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成误区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态生成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让人忧心的是,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走进了新的教学误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惟有深入文本、弹性预设、机智引导,才能走出生成误区,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成性教学 实践误区 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27-02
  
  一、问题的提出
  1.背 景
  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自此,“生成”就成了新课改创导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就成了教师新的实践课题。然而在现实实践过程中,一些语文课堂教学却在新的误区里徘徊,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这里,我们结合语文教学现状和案例,辨析问题,提出对策,请大家指教。
  2.“生成性”教学的界定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概念,《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连,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所谓的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3.“生成性教学”的理论溯源
  对于生成性教学,实践探索早于理论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 Emilia)地区在幼儿教育中就进行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他们提出了瑞吉欧方案教学,强调“过程模式”教学。对生成性教学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的是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伊利莎白·琼斯教授和约翰·尼莫教授,他们合著《生成课程》一书。国内最早研究“生成性教学”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她在其“新教育改革”中倡导并大规模地在教学一线开展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收集了大量原始材料。
  二、实践的误区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的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走进了新的误区。
  1.迷失目标的“泛生成”
  主要是对课标理念和生成理念的误读,认为既然提倡“开放、动态、多元的形式”,那就让学生“做主”——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从“学生围着教师转”变为“教师跟着学生走”,放弃教师的主导功能。所以笔者认为,提倡生成≠不要预设,提倡动态生成≠迷失教学目标。
  2.点到为止的“浅生成”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曾指出: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教学实施。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课堂生成蜻蜓点水。
  3.脱离文本的“伪生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少教师却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曲解文本、游离文本的解读“听之任之”,使课堂生成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迷失目标,文本解读浮于表面,课堂生成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三、有效的对策
  1.弹性预设,有效生成。
  所谓弹性预设,指的是教学预设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设计。弹性预设既要保证教学设计的权威性,又要为体现学生主体能动性而预备充分的空间。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
  所以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课程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只能“有”中生“有”。这里所讲的“有”不仅包括“教材”、“教学活动方案”,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的了解,对学生行为意义的敏感与理解,对普遍性、长期性教学目标的宏观性理解”等,这些都是生成课程的基础。
  2.巧妙捕捉,即时生成。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甚至错误的回答,都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动态的生成性资源。所以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契机,抓住机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样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找到两者最佳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潜心品读,深度生成。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去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语性和灵性。教师凭什么去传递、去唤醒、去点化。只有深入地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的精髓,才能构建真正有效的课堂,才能真正“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
  课堂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坚持人本理念,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变革教学方式,潜心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精髓,弹性预设,巧妙捕捉课堂生成点,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语文智能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3 叶澜、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 郑金洲、蔡楠荣.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目前,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上共同追求的目标。那么,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表现谈起。  一、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表现  1.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应注重能力培养。但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似乎只是讲授知识,教师满足于把
期刊
2014年6月13日上午9点,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会议中心报告厅座无虚席.这里,动力谷企业成长学院特聘讲师、高级培训师胡翠艳老师正在给大家主讲“中高层管理者的五项修炼”课程.生
期刊
本文以浙西南J市N地为例 ,采用访谈法 ,以资源为切入点 ,以当地农村青年的外流为依托 ,对当地农村青年的“回流”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其中针对N地农村青年的“回流”现象
本文为220KV变电站220KV母线发生永久性故障后,由于事故前的运行方式所限,不具备用220KV线路带故障负荷,只能用杏花一次变电所66KV线路带故障变电站的负荷.主要阐述了两种倒
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多次提到无声的音乐,如老子的“大音希声”,陶潜的无弦琴,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以及礼记中的“无声之乐”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命题均是对有声之乐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建设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大量新道路和照明工程投入实施,并逐步趋向于现代化、大型化,其带来的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情况愈发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提出了城市道路照明建设工作中应注重照明质量和节能的观点,提倡道路建设的“绿色照明”模式。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现今道路照明节能工作的落实情况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道路照明节能与绿色照明理念、电力产品技术创新等方
“十三五”时期,密云区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首都发展大局,认真落实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持继承与创新,凝炼完善密云区的总体工作思路,即
期刊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8月10日在雅加达会见了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  徐绍史向佐科提交了中印尼合作建设雅加达—万隆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突出特点和优势及建设目标,强调中印尼以合资模式共建雅万高铁,体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是命运共同体。  徐绍史表示,今年是印尼独立70周年,也是两国建交65周年,中方愿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和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载体,客观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是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广场的营造上渐渐发展成了固定模式,城市与城市间的各种建筑、各种空间,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度。在城市空间的营建上,过分追求营建的速度,而对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越来越少。而以城市空间中的广场为载体,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合理运用地域文化特色这一元素到广场设计中,不仅可以使逐渐消失的文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人,“建安文学”倡导者,著作收录于《曹操集》,言行记载于《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