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刹那间 小女孩迷上雪小禅
李菁是出生在湘西古镇的一位90后女孩。读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去书店,被一本封面雅致的散文随笔集所吸引。“会心景致有多少?——也只有那些个刹那吧,一刹那九百生灭,在生生灭灭之中,人生多么快,昨天还是青涩少年,今日就看到发际上一根银线爬着,灰白的,惊了心……”文字格调低靡曼妙,像一条小蛇一般,透着沁骨的凉意与蚀骨的柔情。“异数”、“薄凉”、“颓靡”……“雪小禅”这个充满着淡然冷静的名字刹那间走进李菁的内心。
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李菁在网上疯狂寻找有关雪小禅的一切文字,越看越爱,越爱越痴迷,她一口气买全了雪小禅所有的作品,字字句句悉心阅读。不知不觉,远方的雪小禅成了女孩文学与生活里仰慕的灯塔。
2012年,李菁纠结是否要考研,这个做事一贯有着自己的风向标的女孩唯英语这门课程短板。游移间,女孩在内心生出巨大的渴望,希望得到一个人的鼓励,这个人便是素未谋面的作家雪小禅。
带着赤诚之心,李菁伏在灯下认认真真地给雪小禅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在信中她倾诉了对雪小禅作品的热爱以及自己对考研一事的困惑。她还精心准备了两份小礼物以及一本手写了一年的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小姑娘一年以来对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的感恩之心。
当时,雪小禅正在中国戏曲学院教书,收到遥远地方寄来的长信和礼物,她感受到远方一个纯净女孩对她的痴迷和信任,于是在第一时间给李菁打来了电话。她说,吧啦(李菁笔名),你一定要考研!雪小禅沉稳亲切的声音,在小姑娘的心里犹如海面上的帆船被大风吹过,跌宕起伏之后便乘风破浪。
整整一年时间,李菁破釜沉舟,刻苦备考,终于顺利通过了考研。当得知雪小禅在天津有一场读者见面会,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买了一张开往天津的火车票。读者见面会上,望着一身棉麻衣裳,脖颈上戴着老旧的怀表的雪小禅,李菁被眼前的一道温暖、朴素的光芒震慑。第一次和雪小禅的见面深深刻在李菁的记忆里。
很荣幸 见证粉丝的成长轨迹
虽然一直很喜欢阅读与写作,但那时的李菁并未曾想到今后能成为许多年轻读者喜爱的作家。她只是一直爱着文字,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出来。读雪老师的文字多了,李菁渐渐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艳而不妖,哀而不伤。
她开始断断续地写文字。从18岁写到24岁,写了7年,终成第一本书《见素》。文字由青涩到成熟,皆是对美的感知,对梦想的执著,对生活的所思所感。最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想到要出版,但雪小禅读了之后,觉得李菁的文字有纯净之风,因此鼓励她出版。让她没想到的是,此书一经面世即刻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他们纷纷写下感言,评论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柔软的存在”。李菁说,这本书是她的第一个孩子,虽然青涩,却是字字句句都反映着最本真的心。
继第一本书《见素》的成功出版,李菁开始了她第二个“孩子”《当茉遇见莉》的孕育。李菁用恬静细腻的笔触将18个暖心故事人物的生活状态与生命状态娓娓道来。这些人物,都是她在生命中结识到的人,有隐居在终南山的璧人、在西藏偶遇的梦中人、古镇里特立独行的女人、北海道独居的母亲、一生只穿旗袍的阿婆、在青春的白桦林下拉着手风琴的姑娘……18个暖心故事个个精彩。其中“西藏偶遇的梦中人”一文在纯文学殿堂《北京文学》期刊得以发表。
