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夫,我的孩子可不能吃药啊,这药物有依赖性,到时候就离不开药可咋整?这孩子一辈子就毁在这儿了……我们一个街道的就有人吃了一辈子药也不能停的。”
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疑问,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人,都非常担心精神类药物成瘾的问题,甚至因此拒绝接受药物治疗。但是,精神类药物真的会成瘾、一旦吃上就不能停,甚至会让人欲罢不能吗?
◢ 到底成瘾不成瘾?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精神类药物包括哪些类别,因为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不能一概而论,二是什么是成瘾性或依赖性。
在精神科临床,不同种类的药物有着不同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因此在临床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按照其药物作用,常用的精神类药物主要可以分成六大类,分别是: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催眠药、认知改善药。每一大类里面又包含多个小的类别。比如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和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认知改善药又分为用于改善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的精神兴奋剂和用于延缓老年痴呆症等神经认知损害的促智药。
成瘾,也常称为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指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导致耐受性增加(即继续使用原来的剂量已经达不到原来的效果,而只好继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感受到相同的治疗效果),戒断症状(停止使用后出现失眠、胃部不适、震颤、激动、恐惧和肌肉痉挛),为避免戒断症状出现而不顾一切后果冲动性使用药物,而失去自我控制。
对于需要精神药物治疗的患者来说,服用精神类药物是出于治疗的目的,遵医嘱使用并不会给患者带来问题和麻烦;虽然调整药物剂量的过程中药量可能逐渐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使症状得以控制后药量会稳定在相应的水平而不会持续不断地增加,因此精神类药物的正常使用并不符合成瘾或依赖的定义。
毒品(如阿片类、苯丙胺类、大麻、可卡因、致幻剂、吸入剂等)是众所周知的成瘾性物质,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更多的烟草(尼古丁)、酒精、咖啡因其实也在成瘾性物质的范畴。除此之外,有些药物也属于成瘾性物质,精神类药物中的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药物和某些精神兴奋剂就在此列。在临床工作中,处方这些药物时会有特殊的要求,药量也较其他药物限制严格,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一般而言,遵医嘱使用不会造成成瘾和依赖。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因为睡眠不好会自行使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如舒乐安定、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地西泮等等,如果长期连续服用是有成瘾风险的,建议尽早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精神类药物不属于成瘾性物质,不存在成瘾性,少部分类别有潜在的成瘾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 为什么好像离不开你?
那么,既然绝大多数精神类药物不具有成瘾性,为什么精神药物会给人留下一旦吃上就很难断掉的印象,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离开药物就不成了呢?
其实,主要原因是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治疗的疗程会比较漫长,而精神疾病又比较容易复发。
不同于发烧药立竿见影的效果,精神类药物起效往往要经过2~4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精神疾病的治疗疗程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长。比如抑郁症的治疗,全疗程分为三个期: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其中,急性期大约8~12周,巩固期4~9个月,维持期酌情而定。
一般而言,经过了急性期的治疗,主要症状基本改善,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会以为病好了,就不需要吃药了,于是自作主张把药停掉了。但过不了多久,病情就会出现反复,也即复发。在症状缓解4~9个月的时间里,停止药物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达85%。这也是为什么急性期过后还需要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相同剂量,以进入巩固期的治疗,防止复发。
经过急性期和巩固期治疗痊愈后的半年内,仍然有20%的患者可能复发,50%~85%的患者至少会復发一次,复发的时间虽因人而异,但通常在2~3年内出现。因此,为了降低抑郁症的复发风险,在巩固期治疗结束后,还应当进入维持期的治疗。关于维持的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则建议长期维持治疗。
因此,没有完成治疗疗程,就像骨折的患者没有固定足够长的时间就拆掉了固定器,就非常容易再次发生骨折。类似的,各种精神疾病都有相应的治疗疗程。精神疾病的治疗如果未能完成标准的治疗疗程而贸然停药,往往会导致病情反复。临床上,许多患者和家属觉得一停药就出现病情反复,好像离不开药物,但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完成整个治疗疗程所导致疾病的复发,而非一旦吃上药物就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