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风吹雨时节,有幸随锦州市政协代表团赴台湾交流、考察。当踏上宝岛时,她便撩开了动人心扉的面纱,向我们展示了一道道极赋民族特色的风景。
故宫:悲怆的历史画廊
到台湾,最想看的还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那里不仅典藏着世界一流的中华文化瑰宝,且每一件文物的背后一定蕴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博物院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士林外双溪,黄墙蓝瓦是这个建筑的主题。一脸的岁月,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步入展览大厅,最先引起我关注的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碎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是清朝末年在河南殷墟发现的。大批形声字的出现,不仅是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更是研究中国商周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毛公鼎是该院的镇馆之鼎。它是周宣王为告诫和褒赏其叔父毛公喑所铸,至今已有2800多年。鼎内铭文497字,是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铭文最多的重器。毛公鼎上的文字属籀文,即大篆,是由刀刻文字向铸造文字转换的里程碑。鼎代表着鼎盛,是国家的象征,但其铭文却隐喻了西周统治阶级不稳定的因素。
存故宫,只要你留心,各个历史时期中华主体文化的精华都能欣赏得到。千百年来,这些稀世之宝历经了天灾、人祸、战乱,与炎黄子孙共沧桑、同命运。
在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前我驻足良久,该帖白晚清被溥仪带出紫禁城后,几经辗转落户南京,后随蒋家溃败挟至台湾。1956年台北故宫建成后,才有了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快雪时晴”是王莪之的短札,大雪初晴,他想起了朋友,信手疾书,用笔沉顿雄快,结字跌宕多姿,随文布势,气韵轩昂。清乾隆帝曾将此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殉的《伯远帖》悬列书房,谓之三稀。只可惜现存的三稀之一在台湾,另二稀在北京。几经磨难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是一半在台北,一半在杭州。站在北宋大画家郭熙的《早春图》前,我联想到北京故宫收藏的《清明上河图》,同样描绘的是北宋早春景色,则一幅在大陆,一幅在台北。颜真卿的《祭侄稿》在台北,《祭伯稿》、《争座位》在大陆米芾的《蜀素帖》在台北,《苕溪诗》、《多景楼诗》在大陆,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据说,台北故宫的藏品已逾60万件,而北京故宫的典藏文物则远远超过百万。两个故宫结合在一起,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博物院。
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上,文化是最先觉醒的部分,它是历史的见证、发展的风标,也是民族意志的体现。
鬼斧神工的岬岛
拜祀了阿里山的神木,荡漾了日月潭的碧波,我们来到了神秘的野柳风景区。
小时候读过许多关于柳树的诗文,在去野柳的途中便都浮现在脑海里。李白:“曲中闻折柳”,高鼎:“杨柳醉春烟”,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吴文英:“一丝柳,一寸柔情”等等。然而,到了野柳却没有看到一棵柳树。它只是一个伸向海中怪石嶙岣的岬角,应山地语译音而得名。它的神奇之处是岛上的一尊尊天然的雕塑岩林,它们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只要你留心观察,这里更能欣赏到许多与自然界各物种酷似的造像,惟妙惟肖,美不胜收。这是岛上的砂岩,经过千万年海水的侵蚀、风化而天然形成的自然奇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路走来,我们欣赏了海龟石、蚀工乳、豆腐岩、仙履鞋、蜂窝岩、烛台岩等诸多景观,尤使人难忘的是那尊端庄典雅的“女王头”,她项颈修长,簪发高耸,微昂贵首,遐思远眺。这座天然的塑像,不论你从什么角度看,轮廓都非常清晰,充满了艺术气质。
岬岛上虽无柳,但有美人蕉、龙吉兰、南国蓟等稀有植物,也是众多候鸟栖息的驿站。
阿美歌舞:原汁原味原生态
因为要看阿美族歌舞,晚饭后我们早早来到剧场。拱形的屋顶,半环梯阶式的观众席,没有舞台,没有幕布,中间平低处便是表演的场地。不足五米的屏布后,想必是演职人员的后台。环顾四周,我联想到罗马时代的角斗场。
