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是学校系列管理最终的落脚点,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学校管理质量的优劣和学生发展的外部动力的强弱。因此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元,实施科学化的管理对强化班级凝聚力,建立蓬勃向上的优良班风尤为重要。
一、科学化管理不等同于规范化管理,它追求的是高效的自主管理目标
谈到班级管理,往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细致繁琐的规章、详尽俱到的说教、频繁到位的检查、优异出众的成绩。班主任想用一个筐和一把尺,把班级学生的举止言行装起来或者周边封起来加以规范,达到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目的。这样做固然暂时也能建立一个有一定战斗力的班集体,但学生是在一种被动的、无奈的、压抑的表面化状态下接受规范教育,从而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畸形了师生关系,挫伤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能实现。”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素质。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科学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改变家长式、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从外来的强制下和不平等的管理关系中解脱出来,还政于学生,让孩子们获得自主教育,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之中。运用班级事务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最大可能做自己的主人,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唤醒他对集体的责任。在师生合作和学生合作中,建立学生自己感到满意的切合实际的班级规范,建立学生之间和学生自己的自主管理机制,达到全员参与,相互制衡的目的。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高效的班级管理同样是学生放开手脚解放的过程,管理中的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自我管理、教育的同时学会管理、教育他人,在互相教育中完善自我,共同进步。
二、科学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本管理思想,把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所以,以管理为本位的管理理念是与科学化的管理背道而驰的,它追求的是管理的表象目标而非去落实管理深层的终极目标,为管理而管理只能得到短暂的表面效果,为发展而管理才能使管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科学的班级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改变学生被动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可以这样讲,是不是把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是人本管理的分界点。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可以说无人不知,综合他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经验,不难看出他的成绩取决于科学的班级管理,人本的教育理念。他自己说,他的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我想“民主”管理的真实含义是把学生作为能动化的合作伙伴,充分实现以人为中心而非管理中心的管理措施,达到解放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級管理沿着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运转。所以他重视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重视鼓励学生参与管理,重视倾听学生对管理的想法,重视让教育管理的目标服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科学”管理的真实含义是管理为了学生、适应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准,建立起一套学生认同的管理制度,以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学生的发展。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由被管理走向了管理,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实际的管理成效。
同样,很多学校的成功一样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启示:只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遵循未成年人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管理必须从研究学生想要什么、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来开展,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管理的必要,避免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内耗。
三、科学化管理的关键是班主任的管理思想,把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成员,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决定着班级管理手段的制定和落实,决定着学生及其他管理成员能够深入到班级管理的程度。所以,班级管理的过程既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进步的过程,师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不能眼睛远视,只看到面前的学生看不到自己。为此推行班级科学管理,班主任必须牢固树立以下管理意识:
1.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思想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初期伙伴,在某种机制下结伴而行、相互影响、相互提携,而非传统中的指航者,尽管教师由于知识储备较学生丰厚,社会赋予了教育的职责,但这种教育只能是在合作学习中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着,教师没有越俎代庖的权利,没有要求学生生吞活剥的权利,没有拔苗助长的权利,教师和学生是平视而非对视,教师学生共同决定是师生民主平等的基本标志。
2.建立“把每个学生当人才培养”,面向所有学生的管理理念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育也要容许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管理的对象要对准所有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天赋如何、家庭如何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都不断地在表现自己和倾诉自己意见的时候获得鼓励和赞许的目光,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适合其能力的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尊重中影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于自身需要与特点的教育,不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忽视和放弃了部分学生,为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和管理盲点。
3.树立班级动态管理思想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班级管理也是这样,也有反复,也有变化,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老经验办事,要不断地发掘身边事物的新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提出适应变化的努力方向,激发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形象。
4.树立“学生事无小事”的意识 认真慎重的处理学生反映的各种事物,尊重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要用杀鸡用牛刀的做法去对待,让学生获得满足感、重视感、安全感。
5.树立言传莫过于身教,个人之力小于集体合力的思想
既要高度重视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又要大力疏导教育途径,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班委会等群团组织的教育功能,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并依靠他们共同管理好班级。
四、科学化管理的保证是细致的人文管理措施,让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行之有效
班级的科学管理离不开制度措施的保证,而制度必须细致而富有人文精神,实施制度要保证实现由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班级管理的过程,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班级管理必须从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角度出發,它最初的切入点应当从建立班级目标体系着手,让集体有一个目标,个人有一个目标。心理学研究证明,确定目标是引发每一个人行为的最直接动机,一个班级建立一个长远和短期的合适目标会使学生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从而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
1.建立班级管理的目标体系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师的想法、学校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奋斗需求,体现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为特征的人文管理思想。使管理措施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使管理目标被层层细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
2.建立班级激励竞争机制,实现管理中的及时反馈
每一个人都有被承认和肯定的需要,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运用好班级管理体系不断地发现班级中各方面好的典型,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鼓励他们不断的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又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通过不断的树立典型,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氛围,以点带面,全方位育人。
3.建立活动育人体系,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寓管理于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约束的同时,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发挥教育环境的影响作用。培养同学间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更好的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4.建立学生全方位量化评价体系,把班级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融为一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管理中来,都明确自己的真实位置,从而优化自我和互助教育的自觉性,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化的班级管理应该植根于把人管“活”的理念,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全面、自主、和谐发展的个体。加大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力度,使学生形成合力,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科学化管理不等同于规范化管理,它追求的是高效的自主管理目标
