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被调侃,追星该有“避讳国耻”的底线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星界,近日又现金句。“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披露,一些流量明星的粉丝,纷纷用此句作梗表白崇拜的明星,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偶像“深沉的爱恋”。
  《南京条约》是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开端,简而言之,是国耻。国耻被拿来消费,在有些粉丝看来,似乎不构成问题。“国耻”在他们眼中,不构成一种言谈调侃应该避讳的内容。顺着追星粉丝们“你是我的《南京条约》,是我沦陷的开始”这句话的逻辑,展开来讲就是,我心甘情愿地与你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我甘愿为你沦陷……
  耻辱有多深,沦陷就有多深,自己对偶像的爱就有多深沉。这样一种表达逻辑,在他们眼里非但没有问题,甚至反而被认为“很酷炫”。
  顺着这一逻辑,被粉丝“消费”的还不止作为沦陷开端的《南京条约》,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可作为“考点”的事件,都受到了波及。如“你是我的五四运动,是我放弃一切与所有人为敌也换不回来的曾经;你是我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但一败涂地……
  据媒体报道,这一波的金句潮,似乎不是空穴来风。据称有一款名为“键盘66”的APP,这款APP中有数量众多的与明星有关的文案,以便于使用者复制、输出。而这些文案之中,就带有《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
  在这款APP中关于《南京条约》的文案,被粉丝们敏锐地捕捉到之后,迅速地在网上普及开来。但是不久,这种消费“国耻”的行为,便被网友发现并对之声讨,媒体也随后发力进行批评。
  在这场风波中,微博迅速出手,采取紧急措施,在此输入法纠正错误做法前,对所有带有“南京条约”的内容禁发3天,并迅速将情况报告给了主管部门。这一点,值得点赞。
  作为这阵风波的“始作俑者”,APP“键盘66”责任不可推卸。这种贩卖、消费“国耻”的言语,理应被扼杀于文案群的“萌芽”中。
  不过,作为金句传播者的粉丝们,才是真正推起这番波澜的“帮凶”。当他们被谴责、言论被封时,甚至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这似乎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粉丝心里,缺少一条“避讳国耻”的底线。
  前段时间,张云雷说相声调侃汶川大地震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舆论的多方声讨。以“国难”做素材来“抖机灵”,实是巧劲用错了地方,弄巧成拙。
  此番粉絲闹剧,也是巧劲迸发、创意喷涌,通过调侃带着国家血泪的历史创痛来显示自己的“创意”与“聪明”,也是聪明用错了地方。
  粉丝追星,该有合理的尺度,该有一条“避讳国耻”的底线。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到既能表达自己对偶像的热爱与崇拜,又不伤及公众感情。这既是对公众、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以及对自己偶像真正的尊重。

学生运用示例


  近日,一系列触及国耻的追星界“金句”频出,这些“金句”以调侃国家的血泪史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自以为新颖独到,实则弄巧成拙。国耻是一件严肃的事,我一直记得历史课上老师的告诫: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所以我们应敬畏它,不可无视它,更不可胡编乱造用作开玩笑。
  就好像古代仁人志士所号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样,把国放在自己心中最神圣的位置。钱学森正是很好的践行者,他为了捍卫国家的利益,放弃美国高薪待遇毅然回国,照亮后人科学探索的道路。一批又一批在外华人放弃自身利益,转而回报祖国,这正是源于他们内心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崇敬,一旦前辈缺少向后辈灌输国对于家、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后辈很容易形成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思想,这也导致现在青年为追星而忘记国家尊严的现象。我们应铭记前人对我们的教诲,让家国情怀烙印在我们与后辈的心上,真正践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浙江省新昌中学 金佳玮《尊敬祖国,成就自我》
  追星界又出“金句”,可却是把《南京条约》用来比喻自己对偶像的崇拜,真是令人咋舌。除此之外,竟还有无数人转发,更是令人震惊。不知这些不断转发的人,是否想过作为中国国耻的《南京条约》,难道能够拿来被这样消费吗?尽管这些“金句”背后另有始作俑者,但那些疯狂转发的“粉丝”更应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失去了一条“避讳国耻”的底线?
