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体操已作为一项学习技能融入到体育教育中,是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操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革,然而学生在体操学习过程中仍出现一些问题,鉴于此,作为教师对于体操教学应实施再思考,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
学校 体育教育 体操教学 再思考
体操作为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的必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操教学也实施了一定的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新课改实施之后,体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对此,教师应引起注意,并加强关注学生,分析、总结原因,对体操教学实施再思考,力争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课堂。在此,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消极因素的缘由,并针对此,提出相应措施,借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一、体操教学中学生产生消极学习心理的缘由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冷漠、情绪不稳定、课堂不积极、自信心缺乏等现象,甚至更严重的有学生厌学、逃课,对教育充满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生活也没有了规律性可言,校园内还流传说,这是“90”后的个性特征:迷茫、彷徨。尤其在体操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1.对体操认知程度不够。体操作为一项技能被吸纳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有着其深远的作用和意义,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建立各种基本感念,掌握体操的各种技能,以全面、协调为原则来发展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增加气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然而,大多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体操的作用,觉得体操是专业人员学的,对体操的认知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体操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2.对体操学习缺乏自信心。体操学习对学生的动作要求严格,主要是依托身体在空间和时间两者相协调的情况下体现各组动作环节。其节奏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用力的把握、动作的体现和实践的相配合等都有着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动作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身體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学生在初步学习体操时,往往会出现身体和动作的不协调致使摔倒、出错等尴尬局面,使得学生对体操练习存有畏难情绪,对自己开始不自信,不敢再去练习,尤其是动作多次出错之后,会让学生对于体操的学习产生紧张、害怕等消极因素,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厌学心理”。
二、体操教学的再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因素
面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消极心理,作为教师应加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再思考,不断探究、摸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性,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认知体操、感受、体验体操对人体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体操的自信心,其具体措施有:
1.实施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体操的认知。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体操的认知思想,增强学生对体操课程积极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如体操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适合不同性格学生练习,而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分配、进行锻炼,让不同的学生在体操学习中都能感受到乐趣。亲身体验体操的作用和价值所在,逐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体操的韵律,促使学生对体操有个重新、正确的认知,借以达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的。
2.加强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是变化的频繁期,并且他们都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自我意识凸显,面对复杂、多样、动作技术难度大的体操学习时,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畏难情绪,而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练习过程中的错误现象,同时,教师以绝对的体操专业素养,对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具体部位实施保护和帮助,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对体操深入实践练习的信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感悟,磨练学生的心志,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对体操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体操的自信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3.提高体操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优质体操师资队伍。教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所在,“名师出高徒”,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则能够感悟学生,从而产生“连锁反应”,诱发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同时,体操的动作形式复杂、多样,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保护和帮助,是预防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安全措施的基本手段,更是一名体操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另外,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还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减弱顾虑,增强学习体操的自信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建立体操动作概念,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操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当前引进高学历、专业能力好的青年教师,对于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4.增强体操设备,优化教学结构。体操的技术动作复杂、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在体操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必须有保障。而高等院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操场地设施,是开展体操普修课教学及训练的物质保障和基础,同时,完善的场地器材及配套设施,不但能保障学生练习的安全,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以来,对于教师开展体操教学和训练,优化教学结构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体操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体操教师应不断的反思、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加强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战胜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力争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蒋世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51-153.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学校 体育教育 体操教学 再思考
体操作为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的必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操教学也实施了一定的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新课改实施之后,体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对此,教师应引起注意,并加强关注学生,分析、总结原因,对体操教学实施再思考,力争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课堂。在此,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消极因素的缘由,并针对此,提出相应措施,借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一、体操教学中学生产生消极学习心理的缘由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冷漠、情绪不稳定、课堂不积极、自信心缺乏等现象,甚至更严重的有学生厌学、逃课,对教育充满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生活也没有了规律性可言,校园内还流传说,这是“90”后的个性特征:迷茫、彷徨。尤其在体操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
1.对体操认知程度不够。体操作为一项技能被吸纳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有着其深远的作用和意义,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建立各种基本感念,掌握体操的各种技能,以全面、协调为原则来发展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增加气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然而,大多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体操的作用,觉得体操是专业人员学的,对体操的认知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体操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2.对体操学习缺乏自信心。体操学习对学生的动作要求严格,主要是依托身体在空间和时间两者相协调的情况下体现各组动作环节。其节奏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用力的把握、动作的体现和实践的相配合等都有着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动作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身體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学生在初步学习体操时,往往会出现身体和动作的不协调致使摔倒、出错等尴尬局面,使得学生对体操练习存有畏难情绪,对自己开始不自信,不敢再去练习,尤其是动作多次出错之后,会让学生对于体操的学习产生紧张、害怕等消极因素,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厌学心理”。
二、体操教学的再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因素
面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消极心理,作为教师应加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再思考,不断探究、摸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积极性,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认知体操、感受、体验体操对人体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体操的自信心,其具体措施有:
1.实施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体操的认知。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体操的认知思想,增强学生对体操课程积极方面的认知和了解。如体操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适合不同性格学生练习,而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分配、进行锻炼,让不同的学生在体操学习中都能感受到乐趣。亲身体验体操的作用和价值所在,逐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体操的韵律,促使学生对体操有个重新、正确的认知,借以达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的。
2.加强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是变化的频繁期,并且他们都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自我意识凸显,面对复杂、多样、动作技术难度大的体操学习时,学生会出现不同的畏难情绪,而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练习过程中的错误现象,同时,教师以绝对的体操专业素养,对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具体部位实施保护和帮助,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对体操深入实践练习的信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感悟,磨练学生的心志,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对体操有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体操的自信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3.提高体操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优质体操师资队伍。教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所在,“名师出高徒”,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则能够感悟学生,从而产生“连锁反应”,诱发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同时,体操的动作形式复杂、多样,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保护和帮助,是预防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安全措施的基本手段,更是一名体操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另外,专业水平高的教师还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减弱顾虑,增强学习体操的自信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建立体操动作概念,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操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当前引进高学历、专业能力好的青年教师,对于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4.增强体操设备,优化教学结构。体操的技术动作复杂、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在体操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必须有保障。而高等院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操场地设施,是开展体操普修课教学及训练的物质保障和基础,同时,完善的场地器材及配套设施,不但能保障学生练习的安全,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以来,对于教师开展体操教学和训练,优化教学结构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体操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体操教师应不断的反思、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加强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战胜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力争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蒋世玉.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51-153.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