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民间信仰的主要形式,他是在本土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兼容了儒、释、道以及神话小说等元素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信仰体系。本文以大理喜洲的八母庙为着手点,探究白族本主信仰背后的文化源头。
【关键词】:白族;本主;信仰;崇拜;文化
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是一种民间宗教,属于多神崇拜,而且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神灵系统,使得分布在各个村镇的本主神相当丰富而又复杂。有历史中记载的帝王贤臣、武将士卒,有宗教中的菩萨罗汉、天仙鬼神,有民间传说里的神石精怪以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英雄人物,全部被供奉在了神圣的殿堂,接受世世代代白族人的顶礼祭祀。位于大理市喜洲镇河矣城村的八母庙就是这样的一个众多神祇和谐相处本主庙。
八母庙在河矣城村东南,紧邻着洱海,为当地白族村民供奉观音菩萨之处,进入八母庙内就可见到望海楼,高十余米,登楼可观洱海。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八母庙有放生、祭祖活动,当地人称之为“放出节”。
八母庙供奉的神祇造像的数量之多,是其他本主庙难以见到的。望海楼里供奉着太上老君、孙悟空、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等;正殿供奉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十八罗汉、斗姆元君、四大天王以及女娲、龙母等;旁边的几个厢房分别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涅槃像,还有地藏菩萨、阎罗王、文昌帝君、财神、孔子等。通过这些造像来看,八母庙内的本主神大致可以分为佛教类、道教类、圣贤类和传说类。八母庙的本主神来源极其广泛和复杂,它既保留着原始崇拜的遗风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祇,以及儒家倡导的祭祀法则。
一、儒家思想对本主信仰的影响:
首先,白族接受了儒家“孝悌”的观念,他们认为慈爱、孝敬是一种美德,在本主文化中也充满了人伦的浓郁气息,体现人和神之间是可亲近的,人和神之间是有情谊存在的。其次,在白族的楹联之中,经常可见到“耕读门第、清白传家”这样的字眼,白族人崇尚读圣贤之书。再次,本主祭祀过程中的礼仪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如:成亲时,到本主庙中祈求婚姻美满幸福,儿女双全;生了孩子,到本主庙中起个名字,希望本主神保佑孩子能聪明健康、吉祥顺利;读书后,成绩优秀,考上大学,也要去本主庙酬谢本主神的护佑。所以,在八母庙正殿的上方的孔子像,正是儒家文化在本主信仰中的体现。
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影响着白族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的白族人有着善良淳朴、谨慎节俭、尊重传统和遵守伦理的优良品德。
二:佛教思想对本主信仰的影响:
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就对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佛教神祇也被列在了本主神的行列。首先,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和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深奥玄妙的义学理论是分不开的,丰富多彩的神祇世界和严格神秘的仪轨制度也是白族原始信仰所无法企及的。其次,在原本的信仰中,本主神只是“本境福主”,他是一村一寨或者只是一个区域的保护神,所以从这个意义而言,本主神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管理区域有限。随着交通工具的使用和发展,人们走的越来越远,本主神的区域性管理护佑的功能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使得在民间日益传播开来的佛教神祇在弥补了本主神区域性上的不足,才得到了白族民众的认可。佛教神祇在大理地区的双重身份的优越性正是本主崇拜信徒和佛教信众同时接受这一现象的出现,却没有引起任何冲突的原因。在八母庙中,佛教造像占了很大的比例,有卧佛的造像、有观音、文殊、地藏几位菩萨的造像,还有十八罗汉造像以及四大天王、大黑天等护法神。
三、道教思想对本主信仰的影响:
道教在白族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布广泛,呈现出全真、正一在民间混融的状态。不仅如此,道教还深入到了白族自己的本主崇拜当中。真正作为本主神而得到白族民众崇拜的神仙真人有很多。在八母庙望海楼内,太上老君作为第一层的主神而被供奉,第三层则供奉玉皇大帝,侧殿也有阎王、判官、财神等被供奉。八母庙每年的迎送本主的活动也有着深深的道教烙印,在本主神像游行的过程中,要把一些儿童扮作八仙的形象: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等都在其中,这些扮作八仙模样的孩童或者骑马或者坐车或者走路与本主神像一同巡游。道教神仙形象成了本主巡境的很重要的参与者。
四、本主信仰的现实意义:
白族属于世居的农业民族,本主信仰是白族生产活动的动力源泉和幸福寄托。本主信仰的这种对文化的兼容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正是白族人重现世的特征造成的。所以,本主信仰的功能性就是围绕着世俗化的生活习惯展开的。
从宗教功能来看,白族信奉本主的目的却是世俗功利的,所有的祭祀、祈祷都是完全指向现世的未来,纯粹是一种世俗幸福的希冀。他们完全割舍掉了儒家文化里天下大同的思想,也割舍掉佛教往生极乐,究竟解脱的思想,也割舍掉了道教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羽化成仙的思想。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神祇造像?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只要拜过八母庙的神祇,以后不论走到哪里都有神仙护佑,因为他们庙里的神仙是天上地下都供奉到了的。从这里也能看出他们只是希望“为士者程高万里,为农者粟积千钟,为工者巧着百般,为商者交通四海”。怀着“春天多吉庆,夏日保康宁,秋来三灾免,冬至迎百福”的世俗生活和现世福乐。
