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5~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19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桐乡2013)在浙江省桐乡市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名誉会长许坤元、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巡视员李新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副主任张涛,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桐乡市市长盛勇军等领导出席会议。此外,来自欧洲、日本、印度、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学者、企业家以及行业相关人士共计7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鉴于桐昆集团和新凤鸣集团在大容量聚酯长丝柔性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创新和创造性贡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和桐乡市人民政府向两家企业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复杂环境
高端交流平台与时俱进
会上,高勇表示,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已经走过了29年的历程。29年来,会议见证了世界化纤技术进步和产业格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确记录了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完美呈现了全球化纤精英的精神面貌。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化纤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化纤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8%,化纤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品种,主要的化纤工艺技术和装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化纤大国。
然而,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我国化纤行业的运行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近两年,需求增速减缓、新增产能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低迷效益下降、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等。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等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
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本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召开也具有了与时间同步的新内容和意义。本届会议以“为复杂环境下的化纤工业注入新的活力——技术、资源、低碳与品牌”为主题,对当前急需破解的各种难题进行了探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科技铺垫
中国化纤发展举世瞩目
在本届会议上,端小平作了题为《科技进步与化纤工业》的主题发言,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他表示,经过2001~2011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10年,中国的化纤工业发展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国化纤产量达到3792万吨,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9%,占到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73%,已经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在,我国化纤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包括相应的科研、人才培养和装备制造部门,领先国际的设备和技术,覆盖各行业领域的产品。这些优势为我国化纤工业的科技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化纤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于中国的化纤工业发展来说,其发展前景也是相当的广阔。
“从国内层面来说,我们的技术水平现在处于从产品制造向差异化的转化阶段,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承接量大面广的化纤及化纤纺织品的制造。在化纤行业中,高档产品比重较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项技术突破都伴随着增量的快速发展,而科技进步也推动着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从国际层面来说,现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化纤产业在进一步萎缩,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从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我国的化纤工业在未来也将担负起引领全球化纤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任务。”端小平介绍道。
许坤元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从量上来看,增长很快,让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对待今后的发展,在我看来,只要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趋势发展,化纤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产能阶段性过剩
未来之路需多方联手
会上,代表们围绕复杂环境下,如何为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一议题内容进行了探讨。
在王天凯看来,中国的化纤行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已经是对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肯定。但是他也提出,在现如今的发展阶段,化纤行业的发展应该要警惕产能阶段性过剩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对此,端小平表示认同。现阶段,产能的阶段性过剩,确实已经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行业和企业的自制自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王伟表示,现如今化纤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从2011年、2012年整个运行情况来看,增速明显下降,表明行业已经进入到调整期。虽然增长速度不到‘十一五’时期的一半,但发展质量正在稳步推进。而且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化纤在转型升级之后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化纤行业产能的阶段性过剩问题必须要解决,如果长期积压下去,行业和企业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一些不合理的国内产能,可以转移到境外的某些地方去。总之,企业要想发展,需要自己主动进行补救,要有自己的想法。”贺燕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行业专家,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强认为,这种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现象,需要行业和企业利用市场规律进行消化,生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否则,对行业和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企业代表,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介绍,桐昆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走得稳健,就是因为桐昆适时发展,做到了无库存、无亏损、无应收款。“现在都在说行业的产能过剩,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被吓出来的。对市场的不确定,导致下游企业都在以观望、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商业合作,从而积压大量的库存,产能的相对过剩也就形成了。” 在李新男看来,现在虽然化纤行业的发展确实碰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个行业必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因此也就需要对这个行业进行战略谋划,使其发展更远。他表示,我国化纤为未来需要在产业链发展方面下工夫,不断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合理规划行业发展。
