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于物质的追求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有着极为强烈的执着。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家现有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经济建设中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包括腐败、经济安全等,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内涵;理论;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0-0137-01
从国家审计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所指的是国家公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所在部门、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实性与效益性等给予审计,并在此前提下,对相关领导的经济责任实施状况进行鉴定评价的活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是委托审计,民众受托政府行使宏观管理及调控的职能。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审计组织接受人事部门或组织的委托,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党政干部、人民团体的党政干部、黨政机关的党政干部、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及部门的财政收支,或者企业财产、损益、收支的效益性、真实性、合法性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应该履行的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进行检查、鉴别、监督及评价,这其中还包括对领导的廉洁自律情况、遵守财经法纪情况、个人经济履行情况的监督及评价,这其中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不同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有所不同,例如,对企业的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国家的审计机关等单位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而在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其主体应该是国家审计机关。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该从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实际出发,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深化改革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的全方位的开放,从微观上来讲,要抓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审计的内容及程序具有特殊性;审计的行为具有指令性及受托性;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行政监督与经济监督;它的审计程序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的审计成果关系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及敏感性;它的审计成果是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求对审计的结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政治生活领域所特有的一项新生事物,采用合理正确的措施,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一条捷径。
1、要能够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正确的界定
首先是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级别越来越高,使得其对于经济责任的界定变得越来越难。但是我们经济责任审计的第一目标就是要对经济责任进行界定,这就成为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一大难题。我们都知道对于经济责任的界定上一般都是分为三大部分的,其中包括了宏观经济责任、中观经济责任以及微观经济责任。这三种不同的经济责任本身的界定就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前两者的界定工作极为困难。第一是对于界别越高的党政干部,其宏观责任直接涉及到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过于庞大的目标,而中观经济责任也设计到了投资决策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等各类指标,这些指标是很难界定和分析清楚的,因此大部分的经济责任设计的目标还都停留在对微观经济责任的审计当中。在未来我们必然要增加对于党政领导人的宏观与中观的经济责任设计工作力度,使得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变得更急具有公平性和可靠性并且也可以使得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更好的界定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能够突出重点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其是必须具有一定侧重点的,其重点应该放在较大的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近些年我国的国有制改革速度加快,对于很多国有资产的处置都是交由企业自行处置的,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经济责任被扩大,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进行一定的加强和侧重。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的效益性、合法性、真实性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估,对其任期内的重大决策经营状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个人廉政守纪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被审计人员所负的经济责任。
3、改进审计方法
要切实改变过去单纯根据会计账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做法,要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权力运用情况的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查在财政财务收支过程中的权力行使是否民主、科学、合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查权力行使的绩效性;要侧重于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比如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合法性及效益性问题,行贿受贿问题,私分国有资产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仅从账上很难查清,必须要依靠开展多方面、大范围的审计调查来实现,进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4、建立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全面审查分析各种情况和问题,避免以偏概全。要通过审计重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被审计领导决策绩效和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审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被审计领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情况;通过审计全部政府性收支结果,评价被审领导的政绩、行政成本和组织收入能力等;二是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防止评价过高或过低带来的审计风险。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或审计依据不足、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三是要建立成果分析和成果提炼制度。善于从现象找出本质,就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着力从制度、机制和管理上揭示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治本之策,真正为党委、政府选人、用人提供决策依据。
5、充分运用审计人力资源
审计部门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增加审计力量的空间是有限的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这一矛盾,是永远存在的。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政治的高度,把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向内,采取以内为主、外援为补的方法,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加强与各级审计机关、其他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借用从其他相关部门熟悉被审计行业经济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合理运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较好地实现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审计成果的共同使用,缓解审计机关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为现代审计理论和中国审计实践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对于强化领导干部监管机制、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国家经济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引入绩效审计的理念,通过提升审计目标,深化审计内容,探索审计方法,促进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安平.中小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314.
[2] 张勇.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87至2007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9(03):21-27.
[3] 曹东果.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2,(04).
