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大师吴宓先生是一个为人谦恭的真君子。
请导师,甘居人后。1926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院,请来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四大导师的到来,亏了吴宓先生的一己之力。尤其是在请王国维时,他本来拒绝来清华为师,可吴宓手执聘书,亲自到王家厅堂上行三鞠躬礼,打动了王先生。后来,王先生曾对吴宓说:“我本不愿意到清华任教,但见你执礼甚恭,大受感动,所以才受聘。”
可见,请王国维出山,吴宓功不可没。要知道,凭借吴宓的学问,他是完全有资格做导师的。如此礼贤下士,高风亮节,同侪中有几人?
对学生,折节关爱。吴宓在西南联大教书时,早已是赫赫有名的学者。可是当学生考试时,他亲自陪在一旁,亲手准备糕点、茶水为学生服务。因他出的题较难,很费时间,有的同学用时太长,误了晚餐,他还请他们上餐馆。对学生如此关心的教授,至今还有几人?
对同事,尊重有加。西南联大时期,刘文典的课很叫座,吴宓也常去坐在最后一排聽课。刘先生闭目讲课,到自认为有独到体会的时候,抬头向后排看,问道:“雨僧兄以为如何?”吴宓立即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惹得全场为之窃笑。要知道,吴宓先生的学问,并不在刘文典之下,自古“文人相轻”,而吴宓却在同事面前甘当“学生”。斯人胸怀,古今文人中有几人与?
为学校,他高风亮节,折节下拜,甘居人后;为学生,他放下架子,关怀备至,愿为人梯;对同事,他甘做学生,谦虚谨慎,谦恭之至——这就是吴宓先生,一个襟怀坦荡的谦谦君子;在民国那一代学人中,几无出其右者:斯人胸怀,山高水长!
(编辑/袁恒雷)
请导师,甘居人后。1926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院,请来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四大导师的到来,亏了吴宓先生的一己之力。尤其是在请王国维时,他本来拒绝来清华为师,可吴宓手执聘书,亲自到王家厅堂上行三鞠躬礼,打动了王先生。后来,王先生曾对吴宓说:“我本不愿意到清华任教,但见你执礼甚恭,大受感动,所以才受聘。”
可见,请王国维出山,吴宓功不可没。要知道,凭借吴宓的学问,他是完全有资格做导师的。如此礼贤下士,高风亮节,同侪中有几人?
对学生,折节关爱。吴宓在西南联大教书时,早已是赫赫有名的学者。可是当学生考试时,他亲自陪在一旁,亲手准备糕点、茶水为学生服务。因他出的题较难,很费时间,有的同学用时太长,误了晚餐,他还请他们上餐馆。对学生如此关心的教授,至今还有几人?
对同事,尊重有加。西南联大时期,刘文典的课很叫座,吴宓也常去坐在最后一排聽课。刘先生闭目讲课,到自认为有独到体会的时候,抬头向后排看,问道:“雨僧兄以为如何?”吴宓立即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惹得全场为之窃笑。要知道,吴宓先生的学问,并不在刘文典之下,自古“文人相轻”,而吴宓却在同事面前甘当“学生”。斯人胸怀,古今文人中有几人与?
为学校,他高风亮节,折节下拜,甘居人后;为学生,他放下架子,关怀备至,愿为人梯;对同事,他甘做学生,谦虚谨慎,谦恭之至——这就是吴宓先生,一个襟怀坦荡的谦谦君子;在民国那一代学人中,几无出其右者:斯人胸怀,山高水长!
(编辑/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