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却是那么的沉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创新教学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但是小学数学课堂上除了数字还是数字。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创新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一般都比较单调、枯燥,因为它没有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除了数字还是数字,而且一味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如果有了趣味故事,也许能让学生感兴趣,产生喜爱之情。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初步除法应用题这一课,在进行新课之前笔者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正是中午时分,人困马乏日当头,唐僧便让猪八戒去找吃的。八戒望见前面山坳中有一片桃林,便从林子中摘了12个又红又大的桃子。唐僧吩咐八戒,现在你把桃子平均分一分。八戒觉得沙僧平时不多说话、忠诚老实,分给他一个;师傅终日辛苦,好善待人,分给他两个;孙悟空争强好斗不好对付,分给他三个,剩下的都留给自己。孙悟空立刻叫了起来:“不对,不对。”于是唐僧又叫孙悟空来分,孙悟空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我牢牢记住师傅的‘平均’二字,怎能分不公平呢?”
师: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怎么分的吗?板书:12÷4=3(个)
生:就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每人分3个桃子。
通过这个故事,巧设悬念,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中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一般在新授课的巩固练习时学习的思维逐渐下降,所以在巩固练习的后期应适时掀起高潮,提高兴趣,以活跃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巩固练习的后期笔者是这样激发学生好奇心的。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你们敢不敢和老师进行比赛,看谁判断得快?
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
笔者找一名老师写出一个数如47,师生同时回答47不能被3整除。学生再写36,师生同时回答36能被3整除。学生又写73645582468,笔者先回答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学生又写69417238914,笔者很快回答这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很惊讶,便问老师这么大的数你怎能判断得这么快呢。笔者接着说,这里面有窍门,看谁能先发现?这样便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思维和兴趣。很快有的同学把手高高举起,回答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其余的同学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
在第八册数学课中有“0不能作除数”这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0作除数为什么无意义呢?板书:0×0=0,12×0=0,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如:0÷0=0,0÷160=?这时有的学生要问,能不能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呢?教师板书:三个渔翁去打鱼,结果一条鱼也没有捞到,平均每个人打了多少条鱼?学生经过思考,列式为0÷3=0,就没有3×0的算式。然后,再根据乘法的意义,也能使学生解决“0不能作除数”这一问题。
结合创新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创新教学是当今教学的一个热点,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实际教学的例子出发,来让学生了解新知的道理。笔者在教学五年级分数应用题时,把一小杯子不满的水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然后,把它冻结了,结果体积上升了,杯子满了。学生感到好奇,于是笔者让学生量一量体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结果量得的体积比原来增加了1/11。这使学生从此知道了水结成冰时体积比原来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体积比原来缩小了1/12,同时也了解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的道理。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让每一节课都能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迫切,真正启迪每个孩子的心灵,真正让学生感兴趣,学有所味。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瓦房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却是那么的沉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创新教学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但是小学数学课堂上除了数字还是数字。如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创新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一般都比较单调、枯燥,因为它没有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除了数字还是数字,而且一味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如果有了趣味故事,也许能让学生感兴趣,产生喜爱之情。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初步除法应用题这一课,在进行新课之前笔者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正是中午时分,人困马乏日当头,唐僧便让猪八戒去找吃的。八戒望见前面山坳中有一片桃林,便从林子中摘了12个又红又大的桃子。唐僧吩咐八戒,现在你把桃子平均分一分。八戒觉得沙僧平时不多说话、忠诚老实,分给他一个;师傅终日辛苦,好善待人,分给他两个;孙悟空争强好斗不好对付,分给他三个,剩下的都留给自己。孙悟空立刻叫了起来:“不对,不对。”于是唐僧又叫孙悟空来分,孙悟空说:“这有什么难的,只要我牢牢记住师傅的‘平均’二字,怎能分不公平呢?”
师: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怎么分的吗?板书:12÷4=3(个)
生:就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每人分3个桃子。
通过这个故事,巧设悬念,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中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力集中时间并不长,一般在新授课的巩固练习时学习的思维逐渐下降,所以在巩固练习的后期应适时掀起高潮,提高兴趣,以活跃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巩固练习的后期笔者是这样激发学生好奇心的。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你们敢不敢和老师进行比赛,看谁判断得快?
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
笔者找一名老师写出一个数如47,师生同时回答47不能被3整除。学生再写36,师生同时回答36能被3整除。学生又写73645582468,笔者先回答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学生又写69417238914,笔者很快回答这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很惊讶,便问老师这么大的数你怎能判断得这么快呢。笔者接着说,这里面有窍门,看谁能先发现?这样便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思维和兴趣。很快有的同学把手高高举起,回答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其余的同学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
在第八册数学课中有“0不能作除数”这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0作除数为什么无意义呢?板书:0×0=0,12×0=0,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如:0÷0=0,0÷160=?这时有的学生要问,能不能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呢?教师板书:三个渔翁去打鱼,结果一条鱼也没有捞到,平均每个人打了多少条鱼?学生经过思考,列式为0÷3=0,就没有3×0的算式。然后,再根据乘法的意义,也能使学生解决“0不能作除数”这一问题。
结合创新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创新教学是当今教学的一个热点,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实际教学的例子出发,来让学生了解新知的道理。笔者在教学五年级分数应用题时,把一小杯子不满的水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然后,把它冻结了,结果体积上升了,杯子满了。学生感到好奇,于是笔者让学生量一量体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结果量得的体积比原来增加了1/11。这使学生从此知道了水结成冰时体积比原来增加了1/11,当冰化成水时体积比原来缩小了1/12,同时也了解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的道理。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让每一节课都能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迫切,真正启迪每个孩子的心灵,真正让学生感兴趣,学有所味。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瓦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