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非洲的埃及金字塔,在世界其他地方,同样散落着许多宏伟的金字塔。例如美洲丛林中的玛雅金字塔,也有着众多的未解之谜,而且与埃及文明截然不同。即使在非洲,埃及也不是唯一拥有金字塔的国度,苏丹境内,努比亚金字塔已在那里矗立了上千年。
努比亚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的“微缩版”
在苏丹首都喀穆移北部约100千米处的尼罗河谷内,散布着许多古代努比亚金字塔。虽然努比亚金字塔在造型上与同在非洲的埃及金字塔类似,但其尺寸却小得多,它们是古梅罗伊王国(存在于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的王室墓地。
在古代,整个尼罗河河谷地区都曾受发达的古埃及文明影响,尤其是在埃及中王国时期,其势力已经南达尼罗河第四大瀑布(位于今苏丹境内北部)。埃及在该地区的殖民统治曾长达5个世纪,直至公元前12世纪。而埃及用金字塔作为王室墓葬的风俗,也在该地区的统治阶级中拓展并流传下去。
努比亚金字塔虽然受到埃及文明影响,但它们之间的区别还很明显:努比亚金字塔由石块水平砌成,高度大约只有6~30米不等。这些金字塔的地基很少超过8米宽,在大部分金字塔周围,还紧挨着一些仿埃及风格的祠堂。
这些努比亚金字塔在古代都曾被盗墓者劫掠过。根据墓室内的浮雕显示:这些金字塔的主人——梅罗伊王室被制成木乃伊后,全身覆盖价值连城的珠宝,然后再放入金字塔内的木质盒子中保存。在19世纪和20世纪,考古学家们曾在努比亚金字塔内,找到了不少弓箭、马具、木质家具、金属器皿甚至彩色玻璃等珍贵文物,其中一些很明显是当地人同古埃及、希腊贸易的产物。
特奥蒂瓦坎古城金字塔:
位于“黄泉大道”两旁
特奥蒂瓦坎古城位于墨西哥城东北约40千米处。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曾是古代特奥蒂瓦坎人的都城。古城内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举世闻名。目前发掘的仅是整个古城的1/10,它也是古代世界的大城市之一。
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布局严谨、规模庞大。城市的中心是长4000米、宽45米的中央大道。因祭司经此路将活人送往神殿祭神,所以这条大道是活祭牺牲者所走的最后一段人生之路,故又称“黄泉大道”。金字塔、庙宇、亭台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黄泉大道”的两旁,而其中以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最为出名,几乎成为墨西哥的象征。
太阳金字塔坐落在“黄泉大道”东侧,用土和石头堆砌而成。整座金字塔高66米,塔基长225米,宽222米。塔身坐东朝西,共有5层,正面有数百级石阶直通塔顶。太阳金字塔总体呈现出一种浑厚而深沉的暗色调。
月亮金字塔坐落在“黄泉大道”的北端。塔高约有45米,塔基长150米、宽120米。月亮金字塔虽然规模不及太阳金字塔,但由于建在比太阳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两塔顶端的高度相同。月亮金字塔前有一个广场,场内排列有用来举行仪式的各种祭坛。月亮广场的建筑讲究对称,给人宽广宏伟的感觉。
库库尔坎金字塔:
每年出现“光影蛇形”奇观
库库尔坎金字塔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内。在玛雅语中,“库库尔坎”是指一位地位极其显赫之神,他不仅控制了四种元素:玉米穗(土地)、鱼(水)、蜥蜴(火)、秃鹰(空气),而且还是复苏和再生之神。有关“库库尔坎”的神话起源于托尔特克人(公元10~12世纪曾在墨西哥占统治地位)——“库库尔坎”是神圣的英雄,是他教会了托尔特克人律法、捕鱼、医疗、日历和农业。“库库尔坎”的具体含义是“有羽毛的大蛇”,阿兹台克人则直接将其并入他们所信仰的“羽蛇大神”。
所以库库尔坎金字塔实际上就是“羽蛇大神”金字塔。该塔有9层,塔高24米,塔基每边约有55米长,每边的台阶数为91级,加上顶部平台则共有365级台阶,这代表了一年365天。在底层台阶旁还竖立有两座巨大蛇头塑像:蛇头张着大嘴,吐着信子。而在金字塔顶部,还有许多其他精致的雕刻品。
