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应该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留守儿童生活在特殊的成长环境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作者将以个案分析的形式,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分析、研究和调整,然后总结方法,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幼儿阶段保育和教育的首要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特别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应该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但对于农村幼儿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幼儿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另一种是幼儿由一方父母(绝大多数是母亲在家)照顾。留守儿童生活在特殊的成长环境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例如自卑、逆反、任性、不善与人交往等,这些都是一些负面情绪。针对以上情况,我将以个案分析的形式,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分析、研究和调整,然后总结方法,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哲哲的故事
第一阶段。发现
一、情景描写
哲哲,是我们想观察的幼儿。之所以观察他,是因为他刚入学就表现出了一些特别的性格,孤僻、调皮、易怒,不善于与人交往。
早晨,哲哲来得比较晚,小朋友们都在开心地玩玩具,他来之后就去拿别人的玩具,然后抛玩具!宣萱很生气地说:“你不要乱扔玩具。”但他丝毫不理睬,睿睿也学他一起扔玩具,不一会满地都是玩具了!小朋友们都过来说:“别乱扔……”他却大声叫起来。
二、剖析反思
剖析一:行为表现。入园一个月来,在活动中,哲哲不能和幼儿很好地游戏。有时独霸游戏玩具,有时和幼儿争抢玩具或乱扔玩具。
剖析二:个性特点。哲哲顽皮好动。
剖析三:与人交往。不善于与人交往,经常用吼叫、发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与家长交流
哲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呢?在家里又是什么情况呢?于是我们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原来,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看望孩子。他一直是由母亲一个人带着,他们所住的村子人很少,而且他们是外地人,很少把孩子帶出去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性格上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特别是与人交往的表达方式存在不足。
反思感悟:《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渐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哲哲在入学前,除了他母亲几乎没有其他朋友,在与同龄人相处上显得很困难,他不愿意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约,更不愿意主动与小朋友交流。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只要不顺他的心,他就会大声地吼叫或乱扔东西。
策略:1.展示他的长处,增加自信心。吸引其他幼儿主动与他交往。2.教师主动与他交往。做到多观察、多等待、多分析、少发言。3.家长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让孩子的父亲多与孩子沟通,让父爱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影响
美工区。哲哲在美工区画画,我走过去坐下,静静地看着。他拿着一盒水彩笔挑颜色,最后拿了一支黄色。“叶子是黄色的”他拿来一片叶子画起来,然后拿来放大镜观察叶脉,在叶子轮廓里面叶脉。他说:“老师,我画了叶脉,你看!”我微笑着说:“是的,叶脉。”我很好奇,他接下来要做什么,但我忍住了好奇,安静等待……他拿来透明色板,观察叶子。说:“啊,蓝色的叶子。”他埋头画下蓝色叶子。然后又拿了绿色、红色、棕色等色板,一一面下不同颜色的叶子!
接着,他又搬出一个南瓜,放到画纸上,找了一支黄色的笔,沿着南瓜边缘画了一圈,说:“南瓜画好了。”我点点头,本想提示他还可以画得更好些,但我还是忍住了,等待他的发现。“哦,还有南瓜柄。”他笑了笑又添上了一笔。“嗯,这里还需要再画一下!”“老师这是南瓜。”我说:“是南瓜。”他显得很开心。哲哲又发现了一个山芋,他又拿来放大镜看了又看,我也凑过去看一看。“老师,这里有黑点。”“哦,是的。”“山芋坏了吗?”“可能时间长了,有点坏了。”“那我来画个山芋。画个坏的山芋。”于是,他开始画山芋。也许他画的不是一个很美的山芋,但是是一个很特别、他很喜欢的山芋,他很开心。这几天,他都在这里玩,兴趣极其浓厚,他不仅对科探很感兴趣,而且对美术也非常感兴趣,他能将科学探究与美术相结合。入园第三个月他变得开心了,脸上洋溢着笑容。同时他还吸引来了他的伙伴。
第一个过来的小女孩叫涵,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小孩。“你在干什么?”她问,哲哲没回答。涵笑了笑,走过去,帮他拿了一个放大镜。他接过放大镜开始观察山芋,然后又开始画山芋,两个人虽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他们之间很友好。接着,又来了一个小男孩凡,他在旁边看了很久。然后他也拿起一块色板,“我也来看看吧。”他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东西都变成红色了。”
哲哲说:“我想要一个绿色的,因为我想起了《绿色的世界》这首儿歌。”凡凡帮他拿了一个绿色的。
反思感悟:以前的哲哲不爱与人交往,更不知道如何与同龄小朋友相处,他几乎没有朋友,与人交流的方式不是吼叫就是打闹。现在的哲哲有了明显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为期两个月的过程中,从接受他人和他人相处到与人快乐地交谈、游戏,我们都付出了很多。我们一直对他进行观察和思考,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采用合适他的方式,让他走出自我,和别人一起快乐地游戏。 第三阶段:快乐
“他吸引来了朋友”,相信他也会被他人吸引。那个活泼的小女孩涵在娃娃家玩,哲哲也跑过去看她,“你在干嘛?”“烧饭啊!你来帮我吧!”,哲哲也参与进来。
他们洗菜、炒菜、装盘、吃饭,玩得开心极了!凡凡还带他到小菜园玩耍!那可是凡凡最喜欢的地方!
