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仓,那群散发着太阳温度的少年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镰仓,可能是我们这代人除了东京、大阪、京都外,最熟悉的日本城市了。记得每次小学放学后,我都迫不及待地回家,等在电视机前,看着指针一点点地指向6点,电视机里就会传出熟悉的音乐声。伴随着清晰的鼓点,我憧憬着那群散发着无所畏惧梦想的少年。
  镰仓,从那时起,给我的印象就是流川枫骑车经过的那片海,就是樱木花道站在车站前,正对着的那片海。
  我想终有一天,我要去见见那片海,去见一见那群散发着太阳温度的少年。和我这样想法的人很多,他们把这样的行程叫作朝圣之旅。可对我而言,除了朝圣之外,还有对我青春和童年最为盛大的礼赞。我不远千里,就是为了看那片梦想中的大海。
  江之岛的电车就如动漫里一样,被漆成了古朴的绿色,从井上雄彦创作灌篮高手之前,就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风格。
  登上江之岛的电车,我的心情随着电车的缓缓启动,好像是等待命运赠礼的安非内瓦特,既激动又害怕。两边建筑物的阴影好像是宫崎骏电影的原画,一帧一帧地落在车厢的地面上。
  突然,日光在我眼前炸裂,海水的味道肆无忌惮地朝我扑面而来。在短暂适应光线后,我看到了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在日光下泛着此起彼伏的光,又好像是无数颗钻石洒落在海面上,海水就这样气势如虹毫无遮掩地一路杀向海天交汇处。
  我靠近车窗,一段段的日光清晰可见,它们从云端倾泻而下,朝我张开翅膀,迎面而来,混杂在海水中的还有日光的芬芳。
  夏天了呀。我想。
  夏天,是樱木花道燃烧梦想的那个季节。
  我趴在窗前,沿着海岸线的长长的步道,没有一丝一毫的遮蔽,就这样赤诚地坦露在日光下。我仿佛在无尽的时光隧道里穿梭,我看到陵南的篮球队员在教练田刚的鞭策下,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奋力向前。
  镰仓高校前到了,镰仓高校前到了,镰仓高校前到了。
  江之岛的提示音有三遍,不少人都同我一样在此处下车。镰仓高校前的车站可谓简单到有点简陋,长椅、饮料售卖柜,还有一块暗色的站牌,仅此而已。我沿着站台慢慢走,来到了最有名的十字路口,看着信号灯一闪一闪,我站在樱木花道曾站立的位置,江之岛的电车缓缓驶过,在它离开的时候,我就能看到站在日光里的那个夺目的少女晴子。
  那些青春而美好的画面就此凝固了,盛满日光的月台,充满海风的街道,原来,这就是镰仓呀。
  我转身,沿着步道慢慢向前走,我不想和攻略上所记录的那样,拍个照打个卡,就算是纪念了。因为我忽然眷恋起镰仓的海、镰仓的日光,还有镰仓的空气。
  我住在镰仓的友人家里,友人的奶奶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妇人。更为神奇的是,在她和她邻居之间,卧着一段铁轨,每天江之岛的电车都会从她家后院前的铁轨上穿越而過。奶奶会觉得烦吗?我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但是看到奶奶兴奋地等在后院,一边拿着水壶浇花,一边朝着司机挥手致意的时候,我想我是多虑了。对于奶奶而言,这更像是一场每日的问安,一场简单的仪式。
  夜晚,友人带我去吃当地一家很出名的银鱼饭。上一次见到银鱼,还是在无锡,无锡的银鱼非常难得,厨师们把它们放在水蒸蛋上,一方面让水蒸蛋吸收银鱼的鲜味,一方面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银鱼的口感。
  镰仓的银鱼个头大小也和无锡的差不多,不同的是,它们是被混在山药泥里,山药泥是放在米饭上用以润滑口感的,一口吃下去,咸淡适中,我可以不用配菜便消灭一碗银鱼饭。结果作为配菜的焦糖布丁和炸蔬菜一上来,我就立刻连配菜都吃得干干净净了。
  “其实,镰仓还有上千年的神社哦,要不去看看?”友人如此推荐,我当然也欣然赴约。
  翌日,我们便出发前往千年之前鹤冈八幡宫。前往八幡宫的路上,有各色的小吃,有甜甜的和果子,有酥酥的乳酪,还有甜茶等等。友人看我咽着口水的样子,连连许诺午餐就在这里解决。