此外,专家还认为,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布局还蕴涵有大量天文学信息,例如金字塔还能反映出每年的春分和秋分之日。而且每逢春分或秋分,库库尔坎金字塔还能展现著名的“光影蛇形”奇观:夕阳西下时,阳光的余晖正好能照射在金字塔北侧台阶的一座蛇像上,这样就会产生呈波浪状的影子,犹如蛇的身体在不断游动。
帕伦克金字塔:
被玛雅人神秘废弃
帕伦克金字塔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是当地帕伦克古城遗址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帕伦克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杰作,虽然广阔的中美洲散落着许多玛雅金字塔,但帕伦克金字塔却汇集了玛雅众多最精致璀璨的浮雕。
第一个发现帕伦克遗址的欧洲人,是一个名叫洛伦索的西班牙神父。其实早在洛伦索于1567年抵达之前,帕伦克金字塔等建筑就早已被玛雅人神秘废弃了数百年。由于当地贵族称这座废弃的古城为“奥图罗姆”,意为“有宏伟建筑的土地”,于是洛伦索就按此含义,将古城相应地翻译成西班牙语“帕伦克”,即“要塞”之意,并流传至今。
整座帕伦克金字塔呈正方形,面积向上逐层减小。但帕伦克金字塔最为引人注目的,正是建在其顶部的“铭文神庙”。据推测,“铭文神庙”大约于公元675年开始动工,可能是专门作为玛雅国王巴加尔的墓葬纪念馆。“铭文神庙”内刻有大量神秘的玛雅象形文,这些文字记录着4世纪-12世纪的帕伦克城,但其着重描写了巴加尔国王统治时期的一些宗教仪式。
1952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阿尔伯托·鲁兹发现了埋藏在金字塔内的巴加尔国王墓穴。当时鲁兹正在“铭文神庙”的一间后室内,在他移走一块地面上的厚石板后,发现了一条向下通往加尔墓穴的阶梯。巴加尔国王的石棺上刻有复杂的浮雕,周围则摆满了精致的随葬品,涂上灰泥的雕刻品也被用来装饰墓室。巴加尔墓穴最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灵魂的出口”:在覆盖墓穴入口的石板上有个洞。这是玛雅“来世论”思想的体现,玛雅人认为,他们的国王死后,其灵魂会从墓穴底部沿阶梯向上,通过这个洞口离开。
努比亚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的“微缩版”
在苏丹首都喀穆移北部约100千米处的尼罗河谷内,散布着许多古代努比亚金字塔。虽然努比亚金字塔在造型上与同在非洲的埃及金字塔类似,但其尺寸却小得多,它们是古梅罗伊王国(存在于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的王室墓地。
在古代,整个尼罗河河谷地区都曾受发达的古埃及文明影响,尤其是在埃及中王国时期,其势力已经南达尼罗河第四大瀑布(位于今苏丹境内北部)。埃及在该地区的殖民统治曾长达5个世纪,直至公元前12世纪。而埃及用金字塔作为王室墓葬的风俗,也在该地区的统治阶级中拓展并流传下去。
努比亚金字塔虽然受到埃及文明影响,但它们之间的区别还很明显:努比亚金字塔由石块水平砌成,高度大约只有6~30米不等。这些金字塔的地基很少超过8米宽,在大部分金字塔周围,还紧挨着一些仿埃及风格的祠堂。
这些努比亚金字塔在古代都曾被盗墓者劫掠过。根据墓室内的浮雕显示:这些金字塔的主人——梅罗伊王室被制成木乃伊后,全身覆盖价值连城的珠宝,然后再放入金字塔内的木质盒子中保存。在19世纪和20世纪,考古学家们曾在努比亚金字塔内,找到了不少弓箭、马具、木质家具、金属器皿甚至彩色玻璃等珍贵文物,其中一些很明显是当地人同古埃及、希腊贸易的产物。
特奥蒂瓦坎古城金字塔:
位于“黄泉大道”两旁
特奥蒂瓦坎古城位于墨西哥城东北约40千米处。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曾是古代特奥蒂瓦坎人的都城。古城内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举世闻名。目前发掘的仅是整个古城的1/10,它也是古代世界的大城市之一。
