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营公司强调 “灰度”概念
25年走过来,我深刻地明白,要实现多个目标真的不容易。如果不是精英组织,一定无法成功。所以,复星从来都是要打造一个精英组织。
复星眼中精英的标准,可以用“0.01”来概括,即:我们需要找到那些能够比最快的人还要快0.01的人;我们希望找到那些比别人在学习上更强0.01的人;我们更愿意雇佣那些能够比别人多积累0.01的人。
我一直认为复星有两种资产:一是账上的资产,另一个就是人才。从创立复星开始,我们就把人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25年来,复星能从一个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公司发展成今天的全球化企业,依靠的核心力量就是人才。这些年里,复星是怎么用人的?如果做一个小结的话,我对人才的看法有下面几个方面:
企业家精神。在复星,我一直强调每个人都要有“企业家精神”。何谓“企业家精神”?你在公司工作,要充满工作激情,能主动对接复星生态系统内的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创造,不断学习思考,遇到问题能创造性地想办法解决,并每天为此而努力。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一个球队,每个团队成员都要保持踢球的状态,不能懈怠。如果有人不在状态,可能就会失球,球队想要赢球就没那么容易。
学习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不足,大多数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差不多,但慢慢差別就出来了。复星惟一提倡的就是学习,要比别人学得更快、懂得更多,学习是复星最重要的壁垒。
不为经验所困。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员工在公司比较受欢迎,但对于经验,也要辩证地看。经验丰富的人做事可能会得心应手,但多年来形成了固定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也会相对固化,改变起来会比较难。这样的人反而容易为经验所困,在经验里走不出来,很难利用公司的资源去做对的、难的和大的事情。
不喜欢一直跳槽的人。一个人对工作如果没有耐心,不敢坚持,不去做、不积累,就做不成事情。我最不喜欢一直跳槽的人。工作上没有定力,总是觉得现在的平台不好,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做得不好,从来不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而是把原因归结于他人,归结于公司给他的空间不够。实际上,每个公司都存在一些问题,发现问题是很容易的,抱怨和离开也容易,真正考验人的是直面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走了之。
鼓励一定程度的竞争。我经营公司强调 “灰度”概念,各个业务团队之间的业务边界不是完全清晰,有一定灰度;新业务的发展、边界也往往不是很清楚。把每个人的职责界定得一清二楚,都像螺丝钉一样工作,在这个年代是行不通的。团队当中的每个人最好能保持适度竞争的状态。许多好的投资,创新的好产品,都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从内部灰度竞争中迸发出来的。
结果导向。你在公司是否做出了成绩,这是惟一标准,也是终极标准。过程重要,结果更重要,每个人都在工作中,都要对结果负责。复星有KPI,但我并不主张僵化的KPI考核。我鼓励大家专注做事,做对的事,做难的事,充分利用公司的平台和资源,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做事。要耐得住寂寞,每天进步一点点,追求长期的结果,为公司、也为个人创造更大价值。
做企业就是一场修行
企业运营和个人状态一样,总会有高高低低的时候,做人、做企业就是一场修行。
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品质是水,看上去很柔性,但也很坚韧,它无孔不入。水往低处流,但不见得它没有力量,假以时日,水恰恰是最有力量的。
很多东西,只要你想清楚,其实就这么回事。最重要的不是困难来的时候你怎么做,而是平时你怎么做。相信是最重要的东西,要相信自己,相信每天所做的事情。
当然 “相信”一定是基于你平时要坚持去做对的事。马云有一句话,我蛮认同的:你要修屋顶,要找阳光灿烂的时候,你要创新,一定要在企业好的时候。如果你那时候懈怠了,风雨来的时候就完了。
复星一开始就是多元和专业兼顾。我们很早就看到了自己的弱点所在,所以在专业化上下功夫。对投资来说,资金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找双轮驱动,要做保险公司,要多元融资,要找到更好的资源。如今我们要聚焦家庭,也是因为复星看到了未来的市场所在、机会所在。
企业做到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人在面对未来时并不能看得很清晰,企业家在追求“商业真理”的过程中,也永远要习惯自己孤独地去做决策。
这时候,企业家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自己的方向,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你最真诚相信的东西,往往最有力量。在此,可以分享我相信的几点:
第一、相信企业家精神。马云所说的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内涵其实是强调对结果负责的创业企业家思维。创业企业家的思维,就是讲究效率、讲究结果导向,讲究削尖脑袋也要把这个事情做成。
第二、相信中国文化。佛教、道家和儒家是很平衡的,它会引导我们回到内心,回到真实所需要的东西。
第三、相信自己。任何人必须要为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付出代价。很多人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觉得付这个代价很情愿,但真让他承担结果的时候,他会说当时这个决定是因为外界种种原因决定的。
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人是自由的,你必须要为你作为自由的人做出的决定负责任。有些人只会说,企业在市场环境下,政府应该给他自由决策的权利。但是企业家要非常清楚,你做任何一个决定,都要为此负担责任,尤其是错误的决定。不能说因为我是为别人着想,我是受到种种诱惑,所有的借口都是不对的,至少你可以决定不做。
把投资决策当成案例学习的重要部分
以前我们提倡第五项修炼,就是强调建设学习型组织。现在的复星比较注重的是案例学习,尤其复星内部的案例学习,我们把公司的每一次投资决策当成案例学习的重要部分。
比如过去我出差,自己一个人拖着箱子就走;后来我觉得多带几个人,也是给大家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怎么谈的,别人又是怎么看的,这些都是学习。
现在企业的学习,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样。过去是等企业成功了,被哈佛的教授发现,组织一个团队去写作,写好案例再拿来教大家。现在等这个过程完成,那个企业可能已经破产了。因为时代发展太快,当教授把企业案例写好,这个企业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了。所以,要关注活生生的技术进步、关注活生生的商业案例。
把所有的商业案例复盘,也是一种学习。复星每周的晨课,午餐分享和晚上的分享、交流,也都是学习。我们还有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像星冉、卓越、超越和领越,覆盖不同阶段的员工的学习需求。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中学习。
我自己学什么?怎么学?
