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宣武区在不同街道发生3起蚤害事件,调查鉴定后均为猫栉首蚤,进行环境整治、敌敌畏滞留喷洒、灭鼠和深埋动物尸体等措施后,情况得到控制,4天后回访,恢复正常。提示鼠害和流浪猫犬带来的卫生隐患需要社会重视。
【关键词】 猫栉首蚤;调查
自2008年8月6日-22日,北京市宣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居委会反映或电话投诉,反映居民被“跳蚤”叮咬引起过敏反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并有居民将现场发现的蚤类送到中心希望给予鉴定。为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对居民区进行了危害情况的调查和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用16开粘蚤纸在调查地点内四角及中央各布放1张, 24小时后统计捕获蚤数并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算蚤密度;施药前后定点用粘蚤纸观察不同时间的蚤密度,计算杀灭率;询问发生地的居民,有1处被叮咬的疙瘩即为阳性,计算侵害率。
1.2 防治方法:用敌百虫60-80 ml/m2。蚤类危害最严重的部位做滞留喷洒;垃圾桶加盖密闭。号召社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宠物管理,同时对发现的动物尸体进行深埋处理、指导居委会投毒饵捕鼠。
表1 宣武区2008年虫害袭扰居民事件发生情况
1.3 基本情况 以上发生蚤类袭扰居民事件的地点均位于市区,楼群、平房和车棚内均有发生。以第一起,危害较大的车棚内发生的事件为例:该居民区位于市中心,有2幢居民楼,建筑于70年代,车棚为居民楼间独立的一层建筑,共4间,门窗破损,有野猫出人,并做窝产仔。该小区的生活垃圾点毗邻车棚。有的居民每天路经车棚,受跳蚤叮咬已有1个多月,全身都有过敏反应。
被叮咬的居民反映腿部被叮咬疙瘩还未痊愈新的又出现了,有的居民被叮咬后出现严重过敏,瘙痒难忍,只好去医院就诊,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的生活和工作。居民区有人使用敌敌畏或敌百虫喷洒和烟雾弹熏蒸灭蚤,虽然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跳蚤的危害。
1.4 防治效果
共采获18只蚤类标本,经分类鉴定均为猫节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es felis Bouche,1835),调查居民59人,有31人被叮咬,对人侵害率52.54%,被叮咬比较严重的是经常在家附近活动的老人和无业人员,其余被叮咬的次数明显减少,个别居民反映家中发现了游离蚤,但并未捕到。
对爱卫会及社区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蚤栖息、孳生、对人畜危害、杀灭方法等知识的讲解指导,特别提示及时发现死猫死鼠,深埋处理。对现场发现蚤类来源的地点和动物尸体进行了处理,对蚤害中心向周边环境扩散约10m进行滞留喷洒,4天后回访,各社区已完全恢复正常,未发现蚤类。指导居委会投毒饵捕鼠,二周后布粉块35块,无阳性粉块。未发现猫和鼠的活动,杀灭效果非常明显。
2 讨论
一、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分布广,俗称猫蚤,隶属蚤目、蚤科、栉首蚤属,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跳蚤种类之一。由于其成虫吸血的特性,绝大多数寄生于各种哺乳动物体表。日常生活中,该蚤叮吸人血引起过敏性皮炎最为常见,是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重要媒介,也可传播鼠疫[2]。由于城市宠物热的兴起,大量猫犬涌人,流浪猫犬也随之增多,加之我国城市鼠害依然较为严重,城市旧房改造也加剧了鼠类的迁徙。因此,跳蚤问题,主要是由猫栉首蚤袭扰人群引起的卫生问题将日趋严重,需要引起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人们出于对这些动物的同情、怜悯和对它的危害认识不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和控制措施也不到位,从而任其流窜和繁衍。这些被遗弃宠物猫、狗和原本城市中的一些野猫、野犬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种群,至今,人们所知的人与犬猫共患的疾病约有6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常见疾病有10多种,如狂犬病、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结核病、皮霉菌病等。病原可以通过接触、呼吸或经口等途径传播,有时通过蚊、蚤、蝇等传播。
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尸体可能带有病毒而与家养宠物相互感染,最终威胁到饲养动物的市民。不仅增加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而且其携带有害节肢动物对人的骚扰和侵害也时有发生。特别是跳蚤繁殖快,每只蚤平均每天产卵量为1.37~6.57粒[1] ;雌雄均可以吸血,具有吸血频率较高,吸血量较大的特点[2]。这将会增加虫媒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危险性。
