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秸秆,人们马上便想起狼烟滚滚,呛得人眼睛酸痛又无处躲藏。前不久,江苏、湖北等地农民因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引发一系列恶性交通事故。由于能见度太低,一些地方甚至连高速公路和江河航道都不得不紧急关闭。如何给令人头痛的秸秆找条出路?一位海归女孩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将其做成“压缩干粮”卖给热电厂发电;还用秸秆制油,变废弃物为绿色能源,短短5年就赚到3000多万元。有关专家说,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哪怕只有20%用来转化成生物油,就可替代5000万吨的柴油!
小试牛刀尝到“绿色甜头”
匀称的身材,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很甜很迷人。80后张丽是位性格开朗的合肥女孩,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受其影响,从小她就很热爱大自然,并热衷环保。她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再次利用:比如一件过时的T恤只需几剪刀就能变成一件时尚小衫:一个洗涤用品的塑料瓶简单包装就可以成为一个花盆;废旧的纸盒和布头,缝缝贴贴就变成了精美的手机架,比市场卖的还漂亮。此外,骑自行车上学,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拒绝使用空调,垃圾从不乱扔……小张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以环保达人的要求鞭策自己,已成习惯。
23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张丽又到法国KD-JTRNBV大学学习农业与环境专业。在那个叫REDGFKE的小镇,女孩发现这里简直像是个世外桃源。蓝天白云下,开阔的碧绿斜坡上点缀着座座农舍,很多古堡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原貌。健壮的牛群摇着叮当作响的铜铃在草地上悠闲咀嚼绿草,草丛中的鲜花五颜六色,空气洁净得像过滤过似的,绝对是一幅梦幻中才见过的童话般的景色。
更让女孩感到惊奇的是,当地几乎每一位农场主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一家就种植着七八百亩小麦和玉米等,且管理的井井有条。比如在国内,庄稼收割后很多农民图省事都顺手把秸秆烧掉,这样既污染了空气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法国人却不,他们用打包机把农作物秸秆压缩成一块一块的,拉回去或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或卖给一些工厂加工成环保材料,做成质量很棒的门、电脑桌和婴儿床等。
“在法国,你绝对看不到胡乱焚烧秸秆的情况。一是这样做很危险,容易引发火灾:二是污染空气,不仅邻里反对,如果有人报警,就会被判罚一大笔钱,严重者甚至会坐牢;最关键的是,在农场主眼里,这些秸秆绝不是什么废弃物,而是可以派上很多用场的宝贵原材料!”
2005年的一天,张丽到一位农场主朋友家去玩,看到她女儿正用麦秸秆编织工艺品,仔细一看是一只装宠物的手提蓝。“不仅可以自己用,对外出售一个要卖20多欧元呢,而且供不应求!”女孩很自豪地告诉她。张丽了解到,因法国人都非常喜欢养宠物,所以近年来用农作物秸秆编织出来宠物用品,销路特别好。“与金属和木板制作的相比,它们既轻便又环保,还充满艺术气息,自然会受到人们青睐。”
后来在那位农场主朋友的介绍下,张丽和里昂市的一位经销商签订协议,由对方提供设计方案,她根据图纸规定的尺寸和款式供货。回到住处,女孩马上联系国内的朋友,请他组织人生产。在安徽阜阳做编织,原料和技术都不是问题。不到2个月时间,5000件用稻草和小麦秸秆编织出来的猫咪筐和狗狗凉帽等,就发了过去。法国老板看后很满意,接着又和张丽签订了3万件的订货合同。
村民用一公斤不到的秸秆就可编织一件宠物用品,卖出去可以赚50元钱,手快的一天可以做出3个,每月可赚4000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很快就有7个村的2000个农户,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张丽的“员工”。
有趣的是,一位农民大嫂在电话里这样告诉她:“我们家有3亩地,一亩地每年能产出近500公斤的麦秸。原来都是在地头上直接烧掉,可以说分文不值,现在一亩地的秸秆却可以卖到一两万块钱。这都是您的功劳啊,大伙很感激!”大嫂很淳朴的几句话,却让张丽惊喜异常。本来她学的就是农业与环境专业,有效利用庄稼秸秆,既能减少空气污染又能为农民增加收入,女孩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作为“老板”,其实张丽的收入也非常乐观。短短两年时间,女孩还未走出校门,靠做经纪就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400万元!
