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动笔关键能力及其形成的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基本活动为读写听说。动笔,其范畴比写要宽广,可以是写、记、画,只要因思考而在页面上留下痕迹,均是动笔。语文教学中的动筆,以文字书写为主,是与思考融合而在纸面上留下线条符号的活动。
  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动笔、不会动笔,已是普遍现象,已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如何促使学生动笔,是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动笔现状
  1.语文教学中的动笔教学
  课堂上教师学唠叨学生要动笔:“大家要动动笔!”“你记下来了吗?”“大家把这些记下来!”“大家要记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大家要把这些内容抄下来,要考到的!”
  千叮万嘱千呼万唤,可学生似乎不为所动。或是动笔了,但至多是抄抄写写,教师不要求不检查了,他们又停下来了,又不动笔了。
  一教师苦于学生语文学习不动笔,教学效果很打折扣,于是组织一个动笔专项活动以促进学生动笔:
  师:老师接下来把XX的XX讲清楚。大家先不动笔,我讲完后,大家再把要点写出来。我要看看大家写得怎样!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后,学生写,教师巡视。
  师:你们都能写下内容要点,很好!
  师:以后,大家都要这样做,平时听课时都能动动笔。
  这个专项指导似乎很成功,但并没有改变学生的动笔习惯,后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还是不动笔。
  就教师而言,是很苦恼的:我要求学生动笔,学生为什么不动笔?我教学生动笔了,可无效呀!
  2.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亚动笔”
  否定语文教学中学生动笔,断定学生不动笔或没有动笔,过于主动绝对与武断。但学生的动笔显然更多是应付,并没有真正促进语文学习,动笔没有真正走进语文学习。故仿亚健康概念而提出“亚动笔”一词,以概括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动笔现状较为恰当,即学生应付性动笔,动笔并没有真正进入语文学习范畴。
  语文教学中学生“亚动笔”表现为:
  听课中教师要求时才动笔抄写,教师无要求则从不动笔。
  阅读时一般不动笔,教师要求做圈点批注,才会应付性地在页面上动动笔。
  完成书面作业时不愿动笔,尽量不动笔。
  口头表达作业时从不动笔,没有感受到动笔对口头表达的提升促进作用,也没有体验过。
  考试时只写答案,考试中的文本材料阅读从不动笔。
  学生语文学习中动笔少,或不懂得动笔,甚至是拒绝动笔。有时,会觉得动笔似乎是学生们“最恶心最恐怖”的事情,教师的动笔教学努力于他们而言似乎是外星球那么遥远。很多教师意识到并正努力纠正这个缺失,但因探索少,实践与认识都停留于浅层次,动笔教学收效不大。
  二、主动动笔是语文学习关键能力
  1.语文学习中学生“亚动笔”的原因
  语文学习中学生“亚动笔”的原因有:
  一是动笔教学意义不明确。动笔教学孤立片面,没有放到课程上去整体认识。如上面案例,教师所做动笔专项训练,只是一种当下记忆、信息筛选的训练,意义上并没有指向语言素养中的动笔能力与习惯。
  二是动笔教学活动不完整。教学活动的设计及组织实施上有欠缺,如只笼统或简单化地要求学生动笔,学生不知怎么动笔,也没有实际动笔,教师不管不顾,最后是不了了之。
  三是动笔教学不持续。即教师想到动笔时,发现动笔的需要时,就强调,就做专项训练;但大多时间不要求学生动笔,忙着讲课,忙着进度,忘了动笔是语文学习的必需。
  四是没有形成动笔教学的方法体系。学生动笔的教学,有探索与实践,但成熟而典范的少。如圈点批注,都知道必须做,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具体怎么做才是成功的,则大都不清楚,没有建立起教的方法体系,没有积累起足够的支撑动笔教学的成功典型案例。
  五是动笔评价促进体系没有建立。语文学习中的动笔,促进性与过程性意义突出。可现有的语文学习评价更多是指向阅读与思考的答案或结论,没有指向动笔等过程性的参与因素。
  于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亚动笔”成为一种普遍状态。学生似乎都有动笔,但没有主动动笔的需求,不想动笔,不懂得动笔,没有感受到动笔于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没有形成动笔能力与习惯。学生动笔是被动与消极的,常是应付状态,动笔没有与语文学习挂上勾。
  2.动笔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实践方式
  2017年版的高中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语言实践,无非就是读写听说,写表现为动笔,是语言实践的基本方式,也是基本能力,关键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语言品质是在语言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积累与构建起来的。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维是语言的内核。动笔表达,让思维外显;动笔,让思维具体化。动笔形成文字,而至形成文本,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提升的表现;动笔书写表现语言品质,是语言素养、能力提升的表现。动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语言实践方式。
  3.主动动笔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
  新课标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中,倡导“丰富”“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动笔作为语言实践的主要方式,并不是学生能抄抄写写那么简单,应相应提升至主动动笔。把动笔提至主动作为,于破解“亚动笔”怪圈,走出学生语文学习不动笔而致低效的泥沼,有积极意义。主动动笔,才称得上语文品质,才称得上关键能力或核心素养。
  什么是主动动笔?主动动笔是语文学习中学生主动用笔记录思考,促进思考与表达,提升语言品质的积极行为与习惯。
  语文学习中的主动动笔意义有:
  主动动笔提升思考质量。语文学习中学生不时在纸面上写写画画,期冀通过动笔而燃起思考的火花,表现出认识跨越的强烈愿望。动笔不是简单的抄写或记录要点,动笔表现思考成果,动笔能促进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主动动笔提升表达质量。表达之前通过动笔列提纲,或是写出关键词,思想外显并明朗;动笔促进表达资源整合,表达脉络清晰,提升表达质量。学生在写作或口头表达时,产生动笔需求与行为,通过动笔提升表达质量。
