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模糊性是指事物范畴的非确定性和非明晰性,反映了事物“亦此亦彼”的矛盾关系。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指的是,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没有科学的标准或体系以供参照,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呈现多样化。在职业教育概念研究中,我们应该承认和理解其模糊性,并且由此得到启发。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概念 模糊性
  
  一、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
   近年来,有研究者建议把模糊性和精确性纳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这些研究者认为,模糊性是绝对的、动态的,精确性是相对的、静止的;由模糊性到精确性再到模糊性,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绝对的精确性是没有的,只有相对的精确性和绝对的模糊性。在职业教育概念研究中,我们应该承认和理解其模糊性,并且由此得到启发。
   “精确性和模糊性是标志事物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明晰性和非明晰性的范畴,也是认识各种事物的‘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矛盾关系的反映。”因此,模糊性是指事物范畴的非确定性和非明晰性,反映了事物“亦此亦彼”的矛盾关系。反之,则是精确性。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指的是,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没有科学的标准或体系以供参照,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呈现多样化。
  二、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的成因分析
   人的思维反映客观世界,而语言表达反映人的思维,因此,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的成因可由三个方面造成,一是主体模糊,二是客体模糊,三是语言介质的模糊。
   (一)主体模糊。主体的模糊是指“由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所决定的对客体认识的模糊性”。因此,主体模糊是与主体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关的。从个体来说,个人的认识能力受时间和背景的限制,个人的认识总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人类的思维经历了由原始的整体、笼统的模糊思维,到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开始的伴随着自然科学发展的精确思维,再到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综合整体化的模糊思维的发展。从表面上看,人类思维的发展情况出现了模糊到精确再到模糊的反复,实际上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并且还会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模糊性是绝对的,而精确性是相对的。模糊性始终伴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
   由于自身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思维发展的局限,再加上对西方先进理论的盲目崇拜,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
   (二)客体模糊。客体模糊是指“由于客体的类属或形态缺乏明晰边界或精确划分,存在着亦此亦彼性、中介过渡性或事物出现的偶然性而产生的认识的模糊性”。在职业教育学概念研究中,客体模糊由两个原因造成。
   其一,是职业教育学所属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的双主体性质。“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个主体克服一个客体,是一个有生命的我和一个无生命的它,而不是一个‘你’。在这种主体面对纯粹客体的情况、不知道‘你’的场合里,就难以出现对话,就不可能有对话关系,这里要求的只是因果性的解释。如果进行对话,结论就无法做出来了。”“作为人文科学的文本,就大不相同,一旦进入人文科学的文本,这里马上就出现两个主体,一个是我,一个是你。人文科学必须对着文本说话,对着‘你’说话,所以人总是在表现自己,亦即说话,同时创造文本。文本中所表现的人文思维是双重主体性的。”由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思维是单主体性的,所以自然科学是一种独白型的科学。再加上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可重复性,为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提供了可能,使得自然科学的结论具有可替代性和在某个阶段的唯一正确性。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双主体性质,使人文社会科学成为一门对话型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不可重复性,也让人文社会科学对所研究的问题无法获得确定的答案,从而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结论具有积累性。所以,人文社会科学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获得精确性。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在其概念研究上出现的模糊性是可以不可避免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体现了研究成果的丰富性。
   其二,是我国职业教育概念本身的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而事物的运动变化会给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带来一定的困难。“职业教育概念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无限的发展性。”这就给职业教育概念研究带来一定的模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概念的命名和定义也一直在发展,对职业教育概念的研究也就成为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在命名上,职业教育概念出现了多轨现象,不同的命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域。196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确定了“职业教育”这一术语的官方地位。但在学术界,“职业技术教育”概念依然被广泛使用,并且被默认为与“职业教育”概念等同。在石伟平所著的《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一书中,作者同时使用了“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两个概念,并在不同段落间不加区分地进行互换。除了“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外,有研究者也从实践的角度发出呼吁要用“技术教育”代替“职业教育”。向其森认为,要发展职业教育就要重视“技术”的教育,“只要这些学校坚持以技术教育为核心,以技术价值为取向,组织教学,规划发展,进行管理,坚持自觉的技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和敏锐的发展精神,一定会走向兴旺”。而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太容易受‘职业’这一概念的诱惑,而忽略这一事物的本质”。
   在职业教育概念的定义上,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带有“持续”一词的职业教育概念定义。比如,周勇认为“职业教育概念可以这样定义:职业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之上,持续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类教育活动”。乐先莲认为“对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理解应该是持续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活动(行动)”。不可否认的是,“持续”一词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和对受教育者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以“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先进理念为核心的时代特征。同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职业培训在国际上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使不少学者把“培训”一词纳入职业教育概念的定义中。比如,欧阳河认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类教育和培训服务”。这些职业教育概念的命名和定义一方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所赋予职业教育的新的含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然”与“应然”的落差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思索。
