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和演化。古今中外探讨教育的话题不胜枚举,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就如一只奇葩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爱弥尔》中,现在主要以《爱弥尔》为蓝本并结合卢梭在其他作品中提及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教育的目的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卢梭在《爱弥尔》中将教育放到人类事业的高度进行探讨。并且他在《去爱人类》中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教育之所以有益于人类,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它同人的天性不可分离。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选择了群居生活;我们由于面对共同的发展问题选择了联合;人类由于自身的责任感而对他人心怀爱心,这既是人类自身的不足也是人类特有的幸福。而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此:使人类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促使人类更好的联合,使人类了解人类社会的规范达到自我完善。
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儿童教育)
“把爱己推及他人,就成了美德,一种根源于我们各人心中的美德。”卢梭赞同人性本善论,认为对于人类的爱其实就是我们内在的对正义的爱,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使孩子成为真理的热爱者,我们要使孩子不断了解真理、实践真理,让他们理解适时抛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而卢梭认为推己及人是最宜为人们所接受的心理,当我们关心的对象和我们有直接关系时,我们对于自我利益受损的观念也就越少;如果这种利益变得越普遍就越是正义的,那时对正义的爱就成了对整个人类的爱。
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宏大的,但是人类免不了存在自利的心理,所以在《欲念与自爱》中他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一些现实性的补充。儿童的第一情感是爱他自己,而由此会产生出第二情感就是爱那些同他亲近的人,当我们还处于幼弱状态时,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完全是依据他人给予我们的帮助与关心。但是我们需要他人寻找他人的帮助可以得到益处,这是常识而不是真正的情感,情感的培养需要长时间互动行为才能建立起来。
当孩子与父母的爱建立起来后,父母及其他所有人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尊重和爱护孩子的天真。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对于孩子我们不能有任何的隐瞒和欺骗。最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天真的像孩子一样,美丑对错都会毫无保留呈现在孩子面前。但天真的父母在卢梭看来未必就是最好的,因为要做到最好还需要具备教养和民主意识。
·学校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的知识培养目标在《忏悔录》中卢梭做了简洁而概括地说明:一精众通,因为人智力的局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学问故而只能选择一门,但是对其他科学也不能一窍不通,那样对他所研究的那门学问是不会有透彻了解的。
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纯粹否定性的,教育不是做,而是防止,真正的老师是天性,好的判断来自善良的心。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在《爱弥尔》中卢梭对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真诚,他认为如果教师想纠正学生的缺点,就应该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学生看,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师身上发现共同的克服困难的体验,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学会自己克制自己。
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将人区分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教育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需要的帮助,它给人以判断的能力驱赶愚昧。我们生而不得的东西,我们长成后需要的东西,全都是教育给予我们的。
教育的影响
卢梭认为接受过系统的国家法律和普遍意志教育的公民将会自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而这种社会责任上升到国家层面时就会演变为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教育过程中适时选择适合孩子认知能力的爱国教育读本,对孩子爱国情怀的形成及其国家观念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既是教育者要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不可疏忽的问题。
前面谈到教育将人区分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而这种有无的差别最终是来自于思想习惯的养成与否的。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形成思想的能力,那么其此后一生都将是在欠缺思想能力的直觉支配或经验支持下度过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将是蜻蜓点水式的,离事物的本质认识还是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教育能约束人的自然属性,规范人的社会属性。人最大的痛苦来自于对自身自由的束缚,而这种束缚感往往是因为习惯的缺失。我们可以接受各种严格的规矩和礼教的束缚而不感到痛苦,必须首先是我们习惯于这种束缚接受了这些约束;习惯于控制自己种种胡乱的想法,以使自己顺从他人的意志。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的目的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卢梭在《爱弥尔》中将教育放到人类事业的高度进行探讨。并且他在《去爱人类》中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教育之所以有益于人类,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它同人的天性不可分离。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选择了群居生活;我们由于面对共同的发展问题选择了联合;人类由于自身的责任感而对他人心怀爱心,这既是人类自身的不足也是人类特有的幸福。而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此:使人类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促使人类更好的联合,使人类了解人类社会的规范达到自我完善。
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儿童教育)
“把爱己推及他人,就成了美德,一种根源于我们各人心中的美德。”卢梭赞同人性本善论,认为对于人类的爱其实就是我们内在的对正义的爱,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使孩子成为真理的热爱者,我们要使孩子不断了解真理、实践真理,让他们理解适时抛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而卢梭认为推己及人是最宜为人们所接受的心理,当我们关心的对象和我们有直接关系时,我们对于自我利益受损的观念也就越少;如果这种利益变得越普遍就越是正义的,那时对正义的爱就成了对整个人类的爱。
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宏大的,但是人类免不了存在自利的心理,所以在《欲念与自爱》中他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一些现实性的补充。儿童的第一情感是爱他自己,而由此会产生出第二情感就是爱那些同他亲近的人,当我们还处于幼弱状态时,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完全是依据他人给予我们的帮助与关心。但是我们需要他人寻找他人的帮助可以得到益处,这是常识而不是真正的情感,情感的培养需要长时间互动行为才能建立起来。
当孩子与父母的爱建立起来后,父母及其他所有人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尊重和爱护孩子的天真。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对于孩子我们不能有任何的隐瞒和欺骗。最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天真的像孩子一样,美丑对错都会毫无保留呈现在孩子面前。但天真的父母在卢梭看来未必就是最好的,因为要做到最好还需要具备教养和民主意识。
·学校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的知识培养目标在《忏悔录》中卢梭做了简洁而概括地说明:一精众通,因为人智力的局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学问故而只能选择一门,但是对其他科学也不能一窍不通,那样对他所研究的那门学问是不会有透彻了解的。
好的学校教育应该是纯粹否定性的,教育不是做,而是防止,真正的老师是天性,好的判断来自善良的心。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在《爱弥尔》中卢梭对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真诚,他认为如果教师想纠正学生的缺点,就应该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学生看,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师身上发现共同的克服困难的体验,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学会自己克制自己。
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将人区分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教育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需要的帮助,它给人以判断的能力驱赶愚昧。我们生而不得的东西,我们长成后需要的东西,全都是教育给予我们的。
教育的影响
卢梭认为接受过系统的国家法律和普遍意志教育的公民将会自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而这种社会责任上升到国家层面时就会演变为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教育过程中适时选择适合孩子认知能力的爱国教育读本,对孩子爱国情怀的形成及其国家观念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既是教育者要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不可疏忽的问题。
前面谈到教育将人区分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而这种有无的差别最终是来自于思想习惯的养成与否的。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形成思想的能力,那么其此后一生都将是在欠缺思想能力的直觉支配或经验支持下度过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将是蜻蜓点水式的,离事物的本质认识还是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教育能约束人的自然属性,规范人的社会属性。人最大的痛苦来自于对自身自由的束缚,而这种束缚感往往是因为习惯的缺失。我们可以接受各种严格的规矩和礼教的束缚而不感到痛苦,必须首先是我们习惯于这种束缚接受了这些约束;习惯于控制自己种种胡乱的想法,以使自己顺从他人的意志。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