  春天的鹤冈八幡宫据说樱花遍地,可惜我错过了最佳的赏樱季节。然而一只仙鹤从我面前毫不畏惧地走过,大有睥睨众生的气势。鹤冈八幡宫,果然名不虚传呀。
  我正想跑到正殿前许愿,没想到一群人按照座次,整整齐齐地坐在那里。这边是友人和我说,在八幡宫中经常能遇到结婚的新人。这是我第一次围观正统的日本婚礼,新娘穿着洁白的白无垢,幸福地依偎在新郎身边。
  八幡宫是武门之神,虽说日本信仰万物皆灵,但武门之神也能给予新人祝福吗?我回忆起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故事:康平六年,源赖义向京都府石清水八幡宫提出劝请,希望能在镰仓鹤冈设立八幡宫。百年后,源赖朝入主镰仓,将神社移往了现在的所在地,从此八幡神就成为源氏的守护神。作为武士的守护神,从此在人们的心里就不可动摇。
  我注视着安静打坐和尚造型的八幡神,看上去如此安宁的八幡神,却是弓箭之神,在强力的背后,居然还能保佑人们育儿平安,真是诡异的落差呀。
  但转念一想,不正是如此吗?我眷恋的那群少年,有的看上去颓废,有的看上去迟钝,有的甚至看上去不良。但当他们披上战袍,当他们踏上属于他们的球场,荣耀和热血便从他们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散发出来,汹涌而来,势不可挡。
  傍晚,海面变成了华丽的金红色。我学着那群少年,慢慢地沿着海岸奔跑。出发前,奶奶挥手对我说:“加油呀!活在日光里!”
  我努力呼吸,每个肺泡都被强行扩张,充满了带着日光的空气,心里原本的阴霾一扫而空。为什么记忆里的少年们从来没有颓然的时候呢?因为他们即便失败了也会在日光里等待重生,他们的心里有着最纯净的镰仓海,暴风骤雨过后,依然晴空万里。
  尽管时光会雕刻他们的容颜,但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永远是散发着太阳温度的少年。他们在球场上无所畏惧,所向无敌,经历挫折之后卷土重来。
  你历尽千帆,归来一定还是少年。
其他文献
你是我永远蔚蓝的晴天,若是没有你,我大抵不知道自己青春的色彩,后来当自己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我才敢仔细端详曾经拥有的一切。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多么推陈出新,就像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时光的更替,渐渐隐匿在时间里。  第一次认识你的时候,是在高一,那个时候的你扎着长长的马尾。学校在拍摄两寸免冠照片的时候,你一个调皮的眨眼让相机定格了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在笑你的照片好搞笑的时候,你眨眨眼睛说:“还不
期刊
身处阴霾里,我读到一篇文章——贺舒婷写的《你凭什么上北大》。她这样写道: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也开始尝试用那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努力,每天凌晨6点起床,第一个早早地到教室里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饭,便开始疯狂地学习;下午辗转到离校数公里外的培训中心学习艺考专业课。然后傍晚再赶回学校,却无数次在公交车上睡过站;回到学校用冷水洗脸后继续抄笔记,写完桌前厚厚的作业本,接着写四五千字的影
期刊
当初复读的我也曾视自己为尘埃,但是我一直相信,只要自己愿意付出并从不停歇前进的步伐,小小的尘埃也可以成为全宇宙最浩瀚的星云。  我还记得离开大学校门的那一天正值雨季。因为伞太小,为了遮挡行李的我顾不上被雨水打湿的自己,继续拖着行李一点一点地往车站的方向挪去。  那时候的我在旁人眼里显得有些狼狈,而导致这一举措的罪魁祸首来自我的怪情绪。  和周围的人提到退学复读的原因,是水土不服。其实我是想重考之后
期刊