这本集子得到编辑的强烈喜爱。她们感言,刚读了一半,感动到哽咽,迫不及待要读完……2015年10月这本书和读者们见面了。雪小禅为《当茉遇见莉》写了推荐序:“吧啦,是她的一个笔名,确切说,我不太喜欢这个笔名,像个稚童,远远不如李菁好听。还好,现在她换了回来。如果说见证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是荣幸,那么很荣幸,我见证了她一寸寸的成长轨迹。从一个稚气的小姑娘到下笔从容的写作者,从一个大学生到大学老师,从手机摄影到有独特品位的摄影师,从平凡女子到有生活品位的李菁……时光赠予她金线,织成了自己的梦想。”
这是她写作三十年来第一次为人作序推荐。李菁的母亲感动地说:雪老师是真对你好的人,要一辈子珍惜。
跟随你 努力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雪小禅是个生活专家。无论是对戏曲还是书画,传统服饰、烹饪等都有研究。她对李菁说:一个懂得如何将生活过得妥帖有趣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接地气的。当一个作家,需要先当一个大杂家,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厚度与深度。
真正走进雪老师家里,雪小禅对生活的态度让灵秀的李菁心有所悟。之前,她只是知道雪老师喜欢收集老旧的东西,却不知道她的家竟是个博物馆。民清的檀木柜子,蜡染的布、镂空雕刻的木窗、彩釉花瓶里插着干枯了的莲蓬、老式收音机、老上海式样的首饰盒、手工绣花的挂饰、印着甲骨文的长布帘……就连李菁睡的床上也是铺着蓝花布的床单。雪老师也会在这些老器物里放入一些干枝,既随意又充满着自然灵性。对待李菁,雪小禅把这个聪敏的姑娘当成妹妹和学生,给她准备了心仪的礼物:两件民族风的裤子,一件大红色的灯笼裤,上面绣着大朵的牡丹,另一件是牛仔的九分裤,正面也有手工绣的花。
雪老师爱戏曲,十五六岁喜欢戏曲,去大学讲座,也多以戏曲和写作为主。她认为喜欢戏曲的人,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气质。”于是,原本对戏曲并不了解的李菁也跟着热爱。她找来《牡丹亭》《昆曲六百年》等纪录片来看,竟也从中品味出戏曲的独特魅力。她说:“热爱一个人,不是纠缠,是尽可能跟随她的脚步,一同赏风景。“
在雪老师的家,雪老师像家人一样给她煲汤,做美食。给她讲把每一位粉丝当成朋友的乐事。这些,让李菁真正领悟了雪小禅文字为何得到千万读者喜爱的原因。原来,做生活的大杂家,做真心为对方着想的人,对方也会用心来疼爱你。
因写文字太久,雪小禅的眼睛极度怕光,不能再用电脑写作。这样的情况下,雪老师没有苦闷,反倒另辟蹊径,开始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写字的速度虽然慢了下来,却是慢功夫中见精品。原来,一个人遇到瓶颈期,或者憋死或者峰回路转,这全在一个人的思维转换。感悟到这些,李菁也开始练书法,大量阅读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这使她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并无成长之路的躁气,越来越精于恬淡安静的文字。 终成就 粉丝们和雪小禅的缘分
2015年8月,李菁认识了隐居在终南山的如是。她与丈夫梵山、小女儿子兰一起隐居在终南山,在翠华西岔半山腰租了一个院子。她找朋友题字涂鸦,写上“如是医庵”四个字,她精通中医,时常有病人从远方来此地看病。如是免费给三种人治病:修行人、现役军人、住山人。她是隐居在山中悬壶济世的女中医,有着自己强大的精神内核。她说,她只是想将她的日子过成药引子,去医治更多人的内心。
在如是医庵小住了几天,李菁为如是与她的家人拍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后来首发在了公众号“视觉志”上,累计阅读量达几百万,后来又陆续被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各大媒体转载,她的生活方式打动了很多人。李菁的用心也得到如是医生的赞赏,她称她是琥珀女孩,有强大的内心。
