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弃一切,选择曲艺
说到我走上曲艺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我的母亲是河南坠子演员,我的父亲是一名伴奏员。母亲演出,父亲伴奏,用我们的行话叫做“一副架儿”。
我从小是在剧团里泡大的,耳濡目染各个门类的艺术形式。我还记得儿时听母亲说过长篇坠子书,是以海瑞的故事写成的《大红袍》。那时候演出常常一演就是一个月之久,不但有晚场演出,还有下午场,观众们在剧场里聚精会神看演出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常常在家偷偷模仿演员的演出,想象着台下的观众对于我的每一处演出处理会作出怎样的表情。
上学后,爱好文艺的我进入学校的宣传队,常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后来我逐渐对相声产生了兴趣,就通过收音机模仿马季老师、唐杰忠先生的相声。十几岁时,我就开始自己写相声,并把我写的相声拿到学校里与同学们一起演出。
进入曲艺团,全凭着自己的印象、概念和自学的东西去演出是远远不够的。我没有老师,没有人口传心授地教我,在团里的压力很大,甚至有时候难免受到些刁难。可是高压之下,反而激励我迅速地进步,我的创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1979年,我正式进入曲艺团。1986年开始,我的节目开始不断获奖。1989年,我已经开始在团里做压轴演出。走上演小品的道路,是在1988年之后的一次机缘巧合。
观众的笑,是分层次的
有一年,辽宁电视台要拍晚会,当时的辽宁省曲协副主席崔凯老师写了一个节目,名字叫做《如此竞争》(坊间俗称《十三香》)。因演《如此竞争》的演员身材偏胖,不符合小商小贩的形象。我的形象比较瘦弱,又会说唐山话,就决定由我来试试。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我常往市场跑,找到卖十三香的,买一包十三香,请人家给我唱一段,再买一包,再唱一段……当时我也没有录音机,只好一次次去听,全凭记忆记下来唱段。回去我就翻来覆去琢磨着怎么唱得更像,一举一动怎么更贴近生活。演出那天晚上,在体育馆里,我看到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这个节目成功了。后来经过省台和央视一播出,一夜之间,全国的观众朋友们通过这个节目对我熟悉了起来。我走到街上,就有人开始喊我“十三香”。
演过这个节目之后,我更加坚定,艺术作品一定要扎根人民,艺术创作一定要深入到老百姓之中,去仔細体会人物、琢磨人物、研究人物。而生活永远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我想,为什么老百姓这么认可《十三香》中的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真——真实、真诚和真情。这是一个接地气的实实在在存在于老百姓生活里的人物。
文艺作品一定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社会的关注点与痛点。曲艺作品不能只是为了博取观众最低层次的笑,笑过之后,要有对社会、对生活有所反思。后来我和赵丽蓉老师合作的《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打工奇遇》是在当时市场经济初期,出现了不良商业竞争。原型就是我们当时去西单看到很多所谓卖鞋的“鞋托儿”,根据这个社会现象,我们创作了一部讽刺“饭托儿”的作品。它与老百姓的生活很近,息息相关。从艺术上讲,虽然它是一部小品,但是在小品中有机地融入了戏曲、舞蹈、歌曲、曲艺、说唱等各种艺术元素,大家觉得它的艺术形式很新颖,重要的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巧妙融合、合理紧凑,这必须要有些工匠精神才能把它打磨得如此细腻。 对于剧本是不是真的反映了现实生活,这是我们把握演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我和赵丽蓉老师合作时,她在拿到本子之后,会和邻居交流,甚至会问不认识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你觉得这件事是真事吗?你相信吗?她要听真话!她说,艺术来源生活,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我们每年为了央视春晚都要精做3个剧本,然后精选其一演出。
