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总面积854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在山西省率先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时,我县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尝试。
解放思想 彻底改革
林改之初,不少干部充满担心和疑虑,改革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压力。面对干部群众的这些担心和疑虑,县委从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入手,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一场以林改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林改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大事,广大农民对分山到户有着强烈的愿望;只要我们彻底把林地林木分下去,让老百姓拥有经营权,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树立长远的眼光,就一定能实现资源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发展;只要我们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工作做实、做细,林改不但不会引起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反而会成为增强干群互信、促进乡村和谐的重要契机。
全县干部切实从各种担心害怕中解放出来,坚定了推进林改的决心和信心;切实从对林改的简单的理解、短期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开始全面系统地谋划和推进林改;切实从消极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以当年分田到户的热情投入到了林权改革当中。从抵触到认同,从不愿意参与到彻底地分林到户,核心是认识,关键是思想。只要干部群众真正解放了思想,真正了解了政策,林改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林改就要让群众说了算
林改关乎群众的利益,是百姓的大事情,理所当然应该由群众说了算。对于林地和林木分不分、什么时候分、怎样分、分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自己做主。村组林改实施方案均按规定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做到改革政策、内容、程序、方法、结果五公开,确保了群众明白、群众参与、群众说了算。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真正做到让农民当家作主,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若干林改程序。我县制作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流程图》、出台了《集体林权勘验实施细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林改工作。每个流程必须经上一级林改领导审核把关后,才能转入下一个环节,做到了严格程序不缺项、执行政策不走样。对于林改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我们也都尽可能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
林改就要真正均山到户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核心在“分”、关键在“放”。在推进林改中,我们彻底把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下放分配到老百姓手里,还权于民、还山于民、还利于民。在山区,我们采取了以“均山到户”为主的改革模式,确保了“人人有份”。对人口少、林地多的村,采取了均山到户、家庭承包的模式;对人口多、林地少的村,采取了自愿组合、联户承包的模式;对林地治理难度大、村民自愿放弃山地分配权利这一特殊情况,采取了“虚拟到户、权责搁置”的办法。就是把一些自然村、村民小组、个别农户应该分得的林地划分出来,由村集体暂为代管,待农户愿意要回承包地时,履行相关手续后,重新交还给农户治理经营。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初始分配权利,减少了林改后遗症的发生。为了让群众更加明白地参与林改,我们在山西省率先把新的科研成果——地理信息采集系统运用到了林地的分配管理中。每块林地、每个小班都有清晰的新版航拍图,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在图上很直观地找到自己的林地。林地的确权更加准确,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
完善配套 深化林改
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我们及时着手研究制定了多项配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了生态公益林管理补偿、林木采伐、林权抵押贷款、档案管理、营造林投入等5个配套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后续支持,帮助农民获得更大的收益,进一步巩固林改成果。如生态公益林管理补偿方面,科学划定了全县的生态公益林范围,县财政每年拿出近百万元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对经营性林木采伐管理,我们报请省林业厅批准,由乡镇林业站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审批。简化了审批程序,降低了育林基金收费标准,每株只征收1元,鼓励群众大栽树、快致富。我们在山西省首家成立了林权管理中心,为农民开展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等服务,搭建起了林业要素市场,创新了管理体系。
我们彻底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业的发展。一是全县植绿护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8〜2010年三年累计植树486万株,相当于过去10年植树的总和。二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来越来宽广。全县新发展酥梨、澳州青苹、核桃等经济林3万余亩,育林苗圃1万亩。
实践证明,只有把林地林木彻彻底底、公开公平公正地分下去,农民才会高兴,群众才能拥护,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中央的林改政策落实到位。
(责编:耿国彪)
解放思想 彻底改革
林改之初,不少干部充满担心和疑虑,改革面临着重重阻力和压力。面对干部群众的这些担心和疑虑,县委从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入手,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一场以林改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林改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大事,广大农民对分山到户有着强烈的愿望;只要我们彻底把林地林木分下去,让老百姓拥有经营权,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树立长远的眼光,就一定能实现资源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发展;只要我们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工作做实、做细,林改不但不会引起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反而会成为增强干群互信、促进乡村和谐的重要契机。
全县干部切实从各种担心害怕中解放出来,坚定了推进林改的决心和信心;切实从对林改的简单的理解、短期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开始全面系统地谋划和推进林改;切实从消极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以当年分田到户的热情投入到了林权改革当中。从抵触到认同,从不愿意参与到彻底地分林到户,核心是认识,关键是思想。只要干部群众真正解放了思想,真正了解了政策,林改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林改就要让群众说了算
林改关乎群众的利益,是百姓的大事情,理所当然应该由群众说了算。对于林地和林木分不分、什么时候分、怎样分、分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自己做主。村组林改实施方案均按规定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做到改革政策、内容、程序、方法、结果五公开,确保了群众明白、群众参与、群众说了算。在具体实施中,为了真正做到让农民当家作主,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若干林改程序。我县制作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流程图》、出台了《集体林权勘验实施细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林改工作。每个流程必须经上一级林改领导审核把关后,才能转入下一个环节,做到了严格程序不缺项、执行政策不走样。对于林改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我们也都尽可能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
林改就要真正均山到户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核心在“分”、关键在“放”。在推进林改中,我们彻底把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下放分配到老百姓手里,还权于民、还山于民、还利于民。在山区,我们采取了以“均山到户”为主的改革模式,确保了“人人有份”。对人口少、林地多的村,采取了均山到户、家庭承包的模式;对人口多、林地少的村,采取了自愿组合、联户承包的模式;对林地治理难度大、村民自愿放弃山地分配权利这一特殊情况,采取了“虚拟到户、权责搁置”的办法。就是把一些自然村、村民小组、个别农户应该分得的林地划分出来,由村集体暂为代管,待农户愿意要回承包地时,履行相关手续后,重新交还给农户治理经营。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初始分配权利,减少了林改后遗症的发生。为了让群众更加明白地参与林改,我们在山西省率先把新的科研成果——地理信息采集系统运用到了林地的分配管理中。每块林地、每个小班都有清晰的新版航拍图,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在图上很直观地找到自己的林地。林地的确权更加准确,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
完善配套 深化林改
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我们及时着手研究制定了多项配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了生态公益林管理补偿、林木采伐、林权抵押贷款、档案管理、营造林投入等5个配套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后续支持,帮助农民获得更大的收益,进一步巩固林改成果。如生态公益林管理补偿方面,科学划定了全县的生态公益林范围,县财政每年拿出近百万元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对经营性林木采伐管理,我们报请省林业厅批准,由乡镇林业站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审批。简化了审批程序,降低了育林基金收费标准,每株只征收1元,鼓励群众大栽树、快致富。我们在山西省首家成立了林权管理中心,为农民开展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等服务,搭建起了林业要素市场,创新了管理体系。
我们彻底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业的发展。一是全县植绿护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8〜2010年三年累计植树486万株,相当于过去10年植树的总和。二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来越来宽广。全县新发展酥梨、澳州青苹、核桃等经济林3万余亩,育林苗圃1万亩。
实践证明,只有把林地林木彻彻底底、公开公平公正地分下去,农民才会高兴,群众才能拥护,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中央的林改政策落实到位。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