巧的是,如是也是雪小禅的文字粉。她对李菁说:“我把这些院子布置成这样,其实是一直在等待她的到来。因为我知道,她也一定会喜欢。”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李菁,她做起了纽带,为两个同样修禅的素心女人开始了牵线搭桥。
2015年的8月31号,这个约定实现了,雪小禅来到了如是医庵。她们几乎是一见如故。那天雪老师着了白色棉麻衣裳,如是穿了青蓝色的棉麻长袍,恰似仙气十足的白娘子与小青。如是和梵山的终南山生活,引来许多人的羡慕,与雪小禅的情谊更是让钟南山的“禅院”(如是送给雪小禅的屋子)来了几百位读者,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见证这段动人的故事。
因懂得 我们的生命水乳交融
在大学,李菁便是一个十足的摄影爱好者,但雪小禅素来对给她拍照的人要求严格,一般的摄影者很难跟上她的审美需求。虽然李菁用的摄影器材只是最普通的单反相机,但她为雪小禅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和她的心意,只因为懂她。自从相识以来,每一年,李菁都会为雪小禅拍几组照片。雪小禅对李菁说:“等我老了,还是要穿着旗袍,踩着白球鞋,站在合欢树下,出现在你的镜头里。”
2014年,雪小禅出版的散文随笔集《繁花不惊 银碗盛雪》中的内文插图也全部是由李菁提供的。近期的新书《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的所有静物插图,也均为李菁在终南山所拍。
在给雪老师拍照的过程中,李菁的摄影技术在飞快进步。雪小禅总表扬李菁是一个有灵性的学生。因此,雪老师把大学讲座海报上的所有照片都交给了李菁负责。她,成了雪小禅最信任的御用摄影师。
如果爱,请深爱。雪小禅的理念同样潜移默化着李菁。她的毕业论文洋洋洒洒三万字写的全是雪老师。就连研究生毕业设计也选择了给雪小禅老师做一系列的文化衍生产品。 “小禅茶”系列包装、毛笔、书简、镇尺、笔记本、日记本、布灯等等几十样设计产品,各有意蕴。
2015年4月,总想着为雪老师多做些事的李菁,在朋友圈里看到转发雪老师文章的公众号太多了,便想着如何与它们区分出来。想法一经产生,便决定开办自己的公众号,亲手打理“雪小禅最美微刊”。这使她又多了一个身份:雪小禅公众号主编。
选择做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每周坚持去做,其实是很难的,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更新。有时候白天太忙,李菁只有熬夜加班才能把微刊插图设计出来。
电影《梅兰芳》里梅兰芳的经纪人邱如白说: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他。有一天,李菁发微信说:“雪老师,认识你以后,我的内心打开了一扇窗。”微信那一端低缓地回了一声:“吧啦,其实我是孤独的。”那一瞬间,李菁的眼泪掉了下来。
此生唯深情不可辜负,李菁因此发誓要把“雪小禅”公众号做一辈子。一辈子有多长,她也不知道,但是她觉得幸福。
近日,李菁的《用勤奋打败自卑》这篇文章,打动了上千读者。文字来源于她真实的生活经历。十五岁的她,因青春期叛逆,偏科严重,自卑到到几度想退学。但常年阅读经历告诉她,人是可以通过勤奋去打败自卑,改变命运的。
平时,李菁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学习英语。白天去大学教书,下班回来还要主编公众号、写文章、看书、备课、做设计、拍照、修图、练字、健身……她很少出去玩,从不看电视剧。她说:“不是我不喜欢,是因为真的没有时间,还有那么多需要去完成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不能有一丝的松懈。我希望自己是一束微光,哪怕这束光能够带给一个人温暖与向前的力量,我也是幸福的。7年前,我只是一个默默喜欢着她的小粉丝,7年之后,我成为她的学生、御用摄影师、御用设计师,公众号主编。这7年的深情厚谊,唯有时光可以见证。”编辑/刘洋