一部纪录片“刺激”女孩回国创业
2007年春天,张丽在学校看了一部法国人在中国河南省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片中先讲述了这里自古以来土地肥沃,又有黄河水的灌溉,堪称“超级粮仓”,所以古时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镜头一转,只见一台大型收割机过后,农民的儿子非常高兴地把一袋袋小麦装上机动三轮车运回家。而留在地里的老大爷,却掏出打火机随手点着了田里的一堆堆麦秸草,可是很快灾难就发生了。
因为天气干燥,这些麦秸见火就着,转眼间火苗变成一条条火龙向四周快速蔓延。接着,凶猛的火势完全失控,不仅引燃了邻家尚未收割的麦田,而且快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空中浓烟滚滚,地上简直变成了一片火海。等几辆消防车鸣笛赶到时,上百亩麦田早已化为灰烬。见自己闯了大祸,老汉吓得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其实更可怕的还在后面,麦收季节,由于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农民大量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雾霾”引发一系列车祸,还有人甚至被烧死、烧伤。因为能见度太低,导致一些地方连高速公路和江河航道都不得不紧急关闭。每到收割季节,市民同样深受其害,烟雾呛得人眼睛酸痛,嗓子非常难受,而又无处躲藏。“太可怕了,这些中国农民真野蛮、愚昧!”听着外国学生如此议论自己的同胞,张丽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她了解到,秸秆焚烧问题政府部门几乎每年都下禁令,有时还派出民警和乡干部巡视检查,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农民嫌从田间把秸秆拉到家里太麻烦,也确实没什么用,所以图省事就干脆放把火将其烧掉。张丽认识到,要想让中国农民改掉焚烧秸秆这种陋习,关键要有利益驱动才行。这就需要挖掘出这种“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如果庄稼秸秆能换成钞票,相信大家都舍不得烧!
2007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张丽本来可以进一家法国著名食品公司当白领,可女孩却不顾男友劝阻,依然决定回家乡合肥创业。她誓言,要把令人头疼的秸秆变成值钱的宝贝! 虽然用秸秆可以编织手工艺品,以及通过腐烂发酵培育食用菌等,但用量都十分有限。后来张丽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收集起来统一销售给热电厂。1个装机容量为25MW的机组,年耗生物质秸秆30万吨以上,对方的需求量很大,他们往往是有多少收购多少,而且当天就能结清货款。
但热电厂也有严格的技术标准,最关键的是要粉碎压缩成块,有点像“压缩干粮”。为此张丽花20万元买来一台秸秆成型设备,不料操作过程中却经常“卡壳”,而且粉尘污染大。后来女孩把机械专家请来搞技术攻关,变“切草”为“锤草”,变“人工运输”为“真空吸附”,完成了粉碎、除尘、沉淀、储存、传运等7个关键部位的技术革新,提升了全自动控制水平。改进后的全自动秸秆成型设备,每台机器的操作工人由原先的9名变为3名,生产效率也由过去的每小时800公斤增加到2吨。
夏秋季节,靠每家每户农民捆草运草不现实,靠公司到田头收集秸秆成本太高。张丽就琢磨出一种“经纪人贩运秸秆模式”,女孩选聘的经纪人都是家里有拖拉机,在当地又吃得开的人,她配送一台秸秆打包机,在田头捆束秸秆,现场过秤每公斤0.3元,村民几乎不用动手,就能拿到“变废为宝”的收购资金。比方你家种有10亩小麦,秸秆就能卖1500元左右,这相当于增产1500斤粮食,这种”废弃物”谁还舍得烧掉!