[4] 袁桂林,谢玲琳,张清.基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经济责任审计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41-45.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内涵;理论;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0-0137-01
从国家审计角度来看,经济责任审计所指的是国家公务人员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所在部门、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实性与效益性等给予审计,并在此前提下,对相关领导的经济责任实施状况进行鉴定评价的活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是委托审计,民众受托政府行使宏观管理及调控的职能。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审计组织接受人事部门或组织的委托,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党政干部、人民团体的党政干部、黨政机关的党政干部、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及部门的财政收支,或者企业财产、损益、收支的效益性、真实性、合法性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应该履行的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进行检查、鉴别、监督及评价,这其中还包括对领导的廉洁自律情况、遵守财经法纪情况、个人经济履行情况的监督及评价,这其中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不同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有所不同,例如,对企业的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国家的审计机关等单位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而在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其主体应该是国家审计机关。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该从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实际出发,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深化改革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的全方位的开放,从微观上来讲,要抓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审计的内容及程序具有特殊性;审计的行为具有指令性及受托性;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行政监督与经济监督;它的审计程序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它的审计成果关系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评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及敏感性;它的审计成果是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求对审计的结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政治生活领域所特有的一项新生事物,采用合理正确的措施,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执行力度,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一条捷径。
1、要能够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正确的界定
首先是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级别越来越高,使得其对于经济责任的界定变得越来越难。但是我们经济责任审计的第一目标就是要对经济责任进行界定,这就成为了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的一大难题。我们都知道对于经济责任的界定上一般都是分为三大部分的,其中包括了宏观经济责任、中观经济责任以及微观经济责任。这三种不同的经济责任本身的界定就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前两者的界定工作极为困难。第一是对于界别越高的党政干部,其宏观责任直接涉及到了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等过于庞大的目标,而中观经济责任也设计到了投资决策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等各类指标,这些指标是很难界定和分析清楚的,因此大部分的经济责任设计的目标还都停留在对微观经济责任的审计当中。在未来我们必然要增加对于党政领导人的宏观与中观的经济责任设计工作力度,使得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变得更急具有公平性和可靠性并且也可以使得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更好的界定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要能够突出重点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其是必须具有一定侧重点的,其重点应该放在较大的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近些年我国的国有制改革速度加快,对于很多国有资产的处置都是交由企业自行处置的,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经济责任被扩大,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进行一定的加强和侧重。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的效益性、合法性、真实性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估,对其任期内的重大决策经营状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个人廉政守纪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被审计人员所负的经济责任。
3、改进审计方法
要切实改变过去单纯根据会计账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做法,要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对权力运用情况的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审查在财政财务收支过程中的权力行使是否民主、科学、合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查权力行使的绩效性;要侧重于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比如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合法性及效益性问题,行贿受贿问题,私分国有资产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仅从账上很难查清,必须要依靠开展多方面、大范围的审计调查来实现,进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4、建立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全面审查分析各种情况和问题,避免以偏概全。要通过审计重点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被审计领导决策绩效和廉洁自律情况;通过审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被审计领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情况;通过审计全部政府性收支结果,评价被审领导的政绩、行政成本和组织收入能力等;二是审计评价要慎重,要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权责相对应,防止评价过高或过低带来的审计风险。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或审计依据不足、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超出审计职责和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三是要建立成果分析和成果提炼制度。善于从现象找出本质,就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着力从制度、机制和管理上揭示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治本之策,真正为党委、政府选人、用人提供决策依据。
5、充分运用审计人力资源
审计部门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增加审计力量的空间是有限的审计任务重与力量不足这一矛盾,是永远存在的。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法,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讲政治的高度,把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向内,采取以内为主、外援为补的方法,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加强与各级审计机关、其他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借用从其他相关部门熟悉被审计行业经济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合理运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较好地实现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审计成果的共同使用,缓解审计机关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为现代审计理论和中国审计实践活动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制度创新,对于强化领导干部监管机制、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国家经济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引入绩效审计的理念,通过提升审计目标,深化审计内容,探索审计方法,促进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安平.中小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314.
[2] 张勇.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基于国内1987至2007年研究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9(03):21-27.
[3] 曹东果.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2,(04).
[4] 袁桂林,谢玲琳,张清.基于责任导向审计模式的经济责任审计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