全球视野
在本届会议上,来自化纤主要生产国和地区的代表介绍了其所在地的发展情况,并分别表达了进行合作共赢的意愿。
欧洲化纤协会理事长 Frédéric Van Houte:
更加重视低碳发展
欧盟各国的化纤行业现在的重点在新纤维的创新上。如今,欧洲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进行纺织品的碳足迹认证。
2013年,欧洲经济运行比较弱,但在明年会有一些好转。从整体来看,西欧纺织生产总量在下降,但是东欧,特别是土耳其,明年经济可能会复苏。欧洲化纤面临成本方面的挑战,一是无法控制原料的价格,二是劳动力的价格非常高。
中国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 沈西洪:
未来重点推广品牌
中国大陆的化纤产量为3700万吨,而中国台湾只有250万吨左右,但这个数量仅次于印度的300多万吨。中国台湾的化纤产量虽然小,可还是排在全世界的第三位。
目前,中国台湾的200多万吨化纤不是常规性的产品,而是功能性的产品。未来五年,中国台湾化纤行业要建立国际品牌,扩大台湾功能性纺织品的影响力。中国台湾希望和更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印度合纤协会秘书长 Suresh Chander Kapur:
未来市场在产业用领域
近几年,印度的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产能增加明显,未来也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印度化纤的发展方向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
印度的化纤产业有几个强项,比如纤维和原料的产能很大。印度国内对于化学纤维服装的需求不断增长,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增加明显。在非服装领域,包括家纺,还有产业用纺织品,对化纤的需求也很大。
韩国化纤协会会长 朴暻卓:
注重差异化发展
韩国的化纤产业将通过与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产能,扩大应用领域。韩国的高附加值产品不仅会有量的提升,知名度也会提高。
2012年,韩国国内消费了化纤总量的58%,出口了42%。韩国的化纤行业贸易呈现顺差,进口每年都有所大幅度增加。韩国化纤行业更注重发展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现在研发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力度也大大增加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理事长 上田英志:
亚洲化纤市场机遇多
未来短期内,全球化纤都将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亚洲地区的化纤工业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也会相应提供发展机遇:一是市场对于精细化的产品需求会有所增长,二是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高端纤维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未来,日本对于高端服装产品的消费将会进一步加强。一旦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规模,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市场会转向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会进一步拓展。
泰国化纤协会会长 Mayuree Na Rangsilpa:
细分市场拓宽应用领域
泰国非常重视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开拓,重视废旧纤维的回收,重视资源的再利用,这些都是全球化纤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泰国的产业用纺织品份额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泰国的消费市场在不断增长,需要更为专业化的化纤产品。未来,泰国不仅要推出更多的细分产品,而且还要拓宽其他领域对于纺织品的需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名誉会长许坤元、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巡视员李新男,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副主任张涛,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桐乡市市长盛勇军等领导出席会议。此外,来自欧洲、日本、印度、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学者、企业家以及行业相关人士共计7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鉴于桐昆集团和新凤鸣集团在大容量聚酯长丝柔性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创新和创造性贡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和桐乡市人民政府向两家企业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复杂环境
高端交流平台与时俱进
会上,高勇表示,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已经走过了29年的历程。29年来,会议见证了世界化纤技术进步和产业格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确记录了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完美呈现了全球化纤精英的精神面貌。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化纤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化纤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8%,化纤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品种,主要的化纤工艺技术和装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化纤大国。
然而,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我国化纤行业的运行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近两年,需求增速减缓、新增产能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低迷效益下降、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等。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等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
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本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的召开也具有了与时间同步的新内容和意义。本届会议以“为复杂环境下的化纤工业注入新的活力——技术、资源、低碳与品牌”为主题,对当前急需破解的各种难题进行了探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科技铺垫
中国化纤发展举世瞩目
在本届会议上,端小平作了题为《科技进步与化纤工业》的主题发言,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他表示,经过2001~2011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10年,中国的化纤工业发展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国化纤产量达到3792万吨,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9%,占到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73%,已经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在,我国化纤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包括相应的科研、人才培养和装备制造部门,领先国际的设备和技术,覆盖各行业领域的产品。这些优势为我国化纤工业的科技进步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化纤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于中国的化纤工业发展来说,其发展前景也是相当的广阔。
