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寿《书苏轼诗》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恭寿、种榆仙吏等,浙江钱塘人,曾任赣榆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他在仕途上并未飞黄腾达,却在艺术上十分成功,造诣极高,为“西泠八家”之一.其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
其他文献
我出生在中国西北一个热爱艺术的家庭.父亲是个医生,却天生有艺术才华,剪纸、做纸花、灯笼,制作社火里的芯子、龙狮、竹马、旱船,样样精通.记得姐姐结婚时,父亲将一枚犀牛角
期刊
荷花,是摄影者钟爱的题材,然而大多数作品往往缺乏新意.除了对摄影构图、角度、光线、虚实、色彩、焦段等充分运用之外,更需要另辟蹊径,努力尝试拍摄出具有新意的作品.rn利用
期刊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Larg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LDC)术后并发脑膨出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
《紫金研帖》,为米芾与苏轼交游的珍贵纪录.1101年,苏轼从海南岛返回江南,专程到真州(今江苏仪征)拜访米芾.这是两人久别之后的重逢.米芾拿出心爱的谢安《八月五日帖》请苏轼
期刊
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人们喜好讲排场、比阔气,社会风气日益奢侈腐化.司马光对此十分担心.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受到这种不良风气的侵袭,他特意为儿子司马康写下《训俭示康》的家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