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字》是霍桑在十九世纪中期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女主的恋爱悲剧为主线,并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整体框架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对人性的救赎。本文作者作为高中生,在阅读《红字》之后,基于《红字》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对书中的宗教仪式进行了阐述,对书中有关人性救赎的主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红字》;人性救赎;精神救赎;想象空间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在《红字》一书中,他对宗教进行了十分全面的阐述。由于作者自身受宗教意识影响较大,基于作者对“人性罪恶”的思考,完成了具有浪漫主义、人道主义色彩的《红字》。读完他的书之后,发现他力求的不是如何规避罪恶,而是如何正视罪恶,能够在精神上忏悔,实现人性的救赎。
一、 《红字》主要内容概述
《红字》以细致的心理描写,细腻的文字表达,对人性的罪恶进行了阐述,并借助对罪恶的刻画,展现人性救赎的主题。书中以三位主人公为主线,白兰、亚瑟、罗格,白兰被贴上了罪人的标签,但是他仍然坚强地活着,仍然秉持着德善之心。亚瑟是隐藏在暗处的罪人,他承受着精神的折磨,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在死亡中得到了救赎,罗格则更像是一个恶魔,因仇恨迷失了自我,当复仇成功之后,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终死亡。书中以三个人物的罪恶为核心,揭示了不同形式的罪恶,并通过三人的对比,展现人性救赎的主题。
二、 《红字》中的人性救赎
(一) 白兰的人性救赎
白兰是一个具有自由观念的女性,她年轻、魅力、勇敢、充满激情,她的最罪过主要来自通奸。在生下女儿之后,她的通奸行为被发现、揭示,并受到了社会的谴责、宗教的惩罚。她的胸前佩戴了一个“A”字,表示她是一个罪人。亚瑟是她的情人,白兰对爱情十分忠贞,即使受到了折磨、惩罚,也绝不出卖自己心爱的人。在白兰的心里,“A”是亚瑟名字的首字母,便是代表着一种美好,在给予白兰痛苦的同时,也是白兰能够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但是,在其他人看来,白兰胸前的红字是罪恶的象征,对她进行批判。即便如此,白兰还是秉持一颗善良的心灵,保持着慈爱,尽力地去帮助别人。在《红字》中,白兰胸前的红字既是代表了罪恶,也是代表了理念,在基督教文化中,红色的“A”象征着解脱苦难,走向光明,同样的字,代表着不同的宗教观念。书中通过象征表达方式,将红字贯穿于整部书中,红字与白兰的命运仅仅的连接在一起,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也是一种人性的救赎。此书中,通过红字的象征意义,告诫人们,人性的救赎在于自我忏悔,能够在秉持一颗谦逊的心、善良的精神,并能够通过行善的方式,对自我进行救赎,即使面临死亡,也能够坦然面对。与基督教相同,白兰的故事与亚当、夏娃为原型,虽然犯了原罪,但能够自我忏悔,自我救赎。
(二) 亚瑟的人性救赎
亚瑟作为女主的偷情对象,在书中是一个胆小、虚伪的人物形象。白兰尽力地保护着他,在刑台上始终没有出卖他。而他,始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罪行,他是一名牧师,在他的心里知道自己犯的罪。他曾几次想要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由于自己懦弱胆小的性格,害怕承认之后受到社会的背弃、唾骂,始终没有勇气承认。在他的心里,渴望和白兰、女儿一起生活,在思想上做着挣扎。他心理具有很强的负罪感,在罪恶与道德之间摇摆不定,承受着精神的折磨。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好受一些,对自己进行肉体上以及精神上的折磨,在痛苦中进行自我救赎,他在自己胸前烙印了一个火红的“A”字,希望可以自我救赎。他最终在罗格的报复中死亡,并主动走向了忏悔的讲台,他向信任他的教民打开了心灵,讲述了自己的罪恶,最终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最终在白兰的怀中死去。亚瑟的死亡是一种救赎的升华,是一种思想高度的提升,对教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亚瑟作为自由人,虽然救赎的过程存在曲折性,但在最后阶段,他也燃烧了胸前的红字,实现了自我解脱,并在灵魂上达到救赎,实现了精神上的永生。
