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造意识从“八感”着手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ianxin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造意识的培养,可从消除神秘感、驱除茫然感、刺激需要感、增强效能感、体验成功感、归因努力感、诱发紧迫感、树立使命感八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创造意识;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56-01
  时代呼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意图等思想观念,它是创造主体对创造活动各方面的自我认识,是创造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主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动力,制约着创造潜力的发挥。依据动机理论和中学生的实际,创造意识的培养可从以下“八感”着手:
  一、消除神秘感——“人人都能搞创造”
  创造是指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辞海》)。虽然它追求 “新异”、“独特”,但它并不神秘,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早已说过:“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 即人皆有创造的潜能。任何一个人只要认真去做,便都能有所创造。
  创造也并非一定是发明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产品和提出深奥的新原理学说,对已有产品进行适当改进或提出更好的操作程序等都是创造,创造甚至可以是随兴而发、因境而生的。“新异”、“独特”也并非说产品在人类历史上一定是首创,只要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那也算是个体的一种创造。例如,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解题,科技活动小组的设计与制作等都属于创造活动。
  除了分析创造的概念,还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觉得创造有时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例如美国青年菲力普有一次在硬木板上拧螺钉,螺钉的沟一会儿就滑扣了,他想了想就用铁锯把沟锯深些,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他拿着锯比量着,灵感来了,新的办法有了,他又据了一条和原来的沟垂直交叉的沟,一种新的螺钉——十字螺钉就在他的手中诞生了。类似的经历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过吗?
  二、驱除茫然感——“处处皆可创造”
  许多人想创造,却找不到从哪里下手,感觉能创造的地方都已被别人创造了。事实上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不是若干正确理论的简单相加,更不是某一正确理论的反复证实,而是在“证实→证伪→新的证实→新的证伪”的曲折过程中螺旋式前进的。前人的认识因为受着种种条件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只要敢于和善于质疑,就一定能够发现可创造之处,所以创造意识首先是一种否定意识,当然,也包括对自己以前认识的否定。辩证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追求更佳的过程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机会。因此,可教育学生说只要我们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相信完美,不把“是不是符合逻辑”作为“正确”与否的唯一规则,我们就一定能找到进行创造的着眼点。正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物理学科中这种事例不胜枚举: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哥白尼推翻地心说,牛顿建立运动定律,普郎克发现量子化,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玻尔修正氢原子结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后又提出广义相对论……
  三、刺激需要感——“我需要有所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需要层次理论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在不断变化,每天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为了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发现和解决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创造存在,所以创造活动是我们自身的一种需要,创造意识实质上就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发现问题更具重要意义,它有时意味着科学要向前跨一大步。
  要想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就必须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发扬教学民主,运用探究式、创造性学习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式的组织形式,创设竞争性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增强效能感——“创造其实并不难”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特殊任务或活动胜任与否的评价。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进行活动的坚持性,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和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有力感”也容易满足主体的自尊心。所以可告诉学生创造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一般的问题解决过程相比只不过它要依靠创造思维的参与,通过开发创造性思维就能大大提升创造力。
  开发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思维方向训练,如进行发散、集中、逆向、侧向、求异思维等。因为动作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形式仅有助于在微观上把握创造过程,相当于战术问题,而思维方向则相当于战略部署。对创造活动而言,思维方向比思维形式更重要,正如培根所说,“跛足而方向正确的人,能超过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发散思维是依据所获得的最低限度的信息,运用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进行的,它不是在定好的轨道中产生的,因而更具有创造性,所以吉尔福特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具有互补性,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应该在时间上分开,以免降低思维的效率(美国M.J.科顿)。在解决问题的早期,发散思维起到更主要的作用,后期,集中思维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寻找相似点和对比差异点是常见的联想方法,通过综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就可想象出新形象,直觉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肯定性直觉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时产生灵感。这些说明进行发散思维也并不困难。