“青菜上有小虫子呢,我们来捉它们吧!”凡凡说。“不,我怕。”哲哲说。凡凡说:“看我抓,我不怕!你也不要怕。”他们一起开心地笑起来!真好!
看完“哲哲的故事”,你是否会有所感触,他的改变是因为什么?——教师和小朋友们的“关爱”!这种关爱不是传统的关爱,而是运用了一些技巧。
首先你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去观察和发现他的不足和长处,让他的长处“发光”。在这个环节里,我也研读了《有力的师幼互动》,运用了其中的一些策略。策略——慢下来关注当下。“慢下来,可使你真正关注某个幼儿,与他建立个人联系。”“幼儿感到你在关注他,放松下来,开始相信你在那儿。”“他变得更乐于和你一起学习。”以上这段我特别喜欢,“关注”——“放松”——“相信”——“乐于”,這是一种非常柔和、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就像文中所说:“看起来你似乎什么都没做,但是这不是真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和他建立了联系,他得到了尊重。“采用镜像对话”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在你观察他的言行时,你不要嘀嘀不休地问问题,而应该把你所听到或看到的幼儿的言行反馈给幼儿。在故事中,我也是努力做到对友善、耐心、举止行为得体的行为加以肯定,并给予具体的、详细的信息,鼓励他重复、实践和巩固。这样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同时对一些不太被接受的行为会减少。除此之外,当他的“发光”点被挖掘出来后,必然会引发“幼幼互动”,即幼儿和幼儿之间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联系。哲哲吸引来了小伙伴,他们用“眼神”“微笑”交流,有了初步的互动,即有了良性的关系。然后尝试与幼儿简短交流,也就意味着他在主动与人交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微笑,感受到了他的快乐,这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健康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善与人交往”一直在留守儿童问题中占较高比例!一部分幼儿表现为调皮、易怒,不友善。另外一部分则表现为内向、胆小。他们都应该成为我们的观察重点,在哲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改变,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留守儿童一定会健康、快乐成长!
(责编 侯芳)
参考文献:
[1]张续林.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健康心理[J].甘肃教育,2014(12).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幼儿阶段保育和教育的首要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特别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应该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但对于农村幼儿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幼儿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另一种是幼儿由一方父母(绝大多数是母亲在家)照顾。留守儿童生活在特殊的成长环境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例如自卑、逆反、任性、不善与人交往等,这些都是一些负面情绪。针对以上情况,我将以个案分析的形式,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分析、研究和调整,然后总结方法,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哲哲的故事
第一阶段。发现
一、情景描写
哲哲,是我们想观察的幼儿。之所以观察他,是因为他刚入学就表现出了一些特别的性格,孤僻、调皮、易怒,不善于与人交往。
早晨,哲哲来得比较晚,小朋友们都在开心地玩玩具,他来之后就去拿别人的玩具,然后抛玩具!宣萱很生气地说:“你不要乱扔玩具。”但他丝毫不理睬,睿睿也学他一起扔玩具,不一会满地都是玩具了!小朋友们都过来说:“别乱扔……”他却大声叫起来。
二、剖析反思
剖析一:行为表现。入园一个月来,在活动中,哲哲不能和幼儿很好地游戏。有时独霸游戏玩具,有时和幼儿争抢玩具或乱扔玩具。
剖析二:个性特点。哲哲顽皮好动。
剖析三:与人交往。不善于与人交往,经常用吼叫、发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与家长交流
哲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特点呢?在家里又是什么情况呢?于是我们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原来,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看望孩子。他一直是由母亲一个人带着,他们所住的村子人很少,而且他们是外地人,很少把孩子帶出去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性格上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特别是与人交往的表达方式存在不足。
反思感悟:《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渐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哲哲在入学前,除了他母亲几乎没有其他朋友,在与同龄人相处上显得很困难,他不愿意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约,更不愿意主动与小朋友交流。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时,只要不顺他的心,他就会大声地吼叫或乱扔东西。
策略:1.展示他的长处,增加自信心。吸引其他幼儿主动与他交往。2.教师主动与他交往。做到多观察、多等待、多分析、少发言。3.家长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让孩子的父亲多与孩子沟通,让父爱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影响
美工区。哲哲在美工区画画,我走过去坐下,静静地看着。他拿着一盒水彩笔挑颜色,最后拿了一支黄色。“叶子是黄色的”他拿来一片叶子画起来,然后拿来放大镜观察叶脉,在叶子轮廓里面叶脉。他说:“老师,我画了叶脉,你看!”我微笑着说:“是的,叶脉。”我很好奇,他接下来要做什么,但我忍住了好奇,安静等待……他拿来透明色板,观察叶子。说:“啊,蓝色的叶子。”他埋头画下蓝色叶子。然后又拿了绿色、红色、棕色等色板,一一面下不同颜色的叶子!
