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围绕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对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术学习、安全管理等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安全意识 安全技术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学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训练的重要阵地,涉及人员多,实验内容与形式多样,确保实验室安全对学生及其他指导人员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加强对学生、教师、实验员等相关人员的实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学习安全技术,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度,强化师生和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
l、安全意识的培养
实验室安全意识是指实验室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安全。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人员及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前提,全面而科学的安全意识应通过系统的实验安全教育来培养。我院曾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进行“实验开始之前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的调查,所有教师回答“是”。
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并没意识到教师对他们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必须重视安全意识培养的多样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1.1多样性
培养安全意识,不管是培训的内容还是培养途径应有其多样性的特点。
安全意识的培训内容方面,可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技术及应急反应知识等,都可作为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培养途径,可讲授实验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应对安全事故方法,也可演示讲解实验室易发生事故的安全操作技术,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让学生学会发现实验室安全隐患及处理隐患的方法。对曾发生过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要求学生设计方案并调查分析,找到事故原因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办法。
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课堂演示实验、课堂分组实验、课外实验和研讨分析案情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结合安全意识培养内容的多样性,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时刻不忘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1.2连续性
安全意识培养要贯穿于高职的教学、所有实验课程及每一个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可能存在的隐患产生一种安全防范意识,并学会应对事故的方法。不仅一年级学生实验课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二、三年级阶段也要重视对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使安全意识的培养保持连续性。
1.3长期性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要实验活动还在进行,实验安全就会如影随形。实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自信对实验很熟悉而失去对实验安全的警戒心理。因此,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但应该多样性,连续性,还要长期坚持、永不懈怠。
2、安全技术的学习
在实验安全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实验安全技术的学习。仅有安全意识而缺乏安全技术,也不可能有效处置突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化工类、检验类等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制品等易碎仪器,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易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危险品,因此必须对安全实验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只有掌握好安全知识和技术,才能对药品的存放、实验室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调配,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应急处理办法,配备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在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能进行科学的处置。
安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易燃易爆仪器的使用
实验室易燃易爆的仪器种类繁多,对于不同的实验条件,要选用不同的仪器,对于不同的实验,也要选用不同的仪器。如果仪器选择不当,将有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破裂甚至爆炸等实验事故。
另外,在使用易燃易爆仪器时必须轻拿轻放、小心谨慎,易燃易爆仪器的连接应当牢固,防止仪器脱落引起割伤及液体溅出伤人等实验事故。
2.2中毒的预防及处理
实验经常会用到一些有毒药品.有毒药品的性质不同,保管方法和可能产生的危害也不同,应依其性质分门别类放置。
在使用有毒物前应当采取预防中毒措施,特别是有些有毒物会渗入皮肤,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严重的会造成人中毒死亡事故。使用类似物品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戴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等防护措施。如果涉触气体或气雾等有毒物时,要懂得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头部伸入橱内吸人有毒物质。
2.3火灾预防及消防
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是易燃的,这是实验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安全技术学习时,要掌握哪些药品容易起火、在什么条件起火以及起火后的处理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术,才能预防及处理火灾。使用易燃物质做实验,要远离火源,不能使用明火。发生着火事故时,应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灭火措施。
3、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能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实验教学一直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所支配,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命令性和强制性,往往使学生在教学实验室中感到恐惧、害怕,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1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
《实验室安全手册》包括了实验室注意事项、安全技术及常见事故处理方法。编写时要有针对性,结合实验室的学科和专业特点,从细节入手,力求具体、生动,对具体的仪器、药品及操作做出确保安全的规定。还可结合图片、图表等增强学生对安全措施的直观感受。
3.2实行负责制
实行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制度,每一间实验室都应有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可进一步将安全职责落实到学生及其他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以此強化学生及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制度化加以保证。
3.3实行培训制度
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对于一些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可设立实验安全培训课。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实行“岗前培训”,使其对实验安全技术的掌握落到实处。设立实验安全培训课可弥补各分支学科中安全教育的不足。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利用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开设实验安全课,学生修得一定的学分方可进入实验室,这是很好的做法,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3.4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重要保证。检查可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可以监督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安全、实验技术操作等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定期检查可以防止应付检查的情况发生,把实验室安全时刻落实到实处。检查时还要从管理、技术、仪器设备等各个层面确保所有人员都要履行安全责任,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4、结语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实验安全技术的学习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安全制度的建立则是从外部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的管理,促进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学习实验安全技术自觉性的形成。意识的培养、技术的学习及制度的建立,三者相辅相成,是高职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同时重视的几个方面,只有如此方可促进高职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高职实验教学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发展,2005(24):93—95.