  经验、阅历会积淀起某种思维模型。但其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驾轻就熟地解决常规问题,另一方面它又妨碍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要注意排除定势的影响。
  当我们发现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时能及时调整思维方向进入创造性思维,并能熟练运用一种或几种创造技法如5W1H法、缺点列举法等,创造对我们而言也就不困难了。
  五、体验成功感——“我也有创造了”   在个人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中,曾获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动容易引发人的兴趣,创造活动成功带来的愉快感也能增强继续活动的兴趣。西尔斯曾用实验证明,经常体验到成功的人抱负水平较高,成功的经验能使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
  最经常最廉价的体验机会就在课堂上,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加强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感,强化创造意识。如鼓励学生要争取最先说出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等别人说出来后去附和,要勇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善于在出现“不能确定”时提出假设并辅以论证,要在“有想法”后努力把它变成现实。
  六、归因努力感——“再加把油会更好”
  创造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创造活动都有失败的可能,像法拉第那么成功的科学家都说他自己每十个有希望的初步结论中,能实现的还不到一个。创造活动能否成功,除与创造者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积累的经验和社会经历等基本因素有关外,还与在艰难险阻中的勇气、毅力、决心、信心和意志等个性品质有关。安德森、舒恩克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将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要尽量避免归因于能力不足,以免产生习得性无力感,降低积极性。因此,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努力的方法,另一方面给学生树立他们认可并自认为有能力仿效甚至与之竞争的榜样,还应提醒他们在创造活动中应经常问自己:我算不算有坚定的信念、恒久的热情?算不算有思想解放、敢于批评、勇于挑战的开拓精神?算不算有自信、豁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七、诱发紧迫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特定的时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产生了有利的条件,谁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人力、物力进行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遇。一个人能否取得创造性佳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抓住和把握机遇。例如德国画家海曼作画,经常为找不到橡皮而烦恼。有一天,他索性将橡皮绑在铅笔上,然后又潜心作画了。过了几天,有位朋友来看望他,偶然间看到了这枝绑着橡皮的铅笔,很受启发,回去设计了带橡皮头的铅笔并申请了专利。几年后,海曼的这位朋友因此成了百万富翁,而海曼仍然是个清贫的画家。
  创造机遇一般有三种形式:发现、发明与组合。发现就是找出现存事物的“空白地带”,发明就是瞄准新需求进行新的设计,组合就是把现存事物重新排列。当然,判断某种创造活动是否有必要进行,应先预测其产品是否有益于人类的幸福、社会的进步。
  八、树立使命感——“创造是我们的责任”
  琼斯认为“重要感”和“成就感”都是满足自尊心的一个必要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创造活动的社会意义,它与国家、民族的利害关系,就更能提高参与创造活动的动机水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盛,我们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所以积极进行创造活动是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肩负的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
其他文献
黔白3号是以自育自交不亲和系K12-1-2-7-8-2和C21-2-3-5-2-1互为父母本杂交而成的优良大白菜杂交种。该品种表现为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综合性状
近年来.全国农业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农业科研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研硕果累累,成果转化和推广得到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整体
为建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串联亲和纯化方法,本实验由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核酸,经过RT-PCR和常规PCR方法扩增禽流感病毒株A/Duck/Guangxi/35/01(H5N1)的PB1、PB2和PA的cDNA。
摘 要: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生物学习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物学习决定未来学生生物学习的发展方向和成就。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中學生物教学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分析,针对这些问题阐述具体的对策,旨在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53-01  一、引言  生物课
菊芋青芋2号具有耐贫脊、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冷凉、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的地区易获高产,由于青海东部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空气洁净,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土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农业用水量占全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个社区的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病例的生活质量与生理学指标均较对照
简介我厂热动系统,从热动匹配,供热,设备,工艺生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热动平衡系统的因素,计算出造成蒸汽损失量,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
采用浓缩结晶法从结晶粒粒系统冲洗所产生的含尿液水中回收粉状尿素,为稀尿液的合理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耕地占有率越来越低.我国棉花生产.有一熟棉田向粮棉两熟乃至多熟发展.又从麦行套载向麦后移栽乃至直播棉花发展,由低经济效益向高经济效益乃至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