李菁是出生在湘西古镇的一位90后女孩。读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去书店,被一本封面雅致的散文随笔集所吸引。“会心景致有多少?——也只有那些个刹那吧,一刹那九百生灭,在生生灭灭之中,人生多么快,昨天还是青涩少年,今日就看到发际上一根银线爬着,灰白的,惊了心……”文字格调低靡曼妙,像一条小蛇一般,透着沁骨的凉意与蚀骨的柔情。“异数”、“薄凉”、“颓靡”……“雪小禅”这个充满着淡然冷静的名字刹那间走进李菁的内心。
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李菁在网上疯狂寻找有关雪小禅的一切文字,越看越爱,越爱越痴迷,她一口气买全了雪小禅所有的作品,字字句句悉心阅读。不知不觉,远方的雪小禅成了女孩文学与生活里仰慕的灯塔。
2012年,李菁纠结是否要考研,这个做事一贯有着自己的风向标的女孩唯英语这门课程短板。游移间,女孩在内心生出巨大的渴望,希望得到一个人的鼓励,这个人便是素未谋面的作家雪小禅。
带着赤诚之心,李菁伏在灯下认认真真地给雪小禅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在信中她倾诉了对雪小禅作品的热爱以及自己对考研一事的困惑。她还精心准备了两份小礼物以及一本手写了一年的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小姑娘一年以来对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的感恩之心。
当时,雪小禅正在中国戏曲学院教书,收到遥远地方寄来的长信和礼物,她感受到远方一个纯净女孩对她的痴迷和信任,于是在第一时间给李菁打来了电话。她说,吧啦(李菁笔名),你一定要考研!雪小禅沉稳亲切的声音,在小姑娘的心里犹如海面上的帆船被大风吹过,跌宕起伏之后便乘风破浪。
整整一年时间,李菁破釜沉舟,刻苦备考,终于顺利通过了考研。当得知雪小禅在天津有一场读者见面会,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买了一张开往天津的火车票。读者见面会上,望着一身棉麻衣裳,脖颈上戴着老旧的怀表的雪小禅,李菁被眼前的一道温暖、朴素的光芒震慑。第一次和雪小禅的见面深深刻在李菁的记忆里。
很荣幸 见证粉丝的成长轨迹
虽然一直很喜欢阅读与写作,但那时的李菁并未曾想到今后能成为许多年轻读者喜爱的作家。她只是一直爱着文字,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出来。读雪老师的文字多了,李菁渐渐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艳而不妖,哀而不伤。
她开始断断续地写文字。从18岁写到24岁,写了7年,终成第一本书《见素》。文字由青涩到成熟,皆是对美的感知,对梦想的执著,对生活的所思所感。最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想到要出版,但雪小禅读了之后,觉得李菁的文字有纯净之风,因此鼓励她出版。让她没想到的是,此书一经面世即刻得到了读者们的喜爱。他们纷纷写下感言,评论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柔软的存在”。李菁说,这本书是她的第一个孩子,虽然青涩,却是字字句句都反映着最本真的心。
继第一本书《见素》的成功出版,李菁开始了她第二个“孩子”《当茉遇见莉》的孕育。李菁用恬静细腻的笔触将18个暖心故事人物的生活状态与生命状态娓娓道来。这些人物,都是她在生命中结识到的人,有隐居在终南山的璧人、在西藏偶遇的梦中人、古镇里特立独行的女人、北海道独居的母亲、一生只穿旗袍的阿婆、在青春的白桦林下拉着手风琴的姑娘……18个暖心故事个个精彩。其中“西藏偶遇的梦中人”一文在纯文学殿堂《北京文学》期刊得以发表。