发现蚤害的小区曾有人使用药物杀灭跳蚤,但仅限于认为有跳蚤的部位,采取的是饮料瓶稀释敌敌畏或敌百虫做空间喷洒处理,并没有对整个有跳蚤栖息的部位和外环境进行处理,也没有做好施药场所的密闭。对野猫仅是驱逐,并未捕杀和堵塞其通道,发现死猫或死鼠后因知识不足而未作深埋随意丢弃,因此多方原因造成了杀灭效果不彻底。[1,4,6]
蚤类防治与其它病媒昆虫的防治有所不同,跳蚤与宿主的关系极为密切,单纯灭蚤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与宿主的控制结合起来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1]。灭蚤措施应根据防治的环境、蚤类活动的规律和宿主加以考虑。特别是居民区环境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防制方法。其中热烟雾处理具有烟雾扩散性和穿透性好、不受空间的限制、不污染或损坏物品、不遗留异味和毒物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无法进人的场所在做好密封的前提下,通过窗户或通风孔将热烟雾打人,是一种室内非常好的控制蚤类危害的方法。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安全,做好防火工作和个人防护 [4]。室外多以游离蚤为主,用滞留喷洒处理效果比较好。同时要做好野猫、鼠类容易窜人和栖息场所的门、窗等通道堵塞,开展药物诱杀。还要加强生活垃圾的管理,断绝猫和鼠类的食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蚤类的危害[5]。
在奥运期间,居民对环境卫生提高了认识,经常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扫,也可能因此对蚤类极其宿主----流浪猫狗的住所有所改变,导致蚤类袭扰人的频率增大[6]。因此,在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中,对此类虫害的预防应做好防治预案,及早落实各项措施。
参考文献
[1]麦海,欧汉椽,张曼鸯等,猫栉首蚤指名亚种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实验观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17(3):218-219
[2] 明亮,王洪林,杨军等,室内大面积灭跳蚤效果观察.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4):136.
[3] 阎丙申,辛宏业,蚤类及其防制.医学昆虫及鼠类防制专辑2002.100-103.
[4]吴华,黄鸿,欧剑峰,3种杀虫剂对猫栉首蚤的毒力及现场控制效果. 农药 2008,47(6):460-461
[5]朝军,郁世芳,凌雪,某金融机构跳蚤侵害的调查及控制.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4):252,256
[6J陈东平, 王晓,猫栉首蚤的危害及防治.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7,13(6):461-462
【关键词】 猫栉首蚤;调查
自2008年8月6日-22日,北京市宣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居委会反映或电话投诉,反映居民被“跳蚤”叮咬引起过敏反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并有居民将现场发现的蚤类送到中心希望给予鉴定。为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对居民区进行了危害情况的调查和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用16开粘蚤纸在调查地点内四角及中央各布放1张, 24小时后统计捕获蚤数并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算蚤密度;施药前后定点用粘蚤纸观察不同时间的蚤密度,计算杀灭率;询问发生地的居民,有1处被叮咬的疙瘩即为阳性,计算侵害率。
1.2 防治方法:用敌百虫60-80 ml/m2。蚤类危害最严重的部位做滞留喷洒;垃圾桶加盖密闭。号召社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宠物管理,同时对发现的动物尸体进行深埋处理、指导居委会投毒饵捕鼠。
表1 宣武区2008年虫害袭扰居民事件发生情况
1.3 基本情况 以上发生蚤类袭扰居民事件的地点均位于市区,楼群、平房和车棚内均有发生。以第一起,危害较大的车棚内发生的事件为例:该居民区位于市中心,有2幢居民楼,建筑于70年代,车棚为居民楼间独立的一层建筑,共4间,门窗破损,有野猫出人,并做窝产仔。该小区的生活垃圾点毗邻车棚。有的居民每天路经车棚,受跳蚤叮咬已有1个多月,全身都有过敏反应。
被叮咬的居民反映腿部被叮咬疙瘩还未痊愈新的又出现了,有的居民被叮咬后出现严重过敏,瘙痒难忍,只好去医院就诊,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的生活和工作。居民区有人使用敌敌畏或敌百虫喷洒和烟雾弹熏蒸灭蚤,虽然起到了一些作用,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跳蚤的危害。
1.4 防治效果
共采获18只蚤类标本,经分类鉴定均为猫节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es felis Bouche,1835),调查居民59人,有31人被叮咬,对人侵害率52.54%,被叮咬比较严重的是经常在家附近活动的老人和无业人员,其余被叮咬的次数明显减少,个别居民反映家中发现了游离蚤,但并未捕到。
