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建筑文化是人们的观念形态在建筑上的反映或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建筑具有时空性、地域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中,与当地文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民族性建筑文化与世界性建筑文化的渗透。本文主要的分析了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的相关方面。
【关键词】 公共建筑设计;地域文化传承;原则
“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一座优秀的建筑之所以在建筑的发展长河中能独树一帜!最重要的是其审美的文化性赋予了建筑以持久的生命力。公共建筑,其文化性将日益受到社会的肯定和推崇,因此在设计上不仅要满本身为人们提供方便的要求,还要对建筑形态、文化内涵有更高的追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其既是对历史价值的传承,更是对地域属性的建筑语言表达。一座优秀的公共建筑,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这种艺术创作很大程度是对地域文化的深层挖掘和表达。
1、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概述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由于受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历史传承以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因而具有独特性,是地域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类型。
建筑是与人类文明史紧密相连的,并形象而具体地反映着人类的文明。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建筑必然是扎根于具体环境之中,受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气候影响,必然反映着所在地域人群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呈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优秀的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缩影,代表一个地域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地域综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公共建筑设计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不仅因为其能充分得到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还因为公共建筑不论是商业建筑、文化娱乐建筑,还是体育建筑或者交通建筑,其往往体量庞大、造型新颖,而且由于它的公共性而经常充当某种地标景观作用,它们通常会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人们对地域文化直观的解读,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更多地成为呈现某种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独特气质的载体,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效应。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公共建筑在追求技术先进、材料高、精、尖的时候,容易忽视它的文化层面,而且相对于小空间建筑在体现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更高的难度,因此,失去了地域文化的因子、地方文化氛围特征的公共建筑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文化受到来自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各大城市的国家级和城市级重点项目往往追求造型惊世骇俗、新奇奢华,作品往往会使我们眼前一亮,虽然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但却常常忽略了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各城市本土风格的建筑不凸显,失去了地域文化特征,很多城市千城一面,到处都可看到用相同材料、相同手法构筑且外观相差不大的建筑,有专家把这种状态形象地称之为“走向表面硬件的均质化的时代”。
2、发掘本地建筑有益的文化“基因”
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一个民族,其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发展、创新、繁荣,是因为内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具有在时问和空间上得以传承和展开能力的基本理念或基本精神即文化基因,从而确保它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文化基因与地域文化和生物学上的遗传基因一样,它寄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孕育、扬弃,为人类社会聚集了各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文化基因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决定了差异很大的发展方式。公共建筑设计,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特别是隐藏在表象下的,内在的、隐性的地域文化元素,让有益的“基因”,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公共建筑地域化,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成为地域文明的载体。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问,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3、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3.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现代建筑设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应该借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层次人群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处理好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因地制宜强调的是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建筑师应选择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创作,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2、承载人文精神、体现民族文化
人文精神源于深厚的地域文化,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宗教、积淀成的习俗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建筑发展的一种本质力量——人文精神。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成为我们探索现代建筑设计民族化、地域化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体现设计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基础。建筑师应关注地域文化,延續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汇点,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人性化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以此表达人文精神。
3.3、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地域性对建筑的影响是一个建筑与环境不断推进、优化的探索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推动向前发展,只有主动适应时代需求和不断地创新,地域性建筑文化才能长久的延续和发展下去。因此,现代建筑创作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增强创造性。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在地域性建筑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从中激发新的创造性,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 4、基于地域文化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考
4.1、扎根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植根于現实生活,是一个地域自然情况、社会结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的综合体现,是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一个地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实践的总结,也是由历史延续而来的思想、道德、艺术和制度等方而的特殊性。公共设施的核心问题就是配合景观与建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的细竹,为人们提供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使人们体验到自己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与文化传统。
4.2、延续历史特征
公共设施的设计要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生,提供给人标识自身社会属性和感受地域场所精神的感官框架。因此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地域的历史文化民俗,这也是对城市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精神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中,对于历史文化传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体现:一是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贯穿和延续,使得城市历史得以延展;二是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形式的提炼与升华,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三是对于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保留与再生。
4.3、体现人性设计
设计的核心理念即是“人性化设计”,这里的人“人”指的是人众,因此作为服务于公众的公共设施设计自然也不例外。它要求在设计中首先要重视公众的活动要求,其次尊重历史文脉的要求,并与周边建筑、景观风格相统一以其达到环境的和谐统一。人性设计既包含了对公众利益的负责、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既有对公众日常出行方便的考虑,也有对人众精神需要满足的关注,不仅单从人与物之间尺度的角度去考虑,而且还注意到设施自身艺术审关的取向。只有这样抓住“人性”的公共设施设计,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实现设计的可持续性。
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不断创造、不断发展的结果,地域文化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必将呈现多元化和兼容并蓄,建筑创作提倡时代性、民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因此,建筑师只有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建筑的内在价值和意义,透彻理解和领悟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才有可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真正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金钢,黄旻露.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保护[J].沈阳干部学刊,2013,04:50-51.
[2]龙荔.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硅谷,2008,08:63.
[3]杨丽娜.基于地域文化的哈尔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住宅科技,2014,02:14-17.
[4]黄旻露,金钢,金令仪.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A].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2013:4.
[5]施琼.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表达[D].上海交通大学,2013.