  每一个人都应保有自己的底线,一条关乎国之根本的底线,那是我们做事时绝对不能抛弃的准则和做人的根本。文天祥面对北兵不折不挠,便是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于是能够名垂千古。底线是立身之本,也是立身之道,它不仅能够保住一个人最后的人格,还能进一步指导一个人如何做人。反观这场金句风波,那么多人丢失了自己的底线而不自知,不断地表现出对历史与国家的不尊重,于是便引来了其他人的声讨,最终被扼杀。坚守自己的底线,是对历史,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是自己得以立身的根本所在。
  ——浙江省新昌中学 王钦元《底线,立身之道》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小喜爱动物的北京大学女生李雨晗,毕业时获得了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硕士录取资格。然而,她却选择了去三江源从事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了三江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研修生。2017年,在被誉为“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级奖学金——罗德奖学金评比中,她脱颖而出,成为罗德学者。  对此,有人认为,李雨晗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她让爱好变成事
《那年花开月正圆》大火,那个满身荣耀的俞灏明又回来了。  温润如玉的翩翩美少年烙在记忆的深处,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日子消弭在风里。剧中杜明礼的眼角眉梢间皆掩着岁月留下的伤痕与沧桑后的成熟,寂寞之后,他终获丰收。  不曾忘记那个毁灭一切的夏天,在炒作与喧闹之后,他几如被打入深谷,鲜有关注。但他从未放弃,最终他熬过苦痛,以全新的方式,重新绽放在灯光之下。  我赞叹其复出的勇气,更钦佩其倔强的人生态度。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于“成功”关键词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高薪工作、健康、家庭、美好感情、父母、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写一篇文章。  【寫作指导】  题目要求以“成功”为写作范围,关键词有的是成功的原因,有的是成功的体现,有的是成功的动力。考生根据自己对成功的独特的
【文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灯再亮,光照也有边缘,甚至还有照不到的地方;但有些时候,灯光不是用来照亮的,而是用来引路的。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比喻型材料,以复句形式呈现。前半句讲述的是灯的基本属性,即能发“光”,但有照不到的地方。由此可见,我们笔下的“灯”对于人有益处但不是全能的,有其局限。后半句是一个转折
王尔德坚持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他也坚持活在阴沟里的我们必须仰望星空。毕竟生命是一样无法提前体验的东西,所以必然会有失败和挫折相伴,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夜幕里寻找思想的明亮星月。  可惜这星月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后会无期》里的经典台词“可我这一生,听过无数的大道理,却仍然无法变成他们所期望的、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仍在耳畔时时回响。它似乎是在提醒我们,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缺乏自己的思考
不知道的事,就说不知道。这毫无疑问是人生最重要的智慧。承认自己“不知道”,就等于收获了学习的机会。  说出“请指点迷津”,向他人请教,绝不是什么可耻的事。  就算对方没有全教会你,你只学会部分的知识,那也没关系。因为你可以利用那些知识的碎片作为契机,进一步学习。  除此之外,在表明不知道的同时,不放过那些疑问也很重要。  我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準备了一个盒子,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在阅读报纸或者与人
2019年9月,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三峡水怪”事件,终于画上了休止符。据澎湃新闻网报道,9月17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这个所谓的“三峡水怪”被工作人员打捞上岸。原来,这是个造船厂废弃的气囊,系橡皮材质,全身黑色,长约20米,从远处看的确像个“怪物”。据悉,被打捞上岸后,气囊被放置在码头,此后将作为废弃物品处理。  在此之前,不同专家曾对这个“三峡水怪”有各种猜测,大致有“未知生物说”和“视觉错
人工智能并不是融入一项技术,而是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 也是我们在重新定义自己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无论走到哪里,每一个会议都在讨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时代远远超过以前我们提的大数据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焦点和新风口,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9月17日,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的“WAIC 2018
2019年初,纪录片《四个春天》全国公映。  它很“轻”,导演陆庆屹是个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45岁北漂大叔,整部电影由他一个人完成,设备是一台破旧的数码相机,记录的是很日常的种种:贵州小镇,山野风光,砌满白瓷砖的小院里,唱着民歌的老夫妇;同时,它在某些人眼中又重逾千钧,许多人看完后感动、流泪。有人说:“它不是最好的电影,却是让人看过之后最想家的。当我们被快递和外卖包围,沉迷于追剧和游戏时,它试图告诉
1.1916年林损被聘为北大教授,有人问他开什么课,他答:唐诗。又问:讲哪些人?他答:陶渊明。1933年北大浴室倒塌,砸死一人,砸伤一人,他写挽联:重压之下,安得不死?洁身自好,何以为生?  2.赛珍珠在中国住了近20年,有中国国籍,她做过很多事,教书、赈济穷人、救助孤儿,抗战期间,她为中国奔走呼号,许多美国人都是因为她而为中国出钱出力。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1938年,正是抗战最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