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成为了国际上最广泛交流的语言之一。英语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灵活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具备与英语相关的文化知识。然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应试考试、以及单词和语法的背诵,并没有注重学生英语文化多元化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最好的要素。在此,本文对人文教育做一个简略的探讨。
1. 存在的问题——重考试轻人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考试。在庞大的语法和词汇的压力下,学生很容易忘记语言是说话的工具这一特性而丧失了对英语口语的培养。致使即便在课堂拿到高分,一开口仍是磕磕绊绊,与国外友人交流时,令对方不解其意而沟通困难。这就很明显是对英语学习的本质的曲解造成的效果。
而且,在庞大的语法和词汇学习中,增加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困难。学生在持续得低分的情况下,自信心明显丧失,误以为自己没有学习英语的才能,而导致放弃的不在少数。
实际上,英语中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人文教育也是在日后英语实际应用的关键。然而事实上,有很少的英语课堂能做到对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师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率普遍过低。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重点是课文阅读及词汇语法,对教材中的人情文化解读不深。不仅使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趣味,也不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方向不是为了成为语言学家,而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交流。过分忽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人文教育,不仅起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反而是把学生从英语学习的起点劝退。
2. 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2.1立足于语言根本渗透人文教育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和观念,加深在英语教学里人文素养培养。在触及英语教材中的语法词汇时也能注重对国外的风土人情解说,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为跨国的因素,语言应用的习惯不一样,所以,不能照搬对中文的理解去强行进行英语的学习,不仅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不大,而且还浪费诸多时间。
例如,西方人忌讳“13”和“星期五”,理由是西方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是在13号的星期五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迫害的。以此“13”和“星期五”对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而言是不吉利的,是需要避讳的。
学生应该理解英语不仅有它的广泛使用性,还有它的美。长时间浸泡在词汇与语法中,又如何能体会到呢。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英语原文书籍,如世界名著《飘》等,让学生进行中文英文的对比,通过原文书籍的语言文字体会英语的用词习惯;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或十四诗,體会英语的美。
中文有中文的语言习惯,英语有英语的语言习惯,同样的都是博大精深,同样的具有语言的复杂性,仅仅钻研语法和词汇是不能对一门语言彻底精透的。教师教习英语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从语言本质的应用出发。
2.2在课堂学习上渗透人文教育
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是加强自身对英语人文素养的提高,做到给学生以身作则。教师应充分理解语言的应用基础是建立于实际生活中的,说出的话不能脱离现实情况,在基于这点为学生授课时,教师要加强对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民俗风情的解读,将教材内容知识和人文素养有效地进行结合,把文化背景渗透到教材中的当地历史。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下了解单词及会话的实际意义与应用,加强对词汇与会话的理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外国人思维方式。在全面渗透英语文化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对人文内涵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创建教学话题,设立开放性的讨论。学生围绕课题内容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知所解在课堂上讨论进行了解,在足够的文化背景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中对人文文化和历史风俗文化的知识点。
人文素养培养不仅包含对人文了解,还在于素质素养的培养。高中生的对明辨是非的偏颇容易学生在思想上形成误区。所以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话题讨论的时候,有效地引导学生向看待问题的全面性思考,结合众多学生的不同思想看法,更全面地去加深对问题的认知。
例如,安妮最好的朋友一文中,安妮是生活在二战时期的犹太人,为了躲避德国纳粹而不得不躲藏起来,而她的朋友就是伴随了她几年的日记。在这一课中,学生可自由探讨在1939年和1945年时期当年人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风俗。
3.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有充分重视人文关怀、渗透人文思想,才能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人文素养,进而才能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津县第一中学)
1. 存在的问题——重考试轻人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考试。在庞大的语法和词汇的压力下,学生很容易忘记语言是说话的工具这一特性而丧失了对英语口语的培养。致使即便在课堂拿到高分,一开口仍是磕磕绊绊,与国外友人交流时,令对方不解其意而沟通困难。这就很明显是对英语学习的本质的曲解造成的效果。
而且,在庞大的语法和词汇学习中,增加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困难。学生在持续得低分的情况下,自信心明显丧失,误以为自己没有学习英语的才能,而导致放弃的不在少数。
实际上,英语中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人文教育也是在日后英语实际应用的关键。然而事实上,有很少的英语课堂能做到对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师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率普遍过低。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重点是课文阅读及词汇语法,对教材中的人情文化解读不深。不仅使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趣味,也不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方向不是为了成为语言学家,而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交流。过分忽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人文教育,不仅起不到英语学习的效果,反而是把学生从英语学习的起点劝退。
2. 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2.1立足于语言根本渗透人文教育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和观念,加深在英语教学里人文素养培养。在触及英语教材中的语法词汇时也能注重对国外的风土人情解说,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为跨国的因素,语言应用的习惯不一样,所以,不能照搬对中文的理解去强行进行英语的学习,不仅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不大,而且还浪费诸多时间。
例如,西方人忌讳“13”和“星期五”,理由是西方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是在13号的星期五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迫害的。以此“13”和“星期五”对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而言是不吉利的,是需要避讳的。
学生应该理解英语不仅有它的广泛使用性,还有它的美。长时间浸泡在词汇与语法中,又如何能体会到呢。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英语原文书籍,如世界名著《飘》等,让学生进行中文英文的对比,通过原文书籍的语言文字体会英语的用词习惯;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或十四诗,體会英语的美。
中文有中文的语言习惯,英语有英语的语言习惯,同样的都是博大精深,同样的具有语言的复杂性,仅仅钻研语法和词汇是不能对一门语言彻底精透的。教师教习英语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从语言本质的应用出发。
2.2在课堂学习上渗透人文教育
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是加强自身对英语人文素养的提高,做到给学生以身作则。教师应充分理解语言的应用基础是建立于实际生活中的,说出的话不能脱离现实情况,在基于这点为学生授课时,教师要加强对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民俗风情的解读,将教材内容知识和人文素养有效地进行结合,把文化背景渗透到教材中的当地历史。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下了解单词及会话的实际意义与应用,加强对词汇与会话的理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外国人思维方式。在全面渗透英语文化教育中,逐步培养学生对人文内涵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创建教学话题,设立开放性的讨论。学生围绕课题内容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知所解在课堂上讨论进行了解,在足够的文化背景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中对人文文化和历史风俗文化的知识点。
人文素养培养不仅包含对人文了解,还在于素质素养的培养。高中生的对明辨是非的偏颇容易学生在思想上形成误区。所以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话题讨论的时候,有效地引导学生向看待问题的全面性思考,结合众多学生的不同思想看法,更全面地去加深对问题的认知。
例如,安妮最好的朋友一文中,安妮是生活在二战时期的犹太人,为了躲避德国纳粹而不得不躲藏起来,而她的朋友就是伴随了她几年的日记。在这一课中,学生可自由探讨在1939年和1945年时期当年人们的历史文化和风土风俗。
3.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有充分重视人文关怀、渗透人文思想,才能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人文素养,进而才能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津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