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尽管世界谷物产量持续上升,但谷物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难以扭转。
高粮价时代已经到来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已经攀升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粮食价格继续扮演着领涨的角色。实际上,粮食价格上涨问题,并不仅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
粮价拐点难现
联合国粮农组织本月中旬发布报告指出,世界谷物储备在今年将会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粮食市场供应趋紧、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缓解。报告认为,生物燃料的兴起,是谷物需求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粮农组织报告说,生物燃料生产在近一段时期,几乎已经“吃掉”了近1亿吨谷物,这其中消耗量最大的是美国,美国预计2007至2008年度,为了生产生物燃料,至少用掉了8100万吨玉米。专家警告说,生物燃料最大的隐忧在于“与粮争地”,大规模改种生物燃料植物,已经造成了美国和墨西哥玉米价格的上涨,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
此外,全球油价的上升,也造成了粮食运输成本增加,这一点也是全球范围内粮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粮农组织认为,为了提高谷物的储备量,缓解粮食价格的上行压力,各国政府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谷物产量。目前,各国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计划出台多种措施,增加自身的粮食储备。如日本就计划提高其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小麦、大豆的储备水平。美国也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其核心原则为保障粮食生产者利益,代表性措施包括农业补贴、价格支持等。
中国绝对不是威胁
前不久,有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在报道中说,一旦雪灾后的中国加大粮食进口,世界粮食价格就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国际粮价上涨,中国绝不是主要因素。从上世纪80年代初直到2004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代表处官员张忠军认为:“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粮价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为稳定粮价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挖库存而不是大量进口来填补的。“从FAO掌握的情况来看,中国国内有足够的粮食来源满足本国供应。”他说。
中粮集团下属的中谷期货经纪公司总经理费忠海认为:“国际粮食价格主要是通过大豆传导到国内。”
中国每年4500万吨大豆需求有3000万吨依赖于国际市场,中国没法摆脱大豆带来的阴影。但是,中国占据了全球6000万吨大豆贸易总量的50%,国际大豆期货因此一路看高,继续领跑其他粮食品种的价格。
据测算,中国每年进口3000万吨的大豆,相当于节省下2亿亩优质农田和大量的水资源,相当于中国目前耕地面积的13%。正是在这腾出的2亿亩水土资源上,中国维持着三大主粮品种脆弱的平衡。
粮价还能涨多少
在专家们纷纷预测2008年粮价“涨声”一片中,惟一有争论的一点是,粮价的涨幅到底会有多大?进入上涨通道的粮食价格2006年上涨9%,2007年上涨40%,2008年的粮食价格涨幅会是多少?实际上,涨势在粮食期货市场中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了。
现在大豆明显供不应求,大豆跟玉米的比价还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土地来种植大豆,必然会涨价。
温思美认为,虽然粮价上升是可预期的,但推动粮价大幅度上涨的因素并不具备。因为工业转换,如生物能源的生产是有门槛的,政府可以控制。他认为,在可预期的将来,粮价会处于一个稳定的阶段。他还强调,粮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并未如想象中关联那么大,“确实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预期。这种预期推动了与粮食毫无关系的一些产品涨价。”
高粮价时代已经到来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已经攀升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粮食价格继续扮演着领涨的角色。实际上,粮食价格上涨问题,并不仅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
粮价拐点难现
联合国粮农组织本月中旬发布报告指出,世界谷物储备在今年将会降至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粮食市场供应趋紧、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缓解。报告认为,生物燃料的兴起,是谷物需求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粮农组织报告说,生物燃料生产在近一段时期,几乎已经“吃掉”了近1亿吨谷物,这其中消耗量最大的是美国,美国预计2007至2008年度,为了生产生物燃料,至少用掉了8100万吨玉米。专家警告说,生物燃料最大的隐忧在于“与粮争地”,大规模改种生物燃料植物,已经造成了美国和墨西哥玉米价格的上涨,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短缺。
此外,全球油价的上升,也造成了粮食运输成本增加,这一点也是全球范围内粮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粮农组织认为,为了提高谷物的储备量,缓解粮食价格的上行压力,各国政府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谷物产量。目前,各国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计划出台多种措施,增加自身的粮食储备。如日本就计划提高其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小麦、大豆的储备水平。美国也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粮食安全,其核心原则为保障粮食生产者利益,代表性措施包括农业补贴、价格支持等。
中国绝对不是威胁
前不久,有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在报道中说,一旦雪灾后的中国加大粮食进口,世界粮食价格就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国际粮价上涨,中国绝不是主要因素。从上世纪80年代初直到2004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温思美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代表处官员张忠军认为:“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粮价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为稳定粮价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挖库存而不是大量进口来填补的。“从FAO掌握的情况来看,中国国内有足够的粮食来源满足本国供应。”他说。
中粮集团下属的中谷期货经纪公司总经理费忠海认为:“国际粮食价格主要是通过大豆传导到国内。”
中国每年4500万吨大豆需求有3000万吨依赖于国际市场,中国没法摆脱大豆带来的阴影。但是,中国占据了全球6000万吨大豆贸易总量的50%,国际大豆期货因此一路看高,继续领跑其他粮食品种的价格。
据测算,中国每年进口3000万吨的大豆,相当于节省下2亿亩优质农田和大量的水资源,相当于中国目前耕地面积的13%。正是在这腾出的2亿亩水土资源上,中国维持着三大主粮品种脆弱的平衡。
粮价还能涨多少
在专家们纷纷预测2008年粮价“涨声”一片中,惟一有争论的一点是,粮价的涨幅到底会有多大?进入上涨通道的粮食价格2006年上涨9%,2007年上涨40%,2008年的粮食价格涨幅会是多少?实际上,涨势在粮食期货市场中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了。
现在大豆明显供不应求,大豆跟玉米的比价还不足以吸引更多的土地来种植大豆,必然会涨价。
温思美认为,虽然粮价上升是可预期的,但推动粮价大幅度上涨的因素并不具备。因为工业转换,如生物能源的生产是有门槛的,政府可以控制。他认为,在可预期的将来,粮价会处于一个稳定的阶段。他还强调,粮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并未如想象中关联那么大,“确实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预期。这种预期推动了与粮食毫无关系的一些产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