接着,他又搬出一个南瓜,放到画纸上,找了一支黄色的笔,沿着南瓜边缘画了一圈,说:“南瓜画好了。”我点点头,本想提示他还可以画得更好些,但我还是忍住了,等待他的发现。“哦,还有南瓜柄。”他笑了笑又添上了一笔。“嗯,这里还需要再画一下!”“老师这是南瓜。”我说:“是南瓜。”他显得很开心。哲哲又发现了一个山芋,他又拿来放大镜看了又看,我也凑过去看一看。“老师,这里有黑点。”“哦,是的。”“山芋坏了吗?”“可能时间长了,有点坏了。”“那我来画个山芋。画个坏的山芋。”于是,他开始画山芋。也许他画的不是一个很美的山芋,但是是一个很特别、他很喜欢的山芋,他很开心。这几天,他都在这里玩,兴趣极其浓厚,他不仅对科探很感兴趣,而且对美术也非常感兴趣,他能将科学探究与美术相结合。入园第三个月他变得开心了,脸上洋溢着笑容。同时他还吸引来了他的伙伴。
第一个过来的小女孩叫涵,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小孩。“你在干什么?”她问,哲哲没回答。涵笑了笑,走过去,帮他拿了一个放大镜。他接过放大镜开始观察山芋,然后又开始画山芋,两个人虽然没有语言交流,但是他们之间很友好。接着,又来了一个小男孩凡,他在旁边看了很久。然后他也拿起一块色板,“我也来看看吧。”他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东西都变成红色了。”
哲哲说:“我想要一个绿色的,因为我想起了《绿色的世界》这首儿歌。”凡凡帮他拿了一个绿色的。
反思感悟:以前的哲哲不爱与人交往,更不知道如何与同龄小朋友相处,他几乎没有朋友,与人交流的方式不是吼叫就是打闹。现在的哲哲有了明显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为期两个月的过程中,从接受他人和他人相处到与人快乐地交谈、游戏,我们都付出了很多。我们一直对他进行观察和思考,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采用合适他的方式,让他走出自我,和别人一起快乐地游戏。 第三阶段:快乐
“他吸引来了朋友”,相信他也会被他人吸引。那个活泼的小女孩涵在娃娃家玩,哲哲也跑过去看她,“你在干嘛?”“烧饭啊!你来帮我吧!”,哲哲也参与进来。
他们洗菜、炒菜、装盘、吃饭,玩得开心极了!凡凡还带他到小菜园玩耍!那可是凡凡最喜欢的地方!
“青菜上有小虫子呢,我们来捉它们吧!”凡凡说。“不,我怕。”哲哲说。凡凡说:“看我抓,我不怕!你也不要怕。”他们一起开心地笑起来!真好!
看完“哲哲的故事”,你是否会有所感触,他的改变是因为什么?——教师和小朋友们的“关爱”!这种关爱不是传统的关爱,而是运用了一些技巧。
首先你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去观察和发现他的不足和长处,让他的长处“发光”。在这个环节里,我也研读了《有力的师幼互动》,运用了其中的一些策略。策略——慢下来关注当下。“慢下来,可使你真正关注某个幼儿,与他建立个人联系。”“幼儿感到你在关注他,放松下来,开始相信你在那儿。”“他变得更乐于和你一起学习。”以上这段我特别喜欢,“关注”——“放松”——“相信”——“乐于”,這是一种非常柔和、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就像文中所说:“看起来你似乎什么都没做,但是这不是真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和他建立了联系,他得到了尊重。“采用镜像对话”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在你观察他的言行时,你不要嘀嘀不休地问问题,而应该把你所听到或看到的幼儿的言行反馈给幼儿。在故事中,我也是努力做到对友善、耐心、举止行为得体的行为加以肯定,并给予具体的、详细的信息,鼓励他重复、实践和巩固。这样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同时对一些不太被接受的行为会减少。除此之外,当他的“发光”点被挖掘出来后,必然会引发“幼幼互动”,即幼儿和幼儿之间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联系。哲哲吸引来了小伙伴,他们用“眼神”“微笑”交流,有了初步的互动,即有了良性的关系。然后尝试与幼儿简短交流,也就意味着他在主动与人交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微笑,感受到了他的快乐,这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健康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善与人交往”一直在留守儿童问题中占较高比例!一部分幼儿表现为调皮、易怒,不友善。另外一部分则表现为内向、胆小。他们都应该成为我们的观察重点,在哲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改变,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留守儿童一定会健康、快乐成长!
(责编 侯芳)
参考文献:
[1]张续林.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健康心理[J].甘肃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