对热电厂来说,秸秆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中等优质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达1%。它在燃烧时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作用。最有趣的是,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灰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钾、镁、磷和钙等,可用作高效农业肥料。此外,用秸秆每发一度电,还能享受0.2元的政府补贴呢!所以热电厂对秸秆青睐有加,只怕原料供应不足。
这位海归女孩通过经纪人在村里设立秸秆收购处理站,随后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延伸向农村的秸秆收购贩运网络,效果非常好。每到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收割季节,张丽带着公司的200多名员工异常忙碌,30多台全自动秸秆成型设备昼夜不停,职工全拼上去,24小时三班倒。一天的加工量就有1300多吨,短短一周就能出成品上万吨。
据张丽介绍,这种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生产的“压缩燃料”,除去运输和人工成本等,每吨纯利润150元,虽然毛利率不算高但数量很大,所以公司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2008年,因有效控制了当地的秸秆焚烧和环境污染,根据有关政策,她还获得国家50万元的奖励。
秸秆制油大赚绿色钞票
2009年6月,张丽从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山东滨州市一家企业掌握了用棉花秸秆等制生物质油的技术,而且他们生产的这种油因价格远远低于柴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飙升,国内多地加油站陆续出现限购柴油或无油可加的现象,“油荒”闹得大批车主抱怨不断。
能源短缺让张丽敏锐地意识到,秸秆制油是个很大的商机。我国北方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省,是棉花主产区,每到入冬时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被农民堆积在路边或作为废弃物点火烧掉,所以,收购原料基本不成问题。于是,张丽马上带人到滨州考察,并通过对方的帮助,采购了一套年产能为1万吨的生物质油热解液化设备。工厂于当年9月在合肥郊区建成并顺利投产。
在农村堪称“废弃物”的棉花秸秆、木屑、稻壳,竟摇身变成了“生物质油”。这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为探究竟,大批记者闻讯赶来。在生产区,大伙目睹了生物质油的神奇制造过程。成堆的棉花秸秆,被大功率粉碎机“切”成直径约3毫米的颗粒,然后经管道被分别吸到5个原料库内贮存。在原料库和两套高温炉之间,又分别连接着管道。
“我们通过管道,利用负压将秸秆、木屑、稻壳等颗粒吸到密闭的高温炉内,温度瞬间升到680℃-700℃,颗粒经加热裂解后部分可燃物质迅速气化,形成气体存在炉内。紧接着,气体被导入冷却炉内,温度骤减后气体迅速液化冷凝后,就变成了生物质油。”张丽说,他们生产出来的粗油是一种水分和复杂含氧有机物的混合物,可以替代重油、柴油和煤焦油等,也可以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使用,比如可用作燃油锅炉和工业窑炉燃料。
这种粗油经过精制加工后,还可以替代0号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伴随出来的副产品是炭粉和综合气,前者是生产活性炭的原料,后者则在生产过程被循环利用,燃烧后用来设备加热提温。
这种从秸秆里提取的棕黑色生物质油,闻起来有一股稻草灰的味道,不似传统的柴油是透明的淡黄色。别看黑乎乎的,它的优点却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性价比高。张丽说1.5吨生物质油可以代替1吨原油燃烧。虽然热值比原油低一些,但价格比原油便宜得多。比如2010年,她把这种油以每吨2000元的价格卖给中原油田用来烧加热炉,而原油价格却高达5800元/吨。
张丽说,生物质油的第二大优点就是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原油易挥发属危化品,而生物质油稳定性好,扔根火柴都点不着,必须通过燃烧器雾化燃烧。利于储存、运输。不属于危化品,只需要按普通物品运输,不需要上岗证、押运证。守着它抽烟没问题。”还有一点,生物质油燃烧后含硫量为零,而且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
凭借价格优势,张丽的“秸秆柴油”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一些供热公司、大型玻璃厂沥青搅拌站、熔块厂、发电厂等,都竞相订购她的产品。而且,这种生物质油含硫量低,能大幅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国家提倡的环保产品。用它替代柴油、重油,使用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些油砂分离企业,过去在生产过程中都用溶剂油,每吨要8000元,他们改成用生物质油后,使成本一下就减少大半。一位老总同张丽开玩笑说,你这个海归真不简单,竟能一眼看准既能赚大钱又能有效保护环境的“绿色项目”!
据张丽介绍,每2吨棉花秸秆和小米谷糠等就能生产1吨“柴油”,原料成本大约在1500元左右,如今生物质油的价格已一路涨到2600元。再加上一些副产品的收入,效益还是非常乐观的。令女孩发愁的是,现在她这套设备能日产30吨生物质油、18吨炭粉、7200立方米综合气,需要60吨原料。而当地秸秆供应根本不够,需要大量从河南和山东调货,增加点运输成本算不了什么,她就怕“缺粮”。
有趣的是,随着秸秆应用越来越多,其价格也水涨船高。比如3年前稻壳的价格才450元/吨,现在已涨到每吨780元了,棉花秆几乎身价倍增,农民因为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笑逐颜开。
如今,张丽的“柴油”已经在上海、合肥、武汉、西安等地推广使用,用户反映非常好。到2012年8月,短短几年,仅靠“秸秆制油”这一个项目,女孩就赚了2000多万元。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朱锡锋听到她的创业项目后非常高兴,他说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产业。有数字显示,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如果20%的秸秆用来转化,就能得到一亿吨的生物油,可替代5000万吨的重油或是柴油。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下一步,为就近取得原料,张丽还计划在郑州和石家庄开两家分公司。女孩坚信,如果自己这种“让秸秆转换绿色能源”的模式,能在全国得到推广,令亿万人头疼的“秸秆焚烧”现象就会成为历史。“到那时,我们的天空会更蓝,生活更美好!”
