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浙江大湾区格局判读,在重新审视台州在此背景下的方位劣势,借鉴了佛山、惠州、横滨的发展经验,梳理出对台州城市发展有效启示。
关键词:大湾区 城市群 台州发展
台州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著名的“温台模式”,但也面临着区域地位下滑、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足、民营经济转型乏力等问题。在湾区(城市群)背景下,台州如何整合内部发展资源,利用大湾区发展契机,化解当前被边缘化的窘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台州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大湾区(城市群)格局判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趋势明显,围绕中心城市形成五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将进入了“多中心、网络化时代”。已经从点—轴发展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转变,形成了合肥、南京、苏锡常、杭州、宁波五大都市圈,以都市圈为主体推动城市群发展。在集聚发展的同时,长三角沪、苏、杭、甬核心圈层的发展要素逐步沿发展轴线(沿海发展轴、沿江发展轴、沪杭金发展轴)外溢,一体化的趋势显现。
浙江省提出“大都市、大湾区”建设。浙江省未来将进入都市区经济,在强化中心城市前提下,强调都市区引领,形成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带动的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首次提出浙江大湾区概念,打造“一环、一带、一通道”空间格局,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力争成为世界级大湾区。
二、台州方位劣势再审视
从国家版图看,台州从边缘地区→长三角“经济圈”城市→海上丝路节点城市转变,全国地级城市排名由2003年33名下降到2017年45名。
从浙江版图看,台州从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城市→温台沿海城市群→划入宁波都市圈转变,台州城市腹地不断被周边城市分割,逐步被边缘化;其次作为浙江省湾区建设试验区,既不属于浙江省大湾区核心区块,又错失港口城市发展良机。
从台州版图看,形成了市域均质、离散的城镇体系,都市区建设缓慢,中心城区集聚度不足,实力不强、辐射偏弱,城市开放度、城市吸引力和创新力不强。
三、大湾区(城市群)背景下台州城市发展的几点启示
为了充分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选取大湾区背景下的对标城市佛山、惠州、横滨,通过比较分析,台州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发展定位看,台州应突出自身比较优势,明确自身定位,主动承接大湾区制造脊梁职责,打造大湾区智造中心、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和重要开放门户。如何正确定位在当前背景下的角色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旦定位失误,非常有可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三地均从整个湾区的角度,根据自身特点和与核心城市的相对地位,进行自我定位。佛山明确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制造”的区域经济体系中,坚守制造业优势,主动承担大湾区智造职责。惠州提出了“大湾区东岸的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城市定位。横滨利用日本都市圈首都功能疏散的机遇,明确城市发展定位——日本首都圈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城市。我们认为台州制造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未来要坚守制造业及民营经济这一台州最大特色,主动承接大湾区制造脊梁职责,突出“互联网+智能制造”,升级现有产业平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示范,突出创新驱动,植入制造创新平台与企业孵化平台,突出功能整合,打造浙江大湾区的智造中心和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同时,要利用台州的港口资源,提升台州的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打造浙江大湾区重要开放门户城市。
二是从区域協作看,大湾区背景下台州应北向对接,联杭接沪,与宁波携手并进,谋划深度合作,共建宁波都市圈。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合作,充分展现经济开放开发的魄力和活力,是三地经济的共同之处。佛山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佛山与广州携手并进,以公共交通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推进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惠州深度融入深莞惠都市圈,深入实施“海绵行动”,形成了向西向南对接深圳“东进”,向东对接汕尾“西融”,向北对接河源“南融”的区域协同格局。横滨深度融入东京湾经济区,同时吸引首都产业转移,分担首都圈第三产业功能。从经济地理角度考察,台州属于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外围区域,杭绍台高铁开通后,杭台之间联系将更加紧密,即使短期内极化发展虹吸效应大于溢出效应,台州仍应变被动为主动,找准定位,联杭接沪,与宁波携手并进,谋划深度合作,共建宁波都市圈。
三是从自身建设看,台州应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首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等。当前,城市价值取向从增量扩张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式增存并举的模式;从产—城—人发展转向人—城—产发展。三地在城市建设上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佛山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强中心”和“组团发展”战略,通过中轴线、轨道网及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中心城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城市景观构筑、城市文化提升来促进城市自身建设。惠州以绿色化引领城市化,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和美丽山水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横滨通过城市资源整合,推进横滨21世纪未来港建设,建设城市地标建筑,大力推进站城一体化开发。未来台州应借鉴三地做法,把握城市发展趋势,把“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城市发展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台州城市首位度,同时通过人性化公共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良好的公共安全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提供,进一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博亚,张弦.东京湾横滨市对宁波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启示[J].中国工程咨询,2018(9).
[2]郭占恒.环杭州湾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的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8(8).