   (三)语言介质的模糊。“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无穷无尽的,语言必须尽量用最少的单位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这是语言模糊性质存在的内在因素。”这导致语言容易产生歧义、概括等现象。“社会科学研究测量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都是语言。但限于语言自身的特性,社科研究的广度、信度和效度无疑都要受到影响。社科研究中主观性较强的调查问卷方法可以被当作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因此,职业教育概念本身的表达介质和研究介质——语言决定了职业教育概念的研究带有模糊性。例如,在“职业教育”一词中的“职业”,“就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为社会服务的并作为个人和家庭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或人们从事的某种专业”。同时,很多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性或技术技能性。但“职业教育”中“职业”一词的外延太宽泛,以致人们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另外,在我国,职业教育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温家宝总理于2005年11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道:“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有部分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呼吁“我们在今后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研究中,首先应当弄清我们所要研究的究竟是广义的职业教育,还是狭义的,弄清楚与职业教育相关联的外界范围和事物,以及是在什么意义上的关联”。所以,如果研究者没有在其著作上表明自己所说的“职业教育”是广义还是狭义,就会给读者带来困惑。
  三、我国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现状的模糊性的影响
   我们在认清职业教育概念研究模糊性的成因的同时,一方面要对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的模糊性表示理解,从而避免僵化孤立地看待问题和减少评判;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职业教育概念研究的模糊性既使职业教育概念研究呈现多元化和丰富性,也使职业教育概念研究有可能成为一个无止境的文字辨析的游戏之中。很早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应该为众多的职业教育概念进行梳理。“近年来,我国的职教界在引进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和观念方面做了大量的‘拿来’工作,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感到,可能是由于理论或理念输入得过于迅捷,而缺少梳理和规范工作的缘故,概念和观点混乱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在理解和承认职业教育概念研究模糊性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消极影响,并尽可能把模糊性转化为相对的精确性。
   由于相对的精确性只存在于历史的某个阶段中,所以,职业教育概念研究应该以职业教育基本事实和现象为逻辑起点。我们要重视对“职业教育”的现实存在的具体分析,要重视对“职业教育”一词的日常语言分析,要重视从职业教育的基层工作人员发出的呼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汶璟.“客体模糊”与语言模糊现象的成因[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张明,谢星海.模糊性和精确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2).
  [3]钱中文.人文学科方法论问题刍议[J].南京大学学报,2009,(03).
  [4]陈拥贤.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31).
  [5]向其森.职业教育概念的模糊性呼唤技术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6]周勇.对职业教育概念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3,(09).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西交大《未曾雕刻的时光》和厦大首部自编自演的原创电影《左岸右转》两部DV表现出的在校的群体性迷茫,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迷茫的深层原因,得出这是人生成长的必经阶段的结论,为了帮助大学生快速渡过迷茫期,提出了树立人生目标,进行人生规划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迷茫期 人生规划 人生目标 解决方案  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使你茅塞顿开;品一杯好茶,就是和深刻的人聊天,使你
期刊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大连市高校学生的挫折教育为研究对象,在界定体育作为挫折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就大学生的受挫原因与体育的挫折教育功能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受挫原因主要为经济、期望和人际关系。   关键词 高校学生 体育活动 挫折教育 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美术欣赏教育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当前美术教学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有望提高和改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美术欣赏 教学方法 高中  中国新式美术教育的历史不过百年,早年间强调美术的实用性、技巧性而忽视了美术欣赏的作用,直至最近,我国各级学校美术欣赏教育才日益受到重视,在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不包括在技法课中提到的理论和知识,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从大学生在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读书的必要性,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以及高等院校的图书馆要改进服务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求给当代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提升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 图书馆     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量丰富,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场所。大学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这
期刊
摘 要“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创办私学教授“三千弟子”时的六种教学科目。礼与乐互为表里,是成“仁”的桥梁。在古代中国教育演变中,在其他各艺相继泯灭被逐放出教育科目的过程中,礼、乐始终顽强地占据着儒学传承的核心位置,为六艺中生命力最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所以修内,礼所以修外”,因而,孔子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对礼、乐的教育上。  关键词六艺 孔子 礼乐思想  
期刊
摘 要 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是文字的回归,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怎么做它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散漫性。教材全在教师的把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特别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善于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注意对文字的推敲和运用,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回归    一、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如何提高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词典并没有给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期刊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其理论及策略的研究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外语学习 学习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国内外相关语言研
期刊
摘 要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大学生的面貌。他们是学生工作的参与者,是高校教师的好帮手。本文就高校学生干部现状、主要能力及其培养模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干部 能力 培养    一、高校学生干部现状   当今我国社会已进入了一个经济平稳期和战略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矛盾激化期和风险突发期。高校学生干部的成长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权是不容忽视的基本权利,我国对大学生就业权法律保护缺位,应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完善大学生就业权保护措施,使大学生的就业平等权、竞争权、自由择业权、机会均等权、职业安定权、就业保障权等得以实现。   关键词 就业 权利 保护     生存权和劳动权是最基本人权,是最重要宪法权利之一。就业权是实现生存权保障,是实现劳动权重要前提,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高校应该开展系统的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政工作,充分发挥此项工作的特殊教育功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思政工作 功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一趋向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之一。切实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称专项思政工作)可确保大学生就业性质和方向,引导大学生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