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从能快则快,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一路走来,南通发展的步幅坚定而清晰。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下足功夫。在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在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转变;在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保友好型转变。转变的话题并不轻松,因为还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沉淀在过剩产能、有污染行业中。这是种挑战、是种倒逼,更是种机遇。具体到南通,就要继续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优、好中求富、好中求美的发展方向。
科技含量体现发展质量。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将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质。科技创新可以变废为宝,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变追赶为领跑。这几年,我们南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技术、人才、平台和企业家的作用,为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12年南通就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3年入选全国智慧城市,2014年跻身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连续7次被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5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排行榜”。从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天鹏号”绞吸船,到“希望1-7号”系列海洋钻井平台,从中天光缆、中远船务,到蛟龙重工、神马轴承,一个又一个名扬四海的“南通制造”,無不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力量。新建的中央创新区作为“城市之心”,将成为提供不竭动力的新引擎。
“含绿量”体现发展质量。“含绿量”就是“含金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得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做产业梯度转移的被动接受者、亦步亦趋的跟随者,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些年,南通把环境压力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动力,一手抓生态红线保护,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淘汰落后产能,敢于关停高排放高污染项目。仅2017年就完成548个污染治理项目,关停39个重污染企业,取缔108家“十小”企业,清洁化改造107家“十大”企业,治理土壤污染889亩。一手抓绿色开发,“十二五”期间新增造林71.8万亩,人均公园绿地18.47平方米,两项均列全省第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28%,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创建森林城市的总动员,又加快了全市绿色发展的步伐,一个“山水相映、城水相拥、人水相怡、绿水相辉”的宜居城市,才会散发“高质量发展”的魅力。
幸福感中看发展质量。为了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求速度”阶段,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求质量”阶段,主要满足“好不好”的问题,这一阶段更突出百姓的获得感。发展质量到底高不高,老百姓才是定盘的星。“蛋糕”的大小固然是质量的一种象征,但“蛋糕”的分割才是检验“质量”的最终标准。新时代社会财富的意义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或者不再主要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而是成为保证人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稀缺的“一般公共产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富民在先”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最值钱,在提高幸福指数的同时,赢得的是拿钱买不到的人心。当普通百姓脸上常常漾起幸福模样的时候,那才是发展质量的最好印证。
从能快则快,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一路走来,南通发展的步幅坚定而清晰。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下足功夫。在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在经济效益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转变;在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保友好型转变。转变的话题并不轻松,因为还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沉淀在过剩产能、有污染行业中。这是种挑战、是种倒逼,更是种机遇。具体到南通,就要继续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优、好中求富、好中求美的发展方向。
科技含量体现发展质量。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将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质。科技创新可以变废为宝,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变追赶为领跑。这几年,我们南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技术、人才、平台和企业家的作用,为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2012年南通就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3年入选全国智慧城市,2014年跻身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连续7次被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5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排行榜”。从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天鹏号”绞吸船,到“希望1-7号”系列海洋钻井平台,从中天光缆、中远船务,到蛟龙重工、神马轴承,一个又一个名扬四海的“南通制造”,無不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力量。新建的中央创新区作为“城市之心”,将成为提供不竭动力的新引擎。
“含绿量”体现发展质量。“含绿量”就是“含金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得告别“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做产业梯度转移的被动接受者、亦步亦趋的跟随者,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些年,南通把环境压力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动力,一手抓生态红线保护,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淘汰落后产能,敢于关停高排放高污染项目。仅2017年就完成548个污染治理项目,关停39个重污染企业,取缔108家“十小”企业,清洁化改造107家“十大”企业,治理土壤污染889亩。一手抓绿色开发,“十二五”期间新增造林71.8万亩,人均公园绿地18.47平方米,两项均列全省第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28%,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创建森林城市的总动员,又加快了全市绿色发展的步伐,一个“山水相映、城水相拥、人水相怡、绿水相辉”的宜居城市,才会散发“高质量发展”的魅力。
幸福感中看发展质量。为了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求速度”阶段,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求质量”阶段,主要满足“好不好”的问题,这一阶段更突出百姓的获得感。发展质量到底高不高,老百姓才是定盘的星。“蛋糕”的大小固然是质量的一种象征,但“蛋糕”的分割才是检验“质量”的最终标准。新时代社会财富的意义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或者不再主要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而是成为保证人生存与发展的、不可稀缺的“一般公共产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富民在先”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最值钱,在提高幸福指数的同时,赢得的是拿钱买不到的人心。当普通百姓脸上常常漾起幸福模样的时候,那才是发展质量的最好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