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和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0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患者入组后48周内不同时点hbv dna载量、肝功能以及存活状况,应用cox regression模型分析影响恩替卡韦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恩替卡韦治疗组和对照组共有70例患者死亡,其中66例发生在12周内.从第3周起,两组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开始显示出统计学差异(88.7% vs.70.9%,χ2=5.357,p<0.05).恩替卡韦治疗组48周累计存活率为47.2%(25/53),对照组为23.6%(1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2,p<0.01).恩替卡韦治疗组中,年龄≤40岁、总胆红素(tbil)<513μmol/l、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5的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下降74.9%、75.3%和76.0%.结论 恩替卡韦可明显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患者年龄、胆红素水平和凝血功能是影响恩替卡韦疗效的主要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of entecavi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on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chblf).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 patients with achblf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entecavir group (n=53) and control group (n=55).hbv dna level, liver function and 48-week survival rate were observed, and c ox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entecavir treatment.results totally 70 patients died in the study and 66 died within 12 weeks.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from the third week on (χ2=5.357, p < 0.05).the 48-week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in entecavir group was 47.2% (25/53),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3.6%(13/55) (χ2=7.432, p < 0.01).in entecavir group, for patients aged < 40 with serum bilirubin level <513 μnol/l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 2.5, the fatality rates decreased 74.9%, 75.3%and 76.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entecavir ma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hblf.age, serum bilirubin level and inr are major factors related to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其他文献
浙江省嘉兴市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的区域之一,患者众多.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患者发病以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病理学基础[1].近年来,免疫学成为血吸虫病的研究重点之一,为进一步探索肝纤维化程度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对239例血吸虫肝纤维化(即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了监测.
2010年9月9-12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感染病会议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胜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分院承办.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血清型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可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为进一步了解不同病原体引发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现将2009年1-6月浙江省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情况报道如下。
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太原市惟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是山西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除结核、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以外的所有法定和其他传染病,同时承担着全省传染病临床诊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本文对太原市传染病医院近20年(1989-2008年)传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谱的变化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9年3月,在墨西哥暴发的人感染猪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人群对此普遍易感.虽然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但一些高危人群,如妊娠期妇女以及伴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感染后,较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且病死率高[1].
脓毒症是创伤、烧伤、休克及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重要原因。该病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给临床救治带来了极大困难。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脓毒症的形成与发展,是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颈部淋巴结结核以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出现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常规超声检查能显示淋巴结部位、大小、包膜及内部回声,但显示微小血管的能力有限,因此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人体内糖的贮存、分解和血糖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肝脏也是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肝功能水平异常时极易发生糖代谢紊乱,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国内已有研究报道,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7受体(IL-7R)是由α链及γ链构成的,γ链受体广泛表达于淋巴细胞,是IL-2、IL-4、IL-9、IL-15和IL-21的通用受体,可以与这些细胞因子结合并相互作用.CD127是IL-7Rα链,在T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胸腺细胞的分化依赖于IL-7的表达.IL-7可以通过CD127刺激外周非同种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抗凋亡作用促进T淋巴细胞的存活与重构,维持T淋巴细胞内环
目的 探讨对重症肺结核伴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的患者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重症肺结核伴ESS住院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及控制感染、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12.5μg/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