对爱卫会及社区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蚤栖息、孳生、对人畜危害、杀灭方法等知识的讲解指导,特别提示及时发现死猫死鼠,深埋处理。对现场发现蚤类来源的地点和动物尸体进行了处理,对蚤害中心向周边环境扩散约10m进行滞留喷洒,4天后回访,各社区已完全恢复正常,未发现蚤类。指导居委会投毒饵捕鼠,二周后布粉块35块,无阳性粉块。未发现猫和鼠的活动,杀灭效果非常明显。
2 讨论
一、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分布广,俗称猫蚤,隶属蚤目、蚤科、栉首蚤属,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跳蚤种类之一。由于其成虫吸血的特性,绝大多数寄生于各种哺乳动物体表。日常生活中,该蚤叮吸人血引起过敏性皮炎最为常见,是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重要媒介,也可传播鼠疫[2]。由于城市宠物热的兴起,大量猫犬涌人,流浪猫犬也随之增多,加之我国城市鼠害依然较为严重,城市旧房改造也加剧了鼠类的迁徙。因此,跳蚤问题,主要是由猫栉首蚤袭扰人群引起的卫生问题将日趋严重,需要引起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人们出于对这些动物的同情、怜悯和对它的危害认识不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和控制措施也不到位,从而任其流窜和繁衍。这些被遗弃宠物猫、狗和原本城市中的一些野猫、野犬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种群,至今,人们所知的人与犬猫共患的疾病约有6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常见疾病有10多种,如狂犬病、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结核病、皮霉菌病等。病原可以通过接触、呼吸或经口等途径传播,有时通过蚊、蚤、蝇等传播。
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尸体可能带有病毒而与家养宠物相互感染,最终威胁到饲养动物的市民。不仅增加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而且其携带有害节肢动物对人的骚扰和侵害也时有发生。特别是跳蚤繁殖快,每只蚤平均每天产卵量为1.37~6.57粒[1] ;雌雄均可以吸血,具有吸血频率较高,吸血量较大的特点[2]。这将会增加虫媒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危险性。
发现蚤害的小区曾有人使用药物杀灭跳蚤,但仅限于认为有跳蚤的部位,采取的是饮料瓶稀释敌敌畏或敌百虫做空间喷洒处理,并没有对整个有跳蚤栖息的部位和外环境进行处理,也没有做好施药场所的密闭。对野猫仅是驱逐,并未捕杀和堵塞其通道,发现死猫或死鼠后因知识不足而未作深埋随意丢弃,因此多方原因造成了杀灭效果不彻底。[1,4,6]
蚤类防治与其它病媒昆虫的防治有所不同,跳蚤与宿主的关系极为密切,单纯灭蚤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与宿主的控制结合起来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1]。灭蚤措施应根据防治的环境、蚤类活动的规律和宿主加以考虑。特别是居民区环境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防制方法。其中热烟雾处理具有烟雾扩散性和穿透性好、不受空间的限制、不污染或损坏物品、不遗留异味和毒物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无法进人的场所在做好密封的前提下,通过窗户或通风孔将热烟雾打人,是一种室内非常好的控制蚤类危害的方法。但在使用中要注意安全,做好防火工作和个人防护 [4]。室外多以游离蚤为主,用滞留喷洒处理效果比较好。同时要做好野猫、鼠类容易窜人和栖息场所的门、窗等通道堵塞,开展药物诱杀。还要加强生活垃圾的管理,断绝猫和鼠类的食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蚤类的危害[5]。
在奥运期间,居民对环境卫生提高了认识,经常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扫,也可能因此对蚤类极其宿主----流浪猫狗的住所有所改变,导致蚤类袭扰人的频率增大[6]。因此,在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中,对此类虫害的预防应做好防治预案,及早落实各项措施。
参考文献
[1]麦海,欧汉椽,张曼鸯等,猫栉首蚤指名亚种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实验观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17(3):218-219
[2] 明亮,王洪林,杨军等,室内大面积灭跳蚤效果观察.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4):136.
[3] 阎丙申,辛宏业,蚤类及其防制.医学昆虫及鼠类防制专辑2002.100-103.
[4]吴华,黄鸿,欧剑峰,3种杀虫剂对猫栉首蚤的毒力及现场控制效果. 农药 2008,47(6):460-461
[5]朝军,郁世芳,凌雪,某金融机构跳蚤侵害的调查及控制.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4):252,256
[6J陈东平, 王晓,猫栉首蚤的危害及防治.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7,13(6):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