  主动动笔提升对话互动水平。语文教学中所考察的交流性对话主要是课堂互动,如问答,如学生互评互答等。听课是师生对话,也是自我对话,与他人交流是交际性对话。思考有所得时,能自然而然地写下;互动中的主动动笔表现为在纸上列提纲或写关键词,也可以是打腹稿,以整理思路提升交流水平。
  主动动笔不全是显性的,还可以有隐性的类主动动笔。在没有充裕动笔的条件下,就有类似于主动动笔的行为,手中无笔似有笔,同样完成着主动动笔的过程,实现着主动动笔的意义。类主动动笔是隐性的,是打腹稿,表现为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类主动动笔更接近真实生活情境的语言实践,学生主动动笔关键能力的形成,最高境界应是这种类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4.没有学生主动动笔的语文教学是值得质疑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墨就不是有效阅读,不是语文学习,“不主动动笔就不是有效语文教学”。以主动动笔来审视,值得质疑的语文教学有:
  (1)教师讲授中学生不动笔记录;(2)学生表达时没有动笔打草稿做准备;(3)学生思考活动中没有动笔;(4)学生阅读中没有动笔做圈点批注。
  有效的语文教学与学生主动动笔相伴随。有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动笔发自内心的需求,具备动笔能力,动笔成为习惯。若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动笔,不主动动笔,就是有问题的,其教学有效性就值得质疑。
  三、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动笔
  我们来看看郑桂华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断,看看她是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动笔的。
  (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不出安塞腰鼓的特点,教师组织观看录像,大约2分钟。)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板书:野气。)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
  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气势雄壮,场面壮观。(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应该做做笔记。是一种原始人的……
  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
  师: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这个片断中,可看出郑桂华老师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动笔,动笔脉络为:“师生一起思考→教师板书,动笔示范→教师提示学生动笔→学生动笔→教师肯定学生的动笔”。这个教学片断可分析出下面几个主动动笔教学要素:
  1.学生主动动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构成
  “初读课文→观看录像→形成安塞腰鼓特点→文字表达”,教学中郑老师有动笔教学课程意识,说出安塞腰鼓特点是教学重点,毋宁说最终动笔写出才是教学重点。“太好了!记下来了吗?我们同学有这么好的智慧,要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郑老师先肯定学生表达的精彩,暗示值得动笔写下;然后是反问句,强调学生要完成动笔记录;再阐释动笔写下的意义。显然,郑老师是有学生主动动笔的教学意图,在片断中才会不断提醒“做笔记”“记下来”“记在笔记本上”,把学生主动动笔当成基本教学任务。
  2.教师动笔示范引领学生主动动笔
  郑老师在片断中的动笔示范很清楚。她不只是要求学生动笔,不只是不断提醒,一个短短片断中她三次板书,是以自己的主动动笔做示范,引领学生学会主动动笔。
  3.在实践中构建主动动笔方法体系
  案例中郑老师的板书内容非学生原话,而是对学生表达的概括提炼,一定程度完成从形象感受及思维到抽象概括的文字形成的过程,把学生零碎的思考与表达串成规范意义上的语言,语言品质意义突出。这个过程形象具体地演绎出语言实践中主动动笔的方法。
  从这个教学片断的实际看,学生能把教师的板书抄下来,是动笔。但显然还是处于低层次的动笔,是教师提示下完成的。教师暗示式的肯定,不是现实,不代表动笔习惯已经形成。借班上课,在一堂里完成主动动笔教学不可能也不现实,但主动动笔的种子已经萌芽。
  四、形成学生主动动笔關键能力的基本策略
  1.创造主动动笔的条件
  即使意识到动笔的意义,意识到语文教学的课程应提升学生主动动笔能力,落实过程中会存在困难。如,学生书写慢,动笔影响听课,动笔时思维受阻碍,跟不上进度,会产生挫折感,终而放弃动笔。主动动笔,即是学生能动笔,会动笔。主动动笔需要必要的条件,需要完成基础性工作,具体可有:
  (1)快速书写能力。书写速度快,书写质量高,达到熟练或自动化程度,动笔时能笔随心动。
  (2)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动笔是与其它活动同一时间里同时完成的活动。动笔写,写多少,用多少时间,与其它活动内容的关系怎样,怎样协作进行,需要怎样分配注意力,是一个需要方法、技巧而至练习熟练的过程。
  (3)掌握动笔的方法。动笔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方法体系,且与具体学习内容联系紧密。如此,就应掌握动笔方法,实践中能判断学习内容类型与动笔、课型与动笔、学习步骤与动笔等几种基本关系,使用恰当的主动动笔方法。
  (4)教师教的协调能力。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动笔的机会,不在乎学生能否主动动笔,学生要有主动动笔的收获与成功,要获得继续主动动笔的动力,则较为困难。要“给时”,给学生动笔时间,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儿。因而教师在课堂推进时要心中有数:学生对语言悟到什么程度,需要写什么,能写下什么,又能写出多少,有合理的估计,从而给学生安排恰当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有动笔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需要师生间的不断磨合,学生才可能配合着动笔,而至自主动笔,最终能主动动笔。   2.在教学中形成学生主动动笔的能力与习惯
  显然,本文开头的案例非主动动笔教学。主动动笔教学并非专项训练,而是与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融合在一起的。学生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需融进具体教学之中,在活动中组织学生主动动笔,促进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对郑桂华老师的教学案例,笔者拟出两个改进性方案,以促进学生主动动笔能力与习惯的形成。