小试牛刀尝到“绿色甜头”
匀称的身材,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很甜很迷人。80后张丽是位性格开朗的合肥女孩,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受其影响,从小她就很热爱大自然,并热衷环保。她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再次利用:比如一件过时的T恤只需几剪刀就能变成一件时尚小衫:一个洗涤用品的塑料瓶简单包装就可以成为一个花盆;废旧的纸盒和布头,缝缝贴贴就变成了精美的手机架,比市场卖的还漂亮。此外,骑自行车上学,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拒绝使用空调,垃圾从不乱扔……小张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以环保达人的要求鞭策自己,已成习惯。
23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张丽又到法国KD-JTRNBV大学学习农业与环境专业。在那个叫REDGFKE的小镇,女孩发现这里简直像是个世外桃源。蓝天白云下,开阔的碧绿斜坡上点缀着座座农舍,很多古堡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原貌。健壮的牛群摇着叮当作响的铜铃在草地上悠闲咀嚼绿草,草丛中的鲜花五颜六色,空气洁净得像过滤过似的,绝对是一幅梦幻中才见过的童话般的景色。
更让女孩感到惊奇的是,当地几乎每一位农场主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一家就种植着七八百亩小麦和玉米等,且管理的井井有条。比如在国内,庄稼收割后很多农民图省事都顺手把秸秆烧掉,这样既污染了空气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法国人却不,他们用打包机把农作物秸秆压缩成一块一块的,拉回去或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或卖给一些工厂加工成环保材料,做成质量很棒的门、电脑桌和婴儿床等。
“在法国,你绝对看不到胡乱焚烧秸秆的情况。一是这样做很危险,容易引发火灾:二是污染空气,不仅邻里反对,如果有人报警,就会被判罚一大笔钱,严重者甚至会坐牢;最关键的是,在农场主眼里,这些秸秆绝不是什么废弃物,而是可以派上很多用场的宝贵原材料!”
2005年的一天,张丽到一位农场主朋友家去玩,看到她女儿正用麦秸秆编织工艺品,仔细一看是一只装宠物的手提蓝。“不仅可以自己用,对外出售一个要卖20多欧元呢,而且供不应求!”女孩很自豪地告诉她。张丽了解到,因法国人都非常喜欢养宠物,所以近年来用农作物秸秆编织出来宠物用品,销路特别好。“与金属和木板制作的相比,它们既轻便又环保,还充满艺术气息,自然会受到人们青睐。”
后来在那位农场主朋友的介绍下,张丽和里昂市的一位经销商签订协议,由对方提供设计方案,她根据图纸规定的尺寸和款式供货。回到住处,女孩马上联系国内的朋友,请他组织人生产。在安徽阜阳做编织,原料和技术都不是问题。不到2个月时间,5000件用稻草和小麦秸秆编织出来的猫咪筐和狗狗凉帽等,就发了过去。法国老板看后很满意,接着又和张丽签订了3万件的订货合同。
村民用一公斤不到的秸秆就可编织一件宠物用品,卖出去可以赚50元钱,手快的一天可以做出3个,每月可赚4000多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很快就有7个村的2000个农户,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张丽的“员工”。
有趣的是,一位农民大嫂在电话里这样告诉她:“我们家有3亩地,一亩地每年能产出近500公斤的麦秸。原来都是在地头上直接烧掉,可以说分文不值,现在一亩地的秸秆却可以卖到一两万块钱。这都是您的功劳啊,大伙很感激!”大嫂很淳朴的几句话,却让张丽惊喜异常。本来她学的就是农业与环境专业,有效利用庄稼秸秆,既能减少空气污染又能为农民增加收入,女孩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作为“老板”,其实张丽的收入也非常乐观。短短两年时间,女孩还未走出校门,靠做经纪就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400万元!