(三) 罗格的人性救赎
罗格是《红字》书中的罪恶象征,他年老、阴沉,是白兰的丈夫。他们之间不存在爱强,他娶白兰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陪伴,抚慰自己的心灵。罗格的罪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他和白兰的婚姻,因为他的自私,造成了最终的恶果。二是罗格的复仇行为,他的复仇仅仅是想要得到自我的满足,在没有爱情的基础上,他的复仇没有实际意义。在复仇过程中,他欺骗了身边的朋友,跟踪着牧师亚瑟,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对亚瑟进行折磨,并阻止他在公众面前认罪。在宗教信义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伤害别人是无法原谅的罪过。当他的复仇行为结束后,亚瑟在公众的面前死亡,他的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他的精神支柱倒塌了,但在他死之后,将遗产留给了自己的妻子以及亚瑟的女儿。书中通过对罗格的刻画,批判了宗教之中的伪善,但他立遗嘱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是对罪过的就是,还是心灵慰藉。书中以死亡的形式进行人性的救赎,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
三、 结论
阅读完《红字》之后,从主人公命运中得到了启示,生命的尽头便是死亡,当面临死亡之时,对生命又会有一种不同的感悟。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也是人性救赎的开始。在此书中,霍桑将自己的复杂思想、善恶观念完美的融合到了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思考,当人们在批判罪恶的同时,这种行为本身是否也具有罪恶的色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救赎。
参考文献:
[1]秦勇青.《红字》中的人格三重探析——自我、本我、超我[J].名作欣赏,2018(15):106-108.
[2]杨轶文.一颗独一无二的珍珠——试论《红字》中珠儿的奇特作用[J].海外英语,2018(03):150-151.
作者简介:
谭诗睿,重庆市,重慶市第八中学校。
关键词:《红字》;人性救赎;精神救赎;想象空间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在《红字》一书中,他对宗教进行了十分全面的阐述。由于作者自身受宗教意识影响较大,基于作者对“人性罪恶”的思考,完成了具有浪漫主义、人道主义色彩的《红字》。读完他的书之后,发现他力求的不是如何规避罪恶,而是如何正视罪恶,能够在精神上忏悔,实现人性的救赎。
一、 《红字》主要内容概述
《红字》以细致的心理描写,细腻的文字表达,对人性的罪恶进行了阐述,并借助对罪恶的刻画,展现人性救赎的主题。书中以三位主人公为主线,白兰、亚瑟、罗格,白兰被贴上了罪人的标签,但是他仍然坚强地活着,仍然秉持着德善之心。亚瑟是隐藏在暗处的罪人,他承受着精神的折磨,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在死亡中得到了救赎,罗格则更像是一个恶魔,因仇恨迷失了自我,当复仇成功之后,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终死亡。书中以三个人物的罪恶为核心,揭示了不同形式的罪恶,并通过三人的对比,展现人性救赎的主题。
二、 《红字》中的人性救赎
(一) 白兰的人性救赎