  方案一 就郑桂华老师的教学增添主动动笔细节。
  (1)看录像,对照课文,动笔写特点。
  师:任务是什么?大家应边看录像边做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有的学生能动笔。教师巡视学生动笔情况。)
  (2)班级交流动笔情况。
  师:有什么感觉?我们请刚才没有说话的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野气。(板书:野气。)
  师:你刚才动笔这样写?好!
  生:他们打鼓的时候是热情奔放的,有一种轰轰烈烈的感觉。(板书:热烈奔放、轰轰烈烈。)
  师:还有谁想讲?
  生:他们的手势、脚步都很整齐。
  生:气势雄壮,场面壮观。(教师板书“整齐、雄壮、壮观”。)
  师: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历史了……“野气”是什么?请提出这个说法的同学讲一讲。
  生:我觉得野气有点像原始人的样子。
  师:大家做做笔记。是一种原始人的……
  生:非常朴实,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板书:原始的、朴素的、来自大自然的。)
  师:谁上来把你所概括的写到黑板上?
  生上黑板写。
  (3)提升至主动动笔的策略能力
  师:对安塞腰鼓特点的概括,我写得好,还是你们写得好?
  太好了!都記下来了?!我们同学概括得这么好!有这么好的智慧,都应记在笔记本上,集中到我们的脑海中去。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能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谁来说说?
  生说。
  三个推进步骤,从自主学习有动笔,到动笔结果有交流,再到教师指导形成动笔的策略能力,是一个完整的主动动笔能力形成过程。
  方案二 重组,以主动动笔推动活动进程。
  (1)看录像,概括并写出安塞腰鼓特点。
  (2)小组讨论,得出安塞腰鼓特点。记录讨论结论。
  (3)班级展示,互动评价,得出最佳答案。
  (4)教师指导,提升主动动笔的策略能力。
  四个步骤,以学生主动动笔活动为主线,推进阅读教学,推进学生语言实践及言语品质的提升,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主动动笔的关键能力。
  寻找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顽疾,已成为语文教学课改深水区的重要课题。客观认识教学中学生“亚动笔”的存在,倡导主动动笔,在教学中落实主动动笔,是破解语文教学低效怪圈的重要而积极的探索。
  [本文系“福建教育学院石修银语文名师工作室”“福建省高中语文学科杨书松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
  [福建惠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国产试剂/日立7170A系统与罗氏试剂/7170A系统同时测定不同个体新鲜血清中的TC、TG结果的偏差评估,探讨在同一台生化分析仪上不同试剂组成的系统检测结果偏差是否
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清洗剂是仪器清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仪器的管道和反应杯的清洗以及防止样本间的交叉污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价格昂贵,耗量大,给一般基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好母语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初中时期学生们要学习的科目众多且难度很大,而语文在所有学科中相对简单,因此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时间大都是在课堂上。语文是几个学科中所占分数比例最大的科目之一,只有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才能为总成绩增加助力。也正因如此,语文考试之前进行有效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传授学生正确合理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取得好成绩。  一、了解考试题
C-反应性蛋白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发现的,1941年被测知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反应性蛋白,是目前炎症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其在冠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也是拉美文学史上继现代主义之后崛起的伟大诗人。由于“他的诗作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他于197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的特点闻名于世,用精炼语言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同时在其中寄托自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宋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宋词进行欣赏,了解和掌握宋词中的传神之处,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对宋词的鉴赏能力。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宋词鉴赏能力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  一、引导学生体会宋词的内涵  宋词中经常通过对相关事物的描写,
目的观察肾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异型红细胞的数量与血浆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存在的关系.方法取正常对照组、患者组外周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取染色良好的血片检查,分类1 00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一个分子标志物,标示血小板的活化,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性[1].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