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的创新路径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推进,教育工作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原思想品德课程在2016年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由此可见,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一直以来中小学法治教育不够完善的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联系紧密。为此,教师要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提升主题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8-0058-02
  引 言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和提升中学生法治意识的主阵地。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然而相关调查显示,当前主题式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选取更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形式,借助鲜活、真实的案例有效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与素质的培养。主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不断得到改进,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活动形式相对单调
  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相比,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题教学活动形式相对落后、单调,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难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受长期以来“政治是副科,不需下大功夫,只要背就行”的错误观念影响,部分教师的观念转变不够彻底,对主题式教学的认知不够全面,使教学设计形式不够新颖、丰富,虽想要极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却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有能力,致使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教学实效受到影响。
  (二)教学过程相对死板
  部分教师课前认真备课,教学设计精益求精,课堂循规蹈矩完全按教学设计展开,忽视了课堂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每次上课都是固定的流程,先出示课件,借助视频、图片、故事等导入新课,通过典型案例引发学生讨论,然后总结教学内容。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即便教学设计再精美,选取的教学案例再典型,这“万能”的流程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成为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牢笼”[1]。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从而形成人人讲法治、守法律的社会大环境。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法律信仰的培育、法律知识的普及、法治观念的形成,关系着我国能否顺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时又与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息息相关。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提升主题式教学效率,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進程的重要力量和必然要求。
  (一)创新主题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有效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
  中学生生活的社会范围小,且学校和家庭为其提供的是相对一个安全的环境,这就使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不大,或者现在学习还为时尚早。而通过创新主题式教学,教学的主题和内容会更贴合学生实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需要法律,也只有生活的需要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使知识得以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带着情感走近并打动学生,触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的法律信仰得以养成[2]。
  (二)创新主题式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吸引学生,有效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初中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学习热情,且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凸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形式,围绕学生关心的主题,能够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快速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主题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有机融合,使课堂更有灵性和生命力,从而不断唤醒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三)创新主题式教学,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实践性,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波利亚说过:“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教师通过创新道德与法治主题式课堂,使学生身在课堂却有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法庭实地的感觉。不同的教学情境设置、不同的教学开展形式,不仅能使课堂更具灵性,还能够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感觉,如真正旁听案件审理过程一般,让学生自然将案例中涉及的法治知识印入脑海,并促进内在法治思维的形成,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并外化在实际言行中,从而成为知法、懂法、守法,且会用法的新一代中学生。
  三、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的创新路径
  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大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堂只有更贴近学生生活,才能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同时,找准课堂与学生生活联系的纽带才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返璞归真,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融合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任务。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总会选择“高大上”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导致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割裂起来,形成“只能仰慕,无法践行”的错误认知。其实,道德与法治课堂源于生活,教学中的所有主题和知识点都与生活密切相连。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取教学案例,虽然可能不够典型,无法全面反映教学知识点,但是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理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产生体验式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3]。   例如,在教学“自由平等的真谛”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亲自完成对自己所在小区居民的调查,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虽然每个人追求的“自由”有所不同,但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法治下才有自由。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实现了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升华,增强了法治意识。
  (二)形式多样,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初中生喜欢新鲜事物。教学形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更新,能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比如,教师可以将提前精选的新闻、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进行点评,尝试做一回点评员,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内在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受到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荣耀和责任。
  例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奶奶每天拿手机看各种视频,并积极转发,最终警察找上门,说她涉嫌网络诈骗。对此,如果缺乏法律知识,很多人可能会同情这位奶奶,她只是“热情”转发,并没有不法想法,其目的也不是诈骗钱财。然而,学生需要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要从法律视角点评此事。学生此时就会积极搜寻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灵活应用法律知识,使点评“有血有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实用技能、表达方式、法治观念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鲜活,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多角度、更全面地看待问题,锻炼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加强对时事政治和法律法规的关注,不断提升道德情操和法治素养。
  (三)注重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准则和法治常识组成了当前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课程内容。将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和最佳路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活动等,引发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来创新主题式教学,能够使理论课堂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学生的真实参与是获得情感体验的先决条件,没有真实参与就没有亲身感受。然而受教学时间、场地等实际因素影响,学生真正能够走出校园、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非常有限。为此,教师通过展开主题式教学,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或直接让学生展演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
  结 语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教学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的,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缺少了应有的“灵性”和生活中的“烟火气”,导致主题式教学仅围绕知识的传递和对事实的讲述展开,而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教师要从普及和丰富学生法律知识、提升学生法律信仰、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出发,不断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主题式教学的形式和开展方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徐婉婉.当前初中阶段学校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张善超,李宝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途径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5(11):135-139.
  張瑛.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陈花(1983.7—),女,江苏启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致力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以核心素养为教育指导已然成为课程教学的方向标,也是深化高中数学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论述切入点,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分析,针对核心素养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人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目前,对于慢件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脏移植和维持透析仍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干细胞疗法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同时也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的新的
期刊
目的:讨论宫血宁胶囊治疗终止早孕妊娠后(主要是药物流产)及放置IUD术后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早孕妇女分为观察组A与对照组A各350例,观察组A于药物流产后服宫血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12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46岁。均采用克氏针髓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融合口语技能培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
摘 要: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初中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数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在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广大教师要恰当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其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基于此
城市污水处理主要是对城市降雨径流的混合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通过排水网管进行收集,从而有效处理排水沟。文章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
摘 要:立定跳远作为初中体育教学中跳跃部分教学的重要组成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内容。立定跳远项目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腿部的力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对学生速度、灵活性及肢体力量等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立定跳远的训练可以分为“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且这四个部分之间的衔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肢体的控制能力,增强学生肢体之间的协调性
摘 要:读写结合教学是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在组织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中建构语言、锻炼思维、感知审美、认知文化。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开放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开放性教学就是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开放性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