从经济功能来看:本主庙会的举办,由于参加人数众多,食宿、交通问题就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成相应的商业行为在此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性的商业行为就慢慢发展成定期的集市。
从教化功能来看:本主崇拜是一种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并行的道德教化的重要方式。这是由于他们在祭祀期间所唱诵的祭文、颂文、经文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创作的,这种三教合一的文句,既是对本主神爱国爱民、忠孝节义、英勇仁慈、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行的歌颂,也是信众对做人准则规范的认可和宣扬。
从文化功能来看:本主信仰有整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作用,使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也对白族文化有着传递作用,本主文化本来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系列文化,围绕着本主神祭祀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是白族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白族本主信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功能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有轻重差别的。就从当前来看,白族本主信仰的主导功能已经开始从宗教功能方面慢慢向文化、娱乐功能漂移。
小结:从八母庙的神祇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白族信奉神灵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保护自我,每尊神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宗教功能,起着护佑民众物质财产和生活正常进行的作用。钟敬文教授在《民俗学概论》中说:“凡被我所用者,都被加以供奉,形成巫、道、佛相互包容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方式,在白族地区起到了很好的凝聚民众、化解恩怨的作用,使人们从中找到了共同的民族价值观,也是对自身人性的赞美。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2).
[2]毕芳.白族本主神话的特色—神袛的多元化与人性化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3]吴棠.白族本主文化的异变.[J].史海漫游,2006(04).
[4]李福军.论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与儒家思想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5]何燕霞.浅谈白族本主崇拜—从白族本主崇拜看白族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J].大理文化,2007(02).
【关键词】:白族;本主;信仰;崇拜;文化
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是一种民间宗教,属于多神崇拜,而且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神灵系统,使得分布在各个村镇的本主神相当丰富而又复杂。有历史中记载的帝王贤臣、武将士卒,有宗教中的菩萨罗汉、天仙鬼神,有民间传说里的神石精怪以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英雄人物,全部被供奉在了神圣的殿堂,接受世世代代白族人的顶礼祭祀。位于大理市喜洲镇河矣城村的八母庙就是这样的一个众多神祇和谐相处本主庙。
八母庙在河矣城村东南,紧邻着洱海,为当地白族村民供奉观音菩萨之处,进入八母庙内就可见到望海楼,高十余米,登楼可观洱海。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八母庙有放生、祭祖活动,当地人称之为“放出节”。
八母庙供奉的神祇造像的数量之多,是其他本主庙难以见到的。望海楼里供奉着太上老君、孙悟空、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等;正殿供奉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十八罗汉、斗姆元君、四大天王以及女娲、龙母等;旁边的几个厢房分别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涅槃像,还有地藏菩萨、阎罗王、文昌帝君、财神、孔子等。通过这些造像来看,八母庙内的本主神大致可以分为佛教类、道教类、圣贤类和传说类。八母庙的本主神来源极其广泛和复杂,它既保留着原始崇拜的遗风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祇,以及儒家倡导的祭祀法则。
一、儒家思想对本主信仰的影响:
首先,白族接受了儒家“孝悌”的观念,他们认为慈爱、孝敬是一种美德,在本主文化中也充满了人伦的浓郁气息,体现人和神之间是可亲近的,人和神之间是有情谊存在的。其次,在白族的楹联之中,经常可见到“耕读门第、清白传家”这样的字眼,白族人崇尚读圣贤之书。再次,本主祭祀过程中的礼仪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如:成亲时,到本主庙中祈求婚姻美满幸福,儿女双全;生了孩子,到本主庙中起个名字,希望本主神保佑孩子能聪明健康、吉祥顺利;读书后,成绩优秀,考上大学,也要去本主庙酬谢本主神的护佑。所以,在八母庙正殿的上方的孔子像,正是儒家文化在本主信仰中的体现。
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影响着白族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的白族人有着善良淳朴、谨慎节俭、尊重传统和遵守伦理的优良品德。
二:佛教思想对本主信仰的影响:
