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孕产妇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6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孕产妇,对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以及分析。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别:依据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方法,将本文收集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分类,其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为中药注射剂和抗生素;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入,所选的患者中46例为这一途径,占76.7%;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我院所选的60例孕产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过敏,30例,占50%;其次为发热,寒颤,24例,占40%;4例为消化系统,占6.7%;2例为呼吸系统,占3.3%。结论: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逐渐的完善,全面的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带来的威胁必然降低,同时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几率,避免了同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反复出现,规范药品的管理,进而提升医院临床的科学、安全及合理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关键词:孕产妇;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260-01
  孕产妇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为了确保其有效、安全以及合理的用药[1]。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6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孕产妇,对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类以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门诊、住院孕产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单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60例孕产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单进行整理,主要按照出现药物反应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别:依据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方法,将本文收集的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分类,其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为中药注射剂和抗生素,但是与2011年相比,发生率有所降低,约25.12%,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我院临床药学工作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实施分级管理有一定关系。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几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入,所选的患者中46例为这一途径,占76.7%。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给药能够很快的提升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快速发挥临床效果,无肝脏首过效应,但是静脉给药的微粒、pH值、浓度、内毒素以及药物配伍等都是导致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之后为肌肉注射,为6例(10%);6例为口服用药,占10%;2例为外用给药,占3.3%。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我院所选的60例孕产妇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过敏,30例,占50%;其次为发热,寒颤,24例,占40%;4例为消化系统,占6.7%;2例为呼吸系统,占3.3%。
  3 讨论
  孕产妇应慎重给药,孕产妇是一类特殊的人群,由于生理情况处于特殊期,在临床用药前要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以及家族过敏史,慎重选择药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量,进行辨证治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认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工作,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吗,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2]
  从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别可以看出,46例为中药注射剂,占76.7%,14例为抗生素,占23.3%。我院2012年6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孕产妇中,50例为剖宫产术后用药,占83.3%。建议剖宫产术后严格依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用药,安全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多复杂,其中多包括蛋白、果胶、鞣质、黏液质以及淀粉等成分,其中有效的成分并不确定,进入血液后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发生出现。临床医生应该认真分析中药基础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的应用中药注射剂,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几率较高的为抗菌药物,这主要是因为抗菌药物种类较多,应用范围较广有关,但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不小的主要原因还有临床滥用抗生素导致其耐药性产生,出现多种药源性疾病。
  从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可以看出,静脉滴注出现的不良反应居中,静脉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比其他给药方式发生率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与静脉滴注给药速度较快,临床效果显著,因而被广大医务人员广泛应用,而且是临床上首选的给药途径,同时静脉滴注的药物进入到血液循环后,不会出现肝脏首过效果,能够很快的达到血药浓度,药物中的杂质、pH值、渗透压内毒素以及微粒等,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分析:我院2012年60例孕产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大多数为一般反应,临床主要为皮肤以及附件出现损伤,42例(70%),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斑疹、皮疹、瘙痒以及局部红肿。临床症状轻微的患者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后即可好转,其次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如寒顫、发热等,18例(30%),经过分析主要出现不良反应的药品为中药注射剂七叶皂苷钠针,及时停药后进行对症处理,临床症状缓解,一些药物产生布朗反应可能与患者的个人体质有关,还可能与药物生产批次及环境相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药密切观察,以免出现不可预知的现象。
  即便很多药物出现的布朗反应存在无法预知性,但是还有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以提前避免的[3]。因一些医务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没有认真监测,对一些概念混淆,引起漏报,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疾病进行诊治,因而临床医生要注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严格按照用药指征用药,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确保孕产妇的有效、安全以及合理用药率。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逐渐的完善,全面的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带来的威胁必然降低,同时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几率,避免了同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反复出现,规范药品的管理,进而提升医院临床的科学、安全及合理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王兴国,史耀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对策探索[J].中外医学研究,2013,24(08):845-846
  [2] 陈方亮,余翠琴.44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3,30(01):74-75
  [3] 俞敏.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海峡药学,2010,37(11):485-486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索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8个州、地、市的46个县的72个乡镇,抽取15~49岁已婚育龄
本文针对SC(B)10新系列干式变压器具有的低耗节能、智能终端、降噪环保、超低温升、强负载能力、高可靠性等性能特点,对温度控制、出线接口、联结组别、TTU等选型要素进行了
目的:了解怀柔山区人户分离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程度和接受避孕节育服务情况,为改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 900名居住在怀柔区2个街道及城区
路堤加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减小并控制不均匀沉降,路堤加筋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加筋材料能承受拉力的特点,通过土与加筋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形成抗滑力,从而提
目的:了解不同理疗方法对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患者住院前后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因痛性结节住院治疗患者,在入院日和出院日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