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1+V1+NP1+的+N1,NP2+V2+NP2+的+N2”格式初探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汉语中“NP1+V1+NP1+的+N1,NP2+V2+NP2+的+N2”此类格式进行初步探索,从形式到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该类结构,同时对该格式中真伪定语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NP1+V1+NP1+的+N1 NP2+V2+NP2+的+N2” 真定语 伪定语
  一、引言
  黄正德在《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2008)一文中提出“他的老师当得好”这个经典的例子,并将“他的老师”中的“他的”定义为伪定语。黄正德认为“他”和“老师”并不是领属关系,即“他拥有老师”;而是一种主语之于宾语的关系,即“他是老师”,这就从语义角度解决了用层次分析法等无法解决的疑问。同时,该论文举出这样的例子:
  (1)我们同意分道扬镳,他去他的北京,我回我的上海。
  (2)他喜欢他的书包,我喜欢我的笔筒。
  关于此类例子,作者说明类似“他的书包”和“我的笔筒”是真定语,是领属关系,但诸如“他的北京”“我的上海”之类是伪定语,意义为“他去北京”和“我去上海”。理由是“他的北京”和“我的上海”之间并非真正领属关系,且这类例子仅在汉语中有。黄正德进一步用词义分解理论和动词核心移位的方式进行说明,也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不足之处。本文对该类“NP1+V1+NP1+的+N1,NP2+V2+NP2+的+N2”格式加以扩展,进行一定的梳理和探究,以加深对该格式及其内涵的理解。
  二、“NP1+V1+NP1+的+N1,NP2+V2+NP2+的+N2”的整理、分析
  首先我们把这类例子进一步扩充,按形式的细微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A1你做你的作业,我做我的家务。
  A2你研究你的西方哲学,我研究我的中国哲学。
  A3你读你的《孟子》,我读我的《庄子》。
  A4你打你的篮球,我打我的棒球。
  A5他喜欢他的书包,我喜欢我的笔筒。
  B1你哭你的,我笑我的。
  B2你干你的活,我做我的活。
  B3你写你的作业,我做我的作业。
  B4你花你的钱,我攒我的钱。
  C1他革他的新,你复你的古。
  C2他去他的北京,我回我的上海。
  C3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C4你批你的林,我尚我的孔。
  D1你读你的书,我读我的书。
  D2我干我的活,你干你的活。
  D3你管你的事,我管我的事。
  当然,此类用例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如加入补语等,在此只讨论较为常见的形式。首先,我们可以先按照黄正德依据的标准分为两个大类,即真定语和伪定语,A1、A5、B2、D1、D2、D3大致可以判定是真定语,其余为伪定语。为方便表述,我们将该结构用“NP1+V1+NP1+的+N1,NP2+V2+NP2+的+N2”表示,其中作主语的人称代词标记为“NP1”和“NP2”,动词标记为“V1”“V2”,宾语标记为“N1”“N2”。
  综上所有小类,可以看出这类格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1.从形式的角度看,人称代词“NP1”和“NP2”重复并加“的”作为形式上的特点,有一种强调义,强调双方的不同甚至相反。动词动作性较强,包括光杆动词和心理动词,一般为及物动词,后接宾语,且两个相对的分句一般都要出现。
  2.从语用的角度看,语体上这类形式多用于口语,少用于书面语。含有一种不满、嘲讽的贬义色彩。强调一种区别和不同,即不要妨碍对方,各行其是的意义。
  3.从语义的角度看,所有该种形式中的动词处在同一语义场,宾语处在同一语义场。我们根据形式细微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小类:
  当V1=V2,N1≠N2时,即为ⅰ类;
  当V1≠V2,,N1=N2时,即为ⅱ类;
  当V1≠V2,,N1≠N2时,即为ⅲ类;
  当V1=V2,N1=N2时,即为ⅳ类。
  最为明显地体现出该类特征的是ⅲ类,因为动词的不同、宾语的不同,使其对比突出差别的意味更加明显。通过ⅳ类我们可以看到该类格式强调区别意义的根源,即当V1=V2,N1=N2时,该结构还是表达出两者的区别,与前三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那就说明该结构反义的根源并不在于动词或者作宾语的名词是否不同,而是在于做主语的人称代词是否不同,即“NP1”决不能和“NP2”是同一个人称代词,再加上“NP1”和“NP2”各自的重复,进一步强调出“NP1”和“NP2”的区别,这样的形式是符合该格式的语义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NP1+V1+NP1+的+N1,NP2+V2+NP2+的+N2”这个格式就是两个短句组合而成,该形式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比,根源在于作为主语的人称代词的不同,且不同的人称代词各自重复,所以含有强调区别的语义。
  三、“NP1+V1+NP1+的+N1,NP2+V2+NP2+的+N2”格式的真伪定语问题
  笔者借助了古汉语中的“所”字结构来解释该结构的发展轨迹,对黄正德真伪定语的说法产生了疑问。以前文几个例子为发展轨迹进行说明:
  E1他革新,你复古。
  E2他革他所革的新,你复你所复的古。
  E3他革他革的新,你复你复的古。
  E4他革他的新,你复你的古。
  F1他念书,我睡觉。
  F2他念他所念的书,我睡我所睡的觉。
  F3他念他念的书,我睡我睡的觉。
  F4他念他的书,我睡我的觉。
  G1他看书,我看书。
  G2他看他所看的书,我看我所看的书。
  G3他看他看的书,我看我看的书。
  G4他看他的书,我看我的书。
  依据黄正德的观点,E例应该为伪定语而G例为真定语,但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已经不存在真定语或者伪定语的问题,因为G例中“他的书”不是“他所拥有的书”的含义,而是从“他看他看的书”演变过来的,不是“他领属书”这种关系,就像例E中“他”领属“新”、例F中“我”领属“觉”一样都是不合理的。因而不能说例G中“他的书”是真定语而例F中“我的觉”是伪定语。因为这里的“他”并不直接领属“书”,而是一种简化了的形式恰好和领属关系的“他的书”重合。进一步说,就是“他的书”和“他念的书”这两个句子中的语义不同,第一种“他”和“书”是领属关系,第二种“他”和“书”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看”和“书”先发生一定的关系,“他”和“看的书”再发生关系。所以不能说例G中“他的书”是真定语,因为这里“他的书”只是“他所看的书”,“他所看的书”可以是他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不一定是“他”领属的“书”。因此上文中该类格式的真定语伪定语问题其实没有区分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黄正德.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J].语言科学,2008,(3).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5]王冬梅.“N的V”结构中V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6]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J].中国语文,1994,(2).
  [7]施关淦.“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从向心结构理论说起[J].语文通讯,1981,(4).
  [8]施关淦.现代汉语里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J].中国语文,1988,(4).
  (王佳慧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文学院 430072)
其他文献
时体范畴一直是汉语学界长期关注的热门话题,它涉及如何认识事件和事态、动词的事态结构、动词事态特征跟时体标记词的互动、事态的量度等诸多问题.前人的研究尽管已经涉及到
摘 要:华裔留学生汉语听说能力与汉字读写能力脱节现象给教学带来不少难题。本文提出一种算法简单、实用的,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的华裔留学生汉字学习文本的获取方法,将识别出来的句子集作为汉字学习文本,使学习者通过学习最少的句子认识最多的高频汉字。  关键词:华裔留学生 汉字学习文本获取 高频汉字句子集 句子识别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难认、难记是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的共识。华裔留学生作为特殊的汉语学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