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就对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佛教神祇也被列在了本主神的行列。首先,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和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以及深奥玄妙的义学理论是分不开的,丰富多彩的神祇世界和严格神秘的仪轨制度也是白族原始信仰所无法企及的。其次,在原本的信仰中,本主神只是“本境福主”,他是一村一寨或者只是一个区域的保护神,所以从这个意义而言,本主神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管理区域有限。随着交通工具的使用和发展,人们走的越来越远,本主神的区域性管理护佑的功能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使得在民间日益传播开来的佛教神祇在弥补了本主神区域性上的不足,才得到了白族民众的认可。佛教神祇在大理地区的双重身份的优越性正是本主崇拜信徒和佛教信众同时接受这一现象的出现,却没有引起任何冲突的原因。在八母庙中,佛教造像占了很大的比例,有卧佛的造像、有观音、文殊、地藏几位菩萨的造像,还有十八罗汉造像以及四大天王、大黑天等护法神。
三、道教思想对本主信仰的影响:
道教在白族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布广泛,呈现出全真、正一在民间混融的状态。不仅如此,道教还深入到了白族自己的本主崇拜当中。真正作为本主神而得到白族民众崇拜的神仙真人有很多。在八母庙望海楼内,太上老君作为第一层的主神而被供奉,第三层则供奉玉皇大帝,侧殿也有阎王、判官、财神等被供奉。八母庙每年的迎送本主的活动也有着深深的道教烙印,在本主神像游行的过程中,要把一些儿童扮作八仙的形象: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等都在其中,这些扮作八仙模样的孩童或者骑马或者坐车或者走路与本主神像一同巡游。道教神仙形象成了本主巡境的很重要的参与者。
四、本主信仰的现实意义:
白族属于世居的农业民族,本主信仰是白族生产活动的动力源泉和幸福寄托。本主信仰的这种对文化的兼容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正是白族人重现世的特征造成的。所以,本主信仰的功能性就是围绕着世俗化的生活习惯展开的。
从宗教功能来看,白族信奉本主的目的却是世俗功利的,所有的祭祀、祈祷都是完全指向现世的未来,纯粹是一种世俗幸福的希冀。他们完全割舍掉了儒家文化里天下大同的思想,也割舍掉佛教往生极乐,究竟解脱的思想,也割舍掉了道教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羽化成仙的思想。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神祇造像?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只要拜过八母庙的神祇,以后不论走到哪里都有神仙护佑,因为他们庙里的神仙是天上地下都供奉到了的。从这里也能看出他们只是希望“为士者程高万里,为农者粟积千钟,为工者巧着百般,为商者交通四海”。怀着“春天多吉庆,夏日保康宁,秋来三灾免,冬至迎百福”的世俗生活和现世福乐。
从经济功能来看:本主庙会的举办,由于参加人数众多,食宿、交通问题就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成相应的商业行为在此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性的商业行为就慢慢发展成定期的集市。
从教化功能来看:本主崇拜是一种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并行的道德教化的重要方式。这是由于他们在祭祀期间所唱诵的祭文、颂文、经文是融合了儒、释、道思想而创作的,这种三教合一的文句,既是对本主神爱国爱民、忠孝节义、英勇仁慈、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行的歌颂,也是信众对做人准则规范的认可和宣扬。
从文化功能来看:本主信仰有整合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作用,使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也对白族文化有着传递作用,本主文化本来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系列文化,围绕着本主神祭祀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是白族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白族本主信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功能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有轻重差别的。就从当前来看,白族本主信仰的主导功能已经开始从宗教功能方面慢慢向文化、娱乐功能漂移。
小结:从八母庙的神祇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白族信奉神灵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保护自我,每尊神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宗教功能,起着护佑民众物质财产和生活正常进行的作用。钟敬文教授在《民俗学概论》中说:“凡被我所用者,都被加以供奉,形成巫、道、佛相互包容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方式,在白族地区起到了很好的凝聚民众、化解恩怨的作用,使人们从中找到了共同的民族价值观,也是对自身人性的赞美。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2).
[2]毕芳.白族本主神话的特色—神袛的多元化与人性化探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3]吴棠.白族本主文化的异变.[J].史海漫游,2006(04).
[4]李福军.论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与儒家思想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5]何燕霞.浅谈白族本主崇拜—从白族本主崇拜看白族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J].大理文化,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