“从国内层面来说,我们的技术水平现在处于从产品制造向差异化的转化阶段,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承接量大面广的化纤及化纤纺织品的制造。在化纤行业中,高档产品比重较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项技术突破都伴随着增量的快速发展,而科技进步也推动着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从国际层面来说,现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化纤产业在进一步萎缩,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从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我国的化纤工业在未来也将担负起引领全球化纤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任务。”端小平介绍道。
许坤元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从量上来看,增长很快,让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对待今后的发展,在我看来,只要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趋势发展,化纤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产能阶段性过剩
未来之路需多方联手
会上,代表们围绕复杂环境下,如何为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一议题内容进行了探讨。
在王天凯看来,中国的化纤行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世界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已经是对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肯定。但是他也提出,在现如今的发展阶段,化纤行业的发展应该要警惕产能阶段性过剩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对此,端小平表示认同。现阶段,产能的阶段性过剩,确实已经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行业和企业的自制自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王伟表示,现如今化纤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从2011年、2012年整个运行情况来看,增速明显下降,表明行业已经进入到调整期。虽然增长速度不到‘十一五’时期的一半,但发展质量正在稳步推进。而且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化纤在转型升级之后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化纤行业产能的阶段性过剩问题必须要解决,如果长期积压下去,行业和企业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一些不合理的国内产能,可以转移到境外的某些地方去。总之,企业要想发展,需要自己主动进行补救,要有自己的想法。”贺燕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作为行业专家,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强认为,这种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现象,需要行业和企业利用市场规律进行消化,生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否则,对行业和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企业代表,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介绍,桐昆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走得稳健,就是因为桐昆适时发展,做到了无库存、无亏损、无应收款。“现在都在说行业的产能过剩,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被吓出来的。对市场的不确定,导致下游企业都在以观望、谨慎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商业合作,从而积压大量的库存,产能的相对过剩也就形成了。” 在李新男看来,现在虽然化纤行业的发展确实碰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个行业必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因此也就需要对这个行业进行战略谋划,使其发展更远。他表示,我国化纤为未来需要在产业链发展方面下工夫,不断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合理规划行业发展。
全球视野
在本届会议上,来自化纤主要生产国和地区的代表介绍了其所在地的发展情况,并分别表达了进行合作共赢的意愿。
欧洲化纤协会理事长 Frédéric Van Houte:
更加重视低碳发展
欧盟各国的化纤行业现在的重点在新纤维的创新上。如今,欧洲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进行纺织品的碳足迹认证。
2013年,欧洲经济运行比较弱,但在明年会有一些好转。从整体来看,西欧纺织生产总量在下降,但是东欧,特别是土耳其,明年经济可能会复苏。欧洲化纤面临成本方面的挑战,一是无法控制原料的价格,二是劳动力的价格非常高。
中国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 沈西洪:
未来重点推广品牌
中国大陆的化纤产量为3700万吨,而中国台湾只有250万吨左右,但这个数量仅次于印度的300多万吨。中国台湾的化纤产量虽然小,可还是排在全世界的第三位。
目前,中国台湾的200多万吨化纤不是常规性的产品,而是功能性的产品。未来五年,中国台湾化纤行业要建立国际品牌,扩大台湾功能性纺织品的影响力。中国台湾希望和更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印度合纤协会秘书长 Suresh Chander Kapur:
未来市场在产业用领域
近几年,印度的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产能增加明显,未来也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印度化纤的发展方向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
印度的化纤产业有几个强项,比如纤维和原料的产能很大。印度国内对于化学纤维服装的需求不断增长,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增加明显。在非服装领域,包括家纺,还有产业用纺织品,对化纤的需求也很大。
韩国化纤协会会长 朴暻卓:
注重差异化发展
韩国的化纤产业将通过与汽车行业、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产能,扩大应用领域。韩国的高附加值产品不仅会有量的提升,知名度也会提高。
2012年,韩国国内消费了化纤总量的58%,出口了42%。韩国的化纤行业贸易呈现顺差,进口每年都有所大幅度增加。韩国化纤行业更注重发展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现在研发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力度也大大增加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理事长 上田英志:
亚洲化纤市场机遇多
未来短期内,全球化纤都将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亚洲地区的化纤工业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也会相应提供发展机遇:一是市场对于精细化的产品需求会有所增长,二是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高端纤维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未来,日本对于高端服装产品的消费将会进一步加强。一旦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规模,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市场会转向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会进一步拓展。
泰国化纤协会会长 Mayuree Na Rangsilpa:
细分市场拓宽应用领域
泰国非常重视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开拓,重视废旧纤维的回收,重视资源的再利用,这些都是全球化纤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泰国的产业用纺织品份额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泰国的消费市场在不断增长,需要更为专业化的化纤产品。未来,泰国不仅要推出更多的细分产品,而且还要拓宽其他领域对于纺织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