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规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优化路径探析

来源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法治化的“后矫正时代”.在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处趋于非监禁化、轻型化的背景下,我国须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理念基础进行再定义,以柔性化的监督教育为价值目标,秉持多元复合机能理念,贯彻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和积极青少年发展观.为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有效开展,亟待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多元化规范矫治路径,致力于与被害人关系的修复、强化家庭监护职能与开展家庭治疗、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与健全矫正项目、进行专业化的队伍建设和设置梯度化的中间刑罚.在最大化保障未成年犯权益的同时实现预防犯罪的目标,要注重惩罚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促使未成年犯在社区矫正后能正常回归社会.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公共管理学遵循西方的传统,但在后疫情时代公共管理暴露出的逆全球化危机、价值危机、身份危机、能力危机及技术危机使得公共管理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需要被重新认识.中国公共管理在面对疫情时展现出了价值优势、制度优势、能力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治理优势,这表明中国公共管理必须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之路.具体而言,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时,都需要将其放在批判的文火上烘烤,要在历史传承中寻求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支撑和文化基因,要从中国革命与改革的真实图景中构建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图景,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
青年社区参与不足是制约社区治理创新和治理效果的重大实践问题,构建青年社区认同机制是化解该问题的关键.青年群体的认同式社区参与在青年与社区的互动中形成,其实现路径包括角色接纳、主体赋权与需求驱动三个环节:角色接纳是对青年群体社区参与的情感激发;主体赋权是对青年群体社区参与的效能保障;需求驱动能够创新青年社区参与方式,调动青年社区参与积极性.认同式社区参与是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驱力,有助于实现青年群体从被动参与到自主参与的转变,达到青年与社区双向赋能的效果.
目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是由各级检察机关的监所部门负责,检察机关已经着眼于发挥未检部门的优势和专长,更好地对未成年人进行社区矫正监督.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在实践中检察机关需要运用特殊的不同于成年人的监督方法和社区矫正制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体化模式的发展要求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也归入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来办理,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上的探索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基于此,以检察视角开展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问题研究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