一部纪录片“刺激”女孩回国创业
2007年春天,张丽在学校看了一部法国人在中国河南省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片中先讲述了这里自古以来土地肥沃,又有黄河水的灌溉,堪称“超级粮仓”,所以古时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镜头一转,只见一台大型收割机过后,农民的儿子非常高兴地把一袋袋小麦装上机动三轮车运回家。而留在地里的老大爷,却掏出打火机随手点着了田里的一堆堆麦秸草,可是很快灾难就发生了。
因为天气干燥,这些麦秸见火就着,转眼间火苗变成一条条火龙向四周快速蔓延。接着,凶猛的火势完全失控,不仅引燃了邻家尚未收割的麦田,而且快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空中浓烟滚滚,地上简直变成了一片火海。等几辆消防车鸣笛赶到时,上百亩麦田早已化为灰烬。见自己闯了大祸,老汉吓得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其实更可怕的还在后面,麦收季节,由于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农民大量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雾霾”引发一系列车祸,还有人甚至被烧死、烧伤。因为能见度太低,导致一些地方连高速公路和江河航道都不得不紧急关闭。每到收割季节,市民同样深受其害,烟雾呛得人眼睛酸痛,嗓子非常难受,而又无处躲藏。“太可怕了,这些中国农民真野蛮、愚昧!”听着外国学生如此议论自己的同胞,张丽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她了解到,秸秆焚烧问题政府部门几乎每年都下禁令,有时还派出民警和乡干部巡视检查,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农民嫌从田间把秸秆拉到家里太麻烦,也确实没什么用,所以图省事就干脆放把火将其烧掉。张丽认识到,要想让中国农民改掉焚烧秸秆这种陋习,关键要有利益驱动才行。这就需要挖掘出这种“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如果庄稼秸秆能换成钞票,相信大家都舍不得烧!
2007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张丽本来可以进一家法国著名食品公司当白领,可女孩却不顾男友劝阻,依然决定回家乡合肥创业。她誓言,要把令人头疼的秸秆变成值钱的宝贝! 虽然用秸秆可以编织手工艺品,以及通过腐烂发酵培育食用菌等,但用量都十分有限。后来张丽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收集起来统一销售给热电厂。1个装机容量为25MW的机组,年耗生物质秸秆30万吨以上,对方的需求量很大,他们往往是有多少收购多少,而且当天就能结清货款。
但热电厂也有严格的技术标准,最关键的是要粉碎压缩成块,有点像“压缩干粮”。为此张丽花20万元买来一台秸秆成型设备,不料操作过程中却经常“卡壳”,而且粉尘污染大。后来女孩把机械专家请来搞技术攻关,变“切草”为“锤草”,变“人工运输”为“真空吸附”,完成了粉碎、除尘、沉淀、储存、传运等7个关键部位的技术革新,提升了全自动控制水平。改进后的全自动秸秆成型设备,每台机器的操作工人由原先的9名变为3名,生产效率也由过去的每小时800公斤增加到2吨。
夏秋季节,靠每家每户农民捆草运草不现实,靠公司到田头收集秸秆成本太高。张丽就琢磨出一种“经纪人贩运秸秆模式”,女孩选聘的经纪人都是家里有拖拉机,在当地又吃得开的人,她配送一台秸秆打包机,在田头捆束秸秆,现场过秤每公斤0.3元,村民几乎不用动手,就能拿到“变废为宝”的收购资金。比方你家种有10亩小麦,秸秆就能卖1500元左右,这相当于增产1500斤粮食,这种”废弃物”谁还舍得烧掉!
