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看起来很普通,略显黝黑的面容已不复当年的清瘦,朴实中带些腼腆的笑颜让人想到刚从田头走出的邻家大哥;但深入接触了,他又那么的不普通,带着苏北口音的话语总是那么急切、真诚,一说起他心爱的语文教学,说起文化育人,说起成长教育,他的目光就熠熠生辉。已经在教育田地辛勤耕耘了廿五载的李建成,在他的身后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
他是一名魅力教师。他的学生说:“上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手势、饱含感情且抑扬顿挫的语调,总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奇妙的、五彩缤纷的知识世界。”1986年,李建成在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时常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而困惑。一次,他让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老师》,有个学生写道:“老师上课时提的问题,有的我们已经会了,老师却还要问,真没意思。如果我是老师,就让学生自己问,让学生自己学……”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认识到,死教书、教死书,只有死路一条,要想提高教学效益,事半功倍,就得用心研究教学,就得理论联系实践找规律,就得按规律教学。他从小学阅读教学入手。对传统的“讲解式”和“师问式”课堂进行变革,提出“自问自探”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问自探”教学在省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获得省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十五”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他本人也于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他是一名智慧校长。许多校长抱怨自己每天都是忙于事务,学校事事都要找自己,明明有各项制度却无法执行到位。李建成经过探索实践,提出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思想。他认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不应是人管理人,也不应是制度约束人,而应是“用文化发展人”。“用文化发展人”即是在管理活动中。先把“管理者的‘追求’、教育者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建构成“文化”:然后再用形成的“文化”陶养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滋润人的成长,从而赋予生命新的意义,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2007年,省教育学会在洪泽实小召开了“李建成‘用文化发展人’思想”研讨会,将其管理思想在全省推介。
他还是一名成长教育的倡导者。无论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是担任校长,李建成一直关注人的生命成长,探寻“教育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路径。他提出了“成长教育”的理念——“成长”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目的。让“人”得到“成长”是教育的真正使命……关注成长,就是关注人的生命,促进生命自然、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他努力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建构成长的环境、制度、课程、课堂和活动文化,让学生、教师和学校自主成长,共同成长。通过9年的教育实践,成长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人民教育》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其成果进行了报道。
成尚荣先生这样评价李建成:他脑海中翻滚的波浪总是与教育有关,与儿童有关,与成长有关,与智慧有关,与文化有关。正因为如此,李建成的生活总是那么充实,工作总是那么有激情,总是用美好的憧憬去引领现实的教育。
李建成,一根摇曳在风中的思想的芦苇。
他是一名魅力教师。他的学生说:“上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手势、饱含感情且抑扬顿挫的语调,总是能把我们带进一个奇妙的、五彩缤纷的知识世界。”1986年,李建成在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时常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而困惑。一次,他让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老师》,有个学生写道:“老师上课时提的问题,有的我们已经会了,老师却还要问,真没意思。如果我是老师,就让学生自己问,让学生自己学……”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认识到,死教书、教死书,只有死路一条,要想提高教学效益,事半功倍,就得用心研究教学,就得理论联系实践找规律,就得按规律教学。他从小学阅读教学入手。对传统的“讲解式”和“师问式”课堂进行变革,提出“自问自探”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问自探”教学在省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获得省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十五”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他本人也于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他是一名智慧校长。许多校长抱怨自己每天都是忙于事务,学校事事都要找自己,明明有各项制度却无法执行到位。李建成经过探索实践,提出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思想。他认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不应是人管理人,也不应是制度约束人,而应是“用文化发展人”。“用文化发展人”即是在管理活动中。先把“管理者的‘追求’、教育者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建构成“文化”:然后再用形成的“文化”陶养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滋润人的成长,从而赋予生命新的意义,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这一理念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同。2007年,省教育学会在洪泽实小召开了“李建成‘用文化发展人’思想”研讨会,将其管理思想在全省推介。
他还是一名成长教育的倡导者。无论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是担任校长,李建成一直关注人的生命成长,探寻“教育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路径。他提出了“成长教育”的理念——“成长”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目的。让“人”得到“成长”是教育的真正使命……关注成长,就是关注人的生命,促进生命自然、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他努力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建构成长的环境、制度、课程、课堂和活动文化,让学生、教师和学校自主成长,共同成长。通过9年的教育实践,成长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人民教育》等多家主流媒体对其成果进行了报道。
成尚荣先生这样评价李建成:他脑海中翻滚的波浪总是与教育有关,与儿童有关,与成长有关,与智慧有关,与文化有关。正因为如此,李建成的生活总是那么充实,工作总是那么有激情,总是用美好的憧憬去引领现实的教育。
李建成,一根摇曳在风中的思想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