对于剧本中间的很多细节,我们都会“死抠”,比如在《打工奇遇》里,赵丽蓉老师最后写的那4个字“货真价实”,其实原来的设计是在“货真价实”的前面还有4个字,“童叟无欺”。我们是经过多次试验,掐着表,一分一秒地精确地观看演出效果,最后决定只留下“货真价实”。艺术更是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小品强调小,但是情怀要大。
为了作品的细节,每一部作品的创作都要真正下功夫。1988年,我为我的爱人金珠写了一部相声作品《国粹异彩》,是说外国人学习我们国粹艺术京剧的故事。里面我将青衣、花旦、老生、花脸等京剧角色融合在一起,还有说、学、逗、唱等相声表演手段,并涉及西方的咏叹调等。我下了很大功夫专门到文化局去查阅这些知识,了解京剧的历史、剧目,《宇宙锋》《玉堂春》《挑滑车》等我都一一看过,我们夫妻俩甚至为了这部作品的细节争吵了起来。
为什么一部曲艺节目要这样认真对待,因为观众的笑,是分层级的,第一层级的笑是钦佩的笑,第二层级的笑是娱乐的笑,最后层级的笑是嘲笑,是对你的表演、剧本的嘲笑……毋庸置疑,我们要的是第一层级的笑。
纵然倒在舞台上纵然父母离世不能尽孝
回首这十几年来的春晚,很多节目都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老百姓始终忘不了过去那些节目中的经典台词、经典片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但要有高原,还要有高峰。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多年来在春晚的舞台上没有再看到我的身影,我留恋这个舞台,但我从不贪恋,在我没有遇到能够打动我的剧本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下。我深深地了解,观众是最深情的,也是最无情的。他们对于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会忘记。而同时,无论你过去创造了多少辉煌,你不再能够为他们贡献出真正喜爱的节目时,你就会被他们抛弃。对于哪些节目一定能够赢得老百姓的喜欢,我心里有杆秤。这个判断力从哪里来?来自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嗅觉的把握,这么多年来舞台经验的总结。所以,如果没有好本子,我也绝不会站在这个最好的舞台之上,演着不能称其为高峰的作品。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泛濫,也有很多娱乐节目找到我,甚至多次以重金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节目,但是我都一一拒绝了,我知道,一个星期来演几场节目,这样的东西不要说高原,只是粗制滥造的流水线而已。一个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准则,有自己的情怀,更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我想,真正的艺术家都应该坚守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艺术家的创作是为了给人民以美的享受,曲艺作品要给人民带去欢乐和笑声。但是,可能给观众的笑越多,演员自己的哭就越多。
我也想起姜昆老师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和你有多亲!
我的父亲、母亲在离世之时,我都在舞台上,而恰巧,我是个曲艺演员,忍住自己的眼泪和悲痛,给观众带去笑声,这对于普通人来讲,是难以承受的。我的母亲离开的那天,我永远不会忘记,早上7点钟,我牵着她的手,我心里多想陪着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啊,但是当天晚上就有演出。我说,妈,我晚上回来看你!母亲当时掉下了眼泪。父亲、母亲都是演员,他们懂这行的规矩。父亲对我说了一句最朴素的话,去吧!咱们都是干这行的,你妈能理解!
演出的时候,我和我的搭档刘流说,你兜着点,我妈去世了。
刘流当时看着我,愣住了。我马上提醒他,谁也别告诉,照常演。
演出一结束,程前、阎维文等很多同台演出的艺术家以及主办方都过来安慰我,对我表示歉意。但是,我知道,任何一个称职的演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是什么话都不能说的,因为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因为戏比天大!