做产业深度运营、整合和投资。很多人都会问我:你累不累?每个项目你都要看,去和团队交流。其实,这些对我来说是很愉快的事情——你看到了不同的人、认识不同的事物、了解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学习。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还要学会思考。别人做这个事、说这个事的逻辑是什么?没说出来的是什么?逻辑又是什么?逻辑非常重要。并不是每个人心里想什么就能说什么、就能表达好。这不能怪他,因为背后会有商业敏感性的问题;但没听懂,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我每天会给自己留一点什么都不想的时间,哪怕每天五分钟,哪怕静下来盘腿做个冥想。这对我很好,因为会放空自己。
总之,一定要给自己留下空间去思考、去听、去看、去学习。尤其要去倾听竞争对手的想法、倾听客户的意见。当然,有时候客户的意见不见得一定对,所以要去分析,要把客户的个别案例和数据相结合,这也是学习。
我觉得我们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是生在了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有那么多演员在演出,更何况我们还坐在前排,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向他们学习。所以我们要享受这个时代,享受这种生活,享受我们可以不断去学习、进步。
25年走过来,我深刻地明白,要实现多个目标真的不容易。如果不是精英组织,一定无法成功。所以,复星从来都是要打造一个精英组织。
复星眼中精英的标准,可以用“0.01”来概括,即:我们需要找到那些能够比最快的人还要快0.01的人;我们希望找到那些比别人在学习上更强0.01的人;我们更愿意雇佣那些能够比别人多积累0.01的人。
我一直认为复星有两种资产:一是账上的资产,另一个就是人才。从创立复星开始,我们就把人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25年来,复星能从一个无技术、无资金、无人才的“三无”公司发展成今天的全球化企业,依靠的核心力量就是人才。这些年里,复星是怎么用人的?如果做一个小结的话,我对人才的看法有下面几个方面:
企业家精神。在复星,我一直强调每个人都要有“企业家精神”。何谓“企业家精神”?你在公司工作,要充满工作激情,能主动对接复星生态系统内的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创造,不断学习思考,遇到问题能创造性地想办法解决,并每天为此而努力。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一个球队,每个团队成员都要保持踢球的状态,不能懈怠。如果有人不在状态,可能就会失球,球队想要赢球就没那么容易。
学习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不足,大多数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差不多,但慢慢差別就出来了。复星惟一提倡的就是学习,要比别人学得更快、懂得更多,学习是复星最重要的壁垒。
不为经验所困。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员工在公司比较受欢迎,但对于经验,也要辩证地看。经验丰富的人做事可能会得心应手,但多年来形成了固定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也会相对固化,改变起来会比较难。这样的人反而容易为经验所困,在经验里走不出来,很难利用公司的资源去做对的、难的和大的事情。
不喜欢一直跳槽的人。一个人对工作如果没有耐心,不敢坚持,不去做、不积累,就做不成事情。我最不喜欢一直跳槽的人。工作上没有定力,总是觉得现在的平台不好,这山望着那山高。工作做得不好,从来不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而是把原因归结于他人,归结于公司给他的空间不够。实际上,每个公司都存在一些问题,发现问题是很容易的,抱怨和离开也容易,真正考验人的是直面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走了之。
鼓励一定程度的竞争。我经营公司强调 “灰度”概念,各个业务团队之间的业务边界不是完全清晰,有一定灰度;新业务的发展、边界也往往不是很清楚。把每个人的职责界定得一清二楚,都像螺丝钉一样工作,在这个年代是行不通的。团队当中的每个人最好能保持适度竞争的状态。许多好的投资,创新的好产品,都是从客户需求出发,从内部灰度竞争中迸发出来的。
结果导向。你在公司是否做出了成绩,这是惟一标准,也是终极标准。过程重要,结果更重要,每个人都在工作中,都要对结果负责。复星有KPI,但我并不主张僵化的KPI考核。我鼓励大家专注做事,做对的事,做难的事,充分利用公司的平台和资源,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做事。要耐得住寂寞,每天进步一点点,追求长期的结果,为公司、也为个人创造更大价值。
做企业就是一场修行
企业运营和个人状态一样,总会有高高低低的时候,做人、做企业就是一场修行。
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品质是水,看上去很柔性,但也很坚韧,它无孔不入。水往低处流,但不见得它没有力量,假以时日,水恰恰是最有力量的。