对热电厂来说,秸秆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中等优质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达1%。它在燃烧时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作用。最有趣的是,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灰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钾、镁、磷和钙等,可用作高效农业肥料。此外,用秸秆每发一度电,还能享受0.2元的政府补贴呢!所以热电厂对秸秆青睐有加,只怕原料供应不足。
这位海归女孩通过经纪人在村里设立秸秆收购处理站,随后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延伸向农村的秸秆收购贩运网络,效果非常好。每到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收割季节,张丽带着公司的200多名员工异常忙碌,30多台全自动秸秆成型设备昼夜不停,职工全拼上去,24小时三班倒。一天的加工量就有1300多吨,短短一周就能出成品上万吨。
据张丽介绍,这种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生产的“压缩燃料”,除去运输和人工成本等,每吨纯利润150元,虽然毛利率不算高但数量很大,所以公司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2008年,因有效控制了当地的秸秆焚烧和环境污染,根据有关政策,她还获得国家50万元的奖励。
秸秆制油大赚绿色钞票
2009年6月,张丽从网上看到一条消息,山东滨州市一家企业掌握了用棉花秸秆等制生物质油的技术,而且他们生产的这种油因价格远远低于柴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飙升,国内多地加油站陆续出现限购柴油或无油可加的现象,“油荒”闹得大批车主抱怨不断。
能源短缺让张丽敏锐地意识到,秸秆制油是个很大的商机。我国北方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省,是棉花主产区,每到入冬时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被农民堆积在路边或作为废弃物点火烧掉,所以,收购原料基本不成问题。于是,张丽马上带人到滨州考察,并通过对方的帮助,采购了一套年产能为1万吨的生物质油热解液化设备。工厂于当年9月在合肥郊区建成并顺利投产。
在农村堪称“废弃物”的棉花秸秆、木屑、稻壳,竟摇身变成了“生物质油”。这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为探究竟,大批记者闻讯赶来。在生产区,大伙目睹了生物质油的神奇制造过程。成堆的棉花秸秆,被大功率粉碎机“切”成直径约3毫米的颗粒,然后经管道被分别吸到5个原料库内贮存。在原料库和两套高温炉之间,又分别连接着管道。
“我们通过管道,利用负压将秸秆、木屑、稻壳等颗粒吸到密闭的高温炉内,温度瞬间升到680℃-700℃,颗粒经加热裂解后部分可燃物质迅速气化,形成气体存在炉内。紧接着,气体被导入冷却炉内,温度骤减后气体迅速液化冷凝后,就变成了生物质油。”张丽说,他们生产出来的粗油是一种水分和复杂含氧有机物的混合物,可以替代重油、柴油和煤焦油等,也可以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使用,比如可用作燃油锅炉和工业窑炉燃料。
这种粗油经过精制加工后,还可以替代0号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伴随出来的副产品是炭粉和综合气,前者是生产活性炭的原料,后者则在生产过程被循环利用,燃烧后用来设备加热提温。
这种从秸秆里提取的棕黑色生物质油,闻起来有一股稻草灰的味道,不似传统的柴油是透明的淡黄色。别看黑乎乎的,它的优点却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性价比高。张丽说1.5吨生物质油可以代替1吨原油燃烧。虽然热值比原油低一些,但价格比原油便宜得多。比如2010年,她把这种油以每吨2000元的价格卖给中原油田用来烧加热炉,而原油价格却高达5800元/吨。
张丽说,生物质油的第二大优点就是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原油易挥发属危化品,而生物质油稳定性好,扔根火柴都点不着,必须通过燃烧器雾化燃烧。利于储存、运输。不属于危化品,只需要按普通物品运输,不需要上岗证、押运证。守着它抽烟没问题。”还有一点,生物质油燃烧后含硫量为零,而且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
凭借价格优势,张丽的“秸秆柴油”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一些供热公司、大型玻璃厂沥青搅拌站、熔块厂、发电厂等,都竞相订购她的产品。而且,这种生物质油含硫量低,能大幅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属于国家提倡的环保产品。用它替代柴油、重油,使用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些油砂分离企业,过去在生产过程中都用溶剂油,每吨要8000元,他们改成用生物质油后,使成本一下就减少大半。一位老总同张丽开玩笑说,你这个海归真不简单,竟能一眼看准既能赚大钱又能有效保护环境的“绿色项目”!
据张丽介绍,每2吨棉花秸秆和小米谷糠等就能生产1吨“柴油”,原料成本大约在1500元左右,如今生物质油的价格已一路涨到2600元。再加上一些副产品的收入,效益还是非常乐观的。令女孩发愁的是,现在她这套设备能日产30吨生物质油、18吨炭粉、7200立方米综合气,需要60吨原料。而当地秸秆供应根本不够,需要大量从河南和山东调货,增加点运输成本算不了什么,她就怕“缺粮”。
有趣的是,随着秸秆应用越来越多,其价格也水涨船高。比如3年前稻壳的价格才450元/吨,现在已涨到每吨780元了,棉花秆几乎身价倍增,农民因为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笑逐颜开。
如今,张丽的“柴油”已经在上海、合肥、武汉、西安等地推广使用,用户反映非常好。到2012年8月,短短几年,仅靠“秸秆制油”这一个项目,女孩就赚了2000多万元。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朱锡锋听到她的创业项目后非常高兴,他说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产业。有数字显示,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如果20%的秸秆用来转化,就能得到一亿吨的生物油,可替代5000万吨的重油或是柴油。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下一步,为就近取得原料,张丽还计划在郑州和石家庄开两家分公司。女孩坚信,如果自己这种“让秸秆转换绿色能源”的模式,能在全国得到推广,令亿万人头疼的“秸秆焚烧”现象就会成为历史。“到那时,我们的天空会更蓝,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