父亲去世的第三天,我再一次面对不能守候双亲的痛苦。那时我刚刚接到中宣部的邀请,请我们到美国去慰问华人华侨。我想,我们常常用到的一句戏词,叫做自古忠孝难两全,这就发生在我的身上,这是这行的规矩,就如同母亲临走时,父亲对我说的那句话,去吧,咱们都是干这行的。
曾有若干次,在演出时,我因心脏问题,一下舞台就立即被送到医院的急救中心。有一次,我的心率达到了160,医生说,你如果再往前迈一步,可能心脏就崩裂了,当时恰好演出场地对面就是医院,及时抢救,留了一命。直到2000年的时候,我才彻底做了心脏手术。
著名的武生盖叫天在1934年演出《狮子楼》时,为了不压伤同台演出的同伴,自己摔断了右腿,但他继续坚持演出,直到幕布被拉上的那一刻……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强忍着骨折这样剧烈的疼痛。
演员就是如此,拉开大幕,一切都是真的。
(本文转载自《人民政协报》)
说到我走上曲艺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我的母亲是河南坠子演员,我的父亲是一名伴奏员。母亲演出,父亲伴奏,用我们的行话叫做“一副架儿”。
我从小是在剧团里泡大的,耳濡目染各个门类的艺术形式。我还记得儿时听母亲说过长篇坠子书,是以海瑞的故事写成的《大红袍》。那时候演出常常一演就是一个月之久,不但有晚场演出,还有下午场,观众们在剧场里聚精会神看演出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常常在家偷偷模仿演员的演出,想象着台下的观众对于我的每一处演出处理会作出怎样的表情。
上学后,爱好文艺的我进入学校的宣传队,常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后来我逐渐对相声产生了兴趣,就通过收音机模仿马季老师、唐杰忠先生的相声。十几岁时,我就开始自己写相声,并把我写的相声拿到学校里与同学们一起演出。

进入曲艺团,全凭着自己的印象、概念和自学的东西去演出是远远不够的。我没有老师,没有人口传心授地教我,在团里的压力很大,甚至有时候难免受到些刁难。可是高压之下,反而激励我迅速地进步,我的创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1979年,我正式进入曲艺团。1986年开始,我的节目开始不断获奖。1989年,我已经开始在团里做压轴演出。走上演小品的道路,是在1988年之后的一次机缘巧合。
观众的笑,是分层次的
有一年,辽宁电视台要拍晚会,当时的辽宁省曲协副主席崔凯老师写了一个节目,名字叫做《如此竞争》(坊间俗称《十三香》)。因演《如此竞争》的演员身材偏胖,不符合小商小贩的形象。我的形象比较瘦弱,又会说唐山话,就决定由我来试试。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我常往市场跑,找到卖十三香的,买一包十三香,请人家给我唱一段,再买一包,再唱一段……当时我也没有录音机,只好一次次去听,全凭记忆记下来唱段。回去我就翻来覆去琢磨着怎么唱得更像,一举一动怎么更贴近生活。演出那天晚上,在体育馆里,我看到台下所有的观众都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这个节目成功了。后来经过省台和央视一播出,一夜之间,全国的观众朋友们通过这个节目对我熟悉了起来。我走到街上,就有人开始喊我“十三香”。
演过这个节目之后,我更加坚定,艺术作品一定要扎根人民,艺术创作一定要深入到老百姓之中,去仔細体会人物、琢磨人物、研究人物。而生活永远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我想,为什么老百姓这么认可《十三香》中的这个人物?因为他的真——真实、真诚和真情。这是一个接地气的实实在在存在于老百姓生活里的人物。
文艺作品一定要与时代同步伐,反映社会的关注点与痛点。曲艺作品不能只是为了博取观众最低层次的笑,笑过之后,要有对社会、对生活有所反思。后来我和赵丽蓉老师合作的《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打工奇遇》是在当时市场经济初期,出现了不良商业竞争。原型就是我们当时去西单看到很多所谓卖鞋的“鞋托儿”,根据这个社会现象,我们创作了一部讽刺“饭托儿”的作品。它与老百姓的生活很近,息息相关。从艺术上讲,虽然它是一部小品,但是在小品中有机地融入了戏曲、舞蹈、歌曲、曲艺、说唱等各种艺术元素,大家觉得它的艺术形式很新颖,重要的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巧妙融合、合理紧凑,这必须要有些工匠精神才能把它打磨得如此细腻。 对于剧本是不是真的反映了现实生活,这是我们把握演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我和赵丽蓉老师合作时,她在拿到本子之后,会和邻居交流,甚至会问不认识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你觉得这件事是真事吗?你相信吗?她要听真话!她说,艺术来源生活,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我们每年为了央视春晚都要精做3个剧本,然后精选其一演出。
对于剧本中间的很多细节,我们都会“死抠”,比如在《打工奇遇》里,赵丽蓉老师最后写的那4个字“货真价实”,其实原来的设计是在“货真价实”的前面还有4个字,“童叟无欺”。我们是经过多次试验,掐着表,一分一秒地精确地观看演出效果,最后决定只留下“货真价实”。艺术更是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小品强调小,但是情怀要大。
