发病率。【结论】施用生物炭提高了土壤有效氮钾养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了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了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面临挑战与对策进行研究,希望为吉林市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以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标志,Bose—Einstein凝聚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物理学界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之一.我们将根据描述Bose-Einstein凝聚的一类数学模型,一类带调和势并具组合幂非线性项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对Bose-Einstein凝聚所特别关注的如下问题进行研究:1该方程的整体解和爆破解存在的条件及最佳条件;2该方程的驻波解的性态.整个论文的方法是现代变分法
移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使用的主要互动方式是人机交互,但对此互动模式下的用户参与价值共创行为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文章以移动数字图书馆为背景,构建人机交互、感知价值与用户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研究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交互信息影响功能价值从而增强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路径,交互技术和交互任务通过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价值共创行为影响更为显著。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移动数字图书馆可
购物社区是商家与顾客进行价值共创的重要平台,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对商家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价值共创行为如何对购买意愿产生影响,基于361份购物网站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分析方法探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感知价值在价值共创行为与购买意愿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价值共创行为,包括知识贡献行为与顾客公民行为,对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在知识贡献行为、顾客公民行为
价值共创是企业形成战略优势的新方法,用户与各参与主体的互动是价值共创的核心环节。数字化时代价值共创研究重点由服务主导逻辑向线上社区价值共创转变。用户互动的各维度正向影响共创关系价值、享乐价值和学习价值;共创关系价值、享乐价值和学习价值均对价值共创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促使线上健身社区用户实施价值共创行为,线上健身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用户互动中的助人维度、社交维度和共创价值的中介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企业聚焦于虚拟平台来宣传推广品牌,本文用博弈论的基本方法研究分析消费者与企业如何操作能使企业获益最大化,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当企业对消费者参与企业品牌的价值共创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后,选择与消费者共创价值是企业的最优选择。(2)当企业选择通过虚拟社群方式与消费者共创品牌价值时,消费者作为核心,要聚焦于消费者的知识水平、接受知识程度、虚拟社群氛围、社群能给消费者提供的
秋兰飘香,物华心怡。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西藏佛教协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西藏开展调研及佛事活动。十一世班禅心系西藏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族文化传承等,勉励有关部门和企业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转变就业创业观念,依托产业资源,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十一世班禅还前往多个寺庙开展佛事活动,教导广大僧众弘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
为研究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设置3个秸秆炭化还田处理,研究水稻田土壤养分含量、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其中添加炭基肥75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高出31.74%。因此,可通过土壤添加秸秆炭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
为研究不同配比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对酸性菜田土的改良效果,以生石灰、粉煤灰、钢渣和生物炭为原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种原料不同配比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对酸性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油麦菜养分吸收、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生石灰、粉煤灰、钢渣用量水平为0、2.5、5 g·kg-1,生物炭用量水平为0、25、50 g·kg-1,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比生物炭基土
生物炭因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改良剂或调理剂被广泛应用于改善土壤质量;土壤养分与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重要指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生物炭不同施用水平:0 (CK)、5 (B5)、10 (B10)、20 (B20)和50 (B50) t·hm-2对黄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定量分析生物炭处理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其作用大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