[3]邱若蓉.惠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N].惠州日报,2017.6.24
[4]卢凯阳.大湾区时代来临,看湾区城市如何给自己找定位[N].南方都市报,2017.5.2
作者简介:黄丽星(1984.10-),女,浙江临海人,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陈钢 (1979.11-),男,浙江临海人,本科,三门县纪委监察委 。
关键词:大湾区 城市群 台州发展
台州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著名的“温台模式”,但也面临着区域地位下滑、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足、民营经济转型乏力等问题。在湾区(城市群)背景下,台州如何整合内部发展资源,利用大湾区发展契机,化解当前被边缘化的窘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台州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大湾区(城市群)格局判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趋势明显,围绕中心城市形成五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将进入了“多中心、网络化时代”。已经从点—轴发展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转变,形成了合肥、南京、苏锡常、杭州、宁波五大都市圈,以都市圈为主体推动城市群发展。在集聚发展的同时,长三角沪、苏、杭、甬核心圈层的发展要素逐步沿发展轴线(沿海发展轴、沿江发展轴、沪杭金发展轴)外溢,一体化的趋势显现。
浙江省提出“大都市、大湾区”建设。浙江省未来将进入都市区经济,在强化中心城市前提下,强调都市区引领,形成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带动的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首次提出浙江大湾区概念,打造“一环、一带、一通道”空间格局,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力争成为世界级大湾区。
二、台州方位劣势再审视
从国家版图看,台州从边缘地区→长三角“经济圈”城市→海上丝路节点城市转变,全国地级城市排名由2003年33名下降到2017年45名。
从浙江版图看,台州从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城市→温台沿海城市群→划入宁波都市圈转变,台州城市腹地不断被周边城市分割,逐步被边缘化;其次作为浙江省湾区建设试验区,既不属于浙江省大湾区核心区块,又错失港口城市发展良机。
从台州版图看,形成了市域均质、离散的城镇体系,都市区建设缓慢,中心城区集聚度不足,实力不强、辐射偏弱,城市开放度、城市吸引力和创新力不强。
三、大湾区(城市群)背景下台州城市发展的几点启示
为了充分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选取大湾区背景下的对标城市佛山、惠州、横滨,通过比较分析,台州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发展定位看,台州应突出自身比较优势,明确自身定位,主动承接大湾区制造脊梁职责,打造大湾区智造中心、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和重要开放门户。如何正确定位在当前背景下的角色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旦定位失误,非常有可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三地均从整个湾区的角度,根据自身特点和与核心城市的相对地位,进行自我定位。佛山明确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制造”的区域经济体系中,坚守制造业优势,主动承担大湾区智造职责。惠州提出了“大湾区东岸的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城市定位。横滨利用日本都市圈首都功能疏散的机遇,明确城市发展定位——日本首都圈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城市。我们认为台州制造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未来要坚守制造业及民营经济这一台州最大特色,主动承接大湾区制造脊梁职责,突出“互联网+智能制造”,升级现有产业平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示范,突出创新驱动,植入制造创新平台与企业孵化平台,突出功能整合,打造浙江大湾区的智造中心和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同时,要利用台州的港口资源,提升台州的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打造浙江大湾区重要开放门户城市。
二是从区域協作看,大湾区背景下台州应北向对接,联杭接沪,与宁波携手并进,谋划深度合作,共建宁波都市圈。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开展区域合作,充分展现经济开放开发的魄力和活力,是三地经济的共同之处。佛山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佛山与广州携手并进,以公共交通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推进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惠州深度融入深莞惠都市圈,深入实施“海绵行动”,形成了向西向南对接深圳“东进”,向东对接汕尾“西融”,向北对接河源“南融”的区域协同格局。横滨深度融入东京湾经济区,同时吸引首都产业转移,分担首都圈第三产业功能。从经济地理角度考察,台州属于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外围区域,杭绍台高铁开通后,杭台之间联系将更加紧密,即使短期内极化发展虹吸效应大于溢出效应,台州仍应变被动为主动,找准定位,联杭接沪,与宁波携手并进,谋划深度合作,共建宁波都市圈。
三是从自身建设看,台州应该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首位度、吸引力和竞争力等。当前,城市价值取向从增量扩张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式增存并举的模式;从产—城—人发展转向人—城—产发展。三地在城市建设上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佛山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强中心”和“组团发展”战略,通过中轴线、轨道网及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中心城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城市景观构筑、城市文化提升来促进城市自身建设。惠州以绿色化引领城市化,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和美丽山水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横滨通过城市资源整合,推进横滨21世纪未来港建设,建设城市地标建筑,大力推进站城一体化开发。未来台州应借鉴三地做法,把握城市发展趋势,把“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城市发展重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台州城市首位度,同时通过人性化公共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良好的公共安全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提供,进一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博亚,张弦.东京湾横滨市对宁波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启示[J].中国工程咨询,2018(9).
[2]郭占恒.环杭州湾建成世界级大湾区的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8(8).
[3]邱若蓉.惠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N].惠州日报,2017.6.24
[4]卢凯阳.大湾区时代来临,看湾区城市如何给自己找定位[N].南方都市报,2017.5.2
作者简介:黄丽星(1984.10-),女,浙江临海人,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陈钢 (1979.11-),男,浙江临海人,本科,三门县纪委监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