【关键词】 公共建筑设计;地域文化传承;原则
“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一座优秀的建筑之所以在建筑的发展长河中能独树一帜!最重要的是其审美的文化性赋予了建筑以持久的生命力。公共建筑,其文化性将日益受到社会的肯定和推崇,因此在设计上不仅要满本身为人们提供方便的要求,还要对建筑形态、文化内涵有更高的追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其既是对历史价值的传承,更是对地域属性的建筑语言表达。一座优秀的公共建筑,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这种艺术创作很大程度是对地域文化的深层挖掘和表达。
1、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概述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由于受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历史传承以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因而具有独特性,是地域之间相互区别的文化类型。
建筑是与人类文明史紧密相连的,并形象而具体地反映着人类的文明。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建筑必然是扎根于具体环境之中,受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气候影响,必然反映着所在地域人群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呈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优秀的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缩影,代表一个地域的精神面貌,也是一个地域综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公共建筑设计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不仅因为其能充分得到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还因为公共建筑不论是商业建筑、文化娱乐建筑,还是体育建筑或者交通建筑,其往往体量庞大、造型新颖,而且由于它的公共性而经常充当某种地标景观作用,它们通常会是某种文化的载体,是人们对地域文化直观的解读,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更多地成为呈现某种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独特气质的载体,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效应。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公共建筑在追求技术先进、材料高、精、尖的时候,容易忽视它的文化层面,而且相对于小空间建筑在体现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更高的难度,因此,失去了地域文化的因子、地方文化氛围特征的公共建筑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文化受到来自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各大城市的国家级和城市级重点项目往往追求造型惊世骇俗、新奇奢华,作品往往会使我们眼前一亮,虽然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但却常常忽略了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各城市本土风格的建筑不凸显,失去了地域文化特征,很多城市千城一面,到处都可看到用相同材料、相同手法构筑且外观相差不大的建筑,有专家把这种状态形象地称之为“走向表面硬件的均质化的时代”。
2、发掘本地建筑有益的文化“基因”
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一个民族,其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发展、创新、繁荣,是因为内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具有在时问和空间上得以传承和展开能力的基本理念或基本精神即文化基因,从而确保它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文化基因与地域文化和生物学上的遗传基因一样,它寄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孕育、扬弃,为人类社会聚集了各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文化基因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决定了差异很大的发展方式。公共建筑设计,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特别是隐藏在表象下的,内在的、隐性的地域文化元素,让有益的“基因”,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公共建筑地域化,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成为地域文明的载体。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问,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3、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原则
3.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现代建筑设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还应该借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个地域、各种文化背景、各个层次人群在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处理好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因地制宜强调的是建筑与场所的和谐关系,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实现建筑内外空间的和谐统一。建筑师应选择来自于传统民间建筑中具有民俗意味的空间形态、建筑形态、构造方式、及细部等方面的形式或构思来进行创作,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2、承载人文精神、体现民族文化
人文精神源于深厚的地域文化,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宗教、积淀成的习俗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建筑发展的一种本质力量——人文精神。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成为我们探索现代建筑设计民族化、地域化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体现设计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基础。建筑师应关注地域文化,延續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汇点,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人性化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以此表达人文精神。
3.3、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地域性对建筑的影响是一个建筑与环境不断推进、优化的探索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推动向前发展,只有主动适应时代需求和不断地创新,地域性建筑文化才能长久的延续和发展下去。因此,现代建筑创作应植根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精髓,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使其共生、共融,让设计作品充分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增强创造性。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在地域性建筑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从中激发新的创造性,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 4、基于地域文化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考
4.1、扎根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植根于現实生活,是一个地域自然情况、社会结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的综合体现,是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一个地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实践的总结,也是由历史延续而来的思想、道德、艺术和制度等方而的特殊性。公共设施的核心问题就是配合景观与建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的细竹,为人们提供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使人们体验到自己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与文化传统。
4.2、延续历史特征
公共设施的设计要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生,提供给人标识自身社会属性和感受地域场所精神的感官框架。因此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地域的历史文化民俗,这也是对城市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精神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中,对于历史文化传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体现:一是通过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贯穿和延续,使得城市历史得以延展;二是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形式的提炼与升华,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三是对于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保留与再生。
4.3、体现人性设计
设计的核心理念即是“人性化设计”,这里的人“人”指的是人众,因此作为服务于公众的公共设施设计自然也不例外。它要求在设计中首先要重视公众的活动要求,其次尊重历史文脉的要求,并与周边建筑、景观风格相统一以其达到环境的和谐统一。人性设计既包含了对公众利益的负责、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既有对公众日常出行方便的考虑,也有对人众精神需要满足的关注,不仅单从人与物之间尺度的角度去考虑,而且还注意到设施自身艺术审关的取向。只有这样抓住“人性”的公共设施设计,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实现设计的可持续性。
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不断创造、不断发展的结果,地域文化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必将呈现多元化和兼容并蓄,建筑创作提倡时代性、民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因此,建筑师只有从文化的层面来审视建筑的内在价值和意义,透彻理解和领悟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才有可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真正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金钢,黄旻露.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保护[J].沈阳干部学刊,2013,04:50-51.
[2]龙荔.论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J].硅谷,2008,08:63.
[3]杨丽娜.基于地域文化的哈尔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住宅科技,2014,02:14-17.
[4]黄旻露,金钢,金令仪.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A].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2013:4.
[5]施琼.公共视野下的城市景观地域性表达[D].上海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