这本集子得到编辑的强烈喜爱。她们感言,刚读了一半,感动到哽咽,迫不及待要读完……2015年10月这本书和读者们见面了。雪小禅为《当茉遇见莉》写了推荐序:“吧啦,是她的一个笔名,确切说,我不太喜欢这个笔名,像个稚童,远远不如李菁好听。还好,现在她换了回来。如果说见证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是荣幸,那么很荣幸,我见证了她一寸寸的成长轨迹。从一个稚气的小姑娘到下笔从容的写作者,从一个大学生到大学老师,从手机摄影到有独特品位的摄影师,从平凡女子到有生活品位的李菁……时光赠予她金线,织成了自己的梦想。”
这是她写作三十年来第一次为人作序推荐。李菁的母亲感动地说:雪老师是真对你好的人,要一辈子珍惜。
跟随你 努力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雪小禅是个生活专家。无论是对戏曲还是书画,传统服饰、烹饪等都有研究。她对李菁说:一个懂得如何将生活过得妥帖有趣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接地气的。当一个作家,需要先当一个大杂家,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厚度与深度。
真正走进雪老师家里,雪小禅对生活的态度让灵秀的李菁心有所悟。之前,她只是知道雪老师喜欢收集老旧的东西,却不知道她的家竟是个博物馆。民清的檀木柜子,蜡染的布、镂空雕刻的木窗、彩釉花瓶里插着干枯了的莲蓬、老式收音机、老上海式样的首饰盒、手工绣花的挂饰、印着甲骨文的长布帘……就连李菁睡的床上也是铺着蓝花布的床单。雪老师也会在这些老器物里放入一些干枝,既随意又充满着自然灵性。对待李菁,雪小禅把这个聪敏的姑娘当成妹妹和学生,给她准备了心仪的礼物:两件民族风的裤子,一件大红色的灯笼裤,上面绣着大朵的牡丹,另一件是牛仔的九分裤,正面也有手工绣的花。
雪老师爱戏曲,十五六岁喜欢戏曲,去大学讲座,也多以戏曲和写作为主。她认为喜欢戏曲的人,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气质。”于是,原本对戏曲并不了解的李菁也跟着热爱。她找来《牡丹亭》《昆曲六百年》等纪录片来看,竟也从中品味出戏曲的独特魅力。她说:“热爱一个人,不是纠缠,是尽可能跟随她的脚步,一同赏风景。“
在雪老师的家,雪老师像家人一样给她煲汤,做美食。给她讲把每一位粉丝当成朋友的乐事。这些,让李菁真正领悟了雪小禅文字为何得到千万读者喜爱的原因。原来,做生活的大杂家,做真心为对方着想的人,对方也会用心来疼爱你。
因写文字太久,雪小禅的眼睛极度怕光,不能再用电脑写作。这样的情况下,雪老师没有苦闷,反倒另辟蹊径,开始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写字的速度虽然慢了下来,却是慢功夫中见精品。原来,一个人遇到瓶颈期,或者憋死或者峰回路转,这全在一个人的思维转换。感悟到这些,李菁也开始练书法,大量阅读和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这使她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并无成长之路的躁气,越来越精于恬淡安静的文字。 终成就 粉丝们和雪小禅的缘分
2015年8月,李菁认识了隐居在终南山的如是。她与丈夫梵山、小女儿子兰一起隐居在终南山,在翠华西岔半山腰租了一个院子。她找朋友题字涂鸦,写上“如是医庵”四个字,她精通中医,时常有病人从远方来此地看病。如是免费给三种人治病:修行人、现役军人、住山人。她是隐居在山中悬壶济世的女中医,有着自己强大的精神内核。她说,她只是想将她的日子过成药引子,去医治更多人的内心。
在如是医庵小住了几天,李菁为如是与她的家人拍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后来首发在了公众号“视觉志”上,累计阅读量达几百万,后来又陆续被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各大媒体转载,她的生活方式打动了很多人。李菁的用心也得到如是医生的赞赏,她称她是琥珀女孩,有强大的内心。