[2]庄前昭.实验室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4
[3]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1):138-140.■
[关键词] 安全意识 安全技术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学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训练的重要阵地,涉及人员多,实验内容与形式多样,确保实验室安全对学生及其他指导人员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加强对学生、教师、实验员等相关人员的实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学习安全技术,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度,强化师生和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
l、安全意识的培养
实验室安全意识是指实验室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安全。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人员及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前提,全面而科学的安全意识应通过系统的实验安全教育来培养。我院曾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进行“实验开始之前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的调查,所有教师回答“是”。
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并没意识到教师对他们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必须重视安全意识培养的多样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1.1多样性
培养安全意识,不管是培训的内容还是培养途径应有其多样性的特点。
安全意识的培训内容方面,可上至国家的安全法规,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的有关安全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技术及应急反应知识等,都可作为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培养途径,可讲授实验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应对安全事故方法,也可演示讲解实验室易发生事故的安全操作技术,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让学生学会发现实验室安全隐患及处理隐患的方法。对曾发生过的实验室安全事故,要求学生设计方案并调查分析,找到事故原因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办法。
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课堂演示实验、课堂分组实验、课外实验和研讨分析案情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结合安全意识培养内容的多样性,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时刻不忘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1.2连续性
安全意识培养要贯穿于高职的教学、所有实验课程及每一个实验中,让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可能存在的隐患产生一种安全防范意识,并学会应对事故的方法。不仅一年级学生实验课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二、三年级阶段也要重视对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使安全意识的培养保持连续性。
1.3长期性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要实验活动还在进行,实验安全就会如影随形。实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自信对实验很熟悉而失去对实验安全的警戒心理。因此,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但应该多样性,连续性,还要长期坚持、永不懈怠。
2、安全技术的学习
在实验安全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实验安全技术的学习。仅有安全意识而缺乏安全技术,也不可能有效处置突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化工类、检验类等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大部分是玻璃制品等易碎仪器,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易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危险品,因此必须对安全实验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只有掌握好安全知识和技术,才能对药品的存放、实验室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调配,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应急处理办法,配备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在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能进行科学的处置。
安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易燃易爆仪器的使用
实验室易燃易爆的仪器种类繁多,对于不同的实验条件,要选用不同的仪器,对于不同的实验,也要选用不同的仪器。如果仪器选择不当,将有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破裂甚至爆炸等实验事故。
另外,在使用易燃易爆仪器时必须轻拿轻放、小心谨慎,易燃易爆仪器的连接应当牢固,防止仪器脱落引起割伤及液体溅出伤人等实验事故。
2.2中毒的预防及处理
实验经常会用到一些有毒药品.有毒药品的性质不同,保管方法和可能产生的危害也不同,应依其性质分门别类放置。
在使用有毒物前应当采取预防中毒措施,特别是有些有毒物会渗入皮肤,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严重的会造成人中毒死亡事故。使用类似物品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戴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等防护措施。如果涉触气体或气雾等有毒物时,要懂得在通风橱内进行,避免头部伸入橱内吸人有毒物质。
2.3火灾预防及消防
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是易燃的,这是实验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安全技术学习时,要掌握哪些药品容易起火、在什么条件起火以及起火后的处理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术,才能预防及处理火灾。使用易燃物质做实验,要远离火源,不能使用明火。发生着火事故时,应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灭火措施。
3、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能为实验室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实验教学一直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所支配,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命令性和强制性,往往使学生在教学实验室中感到恐惧、害怕,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1编写《实验室安全手册》
《实验室安全手册》包括了实验室注意事项、安全技术及常见事故处理方法。编写时要有针对性,结合实验室的学科和专业特点,从细节入手,力求具体、生动,对具体的仪器、药品及操作做出确保安全的规定。还可结合图片、图表等增强学生对安全措施的直观感受。
3.2实行负责制
实行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制度,每一间实验室都应有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可进一步将安全职责落实到学生及其他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以此強化学生及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制度化加以保证。
3.3实行培训制度
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对于一些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可设立实验安全培训课。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及其他科研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实行“岗前培训”,使其对实验安全技术的掌握落到实处。设立实验安全培训课可弥补各分支学科中安全教育的不足。国内已有一些高校利用网上学习与考试系统,开设实验安全课,学生修得一定的学分方可进入实验室,这是很好的做法,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3.4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重要保证。检查可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可以监督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安全、实验技术操作等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定期检查可以防止应付检查的情况发生,把实验室安全时刻落实到实处。检查时还要从管理、技术、仪器设备等各个层面确保所有人员都要履行安全责任,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4、结语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实验安全技术的学习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安全制度的建立则是从外部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的管理,促进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学习实验安全技术自觉性的形成。意识的培养、技术的学习及制度的建立,三者相辅相成,是高职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同时重视的几个方面,只有如此方可促进高职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高职实验教学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发展,2005(24):93—95.
[2]庄前昭.实验室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4
[3]袁晓明.浅论高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7(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