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中国模式》
赵启正 [美]奈斯比特
[奥]奈斯比特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10.4
定价:29.80元
何谓“中国模式”?未来的中国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国人和世界的面前。近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的对话集《对话:中国模式》一书为相关议题的探讨带来了新的视角,也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示范。
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正在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中国模式”,就是呈现和描述中国的一种声音,而此书的推出,正是对这种声音的一个积极回应。正如作者在书序中所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理念、政策、实践和结果,被称为‘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然而,通过世界各种媒体所呈现的中国差异极大”,“西方对于真实的中国仍然知之甚少”,于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三位作者探讨了“观察中国的困难和观察中国的方法”以及“中国的不足,她的问题和挑战”。三位对话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话语风格和社会经历,但是秉持着同样的坦诚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对话的视角是多元的、思路是立体的,思想的碰撞之间,带领读者走近一个真实的中国。
对话,一定是建立在共同的“论域”基础上的。本书的三位对话者虽分属不同的年龄、文化和国家,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经历,但是都无一例外地关注着成长中的中国——她的处境和未来,以及她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并且,这种关注都是友善而客观的,无论是作为中国成长过程亲历者的赵启正,还是作为观察家的奈斯比特夫妇,都是在用尽可能客观的眼睛在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并希望通过彼此的沟通来降低和消除文化烙印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主观性——这,正是本书讨论中“论域”形成的基础。
是对话,就一定会有分歧与争论,也才能够在碰撞中擦生出火花。因此,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分歧,对话者和本书的编者并没有避讳。在新书的首发式上,赵启正更是呼吁读者更多地关注对话中出现的那些不同意见,因为“出现分歧,才能带来更多的思考”。关于“中国模式”这一称谓本身,正是赵启正与奈斯比特夫妇存在分歧的焦点之一,对于“中国模式”这一源自于西方评论的提法,究竟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概括当今中国的成绩、现状与走向,三位作者充分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尽管争论的结果是开放式的,但是坦诚交流的过程所陈述的各自见解,正是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最好平台。
《对话:中国模式》的三位作者相识已逾十年,各自关注领域出现的交集,是他们相识、相知的基础,此书所收录的内容,也正是来自他们关于中国问题出现的新情况5次真诚而深入的对话,对话的基础是个人的兴趣、见解和判断,风格是轻松而坦诚的,立场是非官方的。正如新书首发式上赵启正对读者所说,“在这本书中,我所代表的是我这个年纪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政府的立场。而他们两位也代表是分别是西方这个年龄的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书所呈现的,正是关于“中国模式”的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示范。
公共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各方可以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表现本国文化,介绍外国公众对本国有兴趣之处和解释误解等,其结果正是提高国外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促使国际舆论接近本国的真实。因此,可以说,三位作者的讨论所关注的是与“中国模式”相关的中国公共外交问题,而其形式本身也正是公共外交的一种示范和样本。
赵启正 [美]奈斯比特
[奥]奈斯比特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10.4
定价:29.80元
何谓“中国模式”?未来的中国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国人和世界的面前。近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与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其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的对话集《对话:中国模式》一书为相关议题的探讨带来了新的视角,也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示范。
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正在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中国模式”,就是呈现和描述中国的一种声音,而此书的推出,正是对这种声音的一个积极回应。正如作者在书序中所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理念、政策、实践和结果,被称为‘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然而,通过世界各种媒体所呈现的中国差异极大”,“西方对于真实的中国仍然知之甚少”,于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三位作者探讨了“观察中国的困难和观察中国的方法”以及“中国的不足,她的问题和挑战”。三位对话者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话语风格和社会经历,但是秉持着同样的坦诚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对话的视角是多元的、思路是立体的,思想的碰撞之间,带领读者走近一个真实的中国。
对话,一定是建立在共同的“论域”基础上的。本书的三位对话者虽分属不同的年龄、文化和国家,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经历,但是都无一例外地关注着成长中的中国——她的处境和未来,以及她所身处的这个世界。并且,这种关注都是友善而客观的,无论是作为中国成长过程亲历者的赵启正,还是作为观察家的奈斯比特夫妇,都是在用尽可能客观的眼睛在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并希望通过彼此的沟通来降低和消除文化烙印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主观性——这,正是本书讨论中“论域”形成的基础。
是对话,就一定会有分歧与争论,也才能够在碰撞中擦生出火花。因此,对于讨论中出现的分歧,对话者和本书的编者并没有避讳。在新书的首发式上,赵启正更是呼吁读者更多地关注对话中出现的那些不同意见,因为“出现分歧,才能带来更多的思考”。关于“中国模式”这一称谓本身,正是赵启正与奈斯比特夫妇存在分歧的焦点之一,对于“中国模式”这一源自于西方评论的提法,究竟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概括当今中国的成绩、现状与走向,三位作者充分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尽管争论的结果是开放式的,但是坦诚交流的过程所陈述的各自见解,正是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最好平台。
《对话:中国模式》的三位作者相识已逾十年,各自关注领域出现的交集,是他们相识、相知的基础,此书所收录的内容,也正是来自他们关于中国问题出现的新情况5次真诚而深入的对话,对话的基础是个人的兴趣、见解和判断,风格是轻松而坦诚的,立场是非官方的。正如新书首发式上赵启正对读者所说,“在这本书中,我所代表的是我这个年纪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政府的立场。而他们两位也代表是分别是西方这个年龄的知识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书所呈现的,正是关于“中国模式”的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示范。
公共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各方可以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表现本国文化,介绍外国公众对本国有兴趣之处和解释误解等,其结果正是提高国外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促使国际舆论接近本国的真实。因此,可以说,三位作者的讨论所关注的是与“中国模式”相关的中国公共外交问题,而其形式本身也正是公共外交的一种示范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