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再探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索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规划编制方法及管理方式,通过归纳分析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再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具体建议。国土空间规划应进一步强化基础性评价、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将用途管制落实到全域空间强化管控、协调规划编制的刚性与弹性。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存在不足;编制建议
  1 引言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我国自《土地管理法》颁布至今先后进行了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经过一代代规划编制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在编制方法、规划内容和管理手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第18条规定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表明空间规划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本文在新时代规划体系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再探讨,对新时代夯实规划“落地”“管用”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2.1 强化耕地保护,在粮食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是土地利用规划最基本的职能,规划坚持保护优先,始终把坚守耕地红线作为首要任务,在坚持用途管制、落实管控保护的同时,强化以节约占用促保护、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保护,同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为实现粮食连年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市场调控,保障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自实施以来,从上至下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安排用地布局和时序,坚持有保有压,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以相对紧缺的资源赋存支撑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增长。同时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有效发挥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3 形成了指标管控与空间管制相结合的规划模式,成效显著
  规划编制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采取逐级分解的方式,最后落实到具体图斑,这种逐层控制重要指标的思想,在保护耕地资源,合理使用建设用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强化了空间管制,市级规划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区,县级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乡级规划确定每个地块的土地用途,实行“三界四区”全覆盖、不重叠,明确建设用地管制边界、管制区域和管制规则,成效显著。
  2.4 规划实施手段丰富,是真正落地、实用、管用的规划
  规划实施手段丰富,以规划编制为起点,经过规划审批、年度计划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土地征收与农转用审批、指标考核、实施评估,并辅以土地督察与执法、土地综合整治、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等环节,完成一个规划实施及管理的生命周期[2]。各阶段均构建了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体系,树立了规划的权威性,突显了规划在各类规划中的地位,是真正落地、实用、管用的规划。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不足
  3.1 布局上的“甲方规划”,空间引导上乏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以达到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的目的[3]。但由于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流于形式,规划变成了领导意图,一任领导一个规划,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规划空间布局较多体现的是地方政府领导意志而不是科学的发展观,这些“甲方规划”布局导致空间引导乏力,规划的执行也随着领导的调整而逐步弱化。
  3.2 规划内容多有雷同,部分规划管控不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家、省、市(地)、县(市)、乡(镇)五级规划组成,规划内容多有雷同,都是著重调整三大地类的结构和布局,重点不突出;重指标控制,通常是在同一指标体系下由战略到战略、由指标到指标的简单重复,空间传导不足。同时在具体的土地资源行政审批管理中均依据微观层面的乡级规划,市县级中观层面规划通常成为指标分解的过程式规划,在乡级规划完成后,往往被高高挂起,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管控作用。
  3.3 用途管制重耕地保护,全域用途管制还需加强
  现行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设计较为理想化,且用途管制重在非建设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用的管控,对耕地和基本农田是严格限制的,但是在生态文明这样的背景下,对生态用地,非耕农用地的约束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全域全类型”用途管制作用。
  3.4 规划管理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现行规划重指标管理,实施具有很强的刚性,如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从上至下逐级分解,最后与农民签订协议;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和坐落从省、市、县、街道统计到具体的用地单位。这种图斑管理的方式增强了规划的宏观控制力,但由于空间布局预测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存在差异,规划实施的弹性空间较小。同时规划缺少对区域年度规划实施的评价,以及规划实施期间的累计评价,不能客观反映区域规划实施情况,也不能对区域规划和计划指标是否突破进行全面了解。
  4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建议
  4.1 强化规划编制的基础性评价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源过度开发、粗放的利用和奢侈消费带来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必须结合地方实际,以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基础性评价,统筹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明晰土地开发的限制性和适宜性,从规划师科学专业的角度提出合理用地布局和结构调整,划定开发和保护管制界线,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摆脱完全“甲方”规划思维。
  4.2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转变传统以指标传导为主的思路,以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要素,进一步强化不同层级规划的空间传导,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发挥各级规划相应的管控作用,体现各级规划在功能定位、指标控制、用途管制、实施政策上的差异性。在五级规划编制实施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五级+”的规划体系,推进有条件地区编制大尺度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4.3 将用途管制落实到全域空间
  继续继承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同时结合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管控要求,进一步强化对非耕农地、生态用地和城镇用地等全类型用地的管制,建立分区管控加用途管制相结合的全域全类型用途管制制度。以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明确分区的功能导向;以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为抓手,制定分区的准入条件和分区之间转化的规则;全类型土地用途管制制定用途转化的规则,对不同分区里面的用途制定差异化的规则。
  4.4 协调规划编制的刚性与弹性
  创新指标体系,统筹考虑“五位一体”耕地保护、生态国土建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区域协同及城乡融合发展等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分级预留弹性指标和空间。建立“基本农田补划储备库”,允许省级以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占用已划定基本农田,同时核减储备库指标规模。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统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增加存量用地供给。
  参考文献:
  [1]张清军.区域协调发展下广东省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6(08):26-30.
  [2]林超,张占录.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框架的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6-20.
  [3]郑晓晨,潘文灿.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电子出版社,2006.459-462.
其他文献
编者按: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建党70周年,到建党80周年,再到建党90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的优势也不断得以彰显。那么,对建党90周年
有人说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这说法虽然难脱偷懒的嫌疑,但还真说出了时尚的本质:不同的“时间”舞台,所“崇尚”的潮流变化就是时尚。它有时是创新,有时是复古,
采用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进行稻鸭共作搁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搁田相比,搁田处理株型协调,稻株抗倒性增强,穗粒数显著提高为141.70粒,比不搁田处理多5.45粒;结实率、千粒
期刊
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实用性强等特点,因此UKF算法逐渐成为处理非线性滤波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导航系统中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热点。但是UKF具有
目的:  胰岛移植方法已逐渐成熟,可以替代采用外源性的胰岛素输注治疗Ⅰ型糖尿病,然则移植后排斥反应不可避免,诱导抗原特异性的移植耐受变成解决排斥反应难题的关键。构建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战略部署。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履行好宣传全会精神的重要职责,而且要承担起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自身改革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传播格局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加强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传
建立了由样条函数表示的螺旋锥齿轮副齿面接触点的求解模型———带区间的五元三次非线性方程组 .为了避免拟牛顿法解带区间非线性方程组不收敛的缺陷 ,将此方程组转化为一带
EST-PCR based molecular markers specific for alien chromosomes are not only useful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introgressed alien chromatin in the wheat background