巧的是,如是也是雪小禅的文字粉。她对李菁说:“我把这些院子布置成这样,其实是一直在等待她的到来。因为我知道,她也一定会喜欢。”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李菁,她做起了纽带,为两个同样修禅的素心女人开始了牵线搭桥。
2015年的8月31号,这个约定实现了,雪小禅来到了如是医庵。她们几乎是一见如故。那天雪老师着了白色棉麻衣裳,如是穿了青蓝色的棉麻长袍,恰似仙气十足的白娘子与小青。如是和梵山的终南山生活,引来许多人的羡慕,与雪小禅的情谊更是让钟南山的“禅院”(如是送给雪小禅的屋子)来了几百位读者,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见证这段动人的故事。
因懂得 我们的生命水乳交融
在大学,李菁便是一个十足的摄影爱好者,但雪小禅素来对给她拍照的人要求严格,一般的摄影者很难跟上她的审美需求。虽然李菁用的摄影器材只是最普通的单反相机,但她为雪小禅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和她的心意,只因为懂她。自从相识以来,每一年,李菁都会为雪小禅拍几组照片。雪小禅对李菁说:“等我老了,还是要穿着旗袍,踩着白球鞋,站在合欢树下,出现在你的镜头里。”
2014年,雪小禅出版的散文随笔集《繁花不惊 银碗盛雪》中的内文插图也全部是由李菁提供的。近期的新书《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的所有静物插图,也均为李菁在终南山所拍。
在给雪老师拍照的过程中,李菁的摄影技术在飞快进步。雪小禅总表扬李菁是一个有灵性的学生。因此,雪老师把大学讲座海报上的所有照片都交给了李菁负责。她,成了雪小禅最信任的御用摄影师。
如果爱,请深爱。雪小禅的理念同样潜移默化着李菁。她的毕业论文洋洋洒洒三万字写的全是雪老师。就连研究生毕业设计也选择了给雪小禅老师做一系列的文化衍生产品。 “小禅茶”系列包装、毛笔、书简、镇尺、笔记本、日记本、布灯等等几十样设计产品,各有意蕴。
2015年4月,总想着为雪老师多做些事的李菁,在朋友圈里看到转发雪老师文章的公众号太多了,便想着如何与它们区分出来。想法一经产生,便决定开办自己的公众号,亲手打理“雪小禅最美微刊”。这使她又多了一个身份:雪小禅公众号主编。
选择做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每周坚持去做,其实是很难的,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去更新。有时候白天太忙,李菁只有熬夜加班才能把微刊插图设计出来。
电影《梅兰芳》里梅兰芳的经纪人邱如白说: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他。有一天,李菁发微信说:“雪老师,认识你以后,我的内心打开了一扇窗。”微信那一端低缓地回了一声:“吧啦,其实我是孤独的。”那一瞬间,李菁的眼泪掉了下来。
此生唯深情不可辜负,李菁因此发誓要把“雪小禅”公众号做一辈子。一辈子有多长,她也不知道,但是她觉得幸福。
近日,李菁的《用勤奋打败自卑》这篇文章,打动了上千读者。文字来源于她真实的生活经历。十五岁的她,因青春期叛逆,偏科严重,自卑到到几度想退学。但常年阅读经历告诉她,人是可以通过勤奋去打败自卑,改变命运的。
平时,李菁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学习英语。白天去大学教书,下班回来还要主编公众号、写文章、看书、备课、做设计、拍照、修图、练字、健身……她很少出去玩,从不看电视剧。她说:“不是我不喜欢,是因为真的没有时间,还有那么多需要去完成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不能有一丝的松懈。我希望自己是一束微光,哪怕这束光能够带给一个人温暖与向前的力量,我也是幸福的。7年前,我只是一个默默喜欢着她的小粉丝,7年之后,我成为她的学生、御用摄影师、御用设计师,公众号主编。这7年的深情厚谊,唯有时光可以见证。”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