很多东西,只要你想清楚,其实就这么回事。最重要的不是困难来的时候你怎么做,而是平时你怎么做。相信是最重要的东西,要相信自己,相信每天所做的事情。
当然 “相信”一定是基于你平时要坚持去做对的事。马云有一句话,我蛮认同的:你要修屋顶,要找阳光灿烂的时候,你要创新,一定要在企业好的时候。如果你那时候懈怠了,风雨来的时候就完了。
复星一开始就是多元和专业兼顾。我们很早就看到了自己的弱点所在,所以在专业化上下功夫。对投资来说,资金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找双轮驱动,要做保险公司,要多元融资,要找到更好的资源。如今我们要聚焦家庭,也是因为复星看到了未来的市场所在、机会所在。
企业做到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人在面对未来时并不能看得很清晰,企业家在追求“商业真理”的过程中,也永远要习惯自己孤独地去做决策。
这时候,企业家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自己的方向,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你最真诚相信的东西,往往最有力量。在此,可以分享我相信的几点:
第一、相信企业家精神。马云所说的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内涵其实是强调对结果负责的创业企业家思维。创业企业家的思维,就是讲究效率、讲究结果导向,讲究削尖脑袋也要把这个事情做成。
第二、相信中国文化。佛教、道家和儒家是很平衡的,它会引导我们回到内心,回到真实所需要的东西。
第三、相信自己。任何人必须要为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付出代价。很多人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觉得付这个代价很情愿,但真让他承担结果的时候,他会说当时这个决定是因为外界种种原因决定的。
有一句话很有道理:人是自由的,你必须要为你作为自由的人做出的决定负责任。有些人只会说,企业在市场环境下,政府应该给他自由决策的权利。但是企业家要非常清楚,你做任何一个决定,都要为此负担责任,尤其是错误的决定。不能说因为我是为别人着想,我是受到种种诱惑,所有的借口都是不对的,至少你可以决定不做。
把投资决策当成案例学习的重要部分
以前我们提倡第五项修炼,就是强调建设学习型组织。现在的复星比较注重的是案例学习,尤其复星内部的案例学习,我们把公司的每一次投资决策当成案例学习的重要部分。
比如过去我出差,自己一个人拖着箱子就走;后来我觉得多带几个人,也是给大家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怎么谈的,别人又是怎么看的,这些都是学习。
现在企业的学习,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样。过去是等企业成功了,被哈佛的教授发现,组织一个团队去写作,写好案例再拿来教大家。现在等这个过程完成,那个企业可能已经破产了。因为时代发展太快,当教授把企业案例写好,这个企业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了。所以,要关注活生生的技术进步、关注活生生的商业案例。
把所有的商业案例复盘,也是一种学习。复星每周的晨课,午餐分享和晚上的分享、交流,也都是学习。我们还有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像星冉、卓越、超越和领越,覆盖不同阶段的员工的学习需求。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工作中学习。
我自己学什么?怎么学?
做产业深度运营、整合和投资。很多人都会问我:你累不累?每个项目你都要看,去和团队交流。其实,这些对我来说是很愉快的事情——你看到了不同的人、认识不同的事物、了解不同的想法,这些都是学习。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还要学会思考。别人做这个事、说这个事的逻辑是什么?没说出来的是什么?逻辑又是什么?逻辑非常重要。并不是每个人心里想什么就能说什么、就能表达好。这不能怪他,因为背后会有商业敏感性的问题;但没听懂,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我每天会给自己留一点什么都不想的时间,哪怕每天五分钟,哪怕静下来盘腿做个冥想。这对我很好,因为会放空自己。
总之,一定要给自己留下空间去思考、去听、去看、去学习。尤其要去倾听竞争对手的想法、倾听客户的意见。当然,有时候客户的意见不见得一定对,所以要去分析,要把客户的个别案例和数据相结合,这也是学习。
我觉得我们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是生在了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有那么多演员在演出,更何况我们还坐在前排,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向他们学习。所以我们要享受这个时代,享受这种生活,享受我们可以不断去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