演出前我与个别演员有过沟通,对阿美族的生活有了些初略了解。阿美族属母系社会,家族事务以女性为主体,家庭财产也由女性优先继承。她们酷爱歌舞,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在田间劳作,处处有歌舞。她们忧郁时唱歌,欢欣时跳舞,歌舞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约两个小时的演出,大家欣赏了“迎宾舞”、“农耕舞”、“狩猎舞”、“捕鱼舞”、“丰年祭”等歌舞。最后一个节目还和观众做了互动,邀请一些青年男女到舞台上与演员牵手共舞,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还客串了一把新郎。我也有幸被邀下了舞池,踏着野性狂放的节奏,载歌载舞,心绪飞扬。
阿美族是台湾最大的土著族群,她们居山傍海,世代农耕渔猎,依天地而生存。劳动创造了她们的独特文化底蕴,故她们的舞姿无拘无束,曲调和歌词有很大的随意性,敦厚、素朴、婉润、豪放。阿美歌舞,一般都是群歌群舞,道具多是锄、镐、竹笠、鱼篓、弓箭等生活劳动用具。内容除展示一些祭祀的情景外,大都表现阿美人勤劳、善良、勇敢及爱情的故事。阿美歌舞,是在自然状态下衍生出来的阿族人民智慧劳动的结晶。“一曲天籁恰是梦,三旋妙舞客全倾”。它满足了我们当代人在审美需求上回归自然、反顾民间艺术的另一种渴求。
我不想说再见
台湾同胞是很重情感的。记得到台的第二天,台中市议会的黄进元主任特意赶到南投市为我们接风。因为都讲国语,大家沟通起来很方便。经济、文化、工作、家庭无所不谈。黄先生很讲礼仪,说话也实在,我们带队的李铁民副主席向他们介绍了锦州的自然、人文及向好的经济趋势,还邀请他们到锦州,说请他们喝茅台酒。黄先生却说“到锦州就喝‘道光廿五’,道光廿五是皇家贡酒,品位更高!”台湾同胞对锦州的了解,使我们既诧异又惊喜,同时也感到自豪。铁民主席又说:“锦州的美食非常多,有凌海对虾、北镇猪蹄、沟帮子熏鸡、锦州小菜等,数不胜数。”还幽默地说:“去锦州,你们一定要多带几身加肥的衣服!”这次会见,着实让我们感动了一把。台中议会领导能在百忙中抽暇款待我们,体现了台湾同胞对大陆兄弟的深情厚谊。
回大陆的前一天,台北两岸文教经贸交流促进会的三位女士接待了我们,还特意为我们选了一个北方风味的饭店。三人的祖籍都在大陸,大家很合得来,共同追溯了同根同祖的历史渊源,探寻了近年来两岸文化经贸交流的发展空间。当她们得知代表团送给她们的国画作品是我画的,纷纷起来让我签字留念,气氛更加活跃。大家向亲兄妹一样,在和谐、亲昵、友善的气氛中无话不说,不知不觉夜已过半。离别时,月明星稀,万籁寂静……
在台湾,我们过得很开心。台湾的山川草木、碧水蓝天、亭台楼阁、风物人情,像雕刻印在脑海里。离别的心情很特别,飞机缓缓起飞,摸摸自己绯红的脸颊、超速的心跳,回望明珠一样的宝岛,那里风烟幽静、水天一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回头三思望台湾,多情留在白云间”。我只想说:“可爱的宝岛,我不想说再见!”
故宫:悲怆的历史画廊
到台湾,最想看的还是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那里不仅典藏着世界一流的中华文化瑰宝,且每一件文物的背后一定蕴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博物院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士林外双溪,黄墙蓝瓦是这个建筑的主题。一脸的岁月,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步入展览大厅,最先引起我关注的是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碎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是清朝末年在河南殷墟发现的。大批形声字的出现,不仅是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更是研究中国商周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毛公鼎是该院的镇馆之鼎。它是周宣王为告诫和褒赏其叔父毛公喑所铸,至今已有2800多年。鼎内铭文497字,是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铭文最多的重器。毛公鼎上的文字属籀文,即大篆,是由刀刻文字向铸造文字转换的里程碑。鼎代表着鼎盛,是国家的象征,但其铭文却隐喻了西周统治阶级不稳定的因素。
存故宫,只要你留心,各个历史时期中华主体文化的精华都能欣赏得到。千百年来,这些稀世之宝历经了天灾、人祸、战乱,与炎黄子孙共沧桑、同命运。
在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前我驻足良久,该帖白晚清被溥仪带出紫禁城后,几经辗转落户南京,后随蒋家溃败挟至台湾。1956年台北故宫建成后,才有了一个适当的保存环境。“快雪时晴”是王莪之的短札,大雪初晴,他想起了朋友,信手疾书,用笔沉顿雄快,结字跌宕多姿,随文布势,气韵轩昂。清乾隆帝曾将此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殉的《伯远帖》悬列书房,谓之三稀。只可惜现存的三稀之一在台湾,另二稀在北京。几经磨难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是一半在台北,一半在杭州。站在北宋大画家郭熙的《早春图》前,我联想到北京故宫收藏的《清明上河图》,同样描绘的是北宋早春景色,则一幅在大陆,一幅在台北。颜真卿的《祭侄稿》在台北,《祭伯稿》、《争座位》在大陆米芾的《蜀素帖》在台北,《苕溪诗》、《多景楼诗》在大陆,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据说,台北故宫的藏品已逾60万件,而北京故宫的典藏文物则远远超过百万。两个故宫结合在一起,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博物院。