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布局严谨、规模庞大。城市的中心是长4000米、宽45米的中央大道。因祭司经此路将活人送往神殿祭神,所以这条大道是活祭牺牲者所走的最后一段人生之路,故又称“黄泉大道”。金字塔、庙宇、亭台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黄泉大道”的两旁,而其中以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最为出名,几乎成为墨西哥的象征。
太阳金字塔坐落在“黄泉大道”东侧,用土和石头堆砌而成。整座金字塔高66米,塔基长225米,宽222米。塔身坐东朝西,共有5层,正面有数百级石阶直通塔顶。太阳金字塔总体呈现出一种浑厚而深沉的暗色调。
月亮金字塔坐落在“黄泉大道”的北端。塔高约有45米,塔基长150米、宽120米。月亮金字塔虽然规模不及太阳金字塔,但由于建在比太阳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两塔顶端的高度相同。月亮金字塔前有一个广场,场内排列有用来举行仪式的各种祭坛。月亮广场的建筑讲究对称,给人宽广宏伟的感觉。
库库尔坎金字塔:
每年出现“光影蛇形”奇观
库库尔坎金字塔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内。在玛雅语中,“库库尔坎”是指一位地位极其显赫之神,他不仅控制了四种元素:玉米穗(土地)、鱼(水)、蜥蜴(火)、秃鹰(空气),而且还是复苏和再生之神。有关“库库尔坎”的神话起源于托尔特克人(公元10~12世纪曾在墨西哥占统治地位)——“库库尔坎”是神圣的英雄,是他教会了托尔特克人律法、捕鱼、医疗、日历和农业。“库库尔坎”的具体含义是“有羽毛的大蛇”,阿兹台克人则直接将其并入他们所信仰的“羽蛇大神”。
所以库库尔坎金字塔实际上就是“羽蛇大神”金字塔。该塔有9层,塔高24米,塔基每边约有55米长,每边的台阶数为91级,加上顶部平台则共有365级台阶,这代表了一年365天。在底层台阶旁还竖立有两座巨大蛇头塑像:蛇头张着大嘴,吐着信子。而在金字塔顶部,还有许多其他精致的雕刻品。
此外,专家还认为,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布局还蕴涵有大量天文学信息,例如金字塔还能反映出每年的春分和秋分之日。而且每逢春分或秋分,库库尔坎金字塔还能展现著名的“光影蛇形”奇观:夕阳西下时,阳光的余晖正好能照射在金字塔北侧台阶的一座蛇像上,这样就会产生呈波浪状的影子,犹如蛇的身体在不断游动。
帕伦克金字塔:
被玛雅人神秘废弃
帕伦克金字塔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是当地帕伦克古城遗址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帕伦克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杰作,虽然广阔的中美洲散落着许多玛雅金字塔,但帕伦克金字塔却汇集了玛雅众多最精致璀璨的浮雕。
第一个发现帕伦克遗址的欧洲人,是一个名叫洛伦索的西班牙神父。其实早在洛伦索于1567年抵达之前,帕伦克金字塔等建筑就早已被玛雅人神秘废弃了数百年。由于当地贵族称这座废弃的古城为“奥图罗姆”,意为“有宏伟建筑的土地”,于是洛伦索就按此含义,将古城相应地翻译成西班牙语“帕伦克”,即“要塞”之意,并流传至今。
整座帕伦克金字塔呈正方形,面积向上逐层减小。但帕伦克金字塔最为引人注目的,正是建在其顶部的“铭文神庙”。据推测,“铭文神庙”大约于公元675年开始动工,可能是专门作为玛雅国王巴加尔的墓葬纪念馆。“铭文神庙”内刻有大量神秘的玛雅象形文,这些文字记录着4世纪-12世纪的帕伦克城,但其着重描写了巴加尔国王统治时期的一些宗教仪式。
1952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阿尔伯托·鲁兹发现了埋藏在金字塔内的巴加尔国王墓穴。当时鲁兹正在“铭文神庙”的一间后室内,在他移走一块地面上的厚石板后,发现了一条向下通往加尔墓穴的阶梯。巴加尔国王的石棺上刻有复杂的浮雕,周围则摆满了精致的随葬品,涂上灰泥的雕刻品也被用来装饰墓室。巴加尔墓穴最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灵魂的出口”:在覆盖墓穴入口的石板上有个洞。这是玛雅“来世论”思想的体现,玛雅人认为,他们的国王死后,其灵魂会从墓穴底部沿阶梯向上,通过这个洞口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