谈到班级管理,往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细致繁琐的规章、详尽俱到的说教、频繁到位的检查、优异出众的成绩。班主任想用一个筐和一把尺,把班级学生的举止言行装起来或者周边封起来加以规范,达到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目的。这样做固然暂时也能建立一个有一定战斗力的班集体,但学生是在一种被动的、无奈的、压抑的表面化状态下接受规范教育,从而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畸形了师生关系,挫伤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能实现。”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素质。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科学化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改变家长式、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从外来的强制下和不平等的管理关系中解脱出来,还政于学生,让孩子们获得自主教育,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之中。运用班级事务讨论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最大可能做自己的主人,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唤醒他对集体的责任。在师生合作和学生合作中,建立学生自己感到满意的切合实际的班级规范,建立学生之间和学生自己的自主管理机制,达到全员参与,相互制衡的目的。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高效的班级管理同样是学生放开手脚解放的过程,管理中的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自我管理、教育的同时学会管理、教育他人,在互相教育中完善自我,共同进步。
二、科学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人本管理思想,把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所以,以管理为本位的管理理念是与科学化的管理背道而驰的,它追求的是管理的表象目标而非去落实管理深层的终极目标,为管理而管理只能得到短暂的表面效果,为发展而管理才能使管理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科学的班级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改变学生被动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可以这样讲,是不是把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是人本管理的分界点。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可以说无人不知,综合他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经验,不难看出他的成绩取决于科学的班级管理,人本的教育理念。他自己说,他的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我想“民主”管理的真实含义是把学生作为能动化的合作伙伴,充分实现以人为中心而非管理中心的管理措施,达到解放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級管理沿着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运转。所以他重视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重视鼓励学生参与管理,重视倾听学生对管理的想法,重视让教育管理的目标服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科学”管理的真实含义是管理为了学生、适应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准,建立起一套学生认同的管理制度,以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学生的发展。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由被管理走向了管理,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取得了实际的管理成效。
同样,很多学校的成功一样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启示:只有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遵循未成年人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管理必须从研究学生想要什么、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来开展,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管理的必要,避免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内耗。
三、科学化管理的关键是班主任的管理思想,把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成员,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决定着班级管理手段的制定和落实,决定着学生及其他管理成员能够深入到班级管理的程度。所以,班级管理的过程既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进步的过程,师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不能眼睛远视,只看到面前的学生看不到自己。为此推行班级科学管理,班主任必须牢固树立以下管理意识:
1.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思想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初期伙伴,在某种机制下结伴而行、相互影响、相互提携,而非传统中的指航者,尽管教师由于知识储备较学生丰厚,社会赋予了教育的职责,但这种教育只能是在合作学习中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着,教师没有越俎代庖的权利,没有要求学生生吞活剥的权利,没有拔苗助长的权利,教师和学生是平视而非对视,教师学生共同决定是师生民主平等的基本标志。
2.建立“把每个学生当人才培养”,面向所有学生的管理理念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教育也要容许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管理的对象要对准所有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天赋如何、家庭如何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都不断地在表现自己和倾诉自己意见的时候获得鼓励和赞许的目光,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适合其能力的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尊重中影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于自身需要与特点的教育,不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而忽视和放弃了部分学生,为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和管理盲点。
3.树立班级动态管理思想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班级管理也是这样,也有反复,也有变化,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老经验办事,要不断地发掘身边事物的新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提出适应变化的努力方向,激发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形象。
4.树立“学生事无小事”的意识 认真慎重的处理学生反映的各种事物,尊重理解重视他们的意见,要用杀鸡用牛刀的做法去对待,让学生获得满足感、重视感、安全感。
5.树立言传莫过于身教,个人之力小于集体合力的思想
既要高度重视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又要大力疏导教育途径,搭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班委会等群团组织的教育功能,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并依靠他们共同管理好班级。
四、科学化管理的保证是细致的人文管理措施,让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行之有效
班级的科学管理离不开制度措施的保证,而制度必须细致而富有人文精神,实施制度要保证实现由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班级管理的过程,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班级管理必须从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角度出發,它最初的切入点应当从建立班级目标体系着手,让集体有一个目标,个人有一个目标。心理学研究证明,确定目标是引发每一个人行为的最直接动机,一个班级建立一个长远和短期的合适目标会使学生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从而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
1.建立班级管理的目标体系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师的想法、学校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奋斗需求,体现以激发人的积极性为特征的人文管理思想。使管理措施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使管理目标被层层细化,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
2.建立班级激励竞争机制,实现管理中的及时反馈
每一个人都有被承认和肯定的需要,希望获得成功是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运用好班级管理体系不断地发现班级中各方面好的典型,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鼓励他们不断的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又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通过不断的树立典型,创造一个优良的教育氛围,以点带面,全方位育人。
3.建立活动育人体系,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寓管理于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约束的同时,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发挥教育环境的影响作用。培养同学间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增强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更好的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4.建立学生全方位量化评价体系,把班级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融为一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管理中来,都明确自己的真实位置,从而优化自我和互助教育的自觉性,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化的班级管理应该植根于把人管“活”的理念,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全面、自主、和谐发展的个体。加大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力度,使学生形成合力,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