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天之骄子的诚信教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成为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表成败。
[关键词]诚实守信 缺失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42-0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群体里还存在着某些不良现象,尤其是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的诚信严重缺失,特别应该值得关注。诚心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或表里不一;学风不正、抄袭论文、考试作弊;拖欠学费、借贷不还:在人才市场提供失真材料等。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成为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积极探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和有效的诚信教育措施,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尤显重要。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当代个别大学生诚信缺失,引发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不是偶然的,我们既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败,也不能将其看成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的诱发因素。
(一)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处在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着巨大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的健康,在孩子面前讲一些不诚信的话、做一些不诚信的事,使孩子直接感受社会的阴暗面,形成灰色心理。耳濡目染逐渐扭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家庭的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在现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延续片面的期盼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一心考得高分、考取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养成了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甚至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考试作弊、蒙骗家长的行为,而忽视在日常行为中诚实守信思想品德的自觉养成,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诚信等道德品质的下降。
(二)学校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最直接、最有力、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是人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加强对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意义。然而,我们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既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机制体制上的。对此,一些人对学校德育不无幽默地说:“我们的德育是倒金字塔的,幼儿园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中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进行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见,学校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小学、中学、大学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相互衔接的德育教育链条,因而导致在大学阶段,还要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从教育内部的成因来看:一是教育法律法规尚需完善,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要进行有效的界定,使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近些年一些地方在高考中出现的出于“地方保护主义”,默许甚至纵容考生高考舞弊等现象,给学生诚信的养成带来了恶劣影响。二是教师的个人诚信修养、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能力水平以及一些不良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效果,个别教师学术造假、学术剽窃等一些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亟待创新。我国德育教育在方式和方法改革上取得了可喜成果,然而,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教学传统还没有彻底转变,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不良的诚信教育方式和方法必然影响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不良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复杂时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他们所处的国内外复杂环境与之心理承受能力极不相称。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承受着社会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也感受着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带来的冲击,现阶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社会的激烈变革,使得一些身心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某种错位,甚者不辨良莠。当他们看到不诚信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却常常受到伤害甚至奚落等社会现象时,由于主观判断是非能力不强,往往不能客观面对社会不良影响,而采取消极甚至极端的态度。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前一个时期,由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忽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之我国社会生活中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从客观上也对一些不诚信行为或多或少的起了纵容作用,使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大学生,难以抵御来自多方面的诱惑和误导。社会的不良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等道德修养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立身之本。无诚无信,无信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观需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德育工作要把诚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可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开展诚实守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学校要积极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能力;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知晓民意,关注民生,修身立德,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二)“三育人”工作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要紧紧抓住诚信教育这项重要任务,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要首先为人师表,着力提高教师的诚信水平。育人者,先育己,教师必须首先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中勤奋工作、诚实守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带动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要改进教育方法,建立平等互动交流机制,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
(三)校园环境建设要彰显诚信教育
学校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彰显诚信教育理念。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设施,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四)社会实践要着力加强诚信教育
学校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设必要的条件和环境,激励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学校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接受社会这所大学的再教育,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诫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
(五)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一是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要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并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构建诚信评估机制。要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总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不断的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改变目前大学生道德、诚信滑坡的现状,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诚实守信 缺失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42-0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党和国家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群体里还存在着某些不良现象,尤其是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的诚信严重缺失,特别应该值得关注。诚心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或表里不一;学风不正、抄袭论文、考试作弊;拖欠学费、借贷不还:在人才市场提供失真材料等。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成为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积极探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和有效的诚信教育措施,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尤显重要。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当代个别大学生诚信缺失,引发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不是偶然的,我们既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败,也不能将其看成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这一现象的出现有着复杂的诱发因素。
(一)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处在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时期,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着巨大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的健康,在孩子面前讲一些不诚信的话、做一些不诚信的事,使孩子直接感受社会的阴暗面,形成灰色心理。耳濡目染逐渐扭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家庭的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在现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延续片面的期盼孩子“成龙成风”,只要孩子一心考得高分、考取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孩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养成了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甚至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考试作弊、蒙骗家长的行为,而忽视在日常行为中诚实守信思想品德的自觉养成,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诚信等道德品质的下降。
(二)学校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最直接、最有力、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是人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加强对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意义。然而,我们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既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机制体制上的。对此,一些人对学校德育不无幽默地说:“我们的德育是倒金字塔的,幼儿园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中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进行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见,学校道德教育还没有真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小学、中学、大学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相互衔接的德育教育链条,因而导致在大学阶段,还要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从教育内部的成因来看:一是教育法律法规尚需完善,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要进行有效的界定,使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近些年一些地方在高考中出现的出于“地方保护主义”,默许甚至纵容考生高考舞弊等现象,给学生诚信的养成带来了恶劣影响。二是教师的个人诚信修养、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能力水平以及一些不良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效果,个别教师学术造假、学术剽窃等一些不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亟待创新。我国德育教育在方式和方法改革上取得了可喜成果,然而,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教学传统还没有彻底转变,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不良的诚信教育方式和方法必然影响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不良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复杂时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他们所处的国内外复杂环境与之心理承受能力极不相称。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承受着社会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也感受着西方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带来的冲击,现阶段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社会的激烈变革,使得一些身心尚不成熟的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某种错位,甚者不辨良莠。当他们看到不诚信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却常常受到伤害甚至奚落等社会现象时,由于主观判断是非能力不强,往往不能客观面对社会不良影响,而采取消极甚至极端的态度。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前一个时期,由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忽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之我国社会生活中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从客观上也对一些不诚信行为或多或少的起了纵容作用,使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大学生,难以抵御来自多方面的诱惑和误导。社会的不良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等道德修养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立身之本。无诚无信,无信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既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观需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德育工作要把诚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可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开展诚实守信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学校要积极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能力;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知晓民意,关注民生,修身立德,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二)“三育人”工作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要紧紧抓住诚信教育这项重要任务,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要首先为人师表,着力提高教师的诚信水平。育人者,先育己,教师必须首先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中勤奋工作、诚实守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觉接受社会和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师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带动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要改进教育方法,建立平等互动交流机制,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
(三)校园环境建设要彰显诚信教育
学校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彰显诚信教育理念。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设施,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四)社会实践要着力加强诚信教育
学校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创设必要的条件和环境,激励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学校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接受社会这所大学的再教育,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诫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
(五)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一是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要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并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构建诚信评估机制。要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总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不断的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以改变目前大学生道德、诚信滑坡的现状,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