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上,文化是最先觉醒的部分,它是历史的见证、发展的风标,也是民族意志的体现。
鬼斧神工的岬岛
拜祀了阿里山的神木,荡漾了日月潭的碧波,我们来到了神秘的野柳风景区。
小时候读过许多关于柳树的诗文,在去野柳的途中便都浮现在脑海里。李白:“曲中闻折柳”,高鼎:“杨柳醉春烟”,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吴文英:“一丝柳,一寸柔情”等等。然而,到了野柳却没有看到一棵柳树。它只是一个伸向海中怪石嶙岣的岬角,应山地语译音而得名。它的神奇之处是岛上的一尊尊天然的雕塑岩林,它们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只要你留心观察,这里更能欣赏到许多与自然界各物种酷似的造像,惟妙惟肖,美不胜收。这是岛上的砂岩,经过千万年海水的侵蚀、风化而天然形成的自然奇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路走来,我们欣赏了海龟石、蚀工乳、豆腐岩、仙履鞋、蜂窝岩、烛台岩等诸多景观,尤使人难忘的是那尊端庄典雅的“女王头”,她项颈修长,簪发高耸,微昂贵首,遐思远眺。这座天然的塑像,不论你从什么角度看,轮廓都非常清晰,充满了艺术气质。
岬岛上虽无柳,但有美人蕉、龙吉兰、南国蓟等稀有植物,也是众多候鸟栖息的驿站。
阿美歌舞:原汁原味原生态
因为要看阿美族歌舞,晚饭后我们早早来到剧场。拱形的屋顶,半环梯阶式的观众席,没有舞台,没有幕布,中间平低处便是表演的场地。不足五米的屏布后,想必是演职人员的后台。环顾四周,我联想到罗马时代的角斗场。
演出前我与个别演员有过沟通,对阿美族的生活有了些初略了解。阿美族属母系社会,家族事务以女性为主体,家庭财产也由女性优先继承。她们酷爱歌舞,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在田间劳作,处处有歌舞。她们忧郁时唱歌,欢欣时跳舞,歌舞是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约两个小时的演出,大家欣赏了“迎宾舞”、“农耕舞”、“狩猎舞”、“捕鱼舞”、“丰年祭”等歌舞。最后一个节目还和观众做了互动,邀请一些青年男女到舞台上与演员牵手共舞,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还客串了一把新郎。我也有幸被邀下了舞池,踏着野性狂放的节奏,载歌载舞,心绪飞扬。
阿美族是台湾最大的土著族群,她们居山傍海,世代农耕渔猎,依天地而生存。劳动创造了她们的独特文化底蕴,故她们的舞姿无拘无束,曲调和歌词有很大的随意性,敦厚、素朴、婉润、豪放。阿美歌舞,一般都是群歌群舞,道具多是锄、镐、竹笠、鱼篓、弓箭等生活劳动用具。内容除展示一些祭祀的情景外,大都表现阿美人勤劳、善良、勇敢及爱情的故事。阿美歌舞,是在自然状态下衍生出来的阿族人民智慧劳动的结晶。“一曲天籁恰是梦,三旋妙舞客全倾”。它满足了我们当代人在审美需求上回归自然、反顾民间艺术的另一种渴求。
我不想说再见
台湾同胞是很重情感的。记得到台的第二天,台中市议会的黄进元主任特意赶到南投市为我们接风。因为都讲国语,大家沟通起来很方便。经济、文化、工作、家庭无所不谈。黄先生很讲礼仪,说话也实在,我们带队的李铁民副主席向他们介绍了锦州的自然、人文及向好的经济趋势,还邀请他们到锦州,说请他们喝茅台酒。黄先生却说“到锦州就喝‘道光廿五’,道光廿五是皇家贡酒,品位更高!”台湾同胞对锦州的了解,使我们既诧异又惊喜,同时也感到自豪。铁民主席又说:“锦州的美食非常多,有凌海对虾、北镇猪蹄、沟帮子熏鸡、锦州小菜等,数不胜数。”还幽默地说:“去锦州,你们一定要多带几身加肥的衣服!”这次会见,着实让我们感动了一把。台中议会领导能在百忙中抽暇款待我们,体现了台湾同胞对大陆兄弟的深情厚谊。
回大陆的前一天,台北两岸文教经贸交流促进会的三位女士接待了我们,还特意为我们选了一个北方风味的饭店。三人的祖籍都在大陸,大家很合得来,共同追溯了同根同祖的历史渊源,探寻了近年来两岸文化经贸交流的发展空间。当她们得知代表团送给她们的国画作品是我画的,纷纷起来让我签字留念,气氛更加活跃。大家向亲兄妹一样,在和谐、亲昵、友善的气氛中无话不说,不知不觉夜已过半。离别时,月明星稀,万籁寂静……
在台湾,我们过得很开心。台湾的山川草木、碧水蓝天、亭台楼阁、风物人情,像雕刻印在脑海里。离别的心情很特别,飞机缓缓起飞,摸摸自己绯红的脸颊、超速的心跳,回望明珠一样的宝岛,那里风烟幽静、水天一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回头三思望台湾,多情留在白云间”。我只想说:“可爱的宝岛,我不想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