从没觉得天分比颜值重要,但颜值下滑只能靠天分了  沈腾于1979年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他的姐姐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是一名高音女歌唱家。沈腾从小胸无大志,父母原本希望他学有所成,奈何成绩实在“羞涩”,最终在姐姐的建议下去考军艺,好歹是一名军人,将来能有个“铁饭碗”。  沈腾回忆起来,自己当时不但不会表演,也不知道什么是表演,“仅仅是靠颜值考上的”。小时候的沈腾特别顽皮,也特别嘴欠,得罪了许多高年
期刊
初中的时候,我最爱那个叫朴树的民谣歌手,那时候他还没有复出,网上的视频里他留著长长的碎发站在光影里,闭上眼睛拨动着琴弦,日落色的吉他在他手中发出天籁般扣人心弦的声音,忽然间我就感动了,世上再也没有比吉他更清澈动听的乐器了。忽然间我就萌发了想要学习吉他的念头,这个念头盘踞在脑海里,疯狂地生长。  初三那年,我央求父母给我买一把吉他,他们觉得我是三分钟热度,又怕学吉他影响我学习,便拒绝了我。不失落是假
期刊
冬日里的风带着些许尖酸刻薄,漫不经心地游荡在整个校园里,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吹得同学们直打哆嗦。尽管寒风刺骨,我还是迎风而行,这寒风似乎在提醒着我们每个人,这是我们在高中生活里最后一个冬天了,它吹得人清醒,却吹不散我对未来的向往,更吹不灭我心里对绘画的那份热忱,尽管前路漫漫,也会一直迎风而走。  我带着父亲送我的画板踏上了去学校的火车上,听着那首四分十三秒的纯音乐。下车后,校门口站着一个男生,依旧
期刊
从小我就对蓝色有一种醉心的向往,觉得那是世间最无暇且纯净的色彩,于是去往最美好的纯净之地的想法就应运而生。  高考过后,我来不及等到录取通知书,就已经做好了去寻觅那抹蓝色的计划,这是我的梦想,没有任何的功利心,只想自己去往一个洁净的圣地,去探寻新的惊喜。  打点好简单的行囊,我开始了这趟洗涤心灵的旅途。这是我成年后的第一次单独远行,也必将是精彩纷呈的,是我送给自己的成人礼。  1  到达预定好的客
期刊
“无兄弟,不篮球”,衣柜里的5号球衣上这6个字仍旧清晰可见,然而已记不清上次在篮球场上酣畅淋漓是什么时候了。有时会问自己,是不是长大了,自己的选择多了,得到一些东西,也会疏远一些东西,甚至是自己曾经那么热爱的篮球……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篮球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犹记得当年高中那会儿,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娱乐方式,加上学业又紧张,一周里面唯一放松的方式就是打篮球了。那时候对篮球的痴迷到了特别深
期刊
收到2018年12月《花开不败》杂志的样刊,一整天的我都忍不住嘴角上扬,2017年12期有我,2018年12期有我,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时光。书桌上陈列着色彩缤纷的杂志,如同穿戴了鲜艳衣服的小孩子,手挽着手,站在我面前,歪着小脑袋,如同问好,又像是告别,而我说不清是欣慰,还是不舍,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我目送他们渐行渐远,亦如目送曾经在灯光下敲打着键盘的女孩。白炽灯落在绿萝旁,一杯半凉的白开水,一
期刊
2月18日,上海首家从事垃圾分类活动的专業化社会组织——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在虹口揭牌成立。“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是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基础上,由区民政局培育、社会力量参与而发起成立的。该事务所成立后,将通过对社区居民、楼组长、居委干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操作步骤的宣讲培训,帮助全区1万多名楼组长组织居民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从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上海政府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