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尿频的中成药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频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更是很多中老年人难言的苦恼。特别是夜尿频多的患者,有时一天晚上要起夜五六次,严重影响睡眠不说,还常常因此受凉感冒。其实,有此烦恼的患者,完全可以求助于中医。
  中医认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意思就是说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都可以影响膀胱的功能而出现尿频的症状。中医治疗尿频,往往从脏腑辨证入手,分析主证、兼证、次证的寒热虚实,治病求于本。历代医家创制了诸多治疗尿频为主证的方剂。
  
  桑螵蛸散
  点评:
  桑螵蛸散出自宋代药学家冠宗奭的《本草衍义》,方用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龟板各30克研末而成,具有调补心肾、固涩止遗的功效。用于心肾两虚所致的小便频数、遗尿滑精、心神恍惚、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临床常用于神经性尿频、前列腺增生、尿道综合征、小儿遗尿等属此证型者。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适用于尿频属心肾不足偏于虚寒者,下焦湿热火盛者不宜。
  
  导赤散
  点评:
  “导赤散”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方由生地、生甘草梢、白木通各6克组成,用淡竹叶水煎冲服。功能清热利水,主治心经有热移于小肠,症见面赤口渴、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小便频数、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本方上清心火下利小便,上治口舌生疮下治小便频数,常用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等疾病属此证型者。如有血尿,可酌加白茅根、小蓟等凉血止血之品。
  
  缩泉丸
  点评:
  “缩泉丸”出自宋代陈自明的《校注妇人良方》,以乌药、益智仁等分为末,酒制山药末为糊,制成小丸。功能温肾止遗、固涩缩尿。主治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常用于糖尿病肾病、前列腺增生、儿童尿床和老年妇女尿失禁等属肾气亏虚证型者。
  
  金匮肾气丸
  点评:
  “金匮肾气丸”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又名“肾气丸”、“八味地黄丸”。方由干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0克,桂枝、附子各30克组成,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9克,淡盐汤送服。亦可原方按比例酌减,水煎服。
  本方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小便频数、腰酸腿软、阴囊湿冷、舌淡而胖、脉沉细弱等症,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常用于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肾病属肾阳不足证型者。
  
  补中益气汤(丸)
  点评: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方用黄芪15克,炙甘草5克,人参、当归、白术各10克,陈皮、升麻各6克,柴胡3克,水煎服。本方是中医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剂。适于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者。
  对于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出现的小便频数、夜尿增多、小腹坠胀兼上述症状者,可用本方治疗。特别适用于长期尿频,尿常规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的尿道综合征、老年性尿失禁、前列腺增生、肾病综合征、小儿遗尿等患者。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氮肥的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如何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广大农民朋友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将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率的7个方法。  1.实施混施与深施,强化水分管理  大量田间试验表明,与表施相比,将氮肥混施于土壤耕层中,或施于土表以下几厘米深处,能减少氮素损失。将氮肥制成几毫米或1厘米左右大小的粒肥进行深施,其效果更佳。水稻田间试验表明,粒肥深施达到与粉肥表施同样的产量水平,而氮肥用
槐树是我国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又名国槐、豆槐、细叶槐、护房树、金药树。我国南北各地多有栽培,尤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最为多,山坡原野、村镇屋边、路旁常可见到。每年七八月份,黄白色的花朵成串地挂满树梢,远远望去颇为好看。夏季,人们常采摘其花蕾或初开放的花朵供食用或药用。  槐花的花蕾又叫槐米,在花未开放时连梗折下,除去枝梗杂质及时干燥;初开的槐花则可在树下铺布、席等,将花打落,收集晒干。槐米、槐花都作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