白兰是一个具有自由观念的女性,她年轻、魅力、勇敢、充满激情,她的最罪过主要来自通奸。在生下女儿之后,她的通奸行为被发现、揭示,并受到了社会的谴责、宗教的惩罚。她的胸前佩戴了一个“A”字,表示她是一个罪人。亚瑟是她的情人,白兰对爱情十分忠贞,即使受到了折磨、惩罚,也绝不出卖自己心爱的人。在白兰的心里,“A”是亚瑟名字的首字母,便是代表着一种美好,在给予白兰痛苦的同时,也是白兰能够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但是,在其他人看来,白兰胸前的红字是罪恶的象征,对她进行批判。即便如此,白兰还是秉持一颗善良的心灵,保持着慈爱,尽力地去帮助别人。在《红字》中,白兰胸前的红字既是代表了罪恶,也是代表了理念,在基督教文化中,红色的“A”象征着解脱苦难,走向光明,同样的字,代表着不同的宗教观念。书中通过象征表达方式,将红字贯穿于整部书中,红字与白兰的命运仅仅的连接在一起,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也是一种人性的救赎。此书中,通过红字的象征意义,告诫人们,人性的救赎在于自我忏悔,能够在秉持一颗谦逊的心、善良的精神,并能够通过行善的方式,对自我进行救赎,即使面临死亡,也能够坦然面对。与基督教相同,白兰的故事与亚当、夏娃为原型,虽然犯了原罪,但能够自我忏悔,自我救赎。
(二) 亚瑟的人性救赎
亚瑟作为女主的偷情对象,在书中是一个胆小、虚伪的人物形象。白兰尽力地保护着他,在刑台上始终没有出卖他。而他,始终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罪行,他是一名牧师,在他的心里知道自己犯的罪。他曾几次想要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由于自己懦弱胆小的性格,害怕承认之后受到社会的背弃、唾骂,始终没有勇气承认。在他的心里,渴望和白兰、女儿一起生活,在思想上做着挣扎。他心理具有很强的负罪感,在罪恶与道德之间摇摆不定,承受着精神的折磨。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好受一些,对自己进行肉体上以及精神上的折磨,在痛苦中进行自我救赎,他在自己胸前烙印了一个火红的“A”字,希望可以自我救赎。他最终在罗格的报复中死亡,并主动走向了忏悔的讲台,他向信任他的教民打开了心灵,讲述了自己的罪恶,最终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最终在白兰的怀中死去。亚瑟的死亡是一种救赎的升华,是一种思想高度的提升,对教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亚瑟作为自由人,虽然救赎的过程存在曲折性,但在最后阶段,他也燃烧了胸前的红字,实现了自我解脱,并在灵魂上达到救赎,实现了精神上的永生。
(三) 罗格的人性救赎
罗格是《红字》书中的罪恶象征,他年老、阴沉,是白兰的丈夫。他们之间不存在爱强,他娶白兰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陪伴,抚慰自己的心灵。罗格的罪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他和白兰的婚姻,因为他的自私,造成了最终的恶果。二是罗格的复仇行为,他的复仇仅仅是想要得到自我的满足,在没有爱情的基础上,他的复仇没有实际意义。在复仇过程中,他欺骗了身边的朋友,跟踪着牧师亚瑟,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对亚瑟进行折磨,并阻止他在公众面前认罪。在宗教信义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伤害别人是无法原谅的罪过。当他的复仇行为结束后,亚瑟在公众的面前死亡,他的人生也变得毫无意义,他的精神支柱倒塌了,但在他死之后,将遗产留给了自己的妻子以及亚瑟的女儿。书中通过对罗格的刻画,批判了宗教之中的伪善,但他立遗嘱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是对罪过的就是,还是心灵慰藉。书中以死亡的形式进行人性的救赎,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
三、 结论
阅读完《红字》之后,从主人公命运中得到了启示,生命的尽头便是死亡,当面临死亡之时,对生命又会有一种不同的感悟。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也是人性救赎的开始。在此书中,霍桑将自己的复杂思想、善恶观念完美的融合到了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思考,当人们在批判罪恶的同时,这种行为本身是否也具有罪恶的色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救赎。
参考文献:
[1]秦勇青.《红字》中的人格三重探析——自我、本我、超我[J].名作欣赏,2018(15):106-108.
[2]杨轶文.一颗独一无二的珍珠——试论《红字》中珠儿的奇特作用[J].海外英语,2018(03):150-151.
作者简介:
谭诗睿,重庆市,重慶市第八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