为了作品的细节,每一部作品的创作都要真正下功夫。1988年,我为我的爱人金珠写了一部相声作品《国粹异彩》,是说外国人学习我们国粹艺术京剧的故事。里面我将青衣、花旦、老生、花脸等京剧角色融合在一起,还有说、学、逗、唱等相声表演手段,并涉及西方的咏叹调等。我下了很大功夫专门到文化局去查阅这些知识,了解京剧的历史、剧目,《宇宙锋》《玉堂春》《挑滑车》等我都一一看过,我们夫妻俩甚至为了这部作品的细节争吵了起来。
为什么一部曲艺节目要这样认真对待,因为观众的笑,是分层级的,第一层级的笑是钦佩的笑,第二层级的笑是娱乐的笑,最后层级的笑是嘲笑,是对你的表演、剧本的嘲笑……毋庸置疑,我们要的是第一层级的笑。
纵然倒在舞台上纵然父母离世不能尽孝
回首这十几年来的春晚,很多节目都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老百姓始终忘不了过去那些节目中的经典台词、经典片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但要有高原,还要有高峰。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多年来在春晚的舞台上没有再看到我的身影,我留恋这个舞台,但我从不贪恋,在我没有遇到能够打动我的剧本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下。我深深地了解,观众是最深情的,也是最无情的。他们对于真正优秀的作品,不会忘记。而同时,无论你过去创造了多少辉煌,你不再能够为他们贡献出真正喜爱的节目时,你就会被他们抛弃。对于哪些节目一定能够赢得老百姓的喜欢,我心里有杆秤。这个判断力从哪里来?来自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嗅觉的把握,这么多年来舞台经验的总结。所以,如果没有好本子,我也绝不会站在这个最好的舞台之上,演着不能称其为高峰的作品。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泛濫,也有很多娱乐节目找到我,甚至多次以重金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节目,但是我都一一拒绝了,我知道,一个星期来演几场节目,这样的东西不要说高原,只是粗制滥造的流水线而已。一个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准则,有自己的情怀,更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我想,真正的艺术家都应该坚守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四个坚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艺术家的创作是为了给人民以美的享受,曲艺作品要给人民带去欢乐和笑声。但是,可能给观众的笑越多,演员自己的哭就越多。
我也想起姜昆老师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和你有多亲!
我的父亲、母亲在离世之时,我都在舞台上,而恰巧,我是个曲艺演员,忍住自己的眼泪和悲痛,给观众带去笑声,这对于普通人来讲,是难以承受的。我的母亲离开的那天,我永远不会忘记,早上7点钟,我牵着她的手,我心里多想陪着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啊,但是当天晚上就有演出。我说,妈,我晚上回来看你!母亲当时掉下了眼泪。父亲、母亲都是演员,他们懂这行的规矩。父亲对我说了一句最朴素的话,去吧!咱们都是干这行的,你妈能理解!
演出的时候,我和我的搭档刘流说,你兜着点,我妈去世了。
刘流当时看着我,愣住了。我马上提醒他,谁也别告诉,照常演。
演出一结束,程前、阎维文等很多同台演出的艺术家以及主办方都过来安慰我,对我表示歉意。但是,我知道,任何一个称职的演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是什么话都不能说的,因为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因为戏比天大!
父亲去世的第三天,我再一次面对不能守候双亲的痛苦。那时我刚刚接到中宣部的邀请,请我们到美国去慰问华人华侨。我想,我们常常用到的一句戏词,叫做自古忠孝难两全,这就发生在我的身上,这是这行的规矩,就如同母亲临走时,父亲对我说的那句话,去吧,咱们都是干这行的。
曾有若干次,在演出时,我因心脏问题,一下舞台就立即被送到医院的急救中心。有一次,我的心率达到了160,医生说,你如果再往前迈一步,可能心脏就崩裂了,当时恰好演出场地对面就是医院,及时抢救,留了一命。直到2000年的时候,我才彻底做了心脏手术。
著名的武生盖叫天在1934年演出《狮子楼》时,为了不压伤同台演出的同伴,自己摔断了右腿,但他继续坚持演出,直到幕布被拉上的那一刻……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强忍着骨折这样剧烈的疼痛。
演员就是如此,拉开大幕,一切都是真的。
(本文转载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