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强有力后盾,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实现农田水利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农村的农业发展,还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这同时对于国家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加强农田的水利建设管理,是政府、水利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原则,阐明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命脉和基础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原则
  1.农田水利建设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建设原则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保障民生,增强农业的抗灾害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旱涝保收、经济收入稳定,更为重要的是农田水利建设应该坚持生态建设。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建设的初期充分考虑到建成之后的农田水利事业的综合效应,这也是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体现。充分考虑到
  当地的水资源能力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把当地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水利工程。科学管理就是要做好建设前、中、后的调研工作,不可轻调研,重建设,更不可搞破坏生态的建设。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分清主次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我们应该本着求实的管理态度,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对每一处农田水利建设都应该做到建设之前的科学规划。要根据建设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的发展现状,深入调研,科学合理规划,然后在根据区域地貌合理布局。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等方面,要协调好周边城市与农村农田灌溉区域的主干渠道工程和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决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问题。因地制宜不是一味的建设,我们因该注重建设与改造、扩建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要把眼前、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才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重点。
  3.注重建设与管理并举,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管理,管理离不开科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管理为建设指明的方向,建设成果则是科学管理的直接体现。农田水利建设要坚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理念,前提是要节约水资源,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并举。建设中,重点加强水利投资和融资渠道,水价的形成机制,公益性水利事业的维护资金等。水利建设的管理,重点在深化各个地方水管站管理体制,进一步的简化管理结构、健全法律法规、增强机构管理能力、加强对建成的水利工程的管理,才能整体性的包管理和建设协调统一,科学管理才能祈祷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部分市县表现的相当突出。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市县多年平均降水量达500 mm左右,但7~9月降水量占了全年的70%~80%,而需水高峰的4~5月,降雨不足全年的20%; 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且工程完好率较差,有的市县完好率不足20%,拦蓄能力较弱,致使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总耕地面积的30%。
  2.工程技术不全面,设计标准偏低。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 世纪50、60 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设计标准偏低,且至今已运行40~50 a,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据有关市县反映的情况,目前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 ~0.4 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农田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
  3.投入不足,工程建设缓慢,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資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严重制约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效益逐步下降,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4,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工程质量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制度不完善,监控措施及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工程管理不到位,工程效益衰减。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理的好坏; 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不重视工程管理; 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 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田水利工程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各乡镇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工程。而且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以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致使工程效益日渐衰减。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健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措施,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
  三、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田建设的行业管理,统筹本行政区域的城乡水资源配置,协调各方面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要进一步完善现有项目的审批、资金使用、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等办法。在工程建设中,要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建设监理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建成后,要加强行政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认真贯彻为生产建设、为农民服务的方针,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又要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
  2.强化施工监理工程施工监理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不仅要对承包商的施工人员、机械配备、组织管理、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监监理,并设置质量管理小组; 还要对承包商所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技术标准、执行规范等加以明确说明。
  3.加强合同管理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水利部门和承包商之间除工程承包合同外,还必然存在着一种买卖关系,承包商往往以营利为目的,用最少的成本完成工程的施工,得到最大的利润。有些承包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不能完全自觉地履行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给水利工程项目造成较大隐患或重大损失。因此,还要加强合同管理,督促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形成以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为依据,以国家规程、规范、行业标准和批准的设计文件为准绳,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为目的的规范化作业。
  4,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管理能力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施工现场培训课、举办培训班、选派进修等方式提高职工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职称晋升、奖励等方式激励职工自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管理意识。
  5.提高农民自觉管理水利工程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明白他们才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体,提高农民自觉管理水利工程意识。另外,让农民把水利工程与自身利益相结合,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使之积极地参与工程的管理。
  6.加大管理经费的投入多方筹措管理经费,健全管理机构及机制,加大水利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管理,不但要避免工程建设管理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环,还要加强关注生态与环境的硬性需求,并对其进行相应的防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起到良好的管理作用,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总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的社会职责,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保护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周边生态环境,从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郝志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11)。
  [2]张庆华.崔世彬.马静.曹三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04)。
  [3]崔世彬,张庆华,马静,曹三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评价[J]. 人民黄河,2011(08)。
   [4] 尹利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1。
   [5] 邓彦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6] 程玉彬,王慶芳,胡传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个体化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慢乙肝患者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235例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而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结果 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未定期在同一门诊随访、未接受过乙肝用药健康教育、医疗支付方式为自费、服药种类≥3种和有药物不良反应是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
目的 探讨武汉市HIV/AIDS患者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筛查的可行性,明确预防治疗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适合该人群LTBI筛查及预防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13所HIV/AIDS定点治疗单位随访的2048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版LTBI管理指南筛查流程,筛查LTBI患者并进行6个月异烟肼预防治疗(isoniazid preventive therapy,IPT).结果 2048例
长期以来,HBV传播给世界各国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亚非国家流行甚广.全球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量庞大,我国更是感染负担较重国家之一,且HBV在育龄期妇女中的流行率较高,因此阻断HBV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是乙型肝炎防控工作的核心.因此,本文围绕HBV母婴传播的情况以及现行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期刊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49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主要以发热、皮疹、咳嗽咳痰、脾大、淋巴结肿大等为临床特征,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受损,ESR增快,CRP及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浆膜腔积液,且多同时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结论 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尽早获得马尔尼菲篮状菌阳性病原学结果,避免误诊及延误治疗.
目的 分析广西岑溪市地区308例登革热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9月1日—10月31日在岑溪市人民医院确诊的308例登革热患者临床信息,根据年龄,将308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登革热患者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纳差、皮疹、肌肉酸痛、瘙痒.非老年组患者的皮疹、瘙痒症状发生率分别为
目的 分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苗不良反应案例的特点,探讨流脑疫苗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寻找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公开报道流脑疫苗不良反应案例的文献,将案例相关资料录入Excel表格,然后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98篇,报道流脑疫苗不良反应181例.其中,异常反应76例、一般反应61例、偶合症27例、预防接种差错事故5例、接种疫苗前已患病3例以及不明原因9例.结论 接种流脑疫苗存在着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97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按病情分为重症组(25例),轻症组(72例);纳入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IL-23、IL-22、IL-17)水平.对比上述指标在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之间,重症组不同感染类型(Cox A16型、EV 71型、其他型)组间,重症组急性
历时近1年,汇聚了全国十多位知名神经病学、内科专家临床诊疗实践、学术研究成果的《内科理论与实践》:肝豆状核变性专刊终于如约面世.rn专刊首次尝试以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眼、皮肤等)的疾病——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为核心,从学科交叉(内科-神经内科相互联系)和中西医结合两个维度对WD的发病机制、诊治实践及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介绍.内容充分体现了WD诊治的复杂性、多样性、可逆性特点以及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诸多原创性贡献,并适时融入神经影像、超声
期刊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 WD),是一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虽然其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异质性,但是无论疾病以任何症状或在任何阶段确诊,均应立即开始规范治疗,以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疾病早期予以排出体内多余的铜,建立和维持铜的负平衡,同时减少及阻止食物中铜的吸收,辅以保护受损脏器和对症治疗,可使患者保持脏器功能,维持正常生活质量.未经治疗的疾病晚期,治疗效果欠佳,往往遗留不可逆的严重肝损害或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WD极为重要,治疗过程还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